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罕见病患儿,我们永不放弃"--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艺
1
作者 王婧铭 《康复》 2023年第2期24-26,共3页
小时候对医生的崇拜,让王艺踏入了医学的殿堂。机缘巧合中,她选择了神经内科作为研究和发展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尤其是罕见病,在罹患罕见病的人群中,儿童就占半数以上。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王艺从未退缩:“在未来的医学研究中,... 小时候对医生的崇拜,让王艺踏入了医学的殿堂。机缘巧合中,她选择了神经内科作为研究和发展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尤其是罕见病,在罹患罕见病的人群中,儿童就占半数以上。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王艺从未退缩:“在未来的医学研究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很多罕见病无法治疗,但我们不能放弃那些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内科 内科主任医师 机缘巧合 研究和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医学
原文传递
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制剂抗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2
作者 王月玥 卢金淼 +4 位作者 张宇 朱琳 张俊琦 王艺 李智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两性霉素B与三唑类或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网状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5日,文献质量采用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4365例患者。在疗效方面,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与其他剂型相比差异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相比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具有更高的神经系统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中,脂质体剂型的疗效优于脱氧胆酸盐传统剂型;胶体分散体剂型的疗效显著低于传统剂型,同时神经系统毒性也较低。由于研究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故仍需更多大样本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脱氧胆酸盐 脂质制剂 真菌感染 疗效 安全性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3
作者 王月玥 卢金淼 +2 位作者 朱琳 王艺 李智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在成人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已有广泛应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GLP-1RA也可用于儿童肥胖和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本篇综述主要关注GLP-1RA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GLP-1RA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在成人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已有广泛应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GLP-1RA也可用于儿童肥胖和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本篇综述主要关注GLP-1RA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GLP-1RA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来改善儿童肥胖患者的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在短肠综合征中,GLP-1RA可增加肠道对养分的吸收,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外源性葡萄糖的使用,增加脂肪的利用。GLP-1RA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也存在低血糖、恶心和呕吐、胰腺炎和甲状腺癌等风险,故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开展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肥胖 儿童 短肠综合征 安全性
下载PDF
儿童专科医院MDT模式建设实践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曹迪 柳龚堡 +6 位作者 史雨 褚莉蓉 吴柳娟 翟晓文 孙斌 王艺 黄国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9-604,共6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儿童专科医院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能力。方法我们借鉴国外儿童多学科诊疗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学科群和医院专科专病建设,通过设立4个MDT亚群29个项目,量化... 目的进一步提高儿童专科医院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能力。方法我们借鉴国外儿童多学科诊疗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学科群和医院专科专病建设,通过设立4个MDT亚群29个项目,量化临床工作指标,制定了"3定4专"的管理方案,依托5个维度的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形成了一批MDT优质项目。结果通过3年的发展,本院已开设MDT门诊22个,累计门诊患者2986人次,出院患者4043人次,手术3364台,疑难危重病收治比例及好转治愈率显著增加。结论本院已形成有效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了规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流程,完善了患者管理体系,提升了疑难危重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学科诊疗(MDT) 诊疗能力 管理体系 长效管理考核机制
下载PDF
运用PDCA循环提升实习生临床操作能力的研究——以外科换药为例
5
