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21世纪普外科发展的挑战
1
作者 张延龄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89-390,共2页
关键词 普外科 发展趋势 基础医学 临床试验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电刺激促进后肢缺血大鼠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钟林 蔡端 +1 位作者 于波 张延龄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观察电刺激对后肢缺血大鼠 V EGF 的调节。方法 采用 SD大鼠股浅动脉结扎法制备后肢缺血模型 ,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电刺激对后肢缺血大鼠 VEGF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刺激频率为 2 5 Hz,强度为 0 .1V不引起肌... 目的 观察电刺激对后肢缺血大鼠 V EGF 的调节。方法 采用 SD大鼠股浅动脉结扎法制备后肢缺血模型 ,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电刺激对后肢缺血大鼠 VEGF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刺激频率为 2 5 Hz,强度为 0 .1V不引起肌肉收缩。缺血模型建立 7d后连续电刺激 7d,VEGF m RNA的表达刺激组比非刺激组增加 3倍 ,VEGF蛋白增加两倍。结论 电刺激可促进后肢缺血大鼠 VEGF m RNA和蛋白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动物实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后肢缺血模型
下载PDF
重视肝切除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
3
作者 张延龄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功能衰竭 防治
下载PDF
从再狭窄发生的分子机制探讨基因治疗的策略
4
作者 钟林 蔡端 张延龄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2年第4期337-339,共3页
基因治疗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是心血管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针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分子机制 ,血管内膜损伤修复、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阻滞、细胞周期的调控及细胞外基质的抑制等几个方面的治疗策略起重要作用。基因治疗抑制效应与增强效应并存 ,... 基因治疗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是心血管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针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分子机制 ,血管内膜损伤修复、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阻滞、细胞周期的调控及细胞外基质的抑制等几个方面的治疗策略起重要作用。基因治疗抑制效应与增强效应并存 ,其不良影响还难以估计 ,联合治疗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基因疗法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周期 细胞因子 治疗
下载PDF
胃癌雌激素受体表达及新一代抗受体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Amegbegnuie Komlan Agbessi 蔡端 +1 位作者 朱虹光 张延龄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雌激素受体 (ER)实际表达率 ,为临床使用新一代抗ER药物 (toremifene ,TOR)治疗胃癌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 349例胃癌标本进行ER的检测 ,其中 2 99例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法 ,5 0例用... 目的 探讨胃癌雌激素受体 (ER)实际表达率 ,为临床使用新一代抗ER药物 (toremifene ,TOR)治疗胃癌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 349例胃癌标本进行ER的检测 ,其中 2 99例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法 ,5 0例用葡聚糖聚合物技术二步法进行检测。在检测ER的同时也检测 p5 3及PCNA的表达。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ER阳性率分别为 2 .3% (7/ 2 99)及 0 % (0 / 5 0 ) ,p5 3阳性率 37.1% (111/ 2 99)及 4 6 %(2 3/ 5 0 ) ,PCNA 94 .3% (2 82 / 2 99)及 96 % (48/ 5 0 )。结论 胃癌细胞可表达ER但实际表达率很低 ,而且存在质和量的变化。tamoxifen (TA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雌激素受体 表达率 新一代抗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胃肠道非内分泌肿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6
作者 Amegbegnuie Komlan Agbessi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作用机制 生长抑素 胃肠道非内分泌肿瘤 治疗
下载PDF
胆固醇结石中细菌对人胆汁胆固醇晶体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朱雷明 赵洪 +4 位作者 蔡端 张延龄 吕元 陈为欢 王文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 探讨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与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观察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在人胆汁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对胆固醇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 (1)人胆汁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脆弱类杆菌生长旺盛;痤疮丙... 目的 探讨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与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观察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在人胆汁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对胆固醇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 (1)人胆汁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脆弱类杆菌生长旺盛;痤疮丙酸杆菌、产孢梭菌和艰难梭菌生长缓慢;粪肠球菌生长受抑制。(2)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明显缩短胆固醇晶体成核时间(NT),产生的最大晶体量高于无菌的对照胆汁,在离心后的胆汁中该作用消失;痤疮丙酸杆菌、产孢梭菌和艰难梭菌在离心或未离心的胆汁中均不能显著降低NT,但是后两者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产生的最大晶体量高于对照胆汁。(3)人胆汁离心后的沉淀中含有蛋白质。结论 (1)不同细菌在人胆汁中的生存能力有差异。(2)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在未离心的人胆汁中有促成核作用。(3)离心后人胆汁中某些蛋白质的丢失可能与细菌促成核能力的丧失有关。(4)痤疮丙酸杆菌无促成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晶体 脆弱类杆菌 痤疮丙酸杆菌 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 产孢 体形 大肠杆菌
原文传递
电刺激改善下肢缺血及促进骨骼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钟林 蔡端 +1 位作者 余波 张延龄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 观察电刺激对后肢缺血大鼠VEGF及受体FLK/KDR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股浅动脉结扎法制备后肢缺血模型 ,应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电刺激对后肢缺血大鼠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应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测定FLK 1... 目的 观察电刺激对后肢缺血大鼠VEGF及受体FLK/KDR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股浅动脉结扎法制备后肢缺血模型 ,应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电刺激对后肢缺血大鼠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应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测定FLK 1表达。结果 刺激频率为 2 5Hz ,强度为 0 .3mA ,不引起肌肉收缩。缺血模型建立 7d后连续电刺激 7d ,VEGFmRNA的表达刺激组比非刺激组增加 3倍 (2 .5 8对 0 .93,P <0 .0 1) ,VEGF蛋白增加两倍 (0 .48对 0 .2 4,P <0 .0 1)。FLK 1也有明显增加。结论 电刺激可促进后肢缺血大鼠VEGF和FLK 1/KDR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下肢缺血 骨骼肌血管生成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转染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基因对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B和蛋白激酶C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钟林 蔡端 +3 位作者 余波 张延龄 岳军 陈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损伤后金属蛋白酶 (MMPs)和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 -κB(NF -κB)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脂质体对VSMC转染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 2 )基因进行基因转染 ,并用Westernblot加以鉴定 ,分别用酶谱分...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损伤后金属蛋白酶 (MMPs)和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 -κB(NF -κB)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脂质体对VSMC转染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 2 )基因进行基因转染 ,并用Westernblot加以鉴定 ,分别用酶谱分析法、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技术(EMS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该细胞克隆MMPs、NF -κB的活性变化和PKCα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体外损伤的VSMC金属蛋白酶显著增加。PKCα、NF -κB在正常VSMC中很少表达 ,但在损伤的VSMC中这种表达非常显著 ,对兔VSMC进行TIMP - 2转染后 ,损伤的VSMCMMP - 2 ,9活性受抑制 ,并且PKCα、NF -κB的表达下调 (P <0 .0 5 )。结论 PKCα和NF -κB在MMPs合成及损伤VSMC迁移中有重要价值 ,TIMP - 2能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PKCα、NF -κB信号途径来防止血管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平滑肌细胞 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蛋白激酶C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