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MRI征象 被引量:8
1
作者 朱璐珑 曹代荣 +1 位作者 王明亮 曾蒙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观察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EHE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分布、大小、形状、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探讨其MRI特征,并测量病变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的ADC值。结果18例EHE均为多发... 目的观察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EHE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分布、大小、形状、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探讨其MRI特征,并测量病变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的ADC值。结果18例EHE均为多发病灶,其中结节型10例,融合型8例。病变于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16例T2WI呈"靶征"(边缘稍高信号伴中央更高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DWI均呈高信号,病灶ADC值为(1.58±0.25)×10^(-3 )mm^2/s,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ADC值[(1.34±0.12)×10^(-3 )mm^2/s,t=4.014,P=0.001]。增强扫描10例结节型中7例呈环形渐进性向心强化,其中3例见"双环征",3例呈持续环形强化;8例融合型中,7例呈云絮状渐进性强化,1例呈环形渐进性向心强化。16例病灶内见血管穿行,13例血管止于病灶边缘或病灶内,15例伴肝包膜回缩。结论肝脏EHE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冠状位CAIPIRHINA-VIBE序列肾脏皮髓质多期扫描鉴别透明细胞肾癌和非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丁玉芹 缪熙音 +5 位作者 张晶晶 陈财忠 周建军 曾蒙苏 傅彩霞 刘慧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评价冠状位CAIPIRHINA-CIBE序列肾脏皮髓质多期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鉴别透明细胞肾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肾癌(non-cc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CAIPIRHINA-VIBE序列单次屏气完成皮髓质早、中和晚期扫描的42个肾癌的患... 目的:评价冠状位CAIPIRHINA-CIBE序列肾脏皮髓质多期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鉴别透明细胞肾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肾癌(non-cc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CAIPIRHINA-VIBE序列单次屏气完成皮髓质早、中和晚期扫描的42个肾癌的患者资料,采用病灶清晰度评分评价图像质量,比较ccRCC和non-ccRCC增强后皮髓质多期扫描的信号变化百分比(%SI change)。结果:皮髓质早、中和晚期的病灶清晰度评分分别为3.24±0.73,3.57±0.7和3.64±0.53,皮髓质早期的病灶清晰度评分低于皮髓质中、晚期(F=22.95,P<0.01)。ccRCC和non-ccRCC在皮髓质早、中和晚期的%SI change逐渐增高,ccRCC的%SI change均高于nonccRCC(P均<0.05)。当%SI change=168时,皮髓质中期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69),鉴别ccRCC和non-ccR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5%。结论:CAIPIRHINA-VIBE序列单次屏气完成皮髓质多期扫描,一站式检查完成肾癌的定位、定性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CAIPIRHINA 肾细胞癌 皮髓质交界期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的MD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勇刚 楼存诚 +3 位作者 王明亮 蔡宋琪 曾蒙苏 万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SO)的多排螺旋CT(MDCT)和MRI表现,总结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S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D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图像分析包括病灶数目、位置、大小、...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SO)的多排螺旋CT(MDCT)和MRI表现,总结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S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D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图像分析包括病灶数目、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囊实性比例、强化幅度等。结果10例SO均为单发附件区囊实性肿块,9例为多房囊实性肿块,3例伴高密度囊腔,MRI显示大部分囊性成分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中1例含高密度的囊液在T2WI呈极低信号;6例病灶实性为主,平扫肿瘤边缘显示欠清,增强后轮廓清晰伴实性病灶明显强化(CT增强幅度平均87.5HU)。此外,9例伴有盆腔积液;3例伴钙化,表现为实性区及囊壁簇状、蛋壳样钙化;4例合并同侧成熟畸胎瘤。结论SO的MD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当病灶内高密度囊液在T2WI呈极低信号、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同时合并成熟畸胎瘤时,应考虑到SO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RI征象及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明亮 纪元 +4 位作者 谢艳红 饶圣祥 陈财忠 张澍杰 曾蒙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MRI特征及预测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胰腺pNEN,术前均进行过上腹部MRI检查且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完整的3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MR...