作者 谭慧 邱甜 +2 位作者 周文浩 李军 吴静燕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法在外科实习生外科换药操作提升的有效性,为提高换药掌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11月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轮转实习的242名临床医学实习... 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法在外科实习生外科换药操作提升的有效性,为提高换药掌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11月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轮转实习的242名临床医学实习生,根据外科换药诊断性评价的理论与技能得分,了解轮转外科实习生外科换药掌握情况。采用PDCA循环法,建立完整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流程,从而获得外科换药终结性评价。理论成绩采用问卷星的形式,操作成绩采用打分形式进行量化。统计并对比分析前后外科换药理论知识得分与操作的掌握率。结果经过PDCA循环法,实习生外科换药理论知识得分及操作的掌握率均明显高于诊断性评价(P<0.001)。结论采用PDCA循环法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形成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注重理论与操作双提高,使全体外科实习生提升外科换药掌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外科换药 实习生 技能培训
下载PDF
新生儿神经肌肉疾病25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鹏 杨琳 +3 位作者 赵蕾 吴冰冰 李西华 程国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期神经肌肉疾病(NMDs)的构成,探讨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NMDs的连续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常规实验...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期神经肌肉疾病(NMDs)的构成,探讨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NMDs的连续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肌肉活检(MB)病理、二代基因测序(NGS)及预后结局等。结果 25例NMDs进入本文分析。男14例,女11例。早产9例,足月16例。孕周27+4~41+5(中位数38+3)周,出生体重980~4 050(中位数3 000) g。死亡15例(60%),存活8例(32%),失访2例(8%)。MB时纠正胎龄32+1~51+4(中位数41+3)周。NMDs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24例(96%),生后需鼻饲喂养(20/22例,90.9%),呼吸支持22例(88%)。64%为神经肌肉相关疾病。NGS检测阳性率92%,其中56%为神经肌肉疾病相关基因。MB病理阳性率76%,其中52.6%为先天性肌病。15例死亡新生儿中,NGS检测阳性率86.7%,其中53.3%为神经肌肉疾病相关基因;MB病理阳性率73.3%,其中40%为先天性肌病。结论新生儿期NMDs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缺乏特异性。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MB病理联合NGS能提高NMDs确诊率,为NMDs的早期诊断和明确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神经肌肉疾病 肌肉活检 二代基因测序
下载PDF
癫痫儿童神经精神共患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桃利 王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8-584,597,共8页
癫痫是儿童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儿童比其他人群更易合并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称为癫痫的神经精神共患病。共患病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癫痫的诊疗难度,还严重影响患儿及... 癫痫是儿童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儿童比其他人群更易合并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称为癫痫的神经精神共患病。共患病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癫痫的诊疗难度,还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比癫痫发作本身的致残率更高。因此,探讨癫痫与共患病之间的内在联系、共患病的临床特点、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原则至关重要。本文对儿童期癫痫神经精神共患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儿童癫痫患者的长程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精神共患病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ADAR1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学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双 王一 王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69,288,共6页
ADAR1是引起神经系统表型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的致病基因之一,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临床以进行性肌张力障碍、颅内白质钙化和血液及脑脊液中干扰素升高为特征,通常预后较差。ADAR1编码ADAR1蛋白作用于RNA,可催化腺苷... ADAR1是引起神经系统表型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的致病基因之一,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临床以进行性肌张力障碍、颅内白质钙化和血液及脑脊液中干扰素升高为特征,通常预后较差。ADAR1编码ADAR1蛋白作用于RNA,可催化腺苷脱氨形成肌苷。近年的研究表明,ADAR1既是干扰素产生的负向调节剂,也能调节对干扰素的反应。随着对干扰素相关疾病研究的增多,免疫调节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干扰素信号通路抑制等疗法逐渐得到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全面总结ADAR1突变引起的AGS 6型在临床、遗传学、发病机制及治疗上的研究进展,分析干扰素与疾病病程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R1 神经系统疾病 干扰素 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
下载PDF
第四届东方儿科大会纪要
9
作者 黄瑛 王艺 +3 位作者 王瑾 刘芳 郑翠芳 薛爱娟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20-623,共4页
