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onazoid超声造影枯否期图像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影像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左丹 曹佳颖 +4 位作者 邱艺杰 王含章 田晓梵 王文平 董怡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7期485-489,共5页
目的基于Sonazoid超声造影(CEUS)枯否期图像构建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拟诊为肝恶性肿瘤并行术前SonazoidCEUS检查的患者,分别提取基于灰阶超声图像和CEUS枯否期... 目的基于Sonazoid超声造影(CEUS)枯否期图像构建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拟诊为肝恶性肿瘤并行术前SonazoidCEUS检查的患者,分别提取基于灰阶超声图像和CEUS枯否期图像的肿瘤区域(TR)、瘤周5 mm区域(PR)及肿瘤+瘤周5 mm区域(ER)的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法构建6个区域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MVI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评估各模型的临床收益。结果最终纳入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CC患者(MVI阳性31例,MVI阴性19例),分别从灰阶超声图像和枯否期图像的TR、PR及ER提取并筛选出5个最具预测效力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枯否期PR影像组学模型对MVI的独立预测效能最佳,其曲线下面积为0.834,准确率为84.0%,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73.7%;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该模型预测MVI的概率阈值为0.05~0.85时,枯否期PR影像组学评分能提供更高的临床收益。结论基于SonazoidCEUS枯否期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是术前无创预测HCC病灶MVI的潜在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细胞肝癌 微血管侵犯 术前预测 枯否期
下载PDF
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脾实质性肿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佳颖 张晖 +4 位作者 王文平 丁红 黄备建 丁莺 杨姗 《肿瘤影像学》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显示脾实质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对21例脾实质性肿瘤(血管瘤5例、血管淋巴管瘤5例、淋巴瘤4例、转移性肿瘤7例)分别进行CEUS和CE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增强表现。结果:CEUS和CEC...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显示脾实质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对21例脾实质性肿瘤(血管瘤5例、血管淋巴管瘤5例、淋巴瘤4例、转移性肿瘤7例)分别进行CEUS和CE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增强表现。结果:CEUS和CECT对脾病灶内部的血流显示率均为100%,对病灶内部血流灌注的敏感程度均优于彩色多普勒(71.4%)(P<0.05)。CEUS和CECT反映的脾脏病变增强方式完全一致。CEUS对增强过程中特殊表现(树枝状、结节状和筛孔状增强)的检出率为57.1%(12/21),与CECT相比,病灶血流灌注的增强表现更多样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和CECT能敏感地显示脾实质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脾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造影剂 脾肿瘤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与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亚丹 沈海云 +3 位作者 毛枫 张小龙 黄备建 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18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HEHE患者共31个病灶和43例HC...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HEHE患者共31个病灶和43例HCC患者共43个病灶的CEUS图像,观察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31个HEHE病灶中,16个整体增强,8个树枝样增强,7个环状增强;而43个HCC病灶中,41个整体增强,1个树枝样增强,1个环状增强(P<0.05)。在增强时相上,11个HEHE病灶快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增强,20个病灶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同步增强;而41个HCC病灶快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增强,2个病灶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同步增强(P<0.05)。在增强强度达峰值时,13个HEHE病灶呈等增强,10个病灶呈高增强,8个病灶呈低增强;而38个HCC病灶呈高增强,5个呈等增强(P<0.05);23个HEHE病灶增强均匀,8个病灶增强不均匀;而27个HCC病灶增强均匀,16个增强不均匀(P>0.05)。所有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快速减退呈低回声改变,但HEHE减退时间快于HCC(P<0.05)。结论:CEUS在HEHE与HCC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前纵隔病变穿刺活检 被引量:5
4
作者 季正标 金赟杰 +4 位作者 陆清 徐本华 黄备建 张晖 王文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8期478-480,共3页
