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性肠病的MRI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璐 梁宗辉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4-457,共4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常导致肠腔狭窄或穿透性肠损伤,其病程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常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并发症,以便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MRI软组织分辨力高,可以获得肠壁的...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常导致肠腔狭窄或穿透性肠损伤,其病程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常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并发症,以便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MRI软组织分辨力高,可以获得肠壁的动态信息,已应用于对IBD的检出、评估病变活动性、判断病变纤维化程度及鉴别CD与UC等。就MR小肠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及磁化传递成像等在IBD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腹部脂肪定量评估在克罗恩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璐 梁宗辉(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5,共4页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不明,可累及全胃肠道,随病程发展可出现肠道狭窄、穿孔、瘘管等多种并发症。而脂肪组织,特别是肠系膜脂肪被认为在CD的发病及病程进展中有重要作用,与疾病的活动性、严重程度以及...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不明,可累及全胃肠道,随病程发展可出现肠道狭窄、穿孔、瘘管等多种并发症。而脂肪组织,特别是肠系膜脂肪被认为在CD的发病及病程进展中有重要作用,与疾病的活动性、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常规CT、能谱CT、MRI以及影像组学方法已用于CD病人腹部脂肪的定量评估,对这些影像技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内脏脂肪 爬行脂肪 腹部脂肪面积
下载PDF
CT高浓度碘对比剂在克罗恩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璐 申晓俊 +1 位作者 解骞 梁宗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4期488-494,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克罗恩患者腹部CT血管成像质量及肠壁相对强化值,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在该病患者腹部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CD,并进行了小肠CTE检查的30例患者,根据使...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克罗恩患者腹部CT血管成像质量及肠壁相对强化值,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在该病患者腹部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CD,并进行了小肠CTE检查的30例患者,根据使用对比剂浓度的不同,分为高浓度组(A组碘浓度为400 mg/mL),常规浓度组(B组碘浓度为350 mg/mL)。所有患者通过自动触发技术进行动脉期扫描。动脉期对腹部主要血管显影质量以三级评分为基础进行评价,对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强化及肠壁强化进行以CT值测量为基础的定量评价,计算目标血管的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定性评价上,动脉期腹部血管成像质量A组高于B组(P<0.05)。定量评价动脉期A组在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强化值均高于B组(P=0.025),且A组在肠壁的动脉期相对强化值(39.25±11.99)HU高于B组(30.27±11.6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目标血管的对比噪声比(CNR)皆高于B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克罗恩患者中,高浓度碘对比剂对腹主动脉及肠系膜血管主干分支强化程度更高、显影更佳,对病变肠壁强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克罗恩病 CT小肠造影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脑功能MRI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璐 梁宗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78,共2页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脑-肠轴可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在IB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MRI来观察及研究IBD患者的脑结构及脑功能异常,特别是脑功能异常的观察,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IBD的发病机制,...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脑-肠轴可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在IB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MRI来观察及研究IBD患者的脑结构及脑功能异常,特别是脑功能异常的观察,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IBD的发病机制,并从神经方向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可能有效减轻肠道炎症或缓解腹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原文传递
克罗恩病患者海马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改变的观察
5
作者 李璐 解骞 +3 位作者 郑妍玲 管雪妮 戎兰 梁宗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8期889-893,共5页
对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5例缓解期克罗恩病患者(克罗恩病组)及与其相匹配的26例健康者(对照组),行静息状态下海马区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计算低频振幅值,观察两组间低频振幅存在差异的脑区;以左侧海... 对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5例缓解期克罗恩病患者(克罗恩病组)及与其相匹配的26例健康者(对照组),行静息状态下海马区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计算低频振幅值,观察两组间低频振幅存在差异的脑区;以左侧海马为种子点,计算该区域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克罗恩病组左侧海马区(体素32)的低频振幅降低[整体错误校正(FWE校正),簇水平,P<0.05],左内侧额上回、辅助运动区及左侧前部扣带回(体素分别为126、126、37)低频振幅增高(FWE校正,簇水平,P<0.05);以左侧海马区为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克罗恩病组与左侧颞上回、左内侧额上回、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及右侧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增强(FWE较正,簇水平,P<0.05);病程与差异脑区低频振幅/功能连接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克罗恩病患者左侧海马区自发性活动及功能连接存在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克罗恩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