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在感染科轮转两种培训模式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顾敏娜 王蓉 +4 位作者 李文韵 赵阳 刘岱淞 刘晓宇 汤罗嘉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8期616-619,共4页
目的 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的内科住院医师在感染科培训模式,探讨提升内科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能力的适宜培训方案。方法 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完成感染科轮转的住院医师为调研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住院医师对培训的评价和满意度情... 目的 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的内科住院医师在感染科培训模式,探讨提升内科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能力的适宜培训方案。方法 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完成感染科轮转的住院医师为调研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住院医师对培训的评价和满意度情况,以培训前后住院医师的自评得分差值来衡量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能力提升幅度,采用秩和检验或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两种不同的感染科培训模式的效果。结果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对感染科轮转整体评价较好;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能力均得到了提升;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能力提升幅度与管理的病种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在不同模式或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感染科培训应确保病种数量。感染科轮转质量与医院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医教研管理综合实力相关。医学院校应发挥统筹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夯实附属医院教学主阵地,推进住院医师同质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 感染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效果分析
下载PDF
疫情期间非定点医院急诊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昉 张寒 +8 位作者 锁涛 曹蕾 张亚平 童朝阳 姚晨玲 郑吉莉 胡必杰 高晓东 孙湛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7-551,559,共6页
基于危机管理4R理论进行文献检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梳理管理难点,制定疫情期间非定点救治综合医院的急诊管理策略和流程。从急诊管理的组织架构、空间划分、诊疗流程、人员管理、院感防控、志愿服务等环节完善优化急诊管理流程,并在... 基于危机管理4R理论进行文献检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梳理管理难点,制定疫情期间非定点救治综合医院的急诊管理策略和流程。从急诊管理的组织架构、空间划分、诊疗流程、人员管理、院感防控、志愿服务等环节完善优化急诊管理流程,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不断调整。2022年3月28日-6月1日上海本轮疫情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多次单日急诊接诊量超1000人,抢救室留观患者170余人,接诊救护车100余辆。2022年1-4月救护车接诊总量位列上海市第一。疫情期间中山医院在遵守上级部门不同阶段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同时,优化急诊管理策略和流程,很好地保障和满足了急诊患者的就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emergency department 组织架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空间划分space division 诊疗流程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人员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 医院感染防控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 疫情期间epidemic period 4R理论4R theory
下载PDF
如何打造急诊科的“女汉子”
3
作者 张育红 《中国卫生人才》 2014年第9期71-72,共2页
在急诊抢救室工作期间,凭着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娴熟的技术,一次次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在留观室工作期间,始终把每位患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在监护室工作期间,成功参与多名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协助护士长管理各类仪器设备,通... 在急诊抢救室工作期间,凭着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娴熟的技术,一次次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在留观室工作期间,始终把每位患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在监护室工作期间,成功参与多名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协助护士长管理各类仪器设备,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年轻护士的急救护理技能-这就是张育红,一位两次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颁发的“祖玫奖优秀护士”,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优秀护士”及2014年获得上海市第届“左英护理奖”等荣的急诊科的“女汉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急救护理技能 危重患者 优秀护士 急诊抢救室 护士长管理 工作期
下载PDF
急诊老年衰弱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妍 张梦霞 郑吉莉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 描述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老年衰弱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准备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量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FRAIL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 目的 描述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老年衰弱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准备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量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FRAIL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157例急诊老年衰弱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ACP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57例急诊老年衰弱患者ACP准备度总分为(80.38±9.75)分,其中态度、信念、动机维度得分分别为(33.59±7.14)分、(19.34±3.42)分、(27.46±4.17)分。单因素分析中最高学历、医疗支付方式、患病时间、治疗意愿、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最高学历、患病时间、治疗意愿是急诊老年衰弱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组急诊老年衰弱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应通过制订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促进其表达终末期的护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弱老人 急诊室 医院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准备度
下载PDF
急诊护士的岗位管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育红 徐建鸣 +2 位作者 周婉婷 冯丽 朱辛蓺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0期74-76,共3页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线。我院年急诊量约16~18万人次,其中约60%以上为老年急症,以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重病例为主。急诊患者多、重、急,流动性大,危急情况随时出现,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和期望值高,而护...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线。我院年急诊量约16~18万人次,其中约60%以上为老年急症,以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重病例为主。急诊患者多、重、急,流动性大,危急情况随时出现,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和期望值高,而护士超负荷工作,上述特点给急诊护理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急诊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与医疗护理安全密切相关[1]。2011年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岗位管理 心脑血管系统 急诊护理管理 医疗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人员 重症患者 超负荷工作