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MRI特征及预测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胰腺pNEN,术前均进行过上腹部MRI检查且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完整的3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MRI表现,包括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缘、信号、强化特点、主胰管扩张、胰腺外组织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等。参照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级系统标准,将肿瘤的病理分级分为G1、G2、G3级。G1级和G2级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35例pNEN病灶均为单发,病理分级G1级14例、G2级19例、G3级2例。实性病变33个,囊性病变2个。G1与G2组患者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功能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个病灶类圆形病灶为27个,不规则形8个;边缘清晰18个,边缘模糊17例;3个病灶(G2级1个、G3级2个)可见主胰管轻度扩张。G1与G2级病灶的直径、形状、边缘、胰腺外侵犯、转移、平扫信号均质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胰管扩张及增强扫描所有期相的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3组2个病灶增强后表现为轻度强化,强化程度始终低于胰腺组织。结论pNEN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肿瘤大小、形状、边缘、信号均质程度、胰腺外侵犯和转移等可以在术前预测pNEN的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纵向弛豫时间与肝细胞膜表面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多耐药蛋白载体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丁莺 曾蒙苏 +1 位作者 饶圣祥 陈财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纵向弛豫时间与肝细胞膜表面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OATP)、多耐药蛋白载体(MR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肠镜活检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CT增强检查发现肝转移灶,拟行肝转移瘤灶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纵向弛豫时间与肝细胞膜表面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OATP)、多耐药蛋白载体(MR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肠镜活检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CT增强检查发现肝转移灶,拟行肝转移瘤灶切除术的15例患者.患者病灶均为单发,于术前行上腹部平扫、DWI和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检查,在钆塞酸二钠注射前及注射后20 min(肝胆特异期)获得纵向弛豫时间图.测量计算肝转移灶和周围正常肝实质的钆塞酸二钠增强前、后纵向弛豫时间下降率(ΔT).肝转移瘤灶切除术后获取肝转移灶和周围正常肝实质标本行蛋白质印记法检测,记录上述部位的OATP1、OATP8、MRP2、MRP3值.肝转移灶和周围正常肝实质间的OATP1、OATP8、MRP2、MRP3、AT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患者OATP1、OATP8、MRP2、MRP3含量和ΔT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灶平扫T1WI呈相对低信号,T2WI呈相对稍高信号,DWI呈相对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周边中度强化,肝胆特异期呈相对低信号.肝转移灶的OATP1、OATP8、MRP2、MRP2、ΔT值分别为(0.21 ±0.09)、(0.34±0.21)、(0.41±0.22)、(0.26±0.14)ng/ml和(33±9)%,周围正常肝实质上述值分别为(0.46±0.24)、(0.67±0.35)、(0.22±0.13)、(0.13±0.06)ng/ml和(6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37、58.89、24.56、22.52和57.16,P均<0.05).患者的OATP1、OATP8、MRP2、MRP3值分别为(0.67±0.31)、(1.0±0.37)、(0.63±0.23)和(0.40±0.13) ng/ml,与ΔT(51±9)%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1、0.432、-0.414和-0.371,P值分别为0.006、0.017、0.023和0.040).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OATP及MRP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纵向弛豫时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造影剂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正常C57BL/6小鼠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T1弛豫值特征及肝细胞膜表面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和多耐药蛋白载体的表达水平
6
作者 丁莺 杨丽 +1 位作者 饶圣祥 曾蒙苏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7-551,共5页
目的定量研究正常C57BL/6小鼠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T1弛豫值特征及肝细胞膜表面相关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OATP)和多耐药蛋白载体(MRP)的表达水平,用于进一步肝功能的评价。方法10只6周龄正常C57BL/6小鼠纳入研究,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 目的定量研究正常C57BL/6小鼠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T1弛豫值特征及肝细胞膜表面相关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OATP)和多耐药蛋白载体(MRP)的表达水平,用于进一步肝功能的评价。方法10只6周龄正常C57BL/6小鼠纳入研究,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动态检查,并在对比剂注射前及注射后20min(肝胆特异期)获得纵向弛豫时间图。测量计算肝实质的钆塞酸二钠增强前后的T1弛豫时间、T1弛豫时间下降率(△T)以及首过快速上升期中的增强斜率百分比。肝实质标本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记录OATP1、MRP2、MRP3值。统计结果用平均值表示。结果10只正常C57BL/6小鼠增强前T1弛豫时间平均值为(659.13±24.07)ms,增强后T1弛豫时间平均值较增强前缩短,为(408.87±27.21)ms;T1弛豫时间下降率平均值为37.12%±4.95%;首过快速上升期中的增强斜率百分比为4.14%±0.96%。10只正常C57BL/6小鼠OATP1的值为29952.1±11475.2、MRP2的值为34376.4±33228.4及MRP3的为357308.9±64646.5。结论明确正常C57BL/6小鼠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增强前后T1弛豫值、T1弛豫值的下降率、首过快速上升期中的增强斜率百分比,以及肝细胞膜上分子水平OATP1、MRP2、MRP3的定量值,有助于与肝损伤模型做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T1弛豫时间 C57BL/6小鼠 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 多耐药蛋白载体