目的评价CEUS引导下前纵隔病变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收集CT或MRI提示为前纵隔病变的患者71例,比较常规超声(n=33)与CEUS引导下(n=38)穿刺活检的取材成功率、病理诊断率、病变内坏死显示率、取材次数和并发症。结果常规超声和CEUS引导... 目的评价CEUS引导下前纵隔病变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收集CT或MRI提示为前纵隔病变的患者71例,比较常规超声(n=33)与CEUS引导下(n=38)穿刺活检的取材成功率、病理诊断率、病变内坏死显示率、取材次数和并发症。结果常规超声和CEUS引导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病理诊断率分别为84.84%(28/33)、75.76%(25/33)和100%(38/38)、97.37%(37/38),两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受CEUS引导穿刺的38例患者中,病灶内液化坏死显示率常规超声为23.68%(9/38),CEUS为65.79%(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和CEUS引导穿刺活检的取材次数为(2.45±0.55)次和(2.03±0.2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EUS可清晰显示前纵隔病灶内坏死区域,以其引导穿刺活检,可提高取材成功率与病理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造影剂 前纵隔病变 穿刺术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移植肝状态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丁红 韩红 王文平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2-25,50,共5页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无创检测肝组织弹性硬度的全新技术,可准确提供移植肝组织的弹性硬度信息。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评估移植肝状态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介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分类、正常移植肝状态的弹性硬度演变、弹性...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无创检测肝组织弹性硬度的全新技术,可准确提供移植肝组织的弹性硬度信息。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评估移植肝状态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介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分类、正常移植肝状态的弹性硬度演变、弹性成像评估移植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弹性成像诊断移植肝排斥反应的临床价值和移植肝弹性测值异常的其他病因。超声弹性成像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性、可多次重复等优点,已被临床接受并应用于移植肝的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 排斥反应
下载PDF
乳腺炎的灰阶、彩色及弹性超声表现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利民 张韵华 +2 位作者 夏罕生 俞清 袁海霞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3期490-492,共3页
乳腺炎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可发生于哺乳期与非哺乳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一,有时诊断较困难,正确的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1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炎的超声资料,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乳腺 乳腺炎 灰阶超声 彩色超声 弹性超声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评估肝纤维化进程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庄园 丁红 《肿瘤影像学》 2015年第1期67-70,76,共5页
临床上准确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造影和声弹性成像技术分别从微循环和弹性硬度方面间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具有无创、便捷和准确率高的优点。本文重点综述超声新技术在肝纤维化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 超声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肝癌靶向治疗的功能影像学评价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彭诗云(综述) 丁红(审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据GLOBOCAN 2012的统计数据,全球有78.2万例新诊断的原发性肝癌,其中中国有39.5万例。早期肝癌往往没有症状,50%以上的HCC患者在诊断时已属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据GLOBOCAN 2012的统计数据,全球有78.2万例新诊断的原发性肝癌,其中中国有39.5万例。早期肝癌往往没有症状,50%以上的HCC患者在诊断时已属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的B期和C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靶向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综述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利民 张韵华 +2 位作者 夏罕生 俞清 袁海霞 《肿瘤影像学》 2019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灰阶、彩色及弹性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EPC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22个肿块呈囊实性,其中5个以囊性为主,10个囊实相...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灰阶、彩色及弹性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EPC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22个肿块呈囊实性,其中5个以囊性为主,10个囊实相当,7个以实性为主;4个肿块呈实性。14个肿块呈中等回声,9个呈稍低回声,3个呈低回声。20个肿块回声均匀,6个不均匀。22个肿块形态规则,4个形态不规则。2个肿块内见细小钙化,1个肿块内见粗大钙化。13个肿块囊内见细小回声。17个肿块内见丰富血流信号,7个见中等血流信号,2个见少量血流信号;17个肿块行弹性超声检查,7个肿块为2分,3个肿块为3分,7个肿块为4分。4个2分的肿块弹性图像内见多发红黄色条纹。23个肿块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可能或可疑恶性肿瘤。结论:EPC有多种超声表现,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有助于肿块的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弹性超声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韵华 刘利民 +2 位作者 夏罕生 俞清 袁海霞 《肿瘤影像学》 2018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的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SPC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结果:病灶呈单发、多发导管内病变或实性病变。17个肿块...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的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SPC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结果:病灶呈单发、多发导管内病变或实性病变。17个肿块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1个呈囊实性。10个肿块内见细小钙化。7个肿块后方回声增强,3个后方回声衰减,8个后方回声不变。12个肿块血流丰富,2个血流中等,4个无血流或少量血流。7例原位癌或微小浸润性癌弹性评分为1~2分,3例浸润性癌弹性评分为4分。4例单发导管内原位癌超声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4例多发导管内病灶及单发实性肿块中,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结论:SPC有多种超声表现,超声有助于乳腺多发导管内病灶及实性病灶的术前良恶性诊断,灰阶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有助于提示SPC的浸润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下载PDF