下载PDF
急诊17例肺动脉栓塞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颖川 姜燕飞 +1 位作者 童朝阳 黄培志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提高急诊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1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者居多;基础疾病有下肢静脉血栓、肿瘤、脑梗塞等;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对其明... 目的:提高急诊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1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者居多;基础疾病有下肢静脉血栓、肿瘤、脑梗塞等;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对其明确诊断首选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及时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效果好,预后佳。结论:在急诊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肺栓塞的发病警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肺动脉栓塞 诊断 治疗 PE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老年患者就诊情况分析及管理对策
7
作者 张文慧 郑吉莉 +3 位作者 张玉侠 张梦霞 周婉婷 杨漂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5-1609,共5页
目的调查急诊科老年患者就诊数量及特点并提出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老年患者资料,分析并讨论患者就诊数量、急危重症及滞留情况、就诊主诉等内容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急... 目的调查急诊科老年患者就诊数量及特点并提出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老年患者资料,分析并讨论患者就诊数量、急危重症及滞留情况、就诊主诉等内容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急诊科5年就诊总数为1422961例,其中≥65岁患者693869例,占比48.76%。分诊为1级的患者总计79124例,其中老年患者55652例,占比70.34%。在1级老年患者中发生滞留29193例,占比52.46%。老年患者就诊主诉最常见的依次为腹痛腹泻、胸闷、胸痛,其中非特异性主诉共83603条,占所有主诉的12.05%。结论急诊老年患者存在就诊数量大、病情危重、滞留情况严峻、非特异性主诉发生率高等特点。未来应积极探索院内急诊、院外社区与老年家庭服务的合作模式,针对性的开展老年急诊科,开发适应老年患者的预检分诊工具并促进老年综合评估在急诊科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诊 急危重症 非特异性主诉 急诊滞留
原文传递
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卢爱萍 冯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7期152-154,共3页
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发生心脏粹死,心肺复苏(CPR)是目前最有效、最直接的抢救方法.医护人员是心肺复苏的主要实施者,其娴熟的操作、默契的配合往往决定着CPR的成败,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单荣芳认为,护理人员多是临床上发现... 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发生心脏粹死,心肺复苏(CPR)是目前最有效、最直接的抢救方法.医护人员是心肺复苏的主要实施者,其娴熟的操作、默契的配合往往决定着CPR的成败,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单荣芳认为,护理人员多是临床上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的第一目击者,实施胸外按压的概率较高.《Circulation》期刊刊载的2010年版心肺复苏指南中,对胸外心脏按压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提出新要求,因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CPR等急救措施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更新自身实践技能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中心 急诊医学 心肺复苏 急救护理
下载PDF
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施辉 蔡吉 +2 位作者 冯丽 俞海萍 周如女 《护理管理杂志》 2021年第3期212-216,228,共6页
目的构建我国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理论材料及相关文献选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合专家访谈了解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相关概念、职责和评价指标。运用Delphi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构建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 目的构建我国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理论材料及相关文献选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合专家访谈了解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相关概念、职责和评价指标。运用Delphi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构建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评价指标。结果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3,判断系数为0.886,熟悉程度为0.880。两轮函询协调系数重要性W值为0.507与0.481,可行性W值为0.437与0.44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确立了包含4个一级条目、10个二级条目、54个三级条目的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评价指标。结论根据函询专家的权威意见修订形成的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评价指标内容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实用性,结合心理护理能力,细化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奠定科学依据及基础,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护理能力 急诊护士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4
10
作者 冯丽 杨漂羽 +3 位作者 丁佳妮 施辉 蔡吉 张玉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条目进行修改、整理,并测量条目的权重值。结果:遴选专家对本研究有较高兴趣,函询意见较为集中,两轮函询后形成的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包... 目的:构建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条目进行修改、整理,并测量条目的权重值。结果:遴选专家对本研究有较高兴趣,函询意见较为集中,两轮函询后形成的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包括一级条目3个、二级条目21个、三级条目69个。结论:构建的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岗位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覆盖面广且充分结合预检分诊实际工作情况,能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预检分诊 培训方案 专家函询法 构建
下载PDF