原文传递
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与肿瘤肝内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盛若凡 任正刚 +2 位作者 张岚 陈财忠 曾蒙苏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0-685,共6页
目的 探讨小肝癌射频消融术(RFA)前后影像学表现与肿瘤肝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进行射频消融术的34例患者中的39个小肝癌病灶,对复发与无复发组病灶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同时根据复发病灶数,对单发及多发... 目的 探讨小肝癌射频消融术(RFA)前后影像学表现与肿瘤肝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进行射频消融术的34例患者中的39个小肝癌病灶,对复发与无复发组病灶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同时根据复发病灶数,对单发及多发复发病例进行亚组分析.根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4 ~ 45个月).34例患者中,19例(55.9%)在随访期间发生肝内复发,1年及2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1.3%及51.8%.术前缺乏肿瘤包膜(P=0.017)、术后24h内无或非连续的环形强化(P=0.012)及较小的射频边界(P=0.037)更常见于复发组病例中;同时,肝内多发复发者术后24h内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1.57×10-3mm2/s)较单发者(1.34×10-3mm2/s)高(P=0.040).结论 RFA术前及术后早期MRI表现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早期预测指标,监测肝癌肝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导管消融术 复发
原文传递
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及分级的潜在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丁莺 曾蒙苏 +2 位作者 饶圣祥 陈财忠 周潇丰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7-299,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会进展成非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疾病发展早期就应被及时诊断并尽早采取干预治疗[1-2]。钆塞酸二钠作为一种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当肝细胞受损、肝脏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会进展成非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疾病发展早期就应被及时诊断并尽早采取干预治疗[1-2]。钆塞酸二钠作为一种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当肝细胞受损、肝脏功能下降时,钆塞酸二钠的吸收与排泄受到影响[3-4]。本研究拟选用不同阶段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通过测量肝损害T1弛豫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T1弛豫值
原文传递
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分级诊断 被引量:11
9
作者 盛若凡 解艳红 +2 位作者 纪元 陈财忠 曾蒙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3-238,共6页
目的 探讨肝脏神经内分泌瘤(NET G1、G2)及神经内分泌癌(NEC G3)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分级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肝脏NET患者及19例NEC患者资料,比较两组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MR信号特征.结果 NET组和NEC组... 目的 探讨肝脏神经内分泌瘤(NET G1、G2)及神经内分泌癌(NEC G3)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分级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肝脏NET患者及19例NEC患者资料,比较两组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MR信号特征.结果 NET组和NEC组间血管侵犯(P<0.05)、淋巴结肿大坏死(P<0.05)征象以及门脉期(P<0.05)、延迟期(P<0.05)强化特征各异.动态增强扫描,两组病灶间对比噪声比(CNR)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4,P<0.05).NEC组的CNR在动脉期(Z=121.75,P<0.05)及门脉期(Z=139.31,P<0.05)显著低于NET;门脉期病灶CNR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 (P <0.05),诊断切点为-61.38,灵敏度为90.0%,特异性为63.2%.结论 MRI在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侵犯、淋巴结肿大坏死征象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期信号特征对于区别NET及NEC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肝脏IgG4相关炎性假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盛若凡 翟长文 +2 位作者 曾蒙苏 纪元 陈财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IgG4相关炎性假瘤(IPT)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肝脏IgG4相关IPT患者,患者均在病理检查前6周内行上腹部MRI平扫、增强及DWI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MRI信号特征,测量病灶及肝组织的ADC值,采用配... 目的:探讨肝脏IgG4相关炎性假瘤(IPT)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肝脏IgG4相关IPT患者,患者均在病理检查前6周内行上腹部MRI平扫、增强及DWI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MRI信号特征,测量病灶及肝组织的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9例肝脏IgG4相关IPT患者共11个病灶。8个病灶边界清楚,3个边界不清。7个病灶在肝包膜下分布。