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红素氧化酶的心血管系统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红军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血红素氧化酶的功能是进行血红素代谢,生成一氧化碳、胆红素和铁。一氧化碳增加细胞内环磷鸟苷,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产生扩张血管的效应;同时生成的血红素则有抗氧化的作用。本文就血红素氧化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 心血管系统作用 研究 一氧化碳 心血管 病理
下载PDF
组织工程学心血管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2
作者 蒋红军 贾兵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2年第6期281-283,共3页
组织工程学心血管修复材料是采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技术,在体外设计构建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包括补片及人造血管等,是多学科相交叉的前沿领域。本文就近几年来组织工程学心血管修复材料在种子细胞、支架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血管修复材料 组织学技术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组织工程学 种子细胞
下载PDF
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3
作者 贾兵 叶明 +3 位作者 陈张根 闫宪刚 陈刚 陶麒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CAVSD患儿142例,手术年龄2个月~6岁,平均(12.5)个月,中位年龄7个月,年龄<6个月65例,6~12个月43例,12个月以上34... 目的:研究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CAVSD患儿142例,手术年龄2个月~6岁,平均(12.5)个月,中位年龄7个月,年龄<6个月65例,6~12个月43例,12个月以上34例.体质量3.5 ~ 19 kg,平均(7.1±3.3)kg.采用改良单片法105例(73.9%),37例室间隔缺损高度超过缺损宽度50%以上的患儿采用双片法(26.1%).结果:全组手术早期病死率4.9% (7/142),分别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3例,败血症2例.不同手术年龄的三组病例手术病死率分别为4.6%、4.7%和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改良单片法和双片法分组手术病死率分别为3.8% (4/105)和8.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改良单片法组明显低于双片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二尖瓣反流在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VSD应该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3~6个月月龄是适宜的手术时机,改良单片法可适用于大部分病例,有效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瓣膜修复效果于双片法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婴幼儿
下载PDF
组织工程学血管构建中脐带内皮细胞分离及冻存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蒋红军 贾兵 +1 位作者 陈张根 王克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为制备组织工程学血管随时提供种子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体外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冻存技术,探讨建立脐带血管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 新鲜脐带49条,脐静脉内灌注消化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 目的 为制备组织工程学血管随时提供种子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体外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冻存技术,探讨建立脐带血管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 新鲜脐带49条,脐静脉内灌注消化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酶消化结果及所荻内皮细胞贴壁生长规律;采用VⅢ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所获内皮细胞及其纯度;加入冻存液,置于液氮进行保存,复苏后,分别进行台酚蓝拒染试验及MTT还原试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血管内灌注消化液法可获得取高纯度的内皮细胞,胰酶和胶原酶混合灌注法消化结果优于单纯胰酶及胰酶和EDTA组,各组消化时间均以10~15min为佳;混合酶消化组细胞获得率及贴壁结果均较其他二组为优。与未冻存细胞相比,复苏的细胞活力保持在95%以上。复苏后的内皮细胞的生长曲线与未冻存细胞的生长曲线无差异。结论 脐静脉灌注酶消化法可获取足够数量及纯度的内皮细胞,混合酶消化法消化效果最佳,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可提供足够数量及纯度的内皮细胞。冻存的内皮细胞复苏后仍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能及时提供制备组织工程学血管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学 血管 脐带 内皮细胞 冻存技术 心脏病 心血管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及冷冻保存的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红军 贾兵 +1 位作者 陈张根 王克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9-511,514,F004,共5页
