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邓伟 祝迎锋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4例垂体细胞瘤进行光镜下观察,通过临床随访及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本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5~54岁。大体表现为实性肿瘤。镜下由双极梭形细胞构成,束状交错排...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4例垂体细胞瘤进行光镜下观察,通过临床随访及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本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5~54岁。大体表现为实性肿瘤。镜下由双极梭形细胞构成,束状交错排列,有时旋涡状。瘤细胞纺锤状至胖细胞状不等。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S-100和TTF-1(+),GFAP和垂体激素(-)。结论垂体细胞瘤罕见,生长缓慢,属于WHO I级。需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脑膜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免疫组化 甲状腺转录因子1
下载PDF
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体外促进嗜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中MUC5AC合成和释放 被引量:6
2
作者 蔺林 戴飞 +3 位作者 任国强 魏瑾瑾 陈峥 汤欣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873-187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体外干预对嗜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NNP)上皮中杯状细胞(GC)合成和释放黏蛋白(MUC5AC)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鼻黏膜组织和NP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鼻息肉(NP)内表型。将2种组织进行体外培养,HE... 目的:探讨人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体外干预对嗜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NNP)上皮中杯状细胞(GC)合成和释放黏蛋白(MUC5AC)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鼻黏膜组织和NP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鼻息肉(NP)内表型。将2种组织进行体外培养,HE染色检测GC数量,ELISA和RT-PCR法检测MUC5AC mRNA及蛋白表达。将HNE加入体外培养的NNP组织,进行GC计数,ELISA和RT-PCR法分别检测NNP培养基中MUC5AC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鼻黏膜组织相比,体外培养的NNP组织中GC数明显上升,MUC5AC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升,当HNE对NNP组织进行体外干预后,GC数及MUC5AC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结论:HNE体外干预可促进NNP中MUC5AC的合成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中性粒细胞 弹性蛋白酶 鼻息肉 杯状细胞 黏蛋白
下载PDF
转移相关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利娟 包芸 +1 位作者 王文娟 唐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1-598,共8页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的生物表达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1—2016年接受乳房改良根治术、术后经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且发生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共计31...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的生物表达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1—2016年接受乳房改良根治术、术后经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且发生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共计31例(随访时间15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eceptor of activated C-kinase 1,RAC1)及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biquitin-like,containing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UHRF-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表达的差异性,判断上述蛋白表达高低对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与原发灶相比,复发/转移灶中RAC1表达显著升高(22.6%vs.48.4%,χ~2=4.509,P=0.034);且对比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和原发灶>2 cm的乳腺癌患者RAC1表达显著升高(0 vs.35.0%,χ~2=4.973,P=0.033;14.3%vs.70.6%,χ~2=9.827,P=0.002)。随访截至2016年,31例中5人因肿瘤复发进展死亡,26人存活。ER、PR、CD147高表达者无病生存期长,CerbB-2、Ki67、EGFR、RAC1、UHRF-1高表达者无病生存期短。结论上述转移相关蛋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乳腺癌细胞的分化、增殖和侵袭转移,可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除原发灶外,在复发/转移灶中同时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进一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预后、选取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也为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复发/转移 转移相关蛋白 免疫组化(IHC)
下载PDF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10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柳松 祝迎锋 唐剑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是一种罕见的胶质母细胞瘤亚型,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探讨EGBM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在华山医院北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例EGB... 背景与目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是一种罕见的胶质母细胞瘤亚型,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探讨EGBM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在华山医院北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例EGBM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2.2岁,平均病程60.3 d,常见症状、体征为头痛、头晕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上肿瘤均位于幕上,伴不均匀强化和瘤周水肿,常见囊变。病理学上肿瘤细胞均有上皮样改变,部分有横纹肌样特征,胶质瘤的肿瘤标志物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S100、P53多为阳性;可见上皮样标志物,如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但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一般阴性。8例患者得到随访,但预后不一,有短期内复发并转移者,也有长期生存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7.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4.0个月。结论:EGBM是一种少见的胶质母细胞瘤分型,具有一些特定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但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和术后放化疗仍是EGBM的主要治疗方法,EGBM患者的预后不一,总体虽差但仍有长期生存者,可能与其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亚型有关;特有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如BRAFV600E突变等对EGBM诊断和治疗的影响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手术治疗 影像学 病理学 预后