11个病灶在T1WI上均呈低信号。T2WI上8个病灶呈高信号。增强扫描5个呈渐进性强化,4个呈持续强化,其余2个为不典型的廓清模式,门静脉期、延迟期呈等、低信号。主要伴随征象包括:6个病灶延迟包膜样强化,7个病灶中央无强化区。病灶ADC值为(1.42±0.36)×10-3mm2/s,稍低于肝脏ADC值[肝脏为(1.55±0.31)×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46)。结论肝脏IgG4相关IPT的MRI表现多样,典型者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呈渐进性或持续高信号,伴延迟包膜样强化及中央无强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MRI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旭东 曾蒙苏 +6 位作者 金开璞 汪禾清 朱国方 胡少波 魏义军 丁莺 姚秀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MRI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SANT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 7例均为单发类圆形肿块。6例行MRI检查,主要表现为T_2WI及D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MRI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SANT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 7例均为单发类圆形肿块。6例行MRI检查,主要表现为T_2WI及D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向心性、结节性强化,其中轮辐状强化6例,假包膜及星芒征各5例,出血及钙化各1例,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本组3例CT检查,平扫呈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结节性、向心性强化,3例显示轮辐征,星芒征、假包膜征及出血征象各1例,无囊变及坏死病例。结论脾SANT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瘤 结节性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胃肠道腺癌化疗过程出现的肝紫癜与肝转移瘤MRI特征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健 耿婷婷 +4 位作者 王明亮 罗荣奎 董光 耿海 曾蒙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0-663,共4页
目的比较胃肠道腺癌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肝紫癜和肝转移瘤MRI特点,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33例胃肠道腺癌患者资料,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56.0±9.8)岁。33例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肝... 目的比较胃肠道腺癌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肝紫癜和肝转移瘤MRI特点,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33例胃肠道腺癌患者资料,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56.0±9.8)岁。33例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肝紫癜11例,肝转移瘤22例。两组均行MRI平扫+增强,对比两组病灶的形态、边界等,病灶平扫信号及动态增强特征等。测量肝紫癜和肝转移瘤病灶、周围正常肝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11例肝紫癜患者共14个病灶,10个病灶边界模糊,4个边界清晰;22例肝转移瘤患者共31个病灶,26个边界清晰,5个边界模糊。两组患者的病灶边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紫癜病灶(11个)ADC值高于肝转移瘤病灶(29个),肝转移瘤病灶ADC值低于邻近正常肝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14个肝紫癜病灶中,10个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4个病灶呈持续性明显强化。31个肝转移瘤病灶,28个病灶呈环形强化,3个呈"快进快出"式强化。结论胃肠道腺癌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肝紫癜病灶边界模糊,弥散不受限,呈渐进性强化,MRI表现有助于肝紫癜与胃肠道腺癌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结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肝紫癜 肝转移瘤
原文传递
局灶性肝紫癜的磁共振表现及扩散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健 姚家美 +3 位作者 王明亮 耿婷婷 董光 曾蒙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 探讨局灶性肝紫癜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扩散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局灶性肝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图像。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平扫信号强度... 目的 探讨局灶性肝紫癜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扩散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局灶性肝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图像。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特征、病灶内有无血管影,以及周围肝实质异常灌注等。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周围正常肝实质ADC值,比较两者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有无肿瘤化疗病史,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灶的MRI征象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19例患者共24枚病灶,肝右叶22枚、左叶2枚;边界模糊,平均径为7.5~72.0(24.4±17.2)mm。21枚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1枚呈稍高信号,2枚呈等信号;24枚病灶T2WI均呈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511±0.415)×10^-3 mm^2/s,邻近正常肝实质平均ADC值为(1.769±0.690)×10^-3 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20枚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4枚病灶呈持续性明显强化;9枚病灶内可见点条状血管影,8枚病灶伴周围肝实质异常灌注。有肿瘤化疗病史组病灶大小平均径[7.5~38.5(17.6±9.8)mm]<无肿瘤化疗病史组的病灶[9.0~72.0(33.8±21.2)mm],两组间病灶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灶性肝紫癜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帮助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 紫癜肝病
