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Ⅳ型胶原及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在膜性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蕾 黄鹤 +6 位作者 徐旻一 周芳芳 卢培 黄秋芳 熊仲波 卫晓青 戴悦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尿Ⅳ型胶原(ⅣC)及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在膜性肾病(M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73例MN患者(MN组)、42例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MsPGN组)及5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尿ⅣC水平,采用酶联... 目的探讨尿Ⅳ型胶原(ⅣC)及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在膜性肾病(M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73例MN患者(MN组)、42例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MsPGN组)及5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尿Ⅳ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其中57例MN患者及14例MsPGN患者血清PLA2R抗体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PLA2R抗体与尿ⅣC、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相关性。结果MN组和MsPGN组尿Ⅳ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N组与MsPG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MN患者中有30例血清PLA2R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2.6%;14例MsPGN患者PLA2R抗体均为阴性。在MN患者中,PLA2R抗体阳性者尿ⅣC水平明显高于PLA2R抗体阴性者(P<0.01),尿m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A2R抗体水平与尿ⅣC水平呈正相关(r=0.370,P<0.01),与尿mAlb水平无相关性(r=0.027,P>0.05)。结论尿ⅣC及血清PLA2R抗体在MN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血清PLA2R抗体可用于特发性MN与继发性MN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 磷脂酶A2受体抗体 膜性肾病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2011年中国13家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5
2
作者 陈宏斌 赵春江 +22 位作者 王辉 曹彬 徐修礼 褚云卓 胡志东 卓超 胡必杰 刘文恩 廖康 张嵘 曾吉 王勇 罗燕萍 王占伟 刘颖梅 陈潇 田彬 苏丹红 周春妹 邹明祥 郭鹏豪 周宏伟 金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目的调查中国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全国13家教学医院血流感染(BSI)、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和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IAI)患者标本的非重复病原菌及患者病例资料。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 目的调查中国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全国13家教学医院血流感染(BSI)、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和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IAI)患者标本的非重复病原菌及患者病例资料。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数据输入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1年1-12月收集各医院分离细菌共2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8株(23.2%),革兰阴性菌1615株(76.8%)。致BSI的前3位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31.0%,243/784)、肺炎克雷伯菌(14.8%,116/78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6%,83/784);引起HAP的前3位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24.2%,158/652)、铜绿假单胞菌(23.0%,150/652)和肺炎克雷伯菌(16.4%,107/652);引起IAI的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4.3%,229/667)、屎肠球菌(13.3%,89/667)和肺炎克雷伯菌(9.6%,64/66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发生率分别为64.4%和78.1%。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属细菌保持100%敏感率。HAP中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SI和IAI。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保持100%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分别为64.3%、38.3%。对肠杆菌科细菌而言,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替加环素(92.3%-100%)(除奇异变形杆菌外)、美罗培南(87.5%-100%)、亚胺培南(87.5%-100%)(除摩根摩根菌外)、阿米卡星(87.5%-100%)、多黏菌素B(75%-100%)(除黏质沙雷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摩根摩根菌外)、头孢吡肟(67.8%-100%)、头孢哌酮-舒巴坦(66.6%-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1.5%-100%)。肠杆菌科细菌中已经出现了少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66.2%和72.2%,鲍曼不动杆菌对两者的敏感率分别为27.7%和25.9%。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为多黏菌素B(100%)、替加环素(79.8%)、米诺环素(50.4%)。BSI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高于HAP和IAI。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嗯唑、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复方磺胺甲嚼唑、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均出现了对除多黏菌素B外所有测试抗生素均耐药的菌株。结论不同类型感染的病原谱不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高,依然是困扰院内感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体外研究初步显示,替加环素对院内感染分离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外)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细菌耐药监测 多重耐药菌
原文传递
2007-2013年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宏斌 赵春江 +22 位作者 王辉 曹彬 徐修礼 禇云卓 胡志东 卓超 胡必杰 刘文恩 廖康 张嵘 曾吉 王勇 罗燕萍 王占伟 刘颖梅 陈潇 田彬 苏丹红 马坚 李虹玲 郭鹏豪 周宏伟 金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5,共8页