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现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秦怡 管灵芝 +1 位作者 钱颖 杨漂羽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调查急诊老年患者的衰弱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54例老年留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衰弱分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 目的调查急诊老年患者的衰弱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54例老年留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衰弱分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老年衰弱筛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结果急诊老年患者共72例(28.3%)发生衰弱。不同年龄、健康状况、呼吸功能、多重用药、多重共患病、血红蛋白、BMI、过去1年住院次数的患者衰弱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BMI≥24(OR=0.422)是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健康状况差(OR=8.951)、多重共患病(OR=3.983)、血红蛋白异常(OR=2.083)是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急诊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须建立和完善适用于急诊老年住院患者的衰弱评估及干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衰弱 急诊室 医院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急诊复杂性腹腔内感染诊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东旭 顾国嵘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0,共3页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IAI)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包含胃十二指肠穿孔、外伤性小肠结肠破裂、非外伤性小肠结肠穿孔、阑尾炎穿孔引起的化脓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腹腔脓肿、腹部手术后腹腔内感染等多种疾病,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病死率...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IAI)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包含胃十二指肠穿孔、外伤性小肠结肠破裂、非外伤性小肠结肠穿孔、阑尾炎穿孔引起的化脓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腹腔脓肿、腹部手术后腹腔内感染等多种疾病,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病死率高,入住ICU率高,危害严重。本文回顾了cIAI的疾病评估、分类、病原学特点、疾病诊断、支持治疗、抗感染治疗时机、药物选择及治疗失败应对策略等,以期为临床cIAI的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 病原学 治疗
下载PDF
华蟾素调控AKT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肝细胞癌肺转移裸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杨悦 续嗣钰 +3 位作者 王珏 杜施霖 张春蕾 宋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40-1847,共8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L/kg、60μL/kg或生理盐水,每周2次。8周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检测肝癌肺转移率。MHCC97H细胞用华蟾素高、低剂量(2.5μL/m L、5μL/m L)干预,通过划痕实验、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相关分子的表达。用CoCl2孵育模拟低氧环境诱导MHCC97H细胞,同时加入高、低剂量华蟾素干预,通过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华蟾素对低氧诱导的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的影响。使用转录组学分析华蟾素对MHCC97H细胞的效应机制。用Western Blot检验华蟾素干预对MHCC97H细胞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华蟾素干预组裸鼠较对照组肝癌肺转移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干预使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减小、上皮型分子表达上调(t=2.860,P<0.05),并使EMT转录因子和基质型分子下调(t值分别为3.545、2.022、2.852、2.341,P值均<0.05)。低氧诱导上调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和基质型分子、EMT转录因子表达水平(P值均<0.05),华蟾素干预逆转EMT变化并抑制划痕愈合(P值均<0.05)。肝癌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显示,华蟾素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基因差异,华蟾素主要影响了肿瘤、代谢、免疫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其中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进一步检测发现华蟾素干预可下调HCC细胞AKT、P-AKT和P-AKT/AKT的水平(t值分别为2.434、3.401、2.258,P值均<0.05)。结论华蟾素可抑制肝癌转移,尤其对于低氧环境诱导的肝癌转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调控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HCC细胞EMT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转移 华蟾素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微视频追根溯源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新发传染病培训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彬霞 张育红 +4 位作者 颜美琼 冯丽 王萍 郑芳莉 秦佳楠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微视频追根溯源培训模式应用于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知识培训对急诊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从EID的历史发展视角制定培训内容,以微视频归类模块、基于微信群分期推送的自主学... 目的探讨微视频追根溯源培训模式应用于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知识培训对急诊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从EID的历史发展视角制定培训内容,以微视频归类模块、基于微信群分期推送的自主学习形式构建培训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85名急诊科护士(n=85),进行微视频追根溯源培训,通过含有启发性思考、微视频学习、要点巩固、要点解析、延伸拓展五个环节的11期模块对其进行EID知识培训。比较干预前后急诊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和EID知信行水平,并调查其对该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使用SPSS 20.0及GraphPad Prism 9.3.0进行四分位数(Q25,M,Q75)的非参数Wilcoxon配对检验。结果急诊科护士接受培训前后,其自主学习能力整体(Z=-4.69,P<0.001)及自我动机概念(Z=-4.48,P<0.001)、任务分析(Z=-4.06,P<0.001)、自我监控与调节(Z=-4.50,P<0.001)、自我评价(Z=-4.82,P<0.001)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高于培训前;其EID知信行整体(Z=-4.65,P<0.001)及知识(Z=-4.04,P<0.001)、态度(Z=-3.24,P=0.001)、行为(Z=-4.05,P<0.001)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高于培训前。急诊科护士对该培训模式满意度评价较高(各条目满意度均>90%)。结论微视频追根溯源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和EID知信行水平,培训满意度较高,可尝试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EID) 护士 微视频 追根溯源 自主学习
原文传递
食管胃腔外血管对内镜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影响
15
作者 吴玲 王三强 +3 位作者 艾英杰 黄晓铨 李锋 陈世耀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和胃腔外血管对内镜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接受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检测并行内镜下套扎和(或)组织胶注射预防再出血的... 目的探讨食管和胃腔外血管对内镜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接受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检测并行内镜下套扎和(或)组织胶注射预防再出血的患者。根据门静脉CT显示的食管和胃腔外血管情况,将患者分为有腔外血管团组和无腔外血管团组,评价内镜治疗后2年内再出血情况。结果共纳入69例患者,其中27例合并腔外血管团。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水平)、HVPG、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年内共25例发生再出血,包括有腔外血管团组15例、无腔外血管团组10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腔外血管团组内镜治疗后的2年内累积再出血率高于无腔外血管团组(60.07%vs 32.79%,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有腔外血管团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HR=2.33,95%CI 1.01~5.39,P=0.047)。结论存在食管胃腔外血管团能独立预测内镜治疗后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建议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接受内镜预防再出血时,通过门静脉CT评估食管和胃腔外血管情况;对于合并巨大腔外血管团患者,建议充分评估后采用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等方法,或根据密切随访结果及时调整内镜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腔外血管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再出血
