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和疝修补术 被引量:80
1
作者 江浩 丁锐 +3 位作者 姚琪远 陈浩 花荣 谭德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的特点,探讨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技术要点。方法:(1)对5具新鲜尸体进行腹股沟区解剖研究;(2)2005年6月~2006年5月行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共330例次(292例病人),2002年11月至2006... 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的特点,探讨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技术要点。方法:(1)对5具新鲜尸体进行腹股沟区解剖研究;(2)2005年6月~2006年5月行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共330例次(292例病人),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共240例次(211例病人),进行术中的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腹股沟区存在两层腹横筋膜,腹膜前间隙在两层腹横筋膜之间,补片即置于腹膜前间隙并覆盖肌耻骨孔。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43 min,并发症率7.3%(24/330),复发率0.91%(3/330),平均住院时间1.7d。TEP平均手术时间57min,并发症发生率6.7%(16/240),无复发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d。结论:从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学特点来看在肌耻骨孔后方用足够大的补片覆盖修补符合压力学原理,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腹膜前解剖 TEP
下载PDF
小鼠心脏神经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涛 黄国英 +3 位作者 赵晓晴 谢利剑 齐春华 周国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1-83,I0001,共4页
目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心脏神经嵴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5d小鼠胚胎枕中部至第3体节神经管,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心脏神经嵴细胞,采用转录激活因子2α(AP-2α)作为其生物学标记物,观察其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 目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心脏神经嵴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5d小鼠胚胎枕中部至第3体节神经管,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心脏神经嵴细胞,采用转录激活因子2α(AP-2α)作为其生物学标记物,观察其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从胎鼠神经管中分离培养的细胞AP-2α表达阳性,具有迁移特性,传代后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后能自然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心脏神经嵴细胞,且具有迁移特性和多向潜能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神经嵴 生物学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脑膜中动脉沟骨管的解剖学与 CT 成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仕红 姜时泽 +8 位作者 陆芳 嵇鸣 林光武 叶春涛 孙奕波 钱海珍 胡杰 谭德炎 滑炎卿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脑膜中动脉沟骨管的解剖学特点和 CT 表现,为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脑膜中动脉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和 CT 评估的依据。方法(1)由复旦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提供成人颅脑湿标本15例,开颅探查骨管,观察骨管的毗邻特点... 目的:探讨脑膜中动脉沟骨管的解剖学特点和 CT 表现,为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脑膜中动脉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和 CT 评估的依据。方法(1)由复旦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提供成人颅脑湿标本15例,开颅探查骨管,观察骨管的毗邻特点,测量骨管两个端点的距离;用金属铝丝标记骨管的位置并对颅骨行薄层 CT 扫描,使用曲面重建技术对骨管进行重建并测量骨管的长度,与颅脑湿标本测量结果进行对照。(2)回顾性研究头颅 CT 平扫或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400侧脑膜中动脉沟的头颅薄层 CT 数据,由2位医师评估双侧骨管的存在,探讨判别结果一致性;对骨管进行曲面重建,直观展示骨管形态。结果(1)15例标本中共发现骨管7侧,其中连续型6侧,间断型1侧;骨管长度0.94~3.06 cm,平均2.05cm ;顶点距颞骨颧弓垂直距离平均为4.67 cm,距颧突点水平距离平均为4.32 cm;低点距颧弓垂直距离平均为2.99 cm,距颧突点水平距离平均为3.24 cm。 CT 曲面重建颅骨测量骨管长径平均为2.10 cm,与标本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CT 曲面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骨管走行及其长度,2位医师通过对骨管解剖学的研究对CT 判别骨管存在有高度一致性(Kappa 值=0.96)。结论骨管 CT 的表现可为判断骨管解剖学形态提供可靠依据。经翼点入路进颅手术术前薄层 CT 检查及曲面重建可以有效显示骨管的形态学,在打开颅骨时可以根据术前 CT 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骨管,从而避免损伤走行于骨管中的脑膜中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测颅法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脑膜中动脉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附240例次报告) 被引量:33
4
作者 丁锐 姚琪远 +2 位作者 陈浩 花荣 谭德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的特点,探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方法2005年3月对5具新鲜尸体进行腹股沟区解剖研究。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inguinalherniare... 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的特点,探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方法2005年3月对5具新鲜尸体进行腹股沟区解剖研究。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inguinalherniarepair,TEP)共240例次(211例病人),进行术中的解剖观察,手术录像的回顾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在腹股沟肌耻骨孔区域缺乏骨骼肌纤维的保护,是腹内压直接作用的位置;腹股沟区存在两层腹横筋膜,TEP所使用的腹膜前间隙是在两层腹横筋膜之间;平均手术时间57min,并发症发生率6.7%(16/240),无复发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d。结论从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学特点来看在肌耻骨孔内侧用足够大的补片覆盖修补符合压力学原理,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具有合理性,符合微创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腹膜前解剖 腹腔镜 TEP
原文传递
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史伟雄 汪洋 +1 位作者 罗玉敏 洪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347-1349,共3页
关键词 体外模型 血脑屏障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BBB 结构基础 细胞组成 屏障功能 体外研究
原文传递