目的调查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谱变迁;分析HAP的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收集2007-2013年全国13所教学医院HAP患者标本的非重复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进... 目的调查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谱变迁;分析HAP的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收集2007-2013年全国13所教学医院HAP患者标本的非重复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HAP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从2007年的17.4%上升至2013年的35.8%,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从2007年的23.4%下降至2013年的16.9%;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97.4%~100.0%)和替加环素(79.8%~90.2%)保持很高的体外敏感性;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7年的53.3%上升至2013年的77.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有增长趋势,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多黏菌素B(93.1%~100.0%)、阿米卡星(68.6%~88.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6%~83.2%)、头孢他啶(61.8%~77.2%)、美罗培南(57.7%~73.2%);多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23%下降至2013年的10.3%;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美罗培南(93.3%~100.0%)、亚胺培南(93.3%~100.0%)、替加环素(92.2%~99.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9.2%~90.4%)、阿米卡星(75.0%~99.0%);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52.9%下降至2013年的28.1%;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出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87.1%下降至2013年的54.4%;大肠埃希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100.0%)、美罗培南(97.1%~100.0%)、亚胺培南(94.3%~1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2.9%~100.0%)、阿米卡星(78.6%~94.7%);大肠埃希菌ESBLs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84.1%下降至2013年的51.4%。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取代铜绿假单胞菌成为HAP第1位病原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略有上升,而医院内其他常见多药耐药细菌MRSA、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呈现下降趋势,需要进一步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药耐药细菌
原文传递
2011年、2013年和2016年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晓娟 赵春江 +16 位作者 李荷楠 陈宏斌 靳龙阳 王占伟 廖康 曾吉 徐修礼 金炎 苏丹虹 刘文恩 胡志东 曹彬 褚云卓 张嵘 罗燕萍 胡必杰 王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05-1217,共13页
动态监测2011年、2013年和2016年我国不同地区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进展趋势。从全国10个城市回顾性收集血流感染病原菌非重复性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试验结... 动态监测2011年、2013年和2016年我国不同地区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进展趋势。从全国10个城市回顾性收集血流感染病原菌非重复性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收集的2 248株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 657株(占73.7%),革兰阳性球菌为591株(占26.3%)。分离率排名前五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2.6%,733株/2 248株)、肺炎克雷伯菌(14.5%,327株/2 2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0%,225株/2 248株)、鲍曼不动杆菌(8.7%,196株/2 248株)和铜绿假单胞菌(6.2%,140株/2 248株)。血流感染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粘菌素(96.5%,1 525株/1 581株,不包括天然耐药菌株)、替加环素(95.6%,1 375株/1 438株,不包括天然耐药菌株)、头孢他啶/克拉维酸(89.2%,1 112株/1 246株)、阿米卡星(86.4%,1 382株/1 599株)和美罗培南(85.7%,1 376株/1 605株);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和达托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99.7%)。2011年、2013年和201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50.6%(206株/407株)、49.8%(136株/273株)和38.9%(167株/429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2.2%(9株/408株)、4.0%(16株/402株)和3.9%(17株/43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76.4%(55株/72株)、82.7%(43株/52株)和87.5%(63株/7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分别为9.8%(5株/51株)、20.0%(7株/35株)和13.0%(7株/54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51.9%(41株/79株)、29.7%(19株/64株)和31.7%(26株/82株)。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中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株分离率分别为43.2%(48株/111株)和40.9%(27株/66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占57.1%(24株/4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出30株替加环素不敏感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76.7%(23株/30株);分离出粘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3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3.6%(17株/39株)、35.9%(14株/39株)和15.4%(6株/39株)。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对替加环素、粘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屎肠球菌,这两种细菌对替加环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较高。粘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替加环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不敏感革兰阳性球菌的分离,警示临床高度关注,仍需动态监测耐药进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菌血症 病原谱 抗菌药物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