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疾病筛查与治疗新进展
1
作者 杨亦敏 韩同磊 +2 位作者 竺挺 郭大乔 符伟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4-1068,共5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影像学技术的持续革新和颈动脉斑块分型标准的不断完善,为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判定,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以及围手术期血管评估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超声是颈动脉狭窄类疾病首选的无...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影像学技术的持续革新和颈动脉斑块分型标准的不断完善,为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判定,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以及围手术期血管评估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超声是颈动脉狭窄类疾病首选的无创、简便筛查手段,而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适用于进一步评估动脉狭窄程度,判断颈动脉斑块成分及稳定性,指导手术决策,对预防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进展主要聚焦于新型血管介入器械及外科术式的改良创新,包括双层密网支架、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成像技术、更微创化的筛查与治疗手段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外科手术 筛查 诊断技术和方法 血管介入 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浩 董智慧 符伟国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外周动脉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最常见于下肢动脉。相较于不合并糖尿病者,合并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病程更长,病变更加弥散,钙化程度更重。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通常不典型,若不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往往... 外周动脉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最常见于下肢动脉。相较于不合并糖尿病者,合并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病程更长,病变更加弥散,钙化程度更重。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通常不典型,若不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往往不佳。对于此类患者,通过临床体格检查、多种无创及有创检查方法,可以进行初步诊断。而后在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之下,确认患者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及确定干预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重建患者血流,最终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截肢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外周动脉疾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鹏辉 董智慧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5-1358,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主要中远期并发症。压力治疗、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已成为PTS病人的基本疗法,但部分中重度PTS病人接受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迫切需要外科干预。随着腔内介入器械...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主要中远期并发症。压力治疗、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已成为PTS病人的基本疗法,但部分中重度PTS病人接受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迫切需要外科干预。随着腔内介入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腔内治疗成为中重度PTS病人的首选手术方式。然而,在PTS腔内治疗临床应用中,对于手术适应证、操作技术要点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认识相对不足。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规范术中操作、加强术后管理,以提高腔内治疗的远期疗效。此外随着PTS腔内治疗的不断开展,研发符合静脉生理和解剖条件的静脉支架对于提高PTS病人治疗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技术在主髂动脉闭塞症中的使用策略
4
作者 王睿涵 司逸 符伟国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主髂动脉闭塞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腹主动脉远端以及主髂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继而引发盆腔和下肢缺血。伴随血管腔内技术的迅速发展,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分... 主髂动脉闭塞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腹主动脉远端以及主髂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继而引发盆腔和下肢缺血。伴随血管腔内技术的迅速发展,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CERAB)技术是两项应用于复杂主髂动脉闭塞的技术探索,大大地改变了对于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治疗理念。本文结合体外几何流体力学基础研究以及国际临床研究现状,旨在探讨对吻支架技术和CERAB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疾病的技术特点、技术优势以及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症 腔内治疗 对吻支架技术 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
原文传递
自主研发原位开窗系统在保留弓上分支动脉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利新 侯凯 +5 位作者 郭大乔 周修适 史振宇 唐骁 符伟国 王玉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原位开窗系统在TEVAR术中保留弓上分支动脉的早期结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对我科收治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进行TEVAR术中原位开窗以保留左锁骨下动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以CTA进行随访...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原位开窗系统在TEVAR术中保留弓上分支动脉的早期结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对我科收治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进行TEVAR术中原位开窗以保留左锁骨下动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以CTA进行随访。结果共入组患者12例,平均年龄(65±11)岁;其中胸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6例。手术平均时间(145±36)min,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的即刻造影显示1例患者存在Ⅰ型内漏,1例患者存在Ⅱ型内漏;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卒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轻度截瘫症状,脑卒中和轻度截瘫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按时定期进行随访,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6.5±3.0)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仍有Ⅱ型内漏。结论采用自主研发原位开窗系统能够有效、快速地在TEVAR术中进行开窗保留左锁骨下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原位开窗 近端锚定区
原文传递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截瘫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睿涵 司逸 符伟国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56-159,共4页
脊髓缺血(SCI)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2%~9%。尽管TEVAR手术已大大降低了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SCI仍是TEVAR术后管理的难点。本文学习了关于SCI病理机制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旨在探讨目前应对... 脊髓缺血(SCI)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2%~9%。尽管TEVAR手术已大大降低了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SCI仍是TEVAR术后管理的难点。本文学习了关于SCI病理机制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旨在探讨目前应对SCI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如分期TEVAR、微创脊髓动脉节段性栓塞术、暂时性动脉瘤腔灌注术等,以及临床实践中对SCI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截瘫 并发症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