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细胞术检测T、B、NK细胞儿科临床ABC手册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晓川 沈立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5-380,共6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儿科临床.许多疾病涉及儿童相应免疫功能异常,但如何在临床工作中更有效的理解和应用流式细胞术以评估儿童的免疫状况,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还缺乏系统的学习材料,尤其是临床一线的儿科医... 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儿科临床.许多疾病涉及儿童相应免疫功能异常,但如何在临床工作中更有效的理解和应用流式细胞术以评估儿童的免疫状况,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还缺乏系统的学习材料,尤其是临床一线的儿科医务工作者对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更有待进一步加强认识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儿科临床 NK细胞 检测 ABC 手册 免疫功能异常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复旦儿科医联体双向转诊在上海市松江区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6
2
作者 侯佳 张丽斐 +6 位作者 陈曦 谢志玉 胡诤贇 刘冲 陈国宏 翟晓文 黄国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389,410,共7页
目的建立并完善上海市松江区复旦儿科医联体双向转诊体系,提高儿科转诊效率和质量。方法以复旦儿科医联体为平台,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基本特征、转诊类型以及... 目的建立并完善上海市松江区复旦儿科医联体双向转诊体系,提高儿科转诊效率和质量。方法以复旦儿科医联体为平台,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基本特征、转诊类型以及转诊至儿科各亚专科的病种情况。分析比较2020年与2019年转诊病例的病种分布特点、实际就诊数量、失访数量及有效转诊率。结果2019—2020年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通过复旦儿科医联体平台共转诊306例患儿,年龄最小为出生后1小时,最大为14岁2个月,以1~6岁幼儿和大于6岁学龄期儿童为主,分别占36.9%和41.8%。依据患儿病情特点建立新生儿、危重症患儿、专科疾病三分类转诊流程,其中专科疾病转诊234例(76.5%)、危重症转诊44例(14.4%)、新生儿转诊28例(9.2%)。2020年与2019年转诊病例在性别、年龄分布、转诊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2019年转诊病例实际就诊101例,有效转诊率65.6%。改进转诊登记-随访-反馈一体化管理体系后,2020年转诊病例实际就诊122例,有效转诊率80.3%,较2019年有显著提升(P=0.004)。儿科转诊需求最多的亚专科前3位是:急诊内科、神经内科、感染科及儿外科(并列第三)。结论依据病情分类转诊可以为患儿提供最及时、最高效的优质医疗服务。通过“转诊登记-随访-反馈”一体化双向转诊体系显著提高了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转诊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医联体 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
下载PDF
儿童临床免疫功能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晓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35-1638,共4页
作为较新的临床专业,临床免疫学中儿童免疫功能评价尚缺少系统的文献。儿童免疫功能评价的目的是定位免疫受损环节及评价严重性,包括临床和实验室评价2个方面。临床评价应详细了解相关病史,尤其是感染相关的问题。通过对病史的了解结合... 作为较新的临床专业,临床免疫学中儿童免疫功能评价尚缺少系统的文献。儿童免疫功能评价的目的是定位免疫受损环节及评价严重性,包括临床和实验室评价2个方面。临床评价应详细了解相关病史,尤其是感染相关的问题。通过对病史的了解结合体格检查可初步定位免疫受损环节。进一步的实验室评价帮助确定免疫受损环节。掌握免疫功能评价的方法是开展临床免疫工作的基础。现从临床到实验室等方面就儿童免疫功能评价的方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临床免疫 流式细胞仪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分化簇 儿童
下载PDF
临床免疫专业发展刍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临床免疫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临床专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专业和专业人员的界定、专业性学术组织、专业的范畴都处于逐步完善阶段。文章回顾临床免疫专业的发展史并对专业的一些特征进行归纳,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儿科界同仁的关注。
关键词 临床免疫学 范畴 发展
下载PDF
NFKB1基因新位点突变导致EB病毒淋巴增殖疾病的临床免疫和遗传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林丽 王莹 +3 位作者 王文婕 刘璐瑶 孙金峤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NFKB1缺陷可导致不同临床和免疫表型,EBV相关表型报道罕见,本文可扩展该病的疾病谱.方法分析1例NFKB1缺陷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常规免疫评估、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全外显子测序、Sanger测序、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实... 目的NFKB1缺陷可导致不同临床和免疫表型,EBV相关表型报道罕见,本文可扩展该病的疾病谱.方法分析1例NFKB1缺陷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常规免疫评估、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全外显子测序、Sanger测序、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实验.结果患儿12岁,女,反复发热6月,肝功能指标异常增高,出现凝血异常,肝功能受损、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淋巴增殖表现.EBV载量异常升高,NK细胞明显增高.全外显子测序提示NFKB1 c.2430dupA,属新发突变,且该突变位点未经报道.不同于之前文献的报道,此突变位于蛋白的死亡结构域,预测将导致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功能实验提示p50蛋白表达降低、NFKB1 mRNA稳定性被破坏.结论结合临床、免疫和遗传表型,患儿NFKB1缺陷导致EBV淋巴增殖可确诊,丰富了NFKB1缺陷的临床和遗传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KB1缺陷 EB病毒淋巴增殖疾病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下载PDF