2018年9月13-16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东方儿科大会暨第十四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诊治进展高级讲习班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参... 2018年9月13-16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东方儿科大会暨第十四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诊治进展高级讲习班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参会代表1600余人,除国内专家外,还邀请了50多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奥地利和日本等囤的专家参加会议(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上海市护理学会 东方 专业委员会 澳大利亚 医学会 讲习班
下载PDF
从规范化诊治视角研究C19orf12基因纯合突变导致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例
10
作者 班婷婷 周水珍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20期300-302,共3页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一例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MPAN)临床特征与C19orf12基因突变特点,为MPAN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一例患儿临床特征,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一例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MPAN)临床特征与C19orf12基因突变特点,为MPAN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一例患儿临床特征,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结果:一例近亲夫妇所生的男孩5岁开始出现行走不稳,进而出现双眼视力下降。检查发现视神经萎缩,神经影像学显示双侧苍白球、大脑脚对称性异常信号。遗传分析发现C19orf12基因p.Gly65Glu纯合突变。该患儿最终被诊断为MPAN。结论:该研究报道了一例散发C19orf12基因纯合突变的MPAN患儿促进了临床对本病的规范化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膜蛋白相关神经变性病 C19orf12基因 NBIA 规范化诊治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5
11
作者 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 熊晖 王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于脊髓前角及α运动神经原退化变性,导致近端肢体及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SMA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5号染色体长臂突变导致的5...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于脊髓前角及α运动神经原退化变性,导致近端肢体及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SMA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5号染色体长臂突变导致的5qSMA,发病率约为1/10000,人群携带率约为1/50[1]。SMA表型复杂,根据发病年龄及所获得的最大运动里程碑不同,分为5个亚型(0~4型)[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临床实践指南 发病年龄 神经变性病 肌无力 携带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脊髓前角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105例临床特征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林妹 周渊峰 +4 位作者 柴毅明 王佶 吴冰冰 王艺 周水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TSC)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型特点,提高TSC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符合2012年修订的TSC诊断标准并随访的TSC病例。截取脑部、皮肤、心脏、肾脏、眼底等临床特征资料,统...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TSC)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型特点,提高TSC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符合2012年修订的TSC诊断标准并随访的TSC病例。截取脑部、皮肤、心脏、肾脏、眼底等临床特征资料,统计〈1岁、-3岁、-6岁、-13岁和-18岁各临床特征的检出率。分析TSC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05例TSC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4例,女51例。就诊年龄2月龄至12岁。1就诊原因:83例(79.0%)为癫发作,8例(7.6%)为皮肤异常,5例为心脏肿瘤。239例(37.1%)未行基因检测,以临床特征确诊;66例行TSC基因检测病例中,符合临床特征确诊且TSC基因检测阳性47例(44.8%),符合临床特征确诊但TSC基因检测阴性17例(16.2%);可能符合临床特征诊断,TSC基因检测阳性2例(1.9%)。3临床特征总体检出率:室管膜下结节检出91/99例(91.9%),脑皮质结构异常81/99例(81.8%),在各年龄段检出率相近;皮肤病变中色素脱失斑97/105例(92.4%),面部纤维腺瘤55/105例(52.4%),鲨革斑46/105例(43.8%),面部纤维瘤及鲨革斑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心脏横纹肌瘤25/75例(33.3%),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降低;肾脏病变14/71例(19.7%),眼部病变5/37例(13.5%)。4TSC1基因突变15/66例(22.7%),TSC2基因突变34/66例(51.5%);TSC2基因突变病例痉挛发作更为常见(29.4%vs13.3%)。结论 TSC可累及多种器官,在不同年龄段脑部病变检出率相近,心脏横纹肌瘤检出率不同。基因检测有助于临床疑似病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 诊断标准 临床特征 TSC基因
下载PDF
细菌性脑膜炎266例病原学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艺 王传清 王晓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5-356,366,共3页