肾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燕翠菊 黄备建 +2 位作者 王文平 范培丽 李超伦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肾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占位行超声造影检查,用Sonoliver定量分析软件行脱机分析,获得最大峰值强度(maximuminte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time,RT)、达峰值时间(... 目的探讨肾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占位行超声造影检查,用Sonoliver定量分析软件行脱机分析,获得最大峰值强度(maximuminte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time,RT)、达峰值时间(timeto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及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RT、mTT、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X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的RT及mTT均小于良性病灶,IMAX与AUC均大于良性病灶。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占位性病变 超声造影检查 定量参数 良恶性 统计学分析 临床应用价值 曲线下面积 病理证实
原文传递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超声造影诊断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亚丹 王文平 +3 位作者 曹佳颖 张小龙 张悦 董怡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于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结果对16例患者中共21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其增强起始时间平均为...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于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结果对16例患者中共21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其增强起始时间平均为(17.4±5.2)S,达峰时间为(22.0±7.2)s,出现等回声时间为(23.9±4.6)S,表现为低回声时间为(42.2±13.7)S。动脉期8个病灶整体增强,7个病灶周边环状增强,6个病灶树枝样增强。6个病灶内缘可见短毛刺样增强,8例患者部分病灶内部有始终不增强区。达峰时,10个病灶增强强度低于周围肝实质,6个病灶增强程度与周围肝实质相等,5个病灶稍高于周围肝实质。动脉期11个病灶与肝实质同步增强,8个病灶稍快于肝实质增强,2个病灶慢于肝实质增强。21个病灶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快速减退表现为低回声,超声造影后全部病灶边界均比二维超声显示更清晰。结论HEHE的超声造影特征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肿瘤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原文传递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表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亚丹 王希 +3 位作者 汪瀚韬 张悦 王文平 国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比较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磁共振成像(CEMRI)的影像学特点,提高HEHE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7例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HEHE。其中13例接受术前CEUS检查,12例接受术前CEMRI检查。本文对C... 目的比较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磁共振成像(CEMRI)的影像学特点,提高HEHE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7例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HEHE。其中13例接受术前CEUS检查,12例接受术前CEMRI检查。本文对CEUS和CEMRI图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3例CEUS患者共选取20个病灶,动脉期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13个病灶(65.0%)表现为整体增强,7个病灶(35.0%)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17个病灶(85.0%)动脉期与肝脏同步增强,3个病灶(15.0%)稍快于肝实质。所有病灶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低回声改变,其他征象包括病灶内缘短毛刺样增强、“血管征”等。12例CEMRI患者共63个病灶。其中45个病灶(71.4%)在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增强,在门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持续强化,其余18个病灶(28.6%)动脉期未见明显增强,而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在增强方式上,47个病灶(74.6%)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16个病灶(25.4%)表现为整体增强。其他征象包括“晕环征”“包膜收缩征”“棒棒糖征”及“血管征”等。结论HEHE的CEUS和CE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联合应用两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HEHE术前诊断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超声造影 增强磁共振
原文传递
