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癌发生过程中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宏伟 姜翀弋 王巍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6期530-534,共5页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虽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 其中位生存期仍仅为6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5%[1]. 在西方国家,胰腺癌是导致肿瘤病人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未来10 年内将成为肿瘤病人死亡的第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虽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 其中位生存期仍仅为6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5%[1]. 在西方国家,胰腺癌是导致肿瘤病人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未来10 年内将成为肿瘤病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 此外,虽然胰腺癌手术切除率有明显提高,围手术期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治疗效果仍无明显改善[3]. 因此,需迫切寻求对胰腺癌有效的新方法. 研究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对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加以干预,有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文就近年来在胰腺癌中起重要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作一综述,并探讨对胰腺癌治疗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胰腺癌的靶向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梁贇 姜翀弋 王巍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胰腺癌是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很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位生存期仅5个月,5年生存率〈5%。超过80%的病人在就诊时为晚期而无法手术切除。即使能手术切除,中位生存期也仅为18个月。目前化疗仍是胰腺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吉西... 胰腺癌是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很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位生存期仅5个月,5年生存率〈5%。超过80%的病人在就诊时为晚期而无法手术切除。即使能手术切除,中位生存期也仅为18个月。目前化疗仍是胰腺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吉西他滨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一线方案,但最新研究表明,多数胰腺癌病人也逐渐对吉西他滨产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靶向治疗 厄洛替尼 白蛋白 紫杉醇
下载PDF
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贇 王巍 +6 位作者 姜翀弋 何嘉琦 蔡建华 唐文皓 涂彦渊 王伟艺 袁祖荣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采用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的LPD治疗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8&#...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采用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的LPD治疗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8±10)岁。患者术前CT及MRI检查诊断胰头或壶腹占位性病变;肿瘤直径<4 cm,无明显血管受侵犯表现,无远处转移。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中离断钩突时优先处理肠系膜上动脉(SMA),沿SMA根部右侧缘用超声刀骨骼化约3 cm,在SMA后方分离钩突系膜,然后将肠系膜上静脉推向左侧,自下向上完整游离钩突。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LPD,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72)min,术中钩突系膜离断处理时间(34±9)min,术中出血量(255±183)ml。术后病理示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清扫淋巴结(14±8)枚。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B级胰瘘2例,胃瘫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腹腔出血1例,经开腹手术止血治愈。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在LPD中,采取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安全、可行,该方法可使钩突完整切除,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胰腺钩突 动脉优先入路
原文传递
大网膜衬垫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邓尧 姜翀弋 +3 位作者 梁赟 王宏伟 蔡志伟 王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大网膜衬垫技术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及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实施的196例PD病人病例资料。根据是否采用网膜衬垫技术分为网膜衬垫组(127... 目的探讨大网膜衬垫技术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及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实施的196例PD病人病例资料。根据是否采用网膜衬垫技术分为网膜衬垫组(127例,64.8%)和对照组(69例,35.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网膜衬垫组发生B/C级胰瘘13例(10.2%)、胆瘘2例(1.6%)、迟发性出血1例(0.8%)、再手术3例(2.4%),均低于对照组的17例(24.6%)、5例(7.2%)、8例(11.6%)、6例(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膜衬垫组胆肠侧引流管拔除时间,胰肠侧引流管拔除时间,开放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BMI、胰管宽度和大网膜衬垫技术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BMI≥24、胰管<3 mm和未应用大网膜垫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网膜衬垫技术运用于PD能显著减少术后胰瘘及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膜衬垫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原文传递
胰腺囊性肿瘤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练 胡鹏飞 +2 位作者 邓尧 刘猛 王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8-1084,共7页
目的明确与恶性胰腺囊性肿瘤(PCN)相关的术前危险因素,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114例PCN病例,分为模型组(n=80)和验证组(n=34)。回顾性分析模型组术前的... 目的明确与恶性胰腺囊性肿瘤(PCN)相关的术前危险因素,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114例PCN病例,分为模型组(n=80)和验证组(n=34)。回顾性分析模型组术前的临床资料并探索与恶性PCN相关的影响因素,建立PCN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正曲线评价模型,最后基于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临床验证。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临床症状、CA19-9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肿瘤最大直径、胰管扩张和实性成分与恶性PCN显著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了NLR≥2.146、CA19-9水平升高、胰管扩张是恶性PCN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恶性PCN预测模型,绘制模型的ROC曲线,计算AUC为0.921(95%CI 0.863~0.979),Youden指数最大时取得最佳临界预测值为0.203,此时相对应的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92.9%,准确率为85%。同时校正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最后代入验证组数据显示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2.4%,特异度81.2%,敏感度100%。结论CA19-9水平升高、NLR升高以及胰管扩张是恶性PCN的高危因素,基于此建立的恶性胰腺囊性肿瘤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可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肿瘤 统计模型 炎性指标 风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