目的 研究分离、培养、扩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进行冷冻保存技术 ,探讨建立脐带血管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 新鲜脐带 4 2条 ,脐静脉内灌注消化酶消化 ,获得内皮细胞 ;以含 2 0 %的胎牛血清M 199液进行培养。采用Ⅷ因子免疫荧光染... 目的 研究分离、培养、扩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进行冷冻保存技术 ,探讨建立脐带血管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 新鲜脐带 4 2条 ,脐静脉内灌注消化酶消化 ,获得内皮细胞 ;以含 2 0 %的胎牛血清M 199液进行培养。采用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 ,鉴定所获内皮细胞及其纯度 ;内皮细胞加入含 10 %DMSO冷冻保存液 ,置于液氮进行保存 ,复苏后进行锥虫蓝试验 ,四氮唑盐 (MTT)试验以及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血管内灌注消化液法可获取高纯度的内皮细胞 ,与未冻存细胞相比 ,复苏的细胞活力保持在 95 %以上。复苏后的内皮细胞的生长曲线与未冻存细胞的生长曲线无差异。冻存内皮细胞的凋亡率较未冻存细胞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脐静脉灌注酶消化法可获取足够数量及纯度的内皮细胞。冻存的内皮细胞复苏后仍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冻存 复苏后 灌注 冷冻保存 免疫荧光染色 Ⅷ因子 锥虫 生长曲线 消化酶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与冻存技术及Gore-Tex人工血管内皮化 被引量:6
6
作者 蒋红军 贾兵 +1 位作者 陈张根 王克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体外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冷冻保存,并采用冻存脐静脉内皮细胞,复融后体外扩增培养,种植于Gore-Tex表面,进行人工血管内皮化。方法脐静脉内灌注消化液分离内皮细胞,所获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经免疫荧光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鉴定所... 目的体外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冷冻保存,并采用冻存脐静脉内皮细胞,复融后体外扩增培养,种植于Gore-Tex表面,进行人工血管内皮化。方法脐静脉内灌注消化液分离内皮细胞,所获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经免疫荧光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鉴定所获内皮细胞及其纯度;采用梯度降温法,冻存内皮细胞,经复苏后,进行形态学检查,以台酚蓝试验、四氮唑盐(MTT)试验、流式细胞术细胞凋亡检测等方法鉴定细胞生物特性;冻存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种植于Gore-Tex材料上,并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血管内灌注消化液法可获取高纯度的内皮细胞;与新鲜细胞相比,复苏的内皮细胞活力保持在95%以上;复苏后的内皮细胞HE染色及生长曲线与新鲜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冻存内皮细胞的凋亡率较新鲜内皮细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冻存内皮细胞成功种植于Gore-Tex材料上,细胞生长良好,覆盖于大部分Gore-Tex表面。结论冻存内皮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对人工血管内皮化具有可行性。脐静脉灌注酶消化法可获取足够数量及纯度的内皮细胞。冻存的内皮细胞复苏后无明显形态学改变,并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细胞培养 聚四氟乙烯 流式细胞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GORE-TEX 人工血管内皮化 冻存技术 细胞分离 扫描电镜观察
原文传递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干预 被引量:19
7
作者 艾陈晨 贾兵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回顾本中心近5年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总结针对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新生儿危重先心病共521例。年龄为1—28天,平均(21±6)天;体质量2.1~3.6kg,平均(2... 目的回顾本中心近5年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总结针对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新生儿危重先心病共521例。年龄为1—28天,平均(21±6)天;体质量2.1~3.6kg,平均(2.8±0.5)kg。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转入心脏监护室(CCU)监护。结果全组患儿死亡22例,住院病死率4.2%。术后延迟关胸68例,NO吸入39例,腹膜透析22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3例。随访中发现,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行Switch术后发生肺动脉瓣上狭窄18例,发生率为12.1%;主动脉缩窄(CoA/VSD)、主动脉弓离断(IAA/VSD)行主动脉弓成形术后再缩窄12例,发生率为11.0%;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7例,发生率为5.6%。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早期干预已取得良好效果,手术时机的掌握、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体外循环技术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改善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早期干预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危重 早期干预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脑灌注在婴幼儿主动脉弓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秀华 贾兵 +2 位作者 钟慧 何春兰 叶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总结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弓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以减轻术中脑损伤。