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华 陈青 +8 位作者 邓力 曹烨 李文翔 徐静 王炯元 童汉兴 周宇红 张勇 陆维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7年6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行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的胃...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7年6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行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2例。根据I-FEE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将其分为胃肠功能恢复顺利组(I-FEED评分<6分,38例)和延迟恢复组(I-FEED评分≥6分,24例)。选择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白蛋白等可能对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影响的特征性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胃肠功能恢复顺利组和延迟组患者在术前白蛋白水平(P=0.040)、术中出血量(P=0.044)、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P=0.026)、导尿管拔除时间(P=0.021)和住院时间(P=0.017)的相关指标上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术前白蛋白水平可能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顺利恢复(OR=0.84, 95%CI 0.17~4.27,P=0.041)。结论·对于行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白蛋白可作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障碍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 胃肠功能恢复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於雷 代智 +2 位作者 王征 张勇 陈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4-700,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原发性肝癌中第二常见的病理学类型,起病隐匿,预后不佳。ICC常出现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探讨肝十二指肠LNM与ICC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原发性肝癌中第二常见的病理学类型,起病隐匿,预后不佳。ICC常出现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探讨肝十二指肠LNM与ICC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共招募322例ICC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肝肿瘤切除术,分析肝十二指肠LNM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LNM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阳性、血清CA19-9>89 U/mL、肿瘤数目、肿瘤直径(>5 cm)、微血管侵犯、TNM分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无LNM的ICC患者组的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0.8%、53.4%和40.3%,显著高于伴有LNM组(47.4%、20.4%和10.2%,P<0.001)。无LNM的ICC患者组的1、3和5年无瘤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分别为62.6%、43.4%和36.3%,显著高于伴有LNM组(25.6%、16.6%和12.4%,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CA19-9>89 U/mL(P<0.001)、肿瘤直径>5 cm(P=0.042)、肿瘤数目(P<0.001)、微血管侵犯(P=0.022)、TNM分期(P<0.001)、NLR≥2.49(P=0.016)、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4.45(P=0.048)及LNM(P<0.001)与I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time to recurrence,TTR)显著相关;血清CA19-9>89 U/mL(P<0.001)、肿瘤直径>5 cm(P=0.008)、肿瘤数目(P=0.002)、TNM分期(P<0.001)、NLR≥2.49(P<0.001)、LMR<4.45(P=0.002)及LNM(P<0.001)与ICC患者术后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A19-9>89 U/mL、肿瘤数目、LNM是影响ICC患者术后TTR的独立预后因素;血清CA19-9>89 U/mL、肿瘤数目、LMR<4.45、LNM是影响I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肝十二指肠LNM是ICC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准确判断LNM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根治性切除术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进展和争议 被引量:7
3
作者 闾晨涛 陆维祺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503-505,共3页
腹膜后肿瘤,主要是软组织肉瘤是一类来源于结缔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异质性高,病理类型复杂,推荐应在具备多学科协作团队的区域性肉瘤中心进行综合治疗。对局部肿瘤施以切缘阴性的完整手术切除是对原发性腹膜后肉瘤(RPS)患者标准的、潜... 腹膜后肿瘤,主要是软组织肉瘤是一类来源于结缔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异质性高,病理类型复杂,推荐应在具备多学科协作团队的区域性肉瘤中心进行综合治疗。对局部肿瘤施以切缘阴性的完整手术切除是对原发性腹膜后肉瘤(RPS)患者标准的、潜在根治性治疗,可以说外科治疗是RPS综合治疗的基础。近年来,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存在一些争议。外科治疗在进展和争议中逐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腹膜后肿瘤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技术在腹部软组织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静 李化 +3 位作者 杨华 童汉兴 徐德民 陆维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腹部软组织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体外循环技术辅助下的腹部软组织肿瘤切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腹部软组织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体外循环技术辅助下的腹部软组织肿瘤切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围手术期死亡。6例行全体外循环,3例行部分体外循环。建立体外循环的动脉灌注采用升主动脉途径6例,股动脉途径3例;静脉引流采用下腔静脉途径2例,上腔静脉途径6例,股静脉途径2例,颈静脉途径3例。7例为静脉平滑肌瘤病,1例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1例为平滑肌肉瘤。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发生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处理。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7个月,中位数为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存活,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为一些复杂的腹部软组织肿瘤病例提供了手术完整切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腹部软组织肿瘤 应用
原文传递
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庄奥博 吴茜 +4 位作者 王炯元 徐静 童汉兴 张勇 陆维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普外科收治的27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结果本组27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中127例(46.9%)术后复发,144...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普外科收治的27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结果本组27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中127例(46.9%)术后复发,144例(53.1%)未发生复发。复发组患者术前评估为复发性病例的患者更多(χ^(2)=15.289,P<0.05)、肿瘤侵犯脏器的比例更高(χ^(2)=10.123,P<0.05)、FNCLCC分级更高(χ^(2)=7.650,P<0.05)。全体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58个月)。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4%、40.3%、30.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复发性疾病、脏器侵犯、分化差的病理类型及高FNCLCC分级均是术后复发的不良预后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疾病(OR=3.135,95%CI:2.058~4.762,P<0.05)、脏器侵犯(OR=2.577,95%CI:1.214~5.464,P<0.05)及高FNCLCC分级(P<0.05)是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疾病状态、脏器侵犯及FNCLCC分级是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