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参数成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燕翠菊 黄备建 +3 位作者 毛丽娟 薛立云 毛枫 王文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2-875,共4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参数成像特点。方法对9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利用肿瘤与周围肾皮质的造影强度差值进行动态血管模型(dynamic vascular pattern,DVP)参数成像构建,DVP曲线分为...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参数成像特点。方法对9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利用肿瘤与周围肾皮质的造影强度差值进行动态血管模型(dynamic vascular pattern,DVP)参数成像构建,DVP曲线分为Ⅰ(正向型)、Ⅱ(先正后负型)、Ⅲ(先负后正型)、Ⅳ(负向型)4种类型,DVP参数图分为Ⅰ、Ⅱ型、Ⅲ、Ⅳ型。结果定量参数峰值强度(maximum intensity,IMAX)、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在分析区与参考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数上升时间(risingtime,RT)、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透明细胞癌在DVP曲线中Ⅰ型占58.8%(57/97),Ⅱ型11.3%(11/97),Ⅲ型10.3%(10/97),Ⅳ型19.6%(19/97);在DVP参数图中Ⅰ型占58.8%(57/97),Ⅱ型11.3%(11/97),Ⅲ型8.2%(8/97),Ⅳ型21.7%(21/97)。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及参数成像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肿瘤的特点,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肾肿瘤 腺癌 透明细胞
原文传递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学表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亚丹 王文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又称为上皮样细胞型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细胞来源的低度恶性肿瘤,以上皮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组织来源为特征,具有多中心起源特点,即多个器官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病灶,且临床较难区分是多个原发灶还是转移灶。...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又称为上皮样细胞型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细胞来源的低度恶性肿瘤,以上皮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组织来源为特征,具有多中心起源特点,即多个器官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病灶,且临床较难区分是多个原发灶还是转移灶。在1982年,Weiss等首次报道了一组富含上皮样细胞、树突状细胞的肿瘤,绝大多数起自中等直径或较大直径的静脉,并将其命名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影像学表现 低度恶性肿瘤 上皮样细胞 树突状细胞 细胞来源 组织来源 同时发生
原文传递
载紫杉醇有机硅造影剂用于高效的超声影像、超声介导药物释放和超声介导的辅助肿瘤化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晓芹 王文平 陈雨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 研究超声介导的新型载药超声造影剂在辅助肿瘤化疗方面的应用.方法 “结构差异选择性刻蚀法”制备载紫杉醇(paclitaxel,PTX)有序介孔有机硅(hollow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HPMOs);体外评估超声辐照辅助其释药的效... 目的 研究超声介导的新型载药超声造影剂在辅助肿瘤化疗方面的应用.方法 “结构差异选择性刻蚀法”制备载紫杉醇(paclitaxel,PTX)有序介孔有机硅(hollow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HPMOs);体外评估超声辐照辅助其释药的效果;细胞存活率(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评估超声辐照PTX-HPMO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结果 ①PTX-HPMOs载药量为91 mg/g;②HPMOs显示出良好的超声造影显像效果,且在常规超声条件下即可造影成像;③每次超声辐照PTXHPMOs可以增加18%的PTX释放量;④超声辐照后,PTX-HPMOs抗肿瘤效力明显增强,肿瘤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结论 此新型载药超声造影剂在增强超声显像的同时可以辅助肿瘤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肿瘤辅助疗法 靶向治疗 紫杉酚 有机硅化合物
原文传递
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及乳腺专用伽玛显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严丽霞 黄备建 +5 位作者 刘利民 郑逢洋 王培蕾 李翠仙 李丛 王文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 ABVS)及乳腺专用伽玛显像(breast specific gamma imaging, BSG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肿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共210个病灶)的常...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 ABVS)及乳腺专用伽玛显像(breast specific gamma imaging, BSG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肿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共210个病灶)的常规超声、ABVS和BSGI检查结果,对照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敏感性方面:常规超声、ABVS和BSGI三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方面:常规超声与ABVS的差异、常规超声与BSG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0.139),ABVS的特异性高于BSGI(86.7%对72.3%,P=0.021)。常规超声、ABVS和BSGI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894和0.818,其中常规超声与ABVS的差异、常规超声与BSG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29),而ABVS与BSG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ABVS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与常规超声相仿;BSGI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乳腺癌超声检查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 乳腺专用伽玛显像