原文传递
五例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欣 王明亮 +3 位作者 王海星 纪元 饶圣祥 曾蒙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特征与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例肝门部神经鞘瘤患者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7~67岁,中位年龄59岁。5例患者均行上腹部MRI检查,观察病灶部位、形态、... 目的:探讨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特征与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例肝门部神经鞘瘤患者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7~67岁,中位年龄59岁。5例患者均行上腹部MRI检查,观察病灶部位、形态、大小、边缘、信号、强化模式等,并分析病理。结果:5例均为单发病灶,均位于第一肝门及周围;4例病灶为椭圆形或类圆形,1例为长条状;5例病灶边界清晰,包膜完整。3例为囊实性,2例为实性。病灶实性部分T 1加权成像为等、稍低信号,脂肪抑制T 2加权成像(T 2WI)为稍高、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为高、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为稍高、等、稍低信号,增强扫描为渐进性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内见较厚分隔,增强后分隔、包膜轻中度延迟强化,1例病灶内见液-液平面,1例囊实性病灶脂肪抑制T 2WI呈"靶征"。5例肿瘤均紧邻血管,长轴与门静脉走行一致,1例病灶轻度压迫邻近胆管。病理显示5例肿瘤均有完整的纤维包膜,镜下见肿瘤实性部分梭形细胞为主。 结论: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特征为长轴沿门静脉走行的椭圆形或长条状(形似"腊肠")病灶,易发生囊变,脂肪抑制T 2WI可出现"靶征",增强后实性部分、分隔及包膜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磁共振成像 肝门 病理
原文传递
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MRI特征
15
作者 邓丽珠 王明亮 +1 位作者 曾蒙苏 陈财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CD)的常规MRI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CD患者的MRI资料。MRI图像分析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形状、边缘、平扫信号强度、增强特征。分析CD病灶和脾脏的DWI信号,在AD... 目的探讨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CD)的常规MRI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CD患者的MRI资料。MRI图像分析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形状、边缘、平扫信号强度、增强特征。分析CD病灶和脾脏的DWI信号,在ADC图上测量CD病灶和脾脏的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CD病灶与脾脏的ADC值有无差异。结果 14例患者中9例为透明血管型,病灶平均最大径为(5.1±2.4) cm, 5例为浆细胞型,病灶平均最大径为(4.5±1.9) cm;9例病灶呈类圆形,5例病灶外观似肾形,可见脐凹样结构;7例病灶边缘模糊,7例病灶边缘光整;所有14例病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呈高或稍高信号,T2WI有7例病灶内见少许低信号灶。9例透明血管型CD增强动脉期均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接近主动脉,5例浆细胞型CD动脉期强化程度弱于透明血管型CD,肝静脉期及延迟期14例病灶均持续强化。DWI序列14例CD均为高信号,与脾脏信号相近;浆细胞型CD病灶的ADC值为(1.21±0.25)×10^(-3)mm^(2)/s,透明血管型CD病灶的ADC值为(1.18±0.24)×10^(-3)mm^(2)/s,与相应脾脏的ADC值分别为(1.16±0.18)×10^(-3)mm^(2)/s和(1.13±0.15)×10^(-3)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CD病灶的ADC值为(1.19±0.23)×10^(-3)mm^(2)/s,脾脏的ADC值为(1.13±0.15)×10^(-3)mm^(2)/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CD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DWI信号及ADC值与脾脏相近,有助于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腹部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脾脏
原文传递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慢性肾脏病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冒炜 周建军 +5 位作者 丁玉芹 曲丽洁 曾蒙苏 傅彩霞 丁小强 王雅琼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9-384,共6页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在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合临床CKD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作为CKD组,同期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KD组患者根据MRI...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在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合临床CKD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作为CKD组,同期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KD组患者根据MRI检查当日的血清肌酐值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根据eGFR将患者分为2个亚组,轻度CKD组(45例, eGFR≥60 ml·min^-1·1.73 m^-2)和中重度CKD组(27例,eGFR〈60 ml·min^-1·1.73 m^-2).所有受试者均行双肾MRI常规扫描和IVIM-DWI检查,获得肾皮质和髓质IVIM-DWI参数,包括单纯扩散系数(D)、微循环灌注系数(D*)、灌注分数(f)和ADC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肾脏皮、髓质间各参数值的差异,3组受试者间肾皮质及髓质各参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肾脏皮、髓质各参数值与eGFR的相关性,采用ROC评价IVIM-DWI参数诊断慢性肾损害和评价CKD分期的效能.