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钙化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危险的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倩 卢文文 +3 位作者 谭晋韵 王涌 张敏敏 黄碧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反复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初次建立自体...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反复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初次建立自体AVF的MHD患者131例;第二部分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过内瘘狭窄并行PTA的患者3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内瘘功能不良及PTA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rier和Log rank检验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明确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回归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0.570,95%CI 0.375~0.867,P=0.009)、血β2微球蛋白水平(OR=1.106,95%CI 1.001~1.221,P=0.048)以及低血压的发生(OR=20.422,95%CI 1.607~259.529,P=0.020)是AVF术后功能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钙化积分≥100的MHD患者PTA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比例显著升高(53.30%vs 13.30%,P=0.020),依次矫正年龄、性别、透析龄、糖尿病、吻合方式后显示,钙化积分≥100是影响MHD患者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血β2微球蛋白、低血压是MHD患者发生内瘘功能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冠脉钙化评分是AVF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冠脉钙化评分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首届东方血管外科大会纪要
2
作者 史伟浩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4,共3页
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主办的首届东方血管外科大会暨2018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学术年会,于2018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上海科学会堂成功举办。
关键词 血管外科 东方 医学会 上海市 学术年会 专科
下载PDF
颈动脉新型分级体系应用于血运重建远期获益评价的初步临床研究
3
作者 范伟健 梁琨 +7 位作者 黄雨涵 周林 朱磊 童进东 汤敬东 史伟浩 谭晋韵 余波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22-27,45,共7页
目的运用基于症状(symptoms)、狭窄(stenosis)、斑块(plaque)和颅内代偿(collateral compensation)的颈动脉新型分级体系SSPC的四维度评价方法,评价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判断及血运重建获益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7... 目的运用基于症状(symptoms)、狭窄(stenosis)、斑块(plaque)和颅内代偿(collateral compensation)的颈动脉新型分级体系SSPC的四维度评价方法,评价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判断及血运重建获益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945例患者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运重建组(514例)和最佳药物治疗组(best medical therapy,BMT)组(431例)。比较患者的基线情况、临床和病变特征、SSPC分级和随访5年的预后情况,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计算患者免于卒中率。结果血运重建组患者中,10.3%被分类为SSPCⅡ级,41.4%为SSPCⅢ级,45.1%为SSPCⅣ级,而BMT组患者19.7%被分类为SSPCⅡ级,49.2%为SSPCⅢ级,13.2%为SSPCⅣ级。颈动脉SSPCⅢ级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和BMT的5年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3%和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血运重建组5年免于卒中发生率为(94.1±1.1)%,而BMT组为(8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免于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而在被分类为SSPCⅢ级的无症状患者中,血运重建和BMT之间的5年免于卒中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96.0±2.0)%比(89.1±2.4)%,P=0.041]。结论颈动脉SSPC分级体系能够通过多维度的颈动脉狭窄卒中风险分层,以提供更合适的治疗策略,丰富颈动脉的治疗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运重建 最佳药物治疗 脑卒中 分级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外科干预指南的更新与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波 谭晋韵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3-641,共9页
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外科干预是脑卒中三级预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历经数十年的实践积累,颅外颈动脉血运重建的技术与理念均有显著地提升,在此期间,全球相关指南经历过几次重大更新,对本领域的规范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欧... 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外科干预是脑卒中三级预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历经数十年的实践积累,颅外颈动脉血运重建的技术与理念均有显著地提升,在此期间,全球相关指南经历过几次重大更新,对本领域的规范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欧洲与北美发布了最新版颅外段颈动脉疾病处理指南,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的观点,或预示着未来十年该领域在技术上将出现的重要突破。本文就新版指南中主要观点的发展脉络与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颈动脉 颈动脉血运重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指南更新
下载PDF
腔内手术机器人在主动脉弓上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谭晋韵 贾罗琦 +1 位作者 史伟浩 余波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4期250-257,共8页
目的:应用自主研发的远程控制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动脉造影手术,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三维人体血管模型及巴马小型猪,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远程控制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操控导管自股动脉入... 目的:应用自主研发的远程控制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动脉造影手术,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三维人体血管模型及巴马小型猪,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远程控制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操控导管自股动脉入路进入血管模型及实验动物的主动脉弓和三级血管,完成猪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标记部位行组织切片,评价系统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可成功进入体外模型主动脉弓及三级血管分支,并在体内研究中成功完成猪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猪主动脉弓及各标记部位组织切片中血管内膜未见明显损伤。结论:本研究证实远程控制腔内机器人系统可在动物模型中成功完成弓上动脉及全脑血管造影,超选目标血管及造影过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系统 血管腔内手术 脑血管造影 动脉内膜损伤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瘘狭窄超声分型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短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吕仁华 王涌 +3 位作者 陈莉 何勍 谭晋韵 谢春梅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通过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自体动静脉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进行超声分型,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不同类型AVF狭窄的短期疗效... 目的通过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自体动静脉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进行超声分型,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不同类型AVF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透中心因AVF狭窄入院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的47例ES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VF狭窄部位分为动脉型、吻合口型(Ⅰ型)、静脉近吻合口型(Ⅱ型)、静脉型(Ⅲ型),复合型(Ⅳ型)。根据引起AVF狭窄原因分为内膜增生型(A型)、机械缩窄型(B型)、复杂型(C型)和单纯血栓型(D型)。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后观察不同类型AVF术后狭窄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流量改善情况,以及PTA的技术成功率与短期再狭窄率。结果47例AVF狭窄患者PTA技术成功率91.5%(43/47),其中6例于3个月内再次发生狭窄(6/43,14.0%)。术后肱动脉、输入动脉和引流静脉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统计显示47例AVF狭窄中Ⅱ型明显多于Ⅰ、Ⅲ和Ⅳ型(P<0.01),出现内膜增生的A型和C型多于B型和D型(P<0.05)。4例未达到技术成功均为ⅡA型,ⅡA型的短期再狭窄率高于非ⅡA型(P=0.012)。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是治疗AVF狭窄的有效手段,距吻合口5 cm内的引流静脉是狭窄好发部位,随访时须重点观察,类型多为A型和C型。其中A型术后流量提高不如B、C型,而ⅡA型采用超声引导下PTA治疗易复发,必要时可考虑开放手术或重新评估后造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自体动静脉瘘 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终末期肾病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浆源性外泌体miR-223-5p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波 林学广 +5 位作者 邓颖 王博 童进东 余波 史卫军 汤敬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689,共13页