原文传递
小于3cm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炜彬 王文平 +3 位作者 董怡 汪瀚韬 季正标 黄备建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1-935,共5页
目的分析<3cm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小病灶FN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个<3cm的FNH病灶。团注造影剂SonoVue后观察并记录5min内病灶的增强表现... 目的分析<3cm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小病灶FN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个<3cm的FNH病灶。团注造影剂SonoVue后观察并记录5min内病灶的增强表现。结果所有FNH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增强,其中39个病灶表现为泉涌状增强,8个表现为轮辐状增强,1个表现为分支状增强。超声造影中央瘢痕显示率为6.3%(3/48),外周滋养动脉显示率为52.1%(25/48)。根据病灶在超声造影各时相的增强-消退的变化,20.8%(10/48)表现为“快进慢出”,64.6%(31/48)表现为“快进同出”,14.6%(7/48)表现为“快进快出”。以“快进同出”或“快进慢出”为依据诊断良性占位,准确性达85.4%(41/48)。以泉涌状增强、轮辐状增强、瘢痕和滋养动脉中任何一种征象为依据诊断FNH,超声造影诊断<3cm的FNH的准确性可达97.9%(47/48),其中81.3%(39/48)病灶通过泉涌状增强诊断为FNH。结论超声造影可显示3cm以下FNH的增强特点,其中泉涌状增强是诊断<3cmFNH的最主要征象。超声造影对<3cm的FN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增强方式
原文传递
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诊断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汪瀚韬 王文平 +3 位作者 张小龙 徐亚丹 韩红 毛枫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2-876,共5页
目的分析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metastatic hep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MHNEN)的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MHNE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病理诊断为MHNEN的病例,观察肿瘤常规超声表现,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增... 目的分析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metastatic hep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MHNEN)的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MHNE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病理诊断为MHNEN的病例,观察肿瘤常规超声表现,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增强模式、增强强度等特点。结果对28例患者的35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为(15.96±4.14)s,达峰时间为(21.42±5.01)s,表现为等回声时间为(29.41±4.83)s,出现低回声时间为(42.06±22.84)S。其中开始增强时间早于肝实质的病灶占42.9%(15/35),与肝实质同步增强的病灶占48.6%(17/35),晚于肝实质增强的病灶占8.5%(3/35)。增强达峰值时。82.9%(29/35)的病灶呈整体增强,17.1%(6/35)的病灶呈环状增强。另外,22.9%(8/35)的病灶在增强过程中表现出向心性填充的特征。所有病灶峰值强度均高于肝实质,门脉期病灶增强减退,31.4%(11/35)的病灶表现为稍低回声,68.6%(24/35)的病灶表现为低回声,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呈低回声改变。超声造影比常规超声多发现36个病灶,超声造影后所有病灶边界较常规超声显示更加清晰。结论MHNEN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造影对MHNEN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诊断不同时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韵玲 杨萍 +3 位作者 杨橙 季正标 何婉媛 王文平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诊断不同时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行VTQ检查的时间以及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将肾移植术后4周内和术后4周后的受者分为...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诊断不同时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行VTQ检查的时间以及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将肾移植术后4周内和术后4周后的受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41例和51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和56例)。比较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肾功能正常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的临床超声参数情况;分析超声参数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肾移植术后4周内,急性排斥反应组的阻力指数(RI)和剪切波速度(SWV)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均为P<0.001);术后4周后,急性排斥反应组SWV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01)。术后4周内,RI、SWV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803;术后4周后,RI、SWV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AUC分别为0.478、0.794,SWV的诊断价值高于RI(P<0.05)。术后4周内SWV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截断值高于术后4周后。结论VTQ技术能有效辅助诊断不同时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剪切波速度 阻力指数 收缩期峰值流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