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外科在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行主动脉弓手术中应用SCP技术的17例婴幼儿。年龄1~16个月[(3.5±4... 目的总结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弓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以减轻术中脑损伤。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外科在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行主动脉弓手术中应用SCP技术的17例婴幼儿。年龄1~16个月[(3.5±4.2)个月];体质量3.5~9.5kg[(4.6±1.5)kg]。其中主动脉弓中断伴心内畸形7例,主动脉缩窄伴心内畸形10例。全部患儿均逐级降温,待鼻咽温降至18~20℃,直肠温降至20—22℃时,将主动脉灌注管向上推动插入无名动脉内进行SCP。SCP的流量维持在30~40mL/(kg·min)。心肌保护均采用一次性低温康斯特保护液。体外循环术中全部患儿均采用常规超滤结合改良超滤的方法。结果体外循环总时间71—190min[(113.1±36.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4~107min[(51.9±20.7)min];SCP时间4~56min[(24.0±19.7)min]。自动复跳率100%。术后患儿常规镇静,术后苏醒时间6~8h;ICU气管插管时间22~305h[(164.3±63.2)h];ICU停留时间72~605h[(252.7±128.3)h]。死亡1例,术后12d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全组均无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临床神经系统并发症,EEG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后随访,存活16例,无病死病例。结论在婴幼儿主动脉弓手术中,SCP有助于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简单可行和有效的脑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脑保护 选择性脑灌注
原文传递
22q11.2缺失综合征与单纯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早期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姚海丽 燕东雍 +3 位作者 孙雪勤 叶明 孙金峤 王晓川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畸形(CHD)对22q11.2缺失综合征(22q11.2DS)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影响。方法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或韦氏智能量表对22q11.2DS病例及单纯CHD对照组患儿进行评估,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特征。同时对22q11.2D...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畸形(CHD)对22q11.2缺失综合征(22q11.2DS)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影响。方法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或韦氏智能量表对22q11.2DS病例及单纯CHD对照组患儿进行评估,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特征。同时对22q11.2DS合并或不合并复杂CHD病例发育水平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2例(男8例)22q11.2DS与18例(男9例)单纯CHD患儿,发育评估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2.9月(最小9月龄,最大89月龄)和22.9月(最小7月龄,最大74月),两组性别、年龄、复杂CHD比例、是否曾接受手术以及父母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q11.2DS组五个能区平均发育商(DQ)处于轻中度落后水平,分别为:大运动DQ:63.5±10.2,精细动作DQ:65.4±10.7,适应性DQ:61.7±9.3,语言DQ:56.7±10.1,个人社交能力DQ:60.5±9.7;单纯CHD组患儿各能区DQ平均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两组各能区水平比较显示22q11.2DS组明显落后于单纯CHD组。22q11.2DS患儿中合并复杂CHD患儿(5例)与非复杂CHD患儿(7例)各能区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心理发育落后是22q11.2DS儿童早期的主要临床特征,且不受CHD及CHD复杂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q11.2缺失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畸形 儿童早期 神经心理发育
原文传递
成功救治联体儿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兵 叶明 +3 位作者 张文波 潘蕴 钟慧 陈张根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8-429,共2页
联体儿 女,胎龄36+5周,于2009年12月1日经剖宫产娩出.出生总体重5895 g,生后人工喂养.查体:两婴相向,剑突骨性相连,剑突下至脐部腹壁相连,长约9 cm.各自有完整的头颅、四肢(图1),各自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四肢感觉、运动良好,肌... 联体儿 女,胎龄36+5周,于2009年12月1日经剖宫产娩出.出生总体重5895 g,生后人工喂养.查体:两婴相向,剑突骨性相连,剑突下至脐部腹壁相连,长约9 cm.各自有完整的头颅、四肢(图1),各自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四肢感觉、运动良好,肌力、肌张力正常,外生殖器和肛门正常独立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联体儿 救治 神经系统检查 2009年 人工喂养 异常发现 外生殖器
原文传递
主动脉瓣病变患儿的Ross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连波 贾兵 +3 位作者 叶明 陈纲 闫宪刚 陶麒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82-483,共2页
