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颖 胡丹红 郑子越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788-2791,共4页
目的探究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胃瘫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胃瘫发生率,分析胃瘫临床特征,比较胃瘫... 目的探究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胃瘫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胃瘫发生率,分析胃瘫临床特征,比较胃瘫者与非胃瘫者人口学特征及术前、术中、术后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果118例患者术后并发胃瘫23例,胃瘫发生率为19.49%,平均胃瘫发生时间为(10.74±3.22)d;胃瘫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不适、腹胀、泛酸、恶心、呕吐等,无腹痛症状,大多数患者排气正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瘫者与非胃瘫者在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肠瘘/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保留幽门的术式、术中出血量≥500 mL、术后胰瘘/肠瘘/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发生率较高,多发生于患者进食流失或半流食后,存在明显临床症状,且其并发胃瘫与术前低白蛋白、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多、术后腹腔并发症有关,临床应注意纠正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减少术中出血、控制或预防术后腹腔并发症以减少胃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胃瘫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同胰胃吻合方式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发生DGE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颖 胡丹红 郑子越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2504-250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不同胰胃吻合方式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DG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接受腹腔镜PD的156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D术中吻合方式不同分为胰肠吻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不同胰胃吻合方式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DG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接受腹腔镜PD的156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D术中吻合方式不同分为胰肠吻合(PJ)组76例与胰胃吻合(PG)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DG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术后发生DGE)29例与对照组(术后未发生DGE)1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G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J组与PG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进食固态食物时间分别为(11.62±1.87)d、(3.36±0.94)d、(7.13±1.24)d,明显短于PJ组的(10.29±1.16)d、(2.91±0.87)d、(6.03±0.8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DGE发生率分别为13.75%、12.50%,明显低于PJ组的35.53%、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低血糖、饮酒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营养风险筛查简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白蛋白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及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血糖、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白蛋白水平、HAMD得分及糖尿病为影响术后DG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PD术中采用PG吻合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疾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年龄、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白蛋白水平、HAMD得分及糖尿病均可影响术后DG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 疗效 胃排空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储伟 丁莉莉 金慧莉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569-1572,共4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胰腺外科的11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胰瘘分为胰瘘组32例(术后并发胰瘘)和无胰瘘...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胰腺外科的11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胰瘘分为胰瘘组32例(术后并发胰瘘)和无胰瘘组78例(术后未并发胰瘘)。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腹部总脂肪、腹壁脂肪、胰腺质地)、实验室指标[术前总胆红素(TBiL)、术前白蛋白(Alb)、术前降钙素原(PCT)]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腹部总脂肪、腹壁脂肪、术前TBiL、术前Alb、术前PCT对术后胰瘘的预测效能;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D术后胰瘘的相关因素。结果胰瘘组患者病变位于胰腺比例、腹部总脂肪、腹壁脂肪、胰腺软质地比例、术前TBiL、术前PCT水平分别为68.75%、(305.28±69.12)cm^(2)、(131.28±30.79)cm^(2)、87.50%、(189.57±16.12)μmol/L、(3.14±3.14)ng/mL,明显高于非胰瘘组的47.44%、(224.13±65.29)cm^(2)、(81.26±20.56)cm^(2)、51.28%、(166.38±27.23)μmol/L、(1.71±0.5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瘘组患者术前Alb为(29.05±3.14)g/L,明显低于非胰瘘组的(35.65±2.9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位于胰腺比例、腹部总脂肪、腹壁脂肪、胰腺软质地比例、术前TBiL、术前PCT、术前Alb均为PD术后胰瘘相关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总脂肪、腹壁脂肪、TBiL、Alb、PCT对应Cut-off值分别为233.96 cm^(2)、121.79 cm^(2)、173.7μmol/L、32.70 g/L、3.17 ng/mL。结论PD患者胰腺质地较软、腹部脂肪聚集、TBiL、PCT高水平及Alb低水平均为并发胰瘘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补充优质蛋白、控制炎症水平等应对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危险因素 胰腺质地 腹部脂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