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防控中领略多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1
作者 卢洪洲 孙建军 闻玉梅 《微生物与感染》 2009年第4期195-197,F0004,共4页
2009 年3—4月, 墨西哥暴发了一次原因不明的肺炎, 仅墨西哥城就发生数百例, 其中59例死亡。同年4月15日美国首次出现了由新“猪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病毒引起的感染病例, 证实为一种过去在人及猪中均未出现过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 2009 年3—4月, 墨西哥暴发了一次原因不明的肺炎, 仅墨西哥城就发生数百例, 其中59例死亡。同年4月15日美国首次出现了由新“猪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病毒引起的感染病例, 证实为一种过去在人及猪中均未出现过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 在墨西哥暴发流行的肺炎病原就是该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 现正式将其命名为2009 甲型H1N1 流感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感冒 甲型 多学科 流感病毒 防控 墨西哥城 感染病例 暴发流行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及利福平耐药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庞茂银 张文宏 +2 位作者 陈澍 胡忠义 翁心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8-230,238,共4页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及利福平耐药程度强弱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绝对浓度法测定 5 8株结核分枝杆菌对 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特性 ,对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谱进行分析。同时对含有核心突变区的结...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及利福平耐药程度强弱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绝对浓度法测定 5 8株结核分枝杆菌对 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特性 ,对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谱进行分析。同时对含有核心突变区的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 ,分析rpoB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的关系 ,以及突变位点和突变性质与利福平耐药强弱的相关性。结果  5 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 ,利福平耐药株 36株 ,敏感株 2 2株。 36株耐药株均存在rpoB基因突变 ,其中 88.9% (32 / 36 )至少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同时耐药。 90 .0 %的利福平高度耐药株 (18/ 2 0 )与rpoB基因 5 31位和 5 2 6位密码子突变相关。密码子 5 31位和 5 2 6位各有 1株双碱基突变 ,且均为多重耐药株。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所致的利福平耐药株大部分对异烟肼耐药 ,因此单独检测rpoB基因突变即可初步筛选多重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RPOB基因 突变 多重耐药 利福平 耐药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在鸭原代肝细胞中抗鸭乙肝病毒(DHBV)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许斌 周双宬 +1 位作者 黄玉仙 瞿涤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9-374,共6页
通过建立鸭原代肝细胞-DHBV感染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抗DHBV的作用。分别在DHBV感染前、感染同时以及感染后给药,利用打点杂交、Southern印迹核酸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及细胞内病毒核酸,观察氧化苦参碱在病毒感染... 通过建立鸭原代肝细胞-DHBV感染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抗DHBV的作用。分别在DHBV感染前、感染同时以及感染后给药,利用打点杂交、Southern印迹核酸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及细胞内病毒核酸,观察氧化苦参碱在病毒感染的各个环节所起的抗病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mg/mL氧化苦参碱处理细胞后,鸭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内的DHBV核酸明显低于病毒感染对照组,病毒抑制率达91.6%;在病毒感染同时加药对病毒的抑制率可达98.5%;感染后持续用药能使不同培养天数的鸭肝细胞内的DHBV核酸降低60.5%~96.6%;氧化苦参碱与DHBV共孵育后,可以使病毒感染力下降69.6%。结果说明氧化苦参碱可以在DHBV感染鸭原代肝细胞的多个环节,包括病毒吸附、进入细胞及细胞内复制等方面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乙肝病毒 氧化苦参碱 鸭原代肝细胞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特点与治疗原则 被引量:30
4
作者 潘孝彰 庞茂银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2-214,共3页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菌素试验 脑脊液检查 吡嗪酰胺 异烟肼 利福平
下载PDF
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庞茂银 翁心华 +1 位作者 张文宏 胡忠义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的突变特点 ,探讨DNA序列分析在药敏测定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8株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片段 (约 2 13bp)进行PCR扩增 ,其中包括核心突变区的 6 9个碱基 ,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其中...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的突变特点 ,探讨DNA序列分析在药敏测定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8株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片段 (约 2 13bp)进行PCR扩增 ,其中包括核心突变区的 6 9个碱基 ,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其中耐药株 36株 ,敏感株 2 2株。结果 所有 5 8株中 ,36株耐药株均存在rpoB基因突变 ,氨基酸突变率 5 31位为 47.2 % ,5 2 6位为 2 5 .0 % ,2 2株敏感株均无突变。 结论 rpoB基因核心突变区发生突变是结核分支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的主要原因 ,其中 5 31位丝氨酸和 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耐药性 利福平 基因突变 ropB基因
下载PDF