主动脉瓣病变患儿的治疗,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术操作简单,但是抗凝不足或者抗凝过量均具危险;而且患儿需要置人物具有生长的潜能以避免多次手术,机械瓣膜显然无法满足需求。现总结我中心2002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Ross手术治疗15例主... 主动脉瓣病变患儿的治疗,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术操作简单,但是抗凝不足或者抗凝过量均具危险;而且患儿需要置人物具有生长的潜能以避免多次手术,机械瓣膜显然无法满足需求。现总结我中心2002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Ross手术治疗15例主动脉病变患儿的结果及围术期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病变 手术治疗 ROSS 患儿 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不足 围术期处理 主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康斯特保护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秀华 贾兵 +2 位作者 叶明 钟慧 何春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009-1010,共2页
目的比较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托马斯液(ST.Thomas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例VSD婴幼儿,分为实验组(HTK液)20例和对照组(ST.Thomas液)20例。患儿均采用常规全身麻醉。体外循环(CPB)采用中度低温。肝素... 目的比较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托马斯液(ST.Thomas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例VSD婴幼儿,分为实验组(HTK液)20例和对照组(ST.Thomas液)20例。患儿均采用常规全身麻醉。体外循环(CPB)采用中度低温。肝素化后常规建立CPB。升主动脉阻断后,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停搏液。实验组灌注HTK液30~50mL·kg-1,灌注时间持续6~8min。对照组灌注ST.Thomas液10~15mL·kg-1。观察指标包括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儿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组患儿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辅助循环时间、停CPB后多巴胺剂量、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HTK液可减轻未成熟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早期心功能的恢复。与传统的ST.Thomas液比较,其对婴幼儿的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停搏液 心肌保护 婴幼儿
原文传递
生物修饰ePTFE促进内皮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单亚平 张惠锋 +3 位作者 叶明 沈华 陈伟呈 贾兵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在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构建肝素/胶原蛋白-REDV选择性活性界面,体外观察ePTFE表面早期内皮细胞(ECs)粘附情况和后期内皮细胞增殖及内皮化程度。方法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0.1 mm ePTFE膜片表面制备5层肝素和胶原蛋白复合涂层[(H... 目的在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构建肝素/胶原蛋白-REDV选择性活性界面,体外观察ePTFE表面早期内皮细胞(ECs)粘附情况和后期内皮细胞增殖及内皮化程度。方法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0.1 mm ePTFE膜片表面制备5层肝素和胶原蛋白复合涂层[(HEP/COL)5],随后接枝特异性吸附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REDV多肽和无活性的REVD多肽。将未修饰的ePTFE(ePTFE组)、(HEP/COL)5修饰的ePTFE[(HEP/COL)5组]、(HEP/COL)5-REDV修饰的ePTFE(REDV组)和(HEP/COL)5-REVD修饰的ePTFE(REVD组)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1~6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4组ePTFE表面早期内皮细胞粘附情况。6 h后将ePTFE膜片转移至新的培养皿,培养24~72 h,进一步评估ePTFE表面细胞增殖情况和内皮化程度。并用CK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4组ePTFE表面覆盖的内皮细胞活性。结果细胞贴壁时期,共培养1 h和6 h时,REDV组ePTFE表面覆盖的内皮细胞较其他组多;共培养6 h时REDV组细胞活性最高(OD=0.35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增殖时期,修饰过的3组ePTFE表面覆盖的内皮细胞数量均较未修饰的ePTFE表面细胞明显增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修饰过的3组ePTFE的细胞活性较未修饰的ePTFE组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与其他3组比较,REDV组表面的内皮细胞数量和内皮细胞活性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细胞分布来看,(HEP/COL)5-REDV分布最均匀,培养72 h时,该组表面内皮细胞覆盖率高达95%。结论在0.1 mm ePTFE表面构建(HEP/COL)5-REDV选择性活性界面方法可行,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粘附及细胞增殖,有望在植入体内的ePTFE表面建立内皮细胞屏障,克服血栓形成、内膜增生、材料衰败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生物材料表面内皮化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