CARD11基因非经典区域突变所致免疫缺陷2例的临床和免疫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天慈 王莹 +6 位作者 王文婕 应文静 刘璐瑶 胡榆 王晓川 吕伟 孙金峤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报道2例CARD11基因非经典区域突变所致免疫缺陷的临床和免疫特征。方法总结2例CARD11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技术寻找其基因突变,采用体外实验进行致病性验证,探讨其致病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分析... 目的报道2例CARD11基因非经典区域突变所致免疫缺陷的临床和免疫特征。方法总结2例CARD11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技术寻找其基因突变,采用体外实验进行致病性验证,探讨其致病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分析其免疫特征。结果2例患儿均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疾病。例1主要表现为反复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发热时偶伴腹痛、关节痛;例2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偶发特应性皮炎及变应性结膜炎。2例均为CARD11基因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c.2542C>T(p.R848C)和c.2036A>T(p.Q679L)。c.2542C>T于2019年报道,致病机制未明;c.2036A>T既往未见报道。在293T细胞系中分别过表达携带有2种突变的CARD11蛋白,与野生型对比,2种突变蛋白对下游NF-κB通路的激活较野生型弱,提示2种突变均导致功能缺失。结论本文报告的CARD11基因突变与既往报道的经典区域突变的特征不同,丰富了CARD11基因缺陷疾病的临床和免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11缺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伴变应性皮炎的免疫缺陷病11B
下载PDF
免疫缺陷病相关疫苗衍生性脊髓灰质炎4例病例系列报告
7
作者 张海 王文婕 +1 位作者 孟新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背景目前在我国关于免疫缺陷病相关疫苗衍生性脊髓灰质炎(iVAPP)的病例报道少见。目的总结iVAPP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及转归。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的iVAPP患儿,截取... 背景目前在我国关于免疫缺陷病相关疫苗衍生性脊髓灰质炎(iVAPP)的病例报道少见。目的总结iVAPP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及转归。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的iVAPP患儿,截取患儿的人口学资料、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PV)疫苗的相关情况、临床表现、发病时免疫相关指标、病原学检测结果、治疗、转归和肌力恢复情况。主要结局指标临床表现和免疫相关指标。结果4例iVAPP患儿均为男孩,发病年龄为7~12月龄,处于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OPV)4~7个月后;首剂均在3月龄接种OPV,例1、2、4分别接种OPV 1、2、3剂,例3接种OPV 2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1剂。2例为联合免疫缺陷病相关疫苗衍生性脊髓灰质炎(CID-VAPP),因“肺部感染、腋下淋巴结破溃”入院,T、B细胞数量均严重降低,呈现多部位肢体瘫痪,存在多侧肢体的肌力减退,积极治疗后未发生缓解;感染累及部位多,感染病原种类多,均发生卡介苗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重症肺炎,在1周岁内因严重感染死亡。2例为原发性抗体缺陷病(PAD)-VAPP,因“肢体活动障碍”入院,仅B细胞数量降低和抗体分泌障碍,肢体瘫痪症状可累及一侧或双侧,经治疗后肌力可恢复正常,且感染症状轻,预后良好。结论CID和PAD患儿口服OPV均有可能导致iVAPP,患儿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免疫缺陷病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急性迟缓性麻痹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璐瑶 孙金峤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9-232,共14页
1 EB病毒(EBV)的生物学特点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类似于其他疱疹病毒,EBV基因组为双链线性DNA分子,是第一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有关的DNA病毒。EBV在全球范围内感染率〉90%。EBV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不同的变异体的致病力和分布... 1 EB病毒(EBV)的生物学特点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类似于其他疱疹病毒,EBV基因组为双链线性DNA分子,是第一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有关的DNA病毒。EBV在全球范围内感染率〉90%。EBV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不同的变异体的致病力和分布不同。根据EBV核抗原(EBNA),主要是EBNA2和EBNA3A、-B、-C基因序列的不同,将EBV分为1型和2型[1]。在西方和东南亚等国家EBV 1型多见,在非洲EBV两型均多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免疫机制 人类疱疹病毒4型 EBV 生物学特点 DNA分子 DNA病毒 EBNA2
下载PDF
高免疫球蛋白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侯佳 刘丹如 +4 位作者 朱晓华 王宏胜 孙金峤 翟晓文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提高对高Ig 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HI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儿童HIDS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血清Ig D、MVK酶和MVK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6岁7个月男孩,2岁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性发热,每2~4周发热1次,每次持续3~7 d。发热时... 目的提高对高Ig 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HI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儿童HIDS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血清Ig D、MVK酶和MVK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6岁7个月男孩,2岁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性发热,每2~4周发热1次,每次持续3~7 d。发热时伴腹痛,腹泻,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发热时未用抗生素经退热对症治疗,体温可恢复正常。发热时WBC、N和CRP升高,热退后可降至正常。免疫接种后有发热和感染史。经全面检查排除感染性、风湿性及血液肿瘤相关疾病。MVK基因分析发现外显子11,c.1129G>A,p.V377I,为杂合型错义突变,外显子9,c.790_791ins C,p.Leu264fs X12,为杂合型插入突变(首次报道的新突变)。患儿血清Ig D(1 084μg·m L^(-1))显著高于正常参照值(<100μg·m L^(-1))。MVK酶(23 ng·m L^(-1))低于正常参照值(50~300ng·m L^(-1))。本文病例临床特征典型,HIDS诊断明确。结论婴儿期起病的周期性发作性发热,需警惕HIDS可能,免疫接种后发热是重要的诊断线索,检测血清Ig D和MVK酶水平是重要诊断依据,MVK基因突变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IgD综合征 周期性发热 甲羟戊酸激酶缺陷 自身炎症性疾病