目的 回顾性调查2000-2005年临床诊断符合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266例的脑脊液致病菌及耐药性情况。方法致病菌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鉴定采用革兰染色、API生化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X、V因子试验(嗜血杆菌属)、Optochi... 目的 回顾性调查2000-2005年临床诊断符合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266例的脑脊液致病菌及耐药性情况。方法致病菌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鉴定采用革兰染色、API生化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X、V因子试验(嗜血杆菌属)、Optochin试验(肺炎链球菌阳性)及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抗原检测(乳胶凝集方法)。细菌抗生素耐药检测采用KB及E-test法。结果乳胶凝集法显示BM患儿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20.0%,)、B型流感嗜血杆菌(15.4%)、脑膜炎奈瑟菌(7.7%)。培养法提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BM比例为15.4%,大肠埃希菌为4.9%。88.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青霉素耐药(MRS)。结论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仍是上海地区BM儿童的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引起BM所占比例超过脑膜炎奈瑟菌且多为苯唑西林耐药株。我国BM儿童病原菌谱存在一定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膜炎 细菌性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癫患儿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佶 王艺 +1 位作者 吴冬燕 徐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研究癫患儿生活质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神经科门诊的93例癫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并与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严格匹配的93名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生活质量评定工具:抗癫药物的不良反应量表(SEP),青少年癫患儿... 目的研究癫患儿生活质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神经科门诊的93例癫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并与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严格匹配的93名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生活质量评定工具:抗癫药物的不良反应量表(SEP),青少年癫患儿的生活质量-48项量表(QOLIE-AD-48),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患儿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皮疹、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障碍;患儿生活质量损害的范围广泛(P<0.01),其中社会支持的损害最明显;患儿焦虑抑郁的得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抗癫药物的不良反应、焦虑、抑郁、羞耻感与生活质量有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应对患儿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社会功能,全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羞耻感
下载PDF
戊四氮点燃大鼠慢性癫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艺 李智平 施忆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08,228,共4页
目的建立戊四氮点燃的大鼠慢性癫模型。方法对大鼠隔日腹腔注射惊厥阈下低、中、高3个剂量(20、40、60mg/kg)的戊四氮,通过观察动物体重变化、行为表现及电生理等资料评价3个剂量的戊四氮,在模型点燃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效应。结果惊厥阈... 目的建立戊四氮点燃的大鼠慢性癫模型。方法对大鼠隔日腹腔注射惊厥阈下低、中、高3个剂量(20、40、60mg/kg)的戊四氮,通过观察动物体重变化、行为表现及电生理等资料评价3个剂量的戊四氮,在模型点燃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效应。结果惊厥阈下低剂量(20mg/kg)不能有效点燃模型,动物行为表现为烦躁;中剂量组大鼠(40mg/kg)给药后惊厥发作平稳,发作级别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发作缓解后动物活动自如;高剂量组大鼠(60mg/kg)给药后发生持续惊厥大发作,死亡率高。结论戊四氮惊厥阈下中剂量(40mg/kg)隔日给药,能有效点燃大鼠慢性癫,模型稳定、持久,点燃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为理想的致诱导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四氮 点燃模型 癫痫
下载PDF
儿童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林妹 周水珍 +1 位作者 柴毅明 梁井霁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方法符合慢性头痛诊断且排除其他疾病的患儿346例,均具有完整的病史资料。分析偏头痛的临床特点,采用评价诊断试验方法,以ICHD-Ⅱ儿童偏头痛诊断标准为金标准,以偏头痛的临床... 目的研究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方法符合慢性头痛诊断且排除其他疾病的患儿346例,均具有完整的病史资料。分析偏头痛的临床特点,采用评价诊断试验方法,以ICHD-Ⅱ儿童偏头痛诊断标准为金标准,以偏头痛的临床特征为变量,探讨儿童偏头痛的诊断标准。结果1.慢性头痛346例患者中,157例(45.4%)符合ICHD-Ⅱ儿童偏头痛诊断标准。男75例,女82例。2.偏头痛类型中以可能的偏头痛最多见,占68.8%(108/157例)。主要的不符合指标是缺乏消化道伴随症状;其次为无先兆型偏头痛19.7%(31/157例)。3.偏头痛诊断标准最敏感的单个指标为头痛伴随症状,灵敏度为70.7%、特异度为83.6%,阳性预测值为78.2%,阳性似然比4.31,ROC曲线下面积(AUC)达0.771。最佳组合指标为持续时间1~72h、中重度头痛、头痛伴随症状,灵敏度为52.2%,特异度96.2%,阳性预测值为90.1%,阳性似然比13.7,AUC达0.657。结论儿童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最敏感的单个诊断指标为头痛伴随症状,最佳组合诊断指标为头痛持续时间1~72h、中重度头痛、头痛伴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偏头痛 诊断标准
下载PDF
癫患儿社交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利利 郑静 +5 位作者 周浩 杜晓南 刘田田 路通 徐秀 王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3-757,763,共6页