两性霉素B所致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俞海俐 朱利平 +2 位作者 石尧忠 潘孝彰 翁心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两性霉素B所致肾小管酸中毒 (RTA)的发生率 ,探讨其影响因素及防治原则。方法 :1995年~ 2 0 0 1年间我院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 5 8例 ,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临床表现、尿量、尿 pH值以及血、尿电解质变...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两性霉素B所致肾小管酸中毒 (RTA)的发生率 ,探讨其影响因素及防治原则。方法 :1995年~ 2 0 0 1年间我院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 5 8例 ,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临床表现、尿量、尿 pH值以及血、尿电解质变化 ,不典型者通过氯化铵试验证实RTA的存在。结果 :5 8例病人中有 8例发生RTA ,两性霉素B相关性RTA的发生率为 14 % ,出现RTA时累积剂量为 (2 915±s 2 30 4 )mg ,72 8~ 8135mg ,通过两性霉素B减量或停药 ,或者肾毒性药物如甘露醇、磺胺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减量或停药 ,可使肾小管酸化功能好转。结论 :RTA的发生和两性霉素B的剂量、肾毒性药物的合用有关。减少或停用上述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肾小管酸中毒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检测GPC3和GP73两种方法的比较及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洁 汪顺才 +5 位作者 朱梦琪 马久明 周华 虞腊青 杨永峰 经继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710,共4页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标本(肝癌组39例、肝硬化组31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水平,qRT-PCR法检测相同标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肝癌组血清中GPC3和GP7...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标本(肝癌组39例、肝硬化组31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水平,qRT-PCR法检测相同标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肝癌组血清中GPC3和GP73表达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 001);两组间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和肝癌组血清中GPC3、GP73含量均有正相关性(P<0.01)。血清中GPC3和GP73的水平均能预测原发性肝癌,且GPC3和GP73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表达水平不能很好的区分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提示ELISA法检测血清中GPC3和GP73的表达水平是临床预测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ELISA法 qRT—PCR法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新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新宇 尹有宽 张继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聚乙二醇干扰素作为一种最近进入临床应用的药物 ,由于其独特的药动学特点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比普通干扰素更好的疗效。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目前被证明是治...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聚乙二醇干扰素作为一种最近进入临床应用的药物 ,由于其独特的药动学特点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比普通干扰素更好的疗效。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目前被证明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最佳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药物疗法 干扰素类 聚乙烯二醇类 RNA 病毒 利巴韦林 基因型
下载PDF
HIV-1 vif基因的RNA干扰体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江雪艳 卢洪洲 +3 位作者 陈秋丽 潘卫 张云智 沈银忠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利用RNAi技术对HIV-1 vif基因的转录后水平进行下调,达到抑制vif蛋白表达的目的,为新的抗HIV治疗和预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体外转录法合成siRNA,与转接有vif基因的表达质粒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 目的利用RNAi技术对HIV-1 vif基因的转录后水平进行下调,达到抑制vif蛋白表达的目的,为新的抗HIV治疗和预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体外转录法合成siRNA,与转接有vif基因的表达质粒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并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对HIV-1 vif分别从转录和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将pEGFP-N1-vif重组载体转染HEK 293T细胞后,结果显示vif蛋白可以在细胞中高水平表达;针对vif设计的3段特异的siRNA可以有效且特异地降低vif蛋白的表达。结论RNAi技术可以下调HIV-1蛋白的表达,此技术可以作为一项新的治疗和预防HIV-1的方法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vif基因 vif蛋白 RNAI siRNA 人胚肾293T细胞 pEGFP—N1质粒
下载PDF
恩替卡韦耐药乙型肝炎病毒株的出现和消失 被引量:10
10
作者 毛日成 张继明 +5 位作者 尹有宽 秦艳丽 章婉琴 张清波 邬祥惠 翁心华 《肝脏》 2007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1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出现恩替卡韦耐药相关性变异,继续治疗后恩替卡韦耐药株自动消失,并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对该例患者HBV耐药株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方法收集该患者的系列血清标本及血清HBV DNA... 目的1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出现恩替卡韦耐药相关性变异,继续治疗后恩替卡韦耐药株自动消失,并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对该例患者HBV耐药株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方法收集该患者的系列血清标本及血清HBV DNA、转氨酶等系列临床数据,采用血清HBV DNA的PCR扩增与直接测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RT序列的克隆与测序等方法,检测HBV耐药株的比例及动态变化。结果该患者在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前就已经存在拉米夫定耐药株(rtL180M+rtM204V),在恩替卡韦治疗后拉米夫定耐药株一度被抑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比例又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于恩替卡韦治疗第128周,选择出恩替卡韦耐药株(rtL180M+rtM204V+rtT184L),临床上伴随有ALT和HBV DNA水平的反弹。该例患者在发生恩替卡韦耐药后继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恩替卡韦耐药株自行消失,HBV DNA转阴(套式PCR方法),ALT复常,并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恩替卡韦可有效地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长期单药治疗可出现恩替卡韦耐药;在出现恩替卡韦耐药后,继续应用恩替卡韦仍然有效,甚至可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的清除。在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在出现恩替卡韦变异株之前,可能需要先出现拉米夫定耐药株,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出恩替卡韦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耐药 恩替卡韦耐药
下载PDF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6
11
作者 张永信 朱利平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4年第5期297-298,共2页