下载PDF
观察新癀片含化对慢性扁桃体炎(隐窝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蔺林 戴飞 +3 位作者 任国强 魏瑾瑾 陈峥 汤欣玥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08-111,126,共5页
目的探讨新癀片含化对慢性扁桃体炎(隐窝型)的治疗作用,寻找治疗慢性隐窝型扁桃体炎(chronic cryptic tonsillitis,CCT)的合适方法。方法研究对象24例,为确诊为CCT的患者,干预手段为新癀片含化,每日4次,每次1片,干预时间为4周,在治疗前... 目的探讨新癀片含化对慢性扁桃体炎(隐窝型)的治疗作用,寻找治疗慢性隐窝型扁桃体炎(chronic cryptic tonsillitis,CCT)的合适方法。方法研究对象24例,为确诊为CCT的患者,干预手段为新癀片含化,每日4次,每次1片,干预时间为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取CTT患者扁桃体窝内的排出物,以显微镜涂片检测其中脱落细胞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中炎症介质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浓度。结果24例患者完成了该项研究。新癀片含化治疗第4周末与治疗前相比较,扁桃体窝内的排出物中脱落细胞数经涂片镜检发现其显著减少,而且排出物中炎症介质IL-1β、IL-6、IL-8和TNF-α的浓度经ELISA检测也发现其明显降低,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癀片含化对CTT患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适合于治疗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扁桃体炎 隐窝 新癀片 治疗 炎症介质
下载PDF
Orai1体外干预对宫颈息肉炎症反应的作用
6
作者 兰晶 任国强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9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探讨Orai1的体外干预对宫颈息肉(CP)中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病理科2016年至2019年期间40例CP患者的息肉组织,用器官培养技术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将2-氨基乙基联苯基硼酸酯(2-APB)作为体外干预手段,以免... 目的探讨Orai1的体外干预对宫颈息肉(CP)中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病理科2016年至2019年期间40例CP患者的息肉组织,用器官培养技术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将2-氨基乙基联苯基硼酸酯(2-APB)作为体外干预手段,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APB干预前后CP中Orai1蛋白的表达情况,接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2-APB干预前后CP组织中Orai1蛋白及其mRNA的含量,最后再用上述方法检测CP组织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mRNA的浓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P标本中表达Orai1蛋白,而且2-APB干预后该蛋白的染色评分减少;ELISA法和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结果表明,2-APB干预后CP中Orai1蛋白及其mRNA的含量均较干预前减少(t值分别为5.76、10.85,均P<0.05),炎症介质IL-1β、TNF-α及其mRNA的浓度也显著低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15.28、6.35、7.10、17.74,均P<0.05)。结论 Orai1的体外干预可以抑制CP中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息肉 蛋白 炎症 干预 检测
下载PDF
BI-RADS 3级对乳腺病灶患者的诊断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金燕 郑琳娜 +4 位作者 韩敏 张晨 邓静静 祝迎锋 徐向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1270-1273,138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BI-RADS 3级对乳腺病灶患者的诊断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收治的168例乳腺病灶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分析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BI-RADS 3级对乳腺病灶患者的诊断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收治的168例乳腺病灶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分析结果。分析BI-RADS 3级对乳腺病灶的阴性诊断率,采用Kim分级对BI-RADS 3级结果进行重新分级,分析影响BI-RADS分级及重新分级的主要因素。结果:168例BI-RADS 3级乳腺病灶中,159例为良性病变,9例为恶性。168例BI-RADS 3级乳腺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5.4%(9/168),阴性预测值为94.6%(159/168)。病灶数目、年龄、医师年资、病灶大小对BI-RADS 3级良恶性乳腺病灶判断无明显影响,而BI-RADS 3级恶性乳腺病灶较良性病灶更易触诊(P <0.05)。重新分级发现,124例仍为BI-RADS 3级,44例上升至BI-RADS 4级,重新分级恶性病灶的检出率为100%(9/9),假阳性率为20.8%(35/168)。病灶多发、年龄≥40岁更可能评估为BI-RADS 4级(P<0.05),医师年资、病灶大小、病灶触及情况对重新分级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BI-RADS 3级对乳腺良性病灶有较高的阴性诊断率,重新分级可提高乳腺恶性病灶的检出率,但会造成较高的假阳性率,影响BI-RADS分级的主要因素为病灶可否扪及,影响重新分级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年龄及乳腺病灶是否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BI-RADS 3级 乳腺病灶 重新分级
原文传递
Orai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兰晶 任国强 戴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20期3838-3841,共4页
目的探讨Orai1蛋白及其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息肉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Orai1蛋白及其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息肉... 目的探讨Orai1蛋白及其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息肉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Orai1蛋白及其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息肉组织、不同分级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Orai1蛋白及其mRNA在宫颈息肉(蛋白表达量为0.43μg/ml;mRNA相对表达量为2.64)、正常宫颈组织(蛋白表达量为0.23μg/ml;mRNA相对表达量为1.90)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减少,并且其表达量随着该肿瘤的分级升高而下降(高、中及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4μg/ml、0.08μg/ml及0.02μg/ml;高、中及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2、0.58及0.18)。结论Orai1的表达变化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相关,该分子有望成为这种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组织 Orai1 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