结果 对照组皮质ADC、D、D*及f值均高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CKD组皮质ADC、D*及f值明显高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皮质和髓质间的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CKD组皮质ADC、D及f值均明显高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皮、髓质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CKD组、中重度CKD组间皮质和髓质ADC、D、D*及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KD患者髓质D*值、f值与eGFR不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229、0.130,P值分别为0.053、0.275).CKD患者的皮质ADC、D、D*、f值和髓质ADC、D值与eGFR呈弱或中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5、0.362、0.625、0.276、0.427、0.615,P均〈0.05).鉴别轻度和中重度CKD,皮质D*值的ROC下面积最大(0.965),以皮质f值=32.99%为截断值鉴别CKD分期的敏感度为92.6%,以皮质D*值=17.07×10^-3mm^2/s为截断值鉴别CKD分期的特异度为97.8%;鉴别轻度CKD与对照组,皮质D*值的ROC下面积最大(0.885),以髓质ADC值=1.83×10^-3mm^2/s为截断值诊断的敏感度为82.2%,以髓质f值=21.70%或髓质D值=1.75×10^-3mm^2/s为截断值诊断的特异度为100.0%.结论 IVIM-DWI可以为CKD的分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肾小球滤过率
原文传递
扩散峰度成像对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盛若凡 杨丽 +4 位作者 汪禾青 金开璞 刘豪 纪元 曾蒙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雄性SD大鼠3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28只)和对照组(7只).模型组大鼠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亚组,每组7只,皮下注射50%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4个...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雄性SD大鼠3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28只)和对照组(7只).模型组大鼠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亚组,每组7只,皮下注射50%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4个亚组分别注射2、4、6、8周;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橄榄油8周.1只模型组大鼠因肝衰竭于造模7周时死亡,最终研究纳入27只纤维化模型大鼠及7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分别于注射周期末进行DKI检查,测量肝组织校正后的表观扩散系数(D)值及表观扩散峰度(K)值.大鼠MRI扫描后即刻处死并采集肝脏标本,肝组织行病理检查,进行肝脏纤维化分级(S0、S1、S2、S3、S4级)及炎症活动度分级(G0、G1、G2、G3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检验(偏态分布)比较不同肝脏纤维化及炎症活动度分级组间D值与K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评价肝纤维化分级及炎症活动度与DKI参数(D值、K值)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变量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评价DKI参数诊断肝纤维化分级≥3级的效能.结果 肝脏纤维化分级为7只S0级、6只S1级、6只S2级、7只S3级、8只S4级.不同纤维化分级间的D值、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值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性(r=-0.650,P〈0.01);K值与肝纤维化分级无相关性(r=0.336,P=0.080).炎症活动度分级为13只G0级、6只G1级、8只G2级、7只G3级.D值与炎症活动度呈中度负相关(r=-0.590,P=0.001);K值与炎症活动度无相关性(r=0.169,P=0.389).与炎症活动度相比,纤维化分级是决定D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D值、K值及D值联合K值诊断肝纤维化分级≥3级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81、0.672和0.833.D值联合K值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及75.0%.结论 DKI成像对肝纤维化分级具有较大价值,可作为纤维化分级诊断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细胞外容积预测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运重建后的心肌收缩功能恢复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信德 金航 +4 位作者 曾蒙苏 任道元 杨姗 恽虹 陈铟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1-267,共7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细胞外容积(ECV)定量能否预测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CTO)血运重建6个月后的局部收缩功能恢复。方法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前瞻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0例CTO患者,于基线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运重建术后6个... 目的前瞻性研究细胞外容积(ECV)定量能否预测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CTO)血运重建6个月后的局部收缩功能恢复。方法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前瞻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0例CTO患者,于基线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运重建术后6个月行心脏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电影、对比剂增强前后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和延迟增强。商用CVI42软件计算射血分数(EF)和节段室壁增厚率(SWT),SWT<45%定义为节段运动功能障碍。按照美国心脏学会(AHA)16分段法,将位于CTO血管供血区且术前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心肌节段纳入后续分析,分别计算每一节段的细胞外容积(ECV)、梗死透壁程度(TEI)和未强化心肌的厚度(RIM)。