目前在医疗单位中,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否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一直存在争议,为此华山医院传染科张永信教授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呼吁卫生管理部门应正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拟定相关规定,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药物 皮肤过敏试验 用药安全 药物过敏反应
下载PDF
多位点酶切联合SSCP方法检测结核杆菌inhA基因突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华正豪 陈澍 +1 位作者 张文宏 翁心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inhA突变。方法 收集结核杆菌临床菌株48株,其中异烟肼敏感株25株,耐药株23株。抽提临床菌株DNA和H37Rv标准株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inhA基因,产物纯化后用限制性...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inhA突变。方法 收集结核杆菌临床菌株48株,其中异烟肼敏感株25株,耐药株23株。抽提临床菌株DNA和H37Rv标准株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inhA基因,产物纯化后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Ⅱ酶切,酶切片段用单链多态构象分析(SS-CP)方法检测其单链构象。发现单链构象改变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48株菌株中,25株敏感株中未见inhA基因单链构象差异,23株耐药株中inhA基因突变率为21.8%。新发现的错义突变有:A26E、R27K、V28A、Q32A、L54V和S72T。结论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Ⅱ改良的聚合酶链反应—单链多态构象分析(PCR—SSCP)技术适用于结核临床菌株inhA基因突变的筛选。inhA基因突变位点呈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酶切 SSCP 联合检测 结核杆菌 inhA基因 基因突变 耐药基因 异烟肼
下载PDF
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疑似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明泉 施光峰 +2 位作者 李谦 胡越凯 秦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5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流行型感冒(流感)季节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临床诊断的流感疑似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入选病例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75mg,bid,共5天;对照组(26例)服用症状缓解药物复方... 目的研究流行型感冒(流感)季节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临床诊断的流感疑似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入选病例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75mg,bid,共5天;对照组(26例)服用症状缓解药物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5h,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39.49±21.87h和63.63±29.47h,有显著性差异(F=255.60,P<0.0001)。(2)两组其他症状总评分AUC有显著性差异(F=86.83,P<0.0001),治疗组比对照组症状总评分减少160.21分(30.21%)。(3)其他流感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达20h。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1.45±28.58h和61.78±35.24h(F=108.22,P<0.0001)。(4)治疗组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53%和43.01%,χ2=61.18,P<0.0001)。应用抗生素总天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5)密切接触人群第二代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9%和12.88%,F=19.73,P<0.0001)。(6)两组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23%和4.47%,χ2=1.209,P=0.272)。以气管-支气管炎为主要并发症,另外还包括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等。(7)两组观察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7%和4.2%,χ2=0.680,P=0.410。治疗组以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为主要症状。结论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临床诊断的流感疑似患者可以快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有效降低第二代的发病率,且不良反应少,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磷酸奥司他韦 随机临床试验
下载PDF
苦参素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光峰 李谦 +1 位作者 翁心华 邬祥惠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素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备四氯化碳(CCL_4)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给予...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素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备四氯化碳(CCL_4)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给予苦参素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组织TIMP-1和α-SMA的表达,并作网状纤维及HE染色,观察肝脏胶原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苦参素干预组的肝脏胶原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且干预组的TIMP-1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的α-SMA表达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苦参素可以抑制大鼠CCL_4性慢性肝损伤所致的胶原合成而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IMP-1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氧化苦参碱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大鼠
下载PDF
血清中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及高尔基体蛋白-73异常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风华 汪顺才 +6 位作者 马洁 朱梦琪 马久明 周华 虞腊青 陈明泉 经继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 :探究肝组织及外周血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phosphatidylinositol proteinglycan 3,GPC3)及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高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9例肝癌患者及31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GPC3... 