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纳米微粒介导的尿前列腺癌抗原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 彭瑞鲜 +4 位作者 何林富 乐飚 渠香云 施国伟 何家扬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磁性纳米微粒介导的尿前列腺癌抗原3(PCA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90例患者行诊断试验研究。诊断试验为尿PCA3检测,分别采用磁性纳米微粒介导法和传统尿沉淀法。诊断的... 目的探讨磁性纳米微粒介导的尿前列腺癌抗原3(PCA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90例患者行诊断试验研究。诊断试验为尿PCA3检测,分别采用磁性纳米微粒介导法和传统尿沉淀法。诊断的金标准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绘制尿PCA3诊断前列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等。结果 90例患者中活检诊断前列腺癌25例,磁性纳米微粒介导法的AUC为0.934(95%CI=0.881~0.986,P〈0.001),高于传统尿沉淀法的0.792(95%CI=0.668~0.915,P〈0.001)。磁性纳米微粒介导法测得的尿PCA3分值,当临界点为25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91.2%。结论磁性纳米微粒介导的尿PCA3检测,能提高检测的敏感性,诊断价值优于传统尿沉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诊断试验 前列腺癌抗原3 磁性纳米微粒 尿沉淀
下载PDF
1878例上尿路结石成分和发病年龄随时间变迁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伟 马凤宁 +4 位作者 彭瑞鲜 林志远 施国伟 丁强 何家扬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0-623,共4页
目的 探讨2003-2014年上尿路结石类型构成和发病年龄的变化.方法 对2003-2014年在我院诊治的1 87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开展横断面研究.男1 300例,女578例,发病年龄6~95岁,平均46岁.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结石成分.按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20... 目的 探讨2003-2014年上尿路结石类型构成和发病年龄的变化.方法 对2003-2014年在我院诊治的1 87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开展横断面研究.男1 300例,女578例,发病年龄6~95岁,平均46岁.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结石成分.按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3组.采用x2检验比较3组的结石类型构成,对尿酸结石比例的单因素分析采用趋势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并对尿酸结石比例与年份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的发病年龄.结果 1 878例结石以草酸钙结石为主,占78.1%(1 466例),尿酸结石占4.8%(91例).3组中,草酸钙结石均占主要构成,余下依次为磷酸盐结石、尿酸结石和其他类型结石,总体上结石类型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87).但3组的尿酸结石比例依次为2.7%(12例)、5.1%(39例)和5.9%(40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份组对应的OR为1.385(95%CI1.027~1.867).从2003年至2014年,尿酸结石的比例每年平均增高0.42% (95% CI0.25% ~0.59%).3组平均发病年龄依次为43、46和49岁,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结论 2003-2014年,我国上尿路结石患者中尿酸结石的比例和发病年龄可能呈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上尿路 结石分析 尿酸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变化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伟 马凤宁 +4 位作者 彭瑞鲜 林志远 施国伟 丁强 何家扬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危险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1例,女24例,上尿路68例,下尿路17例,首次发病中位年龄为5...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危险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1例,女24例,上尿路68例,下尿路17例,首次发病中位年龄为51岁,发病2次者70例,3次者12例,>3次者3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结石成分,分析复发前后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情况。预测变量为结石类型、复发时间和复发次数,结果变量为结石成分改变。探讨复发结石成分变化的危险因素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结石复发时成分发生改变者26例(30.6%)。单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时间为1~5年患者结石成分改变的RR为复发时间<1年或>5年患者的0.518(95%CI0.277~0.967,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复发时间1~5年的OR为0.231(95%CI0.075~0.707,P=0.010)。结石类型和发病次数不是复发结石成分改变的危险因素。在结石成分的变化趋势中,感染性结石和草酸钙结石间的互相转变现象最常见。草酸钙结石患者复发时有20.0%演变为感染性结石,而感染性结石有29.2%变为草酸钙结石。结论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中,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约占1/3。感染性结石和草酸钙结石之间的互相转变现象最常见。复发时间是预测结石成分发生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时间<1年或>5年的患者应重复行结石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症 复发 结石分析 成分改变 复发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