下载PDF
儿童MSN基因突变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惠晓莹 孙金峤 +3 位作者 王文婕 王莹 吴冰冰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报告儿童MSN基因突变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总结分析1例MSN基因突变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免疫表型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8岁,临床表现为生后反复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反复皮肤湿... 目的报告儿童MSN基因突变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总结分析1例MSN基因突变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免疫表型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8岁,临床表现为生后反复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反复皮肤湿疹,频发足癣。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均降低,免疫球蛋白Ig G、Ig A和Ig M低下,T、B和NK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D4^+/CD8^+比例倒置,DNT细胞比例增高,基因检测发现MSN基因外显子5有1个半合子、错义突变位点(c.511C>T:p.R171W),为自发突变。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儿童Moesin(MSN)基因突变或缺陷,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篇,均为英文文献,总结包括本文1例在内的6例MSN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和免疫特点;临床均表现为生命早期发生反复感染,累及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易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尤为突出,易累及多系统。免疫表型方面,CD8^+T细胞过量表达衰老细胞标志物CD57;给予免疫蛋白替代治疗以及预防性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结论 MSN基因突变所致免疫缺陷病表现为2岁以内即发生的反复感染,白细胞降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N基因突变 淋巴细胞减少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下载PDF
非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研究与临床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Michael Lenardo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81-87,共7页
关键词 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临床问题 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 学术问题 淋巴细胞 博士
下载PDF
总是拉肚子,原来也是过敏
12
作者 李秋艳 王晓川 曾丹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4年第7期23-25,共3页
一方面,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操心;另一方面,有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过敏了。那么,新手爸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哪些表现判断,孩子可能是过敏反应呢?是不是“过敏体质”,不必纠结长期以来,人们喜欢用“体质”定义不同的健康状况。“过敏体质”... 一方面,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操心;另一方面,有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过敏了。那么,新手爸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哪些表现判断,孩子可能是过敏反应呢?是不是“过敏体质”,不必纠结长期以来,人们喜欢用“体质”定义不同的健康状况。“过敏体质”就是其中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体质 过敏反应 健康状况 家长 孩子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 被引量:16
13
作者 中国儿童免疫与健康联盟免疫评估工作组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专委会 +2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过敏专委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 王晓川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4-428,共5页
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科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结果判读的复杂性,尚未能被临床工作者充分认识。"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共识"于2016年首... 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科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结果判读的复杂性,尚未能被临床工作者充分认识。"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共识"于2016年首次发表,经普及推广对临床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帮助。随着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应用的需要,再次组织专家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临床应用 儿科临床 专家 临床工作者 医学发展 复杂性
原文传递
中国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40例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莹 应文静 +4 位作者 孙金峤 刘丹如 俞晔珩 王静漪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通过中国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患儿临床表现、免疫功能评价、Bruton's酪氨酸激酶(BTK)的表达及BTK基因突变分析,分析基因型和表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拟诊为XLA患儿,使用抗BTK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单核... 目的通过中国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患儿临床表现、免疫功能评价、Bruton's酪氨酸激酶(BTK)的表达及BTK基因突变分析,分析基因型和表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拟诊为XLA患儿,使用抗BTK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单核细胞BTK蛋白表达。