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
1
作者 朱孟欣 顾莺 +6 位作者 叶岚 徐昱璐 王慧美 任玥宏 龚卫娟 宓亚平 黄家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570,共6页
目的:将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护理人员开展循证实践及证据应用与临床转化提供思路。方法:遵循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总结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 目的:将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护理人员开展循证实践及证据应用与临床转化提供思路。方法:遵循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总结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相关证据,制定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逐条审查并分析障碍因素,构建实施策略并进行实践变革。结果:与基线审查相比,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证据相关知识的知晓度、直接母乳喂养维持率、纯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包括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的维持率、母亲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在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对证据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维持率、纯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的维持率、母亲母乳喂养自信心等方面存在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母乳喂养 先天性心脏病 婴儿 循证护理实践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文超 沈伟杰 +5 位作者 顾莺 徐昱璐 张青青 王传清 何磊燕 窦亚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是否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率产生影响。方法对PICU和C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试验组(29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7天更换敷贴;对照组(28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更换频率是否对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率产生影响。方法对PICU和C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试验组(29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7天更换敷贴;对照组(28例)在首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4 h后更换敷贴,在留置导管的第8天再次更换敷贴。试验组在第7天、对照组在第8天更换敷贴时对敷贴下皮肤进行采样,比较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的差异性。结果两组皮肤细菌定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培养了228个采样点,其中61个采样点(26.75%)出现阳性结果;两组间各采样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结论在严格无菌屏障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24 h后不更换敷贴不会增加敷贴下皮肤细菌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中心静脉导管 敷贴 更换频率 皮肤细菌定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静脉治疗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姑息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姜娜 石奇琪 叶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比较体-肺分流术和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RV-PA)连接术两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分期手术治疗的49例PA/VSD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体-肺分流术和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RV-PA)连接术两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分期手术治疗的49例PA/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不同姑息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结果和术后肺血管发育程度。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4(1.2,3.3)年。体-肺分流术组(n=31)和姑息性RV-PA连接术组(n=18)术后早期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心脏监护室(CCU)滞留时间和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PA/VSD患儿术后经皮氧饱和度、McGoon比值及Nakata指数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姑息性RV-PA连接术组术后经皮氧饱和度高于体-肺分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性RV-PA连接术与体-肺分流术均可促进PA/VSD患儿肺动脉发育。其中,姑息性RV-PA连接术组患儿术后氧合情况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 体-肺分流术 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循证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傅唯佳 顾莺 +5 位作者 杨玉霞 王颖雯 宓亚平 王桢絮 龚卫娟 任玥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59-2066,共8页
目的开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循证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汇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的循证证据,基于证据开发循证决策支持系统。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 目的开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循证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汇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的循证证据,基于证据开发循证决策支持系统。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及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应用对象,将2021年9月—12月作为试验组数据来源时间,2020年9月—12月作为对照组数据来源时间,比较两组责任护士及营养专科护士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的一致性、营养风险筛查耗时、接受营养评估患儿的比例、接受营养干预患儿的比例、营养筛查高风险警示值响应时间、医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纳入191例患儿,对照组纳入193例。试验组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的一致性系数为0.890,对照组为0.689。试验组营养风险筛查耗时为(2.97±1.05)min,对照组为(4.05±1.01)min;试验组接受营养评估患儿的比例为95.29%,对照组为89.64%;试验组接受营养干预患儿的比例为69.11%,对照组为54.92%;试验组营养筛查高风险警示值响应时间为(4.73±2.31)min,对照组为(41.53±9.13)min;试验组医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得分为(108.04±11.31)分,对照组为(92.89±9.37)分,以上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循证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的一致性,缩短营养风险筛查耗时,促进医护人员进行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提升医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营养 证据总结 决策支持 护理信息学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早期体位变换对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爱华 顾莺 +1 位作者 张慧文 顾银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先心病延迟关胸患儿术后早期进行体位变换对改善肺通气及氧合的效果。方法将7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纠治术并延迟关胸的患儿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6h采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交替的... 目的探讨先心病延迟关胸患儿术后早期进行体位变换对改善肺通气及氧合的效果。方法将7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纠治术并延迟关胸的患儿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6h采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交替的体位变换,对照组采取术后6h仰卧位并制动,直至关胸。监测术后6、12、18及24h两组患儿动脉血气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机械通气氧流量,记录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CCU停留时间以及延迟关胸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24h的Pa CO_2低于对照组(P<0.01),Pa02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0.05)及CCU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心病患儿延迟关胸术后采用左侧-右侧-仰卧位交替变换,可以改善患儿肺功能,缩短术后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患儿 延迟关胸 体位变换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程序式喂养的护理 被引量:17
6
作者 傅唯佳 顾莺 +2 位作者 宓亚平 徐昱璐 潘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48-1051,共4页
总结5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程序式喂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由儿童心脏病专家、心胸外科医生、心脏专科护士、营养师、胃肠病专家、康复治疗专家联合制订程序式喂养方案;微量喂养以维持其肠道功能;肠道功能评估后... 总结5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程序式喂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由儿童心脏病专家、心胸外科医生、心脏专科护士、营养师、胃肠病专家、康复治疗专家联合制订程序式喂养方案;微量喂养以维持其肠道功能;肠道功能评估后尽早启动肠内营养,初始喂养量设定为1~2 ml/(kg·h);联合使用腹围测量(1次/12 h)、肠鸣音及胃肠道症状评估喂养不耐受;有序规律地推进肠内营养的实施,持续监测患儿的营养状况,每周监测2次体重、1次身长。本组均顺利关胸,达到全量经口喂养,病情缓解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延迟关胸 微量喂养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5
7
作者 沈华 贾兵 +5 位作者 陈张根 叶明 陶麒麟 闫宪刚 宓亚平 诸冰雪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总结16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收治16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0例,手术年龄为2个月至13岁,平均(23.... 目的总结16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收治16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0例,手术年龄为2个月至13岁,平均(23.25±0.63)个月,体重5~30(19.77±0.75)kg。全组均行冠状动脉移植术,并综合管理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分析、尿量、血乳酸、中心静脉压等。结果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其中难治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1例;全组共1例因难治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死亡率为6.25%;体外循环时间为85~260(135.61±35.0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0~97(57.32±16.02)min,机械通气时间34~187(106.34±41.62)h;住CICU时间2~21(8.13±5.02)d,住院时间12~51(22.14±5.00)d,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围术期系统性处理,术前心功能维护,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新技术应用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冠状血管畸形 婴幼儿
原文传递
剑脐联合联体婴分离术后行大动脉转位术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慧美 陈劼 +2 位作者 顾莺 傅丽丽 袁洁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36-1037,共2页
报告1例剑脐联合联体婴合并先天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集中在分离术后、Switch术前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腹胀及创面的护理,卧位的纠正;Switch术后心功能、肾功能监测,呼吸系统的管理,营养支持等。患儿术后48d恢复良好出院。
关键词 双生 联体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