目的利用社交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对门诊癫癎患儿社交沟通能力的筛查评估,并对筛查评估结果进行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对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癫癎门诊就诊的4-18岁癫癎患儿及6-1... 目的利用社交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对门诊癫癎患儿社交沟通能力的筛查评估,并对筛查评估结果进行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对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癫癎门诊就诊的4-18岁癫癎患儿及6-12岁正常在校儿童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由其父母填写SRS量表,收集癫癎患儿病史及临床资料,并对癫癎患儿和正常在校儿童的筛查结果、社交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癫癎组SRS总分及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χ^2=11.92,P〈0.05)。癫癎组内SRS筛查阳性患儿在SRS5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癫癎组内SRS筛查阴性患儿(P〈0.000 1)。癫癎组各临床特点中,早发癫癎(癫癎首发年龄≤2岁,χ^2=5.26,P=0.02)和智力低下(χ^2=30.04,P〈0.000 1)与SRS筛查阳性相关。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癫癎患儿存在社交沟通缺陷,提示临床应对癫癎患儿进行常规的社交沟通能力评估,以加强对小儿癫癎的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 社交能力 社交反应量表 儿童
下载PDF
生酮饮食治疗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赟健 周渊峰 +1 位作者 周水珍 王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9-472,共4页
1病例资料 患儿男,9岁,因"发热11 d,反复抽搐1周"于2015年1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患儿无明显诱因起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1℃,热型无规律,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第5 d体温有好转,但出现频繁惊厥发作,表现为一侧... 1病例资料 患儿男,9岁,因"发热11 d,反复抽搐1周"于2015年1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患儿无明显诱因起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1℃,热型无规律,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第5 d体温有好转,但出现频繁惊厥发作,表现为一侧口角抽动、头眼偏斜继发全面性发作,每次2-5 min,每天数十次,间歇期嗜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全面性发作 惊厥发作 热性 热型 间歇期 癫持续状态 抗癫药物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下载PDF
丙戊酸单药治疗对癫癎患儿中性粒细胞功能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敏 王晓川 +1 位作者 王莹 王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单药治疗对癫癎患儿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指导VPA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门诊首次确诊并给予VPA单药治疗的癫癎患儿。以二氢若丹明荧光染色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通过流...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单药治疗对癫癎患儿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指导VPA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门诊首次确诊并给予VPA单药治疗的癫癎患儿。以二氢若丹明荧光染色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患儿服药前和服药6个月时的中性粒细胞自身活化率和刺激指数;收集健康儿童全血,分别加适量VPA配成0、50、100、150和200μg.mL-1浓度进行培养,于培养后6、18和24h检测中性粒细胞自身活化率和刺激指数(SI),观察中性粒细胞功能变化的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特征。结果研究期间纳入癫癎患儿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全身性发作22例,部分性发作7例;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自身活化率为(6.41±3.14)%,治疗后为(12.30±7.73)%;治疗前SI为440.6±32.4,治疗后为429.6±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身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间中性粒细胞自身活化率和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自身活化率随VPA浓度升高而增高,SI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VPA 50μg·mL-1培养6h后中性粒细胞SI轻度升高,但培养24h后显著降低;VPA 200μg·mL-1培养后各时间点均见中性粒细胞SI显著降低。结论VPA单药治疗癫癎患儿体内存在中性粒细胞的自身活化现象,中性粒细胞自身活化率的升高呈浓度依赖性,SI的降低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VPA单药治疗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显著下降,且该作用与癫癎发作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中性粒细胞 二氢若丹明 免疫 儿童 癫癎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营养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晓妍 卢忠英 +6 位作者 李文辉 朱小妹 胡超平 周水珍 李西华 钱甜 王艺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699-704,共6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SMA患儿易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喂养困难、骨代谢异常和营养缺乏/过剩等营养相关问题。...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SMA患儿易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喂养困难、骨代谢异常和营养缺乏/过剩等营养相关问题。目前尚无标准化的SMA营养支持指南。患儿需定期进行生长和营养状况的监测与评估,并由专业营养师进行营养干预与治疗。个体化的营养管理在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延长生存期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儿童 营养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