采用RT-PCR获得患儿cDNA,使用8对不同引物分2步扩增BTKcDNA,PCR产物测序。突变结果通过对DNA外显子相应部位扩增、测序证实。并对确诊XLA患儿的母亲及家族中部分亲属进行BTK蛋白表达和BTK基因分析。结果①40/50例原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经BTK基因突变分析确诊为XLA,以错义突变(16例,40.0%)和无义突变(13例,32.5%)为主。②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的患儿平均起病年龄为(1.4±1.1)岁,其他突变类型患儿为(1.4±0.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错义突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无义突变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③34/40例(85.0%)B细胞<0.1%;4例(10.0%)B细胞在1%~2%,其中错义突变2例,无义突变1例,剪接突变1例;2例(5.0%)B细胞为2%,均为错义突变。④血清IgG<3g·L-1患儿BTK基因突变类型以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为主。⑤错义突变患儿BTK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他突变类型无显著差异。⑥6/21例(28.6%)2031C/T多态性患儿伴有严重的关节炎,3/19例(15.8%)无多态性患儿有关节炎表现。⑦28/32例(87.5%)XLA患儿母亲为BTK基因杂合型。结论错义突变可能与确诊年龄较大有关,且某些位点的错义突变可能与较高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和血清IgG水平及正常的BTK蛋白表达水平有关。BTK基因多态性(2031C/T)可能增加关节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Bruton's酪氨酸激酶 流式细胞仪 基因分型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慢性肉芽肿病中远期随访和感染预防性药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惠晓莹 孙金峤 +5 位作者 高维银 应文静 刘丹如 俞晔珩 王静漪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肉芽肿病(CGD)患儿使用人重组IFN-γ(rhIFN-γ)、复方磺胺甲唑联合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的CGD患儿进行随访研究,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和药物治... 目的探讨慢性肉芽肿病(CGD)患儿使用人重组IFN-γ(rhIFN-γ)、复方磺胺甲唑联合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的CGD患儿进行随访研究,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和药物治疗等。比较联合使用rhIFN-γ和复方磺胺甲唑以及单用复方磺胺甲唑治疗前后的感染发生频率,分析感染预防性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29例CGD患儿纳入本研究,平均发病和诊断年龄分别为2.5月龄和2.4岁,人均随访时间为2.9年。①每年人均感染发生频率为1.28,其中严重感染和非严重感染发生频率分别为0.48和0.80。肺部和淋巴结感染是诊断前(49和26例次)和随访期间(26和37例次)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分枝杆菌是导致本组患儿感染(34/61例次)和死亡(3/4例)的主要原因。②21例联合用药,8例因出现rhIFN-γ不良反应或自行停药而单用复方磺胺甲唑。联合用药组总感染和严重感染每年人均发生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总感染:1.986vs1.098,P=0.002;严重感染:1.290vs0.452,P=0.001),以肺部感染最明显(0.758vs0.275,P=0.004)。单用复方磺胺甲唑组总感染、严重感染每年人均感染发生频率较使用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较单用复方磺胺甲唑组总感染和非严重感染每年人均发生频率明显降低(总感染:1.098vs1.823,P=0.015;非严重感染:0.646vs1.248,P=0.047),而严重感染每年人均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2vs0.576,P=0.254)。③14/29例(48.3%)使用rhIFN-γ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要表现(12/29例),未发现致命性不良反应。结论分枝杆菌是导致本组CGD患儿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rhIFN-γ、复方磺胺甲唑联合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CGD患儿感染发生频率,rhIFN-γ是CGD患儿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肉芽肿病 感染 分枝杆菌 人重组γ干扰素 治疗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基因突变致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6
作者 侯佳 王莹 +4 位作者 刘丹如 应文静 孙金峤 惠晓莹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总结2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ELANE)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变化,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 目的总结2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ELANE)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变化,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及其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对ELANE基因5个外显子及外显子相邻区域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突变位点,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①例1生后3个月反复肺部感染,例2生后1个月反复规律性口腔黏膜溃疡。②2例外周血ANC持续低于1.5×109·L-1,例1最低为0.01×109·L-1,例2最低为0.09×109·L-1,2例均排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评价:2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均正常,IgG升高,细胞免疫功能正常。③血ELANE基因分析发现:例1存在c.661G>GT(p.G221GX)杂合无义突变,其父母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例2存在c.377C>CT(p.S126SL)杂合错义突变,其胞姐和父母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2个突变位点均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已知致病突变,例1和2确诊年龄分别为3.25岁和13.5岁。④治疗:例2接受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术后ELANE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免疫重建成功;例1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目前2例均在随访中。结论 ELANE基因是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重要致病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根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 免疫缺陷病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基因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下载PDF