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Rentrop分级法评估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将心肌节段分为两组:侧支循环形成良好和侧支循环形成不良。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基线和随访SWT的差别;配对t检验比较基线和随访射血分数的差别。以SWT较基线水平增加>10%作为节段性功能恢复的参考标准,ROC分析比较各基线MR参数预测心肌局部功能恢复的诊断效能。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与SWT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节段心功能恢复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PCI术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心肌节段的平均SWT从基线的21.6%(9.7%,33.3%)上升至38.4%(19.0%,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869,P<0.001),EF较基线有明显增加(分别为54.5%±8.5%和50.7%±6.6%,t=-5.706,P<0.001)。ECV预测节段性功能恢复的截断值、ROC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4.7%、0.86、91%和66%;ECV的ROC下面积高于TEI和RIM(ROC下面积分别为0.75和0.73,P值均<0.01)。侧支循环形成良好较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心肌节段具有更高的随访SWT[46.6%(36.6%,64.2%)和33.5%(12.8%,47.8%),F=5.791,P=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节段ECV值是评价局部收缩功能恢复的独立预测因子(OR=0.83,95%置信区间0.77~0.89,P<0.001)。结论在CTO患者中,ECV是预测血运重建后局部收缩功能恢复的可靠指标。基线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与血运重建术后的局部收缩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细胞外容积 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原文传递
肝紫癜的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娄斌奇 姚家美 +2 位作者 王明亮 曾蒙苏 余德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紫癜(PH)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H,且术前行上腹部平扫及增强MRI检查、影像和病理资料完整的9例PH患者。9例PH患者均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MRI表现... 目的探讨肝紫癜(PH)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H,且术前行上腹部平扫及增强MRI检查、影像和病理资料完整的9例PH患者。9例PH患者均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MRI表现,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平扫信号强度及动态增强后的强化特征。结果9例PH中,8例病灶为单发,1例有3个病灶,共11个病灶。病灶10个位于肝右叶,1个位于肝左叶;11个病灶形态均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最大径0.7~8.8cm,中位最大径3.7cm;7个病灶边界清晰,4个边界模糊。平扫2个病灶信号均匀,9个病灶信号不均匀。10个病灶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渐进性填充样强化,动脉期病灶强化较弱,病灶呈小簇状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强化范围逐渐向内部填充,延迟期略高于肝脏组织强化程度。1个病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均匀,呈明显持续强化。DWI上11个病灶均为稍高信号,ADC图上9个病灶与肝脏信号接近,2个病灶信号强度稍高于肝脏。结论肝紫癜的MRI征象有一定特征,MRI征象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紫癜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原文传递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奥沙利钳诱导C57BL/6小鼠肝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
20
作者 丁莺 杨丽 +2 位作者 王文涛 曾蒙苏 饶圣祥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奥沙利钳诱导C57BV6小鼠肝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雄性无特定病原体C57BI>6小鼠40只,6周龄,体质量19-23 g0使用随机数字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各10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奥沙利钳诱导C57BV6小鼠肝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雄性无特定病原体C57BI>6小鼠40只,6周龄,体质量19-23 g0使用随机数字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各10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奥沙利钳,实验A组、B组、C组分别连续注射2、4、6周。测量增强MRI肝月旦特异期T1弛豫时间、首过快速上升期中的增强斜率百分比(ESP)O检测血清胆红素和白蛋白,计算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病理组织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和纤维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LBI评分、肝胆特异期T1弛豫时间、ESP诊断肝功能损伤的价值。结果实验组(A组、B组和C组)中16只小鼠纳入变性组(不伴有纤维化的肝细胞变性),14只纳入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肝胆特异期T1弛豫时间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变性组、肝纤维化组ESP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变性组、肝纤维化组ALBI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纤维化组小鼠,ALBI评分、肝胆特异期T\弛豫时间和ESP诊断肝功能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962和0.989。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特异期T1弛豫时间和ESP可有效评估奥沙利钳诱导的C57BL/6小鼠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轧塞酸二钠 白蛋白-胆红素 肝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