下载PDF
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CX3CR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16
作者 穆素成 孙湛 宋振举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51-859,共9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CX3CR1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24例脓毒...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CX3CR1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24例脓毒症患者,另于2021年1月招募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收集脓毒症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4天的粪便及外周血。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对肠道菌群的16S rDNA基因V3~4进行测序。使用CD56阳性磁珠分选,并以流式细胞术鉴定外周血CD3-CD56+NK细胞,采用qPCR检测CX3CR1表达量。分析NK细胞中CX3CR1表达量变化以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降低;与入院第1天相比,脓毒症患者入院第4天肠道菌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减小,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比升高,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与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相对含量增加。脓毒症患者入院第4天外周血NK细胞的CX3CR1表达量低于入院第1天(P<0.001);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入院第4天的CX3CR1表达量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NK细胞CX3CR1表达量与肠道菌群数量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正相关(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NK细胞CX3CR1表达量随病程进展下降,并与预后相关,其表达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自然杀伤细胞 CX3CR1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8
17
作者 顾俭勇 黄培志 +6 位作者 童朝阳 陈斌 钱宇 顾国嵘 姜燕飞 蔡映云 钮善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41-743,共3页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将 5 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2 5例 ,在进行抗感染、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的同时 ,分别予持续静脉滴注可拉明及Bi ...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将 5 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2 5例 ,在进行抗感染、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的同时 ,分别予持续静脉滴注可拉明及Bi 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 4h。观察血气分析变化和临床结果。结果 经可拉明治疗 4h后 ,患者血 pH值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使用Bi PAP呼吸机治疗 4h后 ,PaCO2 明显下降 (P <0 .0 1) ,pH明显上升 (P <0 .0 1)。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均有明显增高 (P <0 .0 1) ,且Bi PAP呼吸机治疗 4h较经可拉明治疗 4h的PaO2 增高更明显 (P <0 .0 1)。结论 Bi PAP呼吸机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患者 ,其改善二氧化碳储留和低氧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呼吸兴奋剂 ,且使用方便 ,患者易接受 ,还可缩短治疗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作 无创通气 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临床研究
下载PDF
361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18
作者 沈洪 姚晨玲 +6 位作者 陶振钢 栾骁 宋振举 施东伟 孙湛 童朝阳 刘骏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急诊诊疗过程中的误诊。方法回顾性收集36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87.8%),非疼痛症状12.2...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急诊诊疗过程中的误诊。方法回顾性收集36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87.8%),非疼痛症状12.2%;首次阳性检查:冠脉造影0.8%,胸片4.7%,超声心动图19.9%,CT66.8%,MRI7.8%。胸片阳性率77.1%,超声心动图阳性率97.9%,CTA和MRI阳性率100%。异常心电图70.1%。结论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成人任何年龄段,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初筛方法,CTA和MRI可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临床表现 检查方法 诊断
下载PDF
血塞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顾国嵘 黄培志 +4 位作者 童朝阳 葛均波 姚晨玲 施东伟 樊帆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血塞通预处理组(PNS预... 目的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血塞通预处理组(PNS预处理组)。再灌注后2 h测定各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 (CK-MB)含量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和心肌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C组及PNS预处理组血清CK-MB均明显低于I/R组(P<0.05)。IPC组及PNS预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Bax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I/R组(P<0.05)。和I/R组相比,IPC组及PNS预处理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PNS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减轻,对I/R损伤产生有和缺血预处理类似的早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预处理 血塞通
下载PDF
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机制与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20
作者 李鑫 韩奕 杜施霖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当胰腺组织在急性炎症的作用下逐步坏死,通常会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患者可能会发生休克、急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1...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当胰腺组织在急性炎症的作用下逐步坏死,通常会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患者可能会发生休克、急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1]。对AP的治疗,大多数专家认为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疾病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2-3]。SAP时,因为涉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治疗会非常困难,导致极高的病死率。研究发现,SAP是一种炎症疾病,组织的微循环障碍、白细胞过度活化、炎症介质表达、细胞凋亡和钙超载在SAP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5]。某些抗炎化合物尤其是中药对SAP的良好疗效在临床上得到验证,有关研究机制不断被阐述[6],其中大黄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易于提取,因此在治疗SAP中受到了广泛关注[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方案 大黄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SA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