IFNGR1基因突变致分枝杆菌易感性疾病2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应文静 刘丹如 +3 位作者 孙金峤 王文婕 俞晔珩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IFNGR1基因突变致分枝杆菌易感性疾病(MSMD)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例IFNGR1基因突变MSMD患儿的临床特征,ELISA方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释放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IFNGR1蛋白表达,Sanger测序方法分析IFNGR1基因突变。结果 (1)2... 目的探讨IFNGR1基因突变致分枝杆菌易感性疾病(MSMD)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例IFNGR1基因突变MSMD患儿的临床特征,ELISA方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释放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IFNGR1蛋白表达,Sanger测序方法分析IFNGR1基因突变。结果 (1)2例患儿均生后3月龄内出现卡介苗病,以卡介苗接种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为初始表现,并逐渐播散累及肺部、肠道、中枢和骨髓。确诊年龄分别为4岁和6岁。常规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和补体)评估未见缺陷。(2)2例患儿的IFN-γ释放能力明显低下、IFNGR1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3)1例存在c.665 G>A(p.G219R)纯合突变,其父母均为c.665 G>A(p.G219R)杂合突变;1例存在c.665 G>A(p.G219R)和c.310 C>A(p.A104N)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患儿母亲[c.665 G>A(p.G219R)杂合突变]及父亲[c.310 C>A(p.A104N)杂合突变]。其中1例患儿的突变为新发突变,既往无文献报道。(4)2例患儿在确诊前抗痨治疗效果不佳,确诊后加用IFN-γ,卡介苗感染得到控制,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IFNGR1基因突变可导致MSMD。卡介苗病患儿常规免疫评估无缺陷时,需考虑该病可能,相关蛋白检测、IFN-γ释放实验和基因分析有助于诊断。IFN-γ治疗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易感性疾病 IFWGR1基因 卡介苗病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晓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47-649,共3页
综述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所常见的问题,病史对诊断过敏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应结合辅助检查手段;过敏原皮肤试验与体外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可帮助判断过敏原(包括食物过敏原),但非诊断金标准;综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利于... 综述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所常见的问题,病史对诊断过敏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应结合辅助检查手段;过敏原皮肤试验与体外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可帮助判断过敏原(包括食物过敏原),但非诊断金标准;综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利于有效地诊断儿童过敏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病史 过敏原 皮肤点刺试验 免疫球蛋白E 食物
下载PDF
血常规白细胞及其组份判读的一知半解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324-326,共3页
西医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实验医学,合理有效的认识和应用实验医学的结果是西医诊断疾病和指导有效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实验医学相关内容的合理、准确解释依赖于医生扎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实验医学不仅仅反映在现代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等发... 西医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实验医学,合理有效的认识和应用实验医学的结果是西医诊断疾病和指导有效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实验医学相关内容的合理、准确解释依赖于医生扎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实验医学不仅仅反映在现代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等发展给实验诊断带来的进步,许多传统、经典的常规实验诊断内容对临床同样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血常规 实验医学 判读 组份 实验诊断 细胞生物学 有效治疗
下载PDF
儿科常用H_(1)抗组胺药处方审核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利华 刘璐 +38 位作者 陈慧颖 蔡和平 葛文彤 韩志英 皇惠杰 季兴 贾运涛 菅凌燕 姜楠楠 李中 李莉 梁华 刘传合 卢庆红 卢旭 马俊娥 缪静 任艳丽 尚云晓 申昆玲 孙华君 孙金峤 孙燕燕 汤建萍 王红 王良录 王晓川 喜雷 徐华 徐子刚 闫美兴 殷勇 张胜男 张中平 赵昕 赵德育 周薇 向莉 王晓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33-739,共7页
H_(1)抗组胺药广泛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但在儿科的安全合理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且缺乏专门针对儿童使用H_(1)抗组胺药的处方审核相关的指导文件。现从H_(1)抗组胺药在儿科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给药途径、患儿的病理生理特性以及... H_(1)抗组胺药广泛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但在儿科的安全合理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且缺乏专门针对儿童使用H_(1)抗组胺药的处方审核相关的指导文件。现从H_(1)抗组胺药在儿科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给药途径、患儿的病理生理特性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提出建议,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医师和药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1)抗组胺药 儿童 过敏性疾病 处方审核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