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明鑫 尹望平 +3 位作者 曾庆敏 陈延超 葛喆 戴正寿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短缩畸形愈合后,行尺骨短缩截骨术对桡尺远侧关节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10具新鲜的成人上肢尸体标本上建立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的23C1.2)短缩愈合模型,使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后,行尺骨下段斜形阶梯状截...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短缩畸形愈合后,行尺骨短缩截骨术对桡尺远侧关节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10具新鲜的成人上肢尸体标本上建立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的23C1.2)短缩愈合模型,使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后,行尺骨下段斜形阶梯状截骨,依次行克氏针和钢板内固定,比较截骨、克氏针、钢板三种处理方式,腕部最大旋前和旋后扭矩的变化。结果最大旋前和旋后扭矩:对照组为(1.59±1.03)N·m和(1.85±1.21)N·m,桡骨远端骨折组为(1.44±0.93)N·m和(1.63±1.18)N·m,尺骨截骨组为(1.22±0.83)N·m和(1.20±0.83)N·m,尺骨克氏针内固定组为(1.24±0.78)N·m和(1.30±0.87)N·m,尺骨钢板内固定组为(1.37±0.85)N·m和(1.71±1.44)N·m。与尺骨截骨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组最大旋前、旋后扭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钢板内固定组旋前、旋后扭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克氏针和钢板内固定比较,最大旋前扭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旋后扭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似于榫卯结构的尺骨下段斜形阶梯状截骨术,不行内固定或仅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上外部制动控制适当的旋转,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等导致的腕尺侧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尺骨截骨 生物力学 桡尺远侧关节
原文传递
大鼠视神经部分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二涛 刘勇 +3 位作者 冯东福 潘栋超 佘振钰 朱志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应用动脉瘤夹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视神经部分损伤模型。方法使用标定力量为90g的动脉瘤夹钳夹大鼠眶内段视神经9S建立视神经部分损伤动物模型。采用立体定向上丘荧光金注射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方法,观察损伤2周后RGC... 目的应用动脉瘤夹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视神经部分损伤模型。方法使用标定力量为90g的动脉瘤夹钳夹大鼠眶内段视神经9S建立视神经部分损伤动物模型。采用立体定向上丘荧光金注射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方法,观察损伤2周后RGCs数目的变化,并对正常及损伤后大鼠视网膜、视神经的形态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视神经部分损伤后RGCs密度为(778±81)个/mm^2,与正常对照组(2047±97)个/mm^2、假手术组(2033±117)个/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光镜下对照组视网膜各层排列整齐,视神经纵切面纤维排列整齐;钳夹伤组视网膜节细胞层部分胞核呈固缩状,视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损伤处可见大量断裂的纤维残端和空泡化的细胞。结论本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的特点,是研究视神经损伤与修复机制较为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夹 视神经损伤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运动训练在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罡 贾杰 +5 位作者 吴毅 胡永善 汪洋 于惠贤 张峰 Alastair I H Murchie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神经功能和缺血脑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对照组(对照组)、电动跑台训练组(运动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移...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神经功能和缺血脑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对照组(对照组)、电动跑台训练组(运动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运动训练组(联合组),每组6或10只。术后第5天将超顺磁氧化铁(SPIO)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缺血侧纹状体区。术后第6天开始,运动组和联合组大鼠给予定量的电动跑台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期间对4组大鼠进行定期的神经功能评估。运动4周后处死大鼠,透射电镜观察SPIO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宿主脑内存活迁徙以及宿主脑区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训练2周后运动组和联合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可见SPIO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密度较大,迁徙也相对广泛,宿主缺血脑区超微结构优于其他各组。结论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但其具体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训练 神经干细胞 超微结构 脑卒中
原文传递
神经营养因子-3诱导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森 徐建光 +5 位作者 胡韶楠 徐文东 徐雷 顾玉东 汪洋 周国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体内外能否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方法 从孕龄15d的胚胎sD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实验组在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时,去除表皮生长因...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体内外能否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方法 从孕龄15d的胚胎sD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实验组在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时,去除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入NT-3进行诱导;对照组则单纯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内诱导分化研究:实验组将去除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入NT-3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混合悬液移植于成年SD大鼠切断胫神经远端,对照组则移植未加NT-3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鉴定分化结果。结果 经NT-3诱导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鉴定,体内外培养均可检测到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细胞。结论 NT-3在体内外均可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干细胞 胆碱能神经元 神经营养因子-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