目的 :探究肝组织及外周血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phosphatidylinositol proteinglycan 3,GPC3)及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高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9例肝癌患者及31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GPC3及GP73浓度,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肝组织中GPC3 m RNA及GP73 m RNA表达水平,比较研究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肝组织中GPC3及GP73的表达差异,分层分析此两种蛋白表达与肝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外周血GPC3、GP73浓度分别为(16.81±0.56)μg/L、(115.92±7.01)ng/ml,肝硬化组外周血GPC3、GP73浓度分别为(7.41±0.25)μg/L、(64.63±3.07)ng/ml,肝癌组外周血GPC3、GP73浓度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GPC3值为9.3μg/L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4%和96.77%,阳性预测值97.20%,阴性预测值88.20%;GP73截断值为77.68 ng/ml时,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92.31%,特异度83.87%,阳性预测值87.80%,阴性预测值89.70%。肝癌组GPC3 m RNA和GP73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91±3.70、68.41±32.86,肝硬化组GPC3 m RNA和GP73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04±0.58、2.32±0.25,肝癌组GPC3 m RNA、GP73 m RNA表达均高于肝硬化组(P均〈0.05)。上述结果可知肝癌患者癌组织GPC3、GP73 m 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相应蛋白浓度一致。肝癌患者中外周血GP73、GPC3蛋白浓度及组织m RNA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肝癌临床分期间无统计学意义;而肝癌患者GPC3表达与病理分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病理分级为3级的肝癌患者GPC3表达水平低于1-2级患者。结论:GP73、GPC3在肝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且灵敏度高于AFP,而特异度与其相当,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较好早期诊断HCC的血清标志物;另外,GPC3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 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 肿瘤标志物 肝癌
下载PDF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现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翁心华 张继明 《胃肠病学》 2002年第5期259-261,共3页
型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是全球急、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据估计[1],全球有3~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
关键词 防治措施 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许夕海 陈明泉 施光峰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近10年所收治的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3例IE的诊治经过.并将所得结果与1994年报道的1983—1993年的IE的相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43例中有心脏基础疾患者37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 目的:分析我院近10年所收治的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3例IE的诊治经过.并将所得结果与1994年报道的1983—1993年的IE的相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43例中有心脏基础疾患者37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病5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3例,左房室瓣脱垂1例,既往有IE史者6例)。43例中人工瓣膜的心内膜炎(PVE)占27.9%(12/43)。发热为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共42例(98.9%),其次为贫血和心功能不全,分别为25例(占58.1%)和18例(41.9%)。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26例(62.8%),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和PVE的赘生物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别。赘生物好发部位依次为左房室瓣(16例),主动脉瓣(7例)以及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均受累(3例)。43例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8.8%(21/43),其中,最常见的虽然仍是草绿色链球菌,共5例(11.6%),但所占比例已明显下降。值得重视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的IE。结论: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探讨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应该是目前针对IE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菌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及其常见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继明 翁心华 《肝脏》 2003年第3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突变 病毒复制 基因组 病毒基因型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治教训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有宽 于红缨 +5 位作者 李广明 张继明 卢清 黄玉仙 张清波 邬祥惠 《肝脏》 2005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药物治疗 肝功能
下载PDF
国产药三联治疗艾滋病的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越凯 卢洪洲 +4 位作者 薛以乐 何云 尹春煜 潘孝彰 翁心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 观察国产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 (三药 )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初步疗效和早期不良反应。方法 艾滋病患者 8例 ,给予三药联合治疗 ,随访 9个月。监测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 1、3、6、9个月时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 +T淋巴细... 目的 观察国产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 (三药 )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初步疗效和早期不良反应。方法 艾滋病患者 8例 ,给予三药联合治疗 ,随访 9个月。监测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 1、3、6、9个月时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 +T淋巴细胞计数 ,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血浆中HIVRNA含量均明显降低 ,CD4 +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早期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8例患者的 9个月随访显示 ,国产三药联合治疗在早期就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 ,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联合治疗 早期 CD4+T淋巴细胞 三联治疗 艾滋病 药物不良反应 RNA 复制 数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