目的探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患者血浆源性外泌体中miRNAs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uma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HVSMC)的影响。方法从TAO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血浆中提纯外泌体,进行miRNA测序。通过生物信... 目的探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患者血浆源性外泌体中miRNAs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uma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HVSMC)的影响。方法从TAO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血浆中提纯外泌体,进行miRNA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差异表达的mi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DEmiRNA),用RT-qPCR进一步验证。将PKH67荧光标记的外泌体与HVSMC共培养,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VSMC的细胞活力和凋亡。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并确认miR-223-5p的下游靶点。结果在TAO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共发现39个DE-miRNA,其中miR-223-5p是显著上调的miRNA。TAO患者血浆外泌体或miR-223-5p模拟物能降低HVSMC的细胞活力并促进细胞凋亡,miR-223-5p抑制剂可削弱TAO患者血浆源性外泌体的抑制和促凋亡作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的表达被TAO患者血浆源性外泌体和miR-223-5p模拟物下调,这一下调作用可被miR-223-5p抑制剂所抑制。双荧光素酶报告提示VCAM-1是miR-223-5p的靶点。结论TAO患者血浆源性外泌体可能通过miR-223-5p/VCAM-1途径抑制HVSMC的细胞活力并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在TAO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外泌体 miRNA 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 生物信息学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下载PDF
CST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德俊 徐安军 余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2-648,664,共8页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ystatin 6(CST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CST6在正常结肠上皮、无转移性结肠癌和转移性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ystatin 6(CST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CST6在正常结肠上皮、无转移性结肠癌和转移性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表达高低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同时,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及免疫组化方法探究结肠癌中CST6所影响的信号通路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CST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上皮,转移性结肠癌中CST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结肠癌;(2)具有高CST6表达水平的结肠癌患者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3)GSEA分析提示在结肠癌中CST6高表达的患者中,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血管生成通路显著富集;(4)结肠癌中CST6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PDGFR的表达呈现正相关。结论CST6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高表达CST6的结肠癌患者预后更差,可能与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有关,提示其可能在结肠癌中作为一个新型癌基因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CST6 基因富集分析(GSEA) 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六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2009第三届上海国际颈动脉疾病治疗论坛
9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81-81,共1页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六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将于2009年5月20日至5月23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举办。本次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系统讲解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的应用解剖、流行病学研究、影像学检...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六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将于2009年5月20日至5月23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举办。本次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系统讲解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的应用解剖、流行病学研究、影像学检查、不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术中监护、同手术期处理、并发症防治、颈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等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狭窄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外科治疗 学习班 疾病治疗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下载PDF
颈动脉外科焦点问题与发展趋势
10
作者 谭晋韵 余波 《上海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653-657,共5页
颈动脉外科干预技术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著提高,使大量患者受益于手术而避免了卒中的发生。颈动脉外科干预技术作为一项以降低卒中发生率为主要目的的预防性手术,学界始终对其每一次变革中的... 颈动脉外科干预技术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著提高,使大量患者受益于手术而避免了卒中的发生。颈动脉外科干预技术作为一项以降低卒中发生率为主要目的的预防性手术,学界始终对其每一次变革中的焦点问题都不乏争议,促进了该学科在新技术的推动、新药物的进展,以及基于对相关临床证据的辨析而产生的新理念下不断走向成熟。本文就颈动脉外科存在的诸多焦点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外科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经颈颈动脉血运重建
下载PDF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六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2009第三届上海国际颈动脉疾病治疗论坛
11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2期153-153,共1页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六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将于2009年5月20日至5月23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举办。本次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系统讲解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的应用解剖、
关键词 继续教育项目 上海 外科治疗 颈动脉疾病 脑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五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
12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期37-37,共1页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五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将于2008年5月21日至5月24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举办。本次学习班将继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系统讲解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的应用解剖、流行病学研究...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五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将于2008年5月21日至5月24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举办。本次学习班将继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系统讲解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的应用解剖、流行病学研究、影像学检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手术技巧、术中监护、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防治、颈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等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项目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继续医学教育 外科治疗 动脉硬化 动脉疾病 血管外科 颈动脉狭窄 应用解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下载PDF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五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
13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2期185-185,共1页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五期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及进展学习班"将于2008年5月21日至5月24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举办。
关键词 继续教育项目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硬化 动脉疾病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
14
作者 郭聚龙 高喜翔 +13 位作者 叶猛 张嵬 吴子衡 冯自波 方欣 李强 桑宏飞 史振宇 史伟浩 何春水 郭建明 佟铸 谷涌泉 郭连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409-1414,1419,M0002,共8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来自10家三甲医院的接受D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231例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0条患肢。主要终点为免于重大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来自10家三甲医院的接受D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231例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0条患肢。主要终点为免于重大不良事件(MAE)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无截肢生存率(AFS)、免于大截肢率、生存率和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肢体再干预(CD-TLR)率。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31例患者的年龄为(72.3±9.73)岁,女性患者74例(32.03%)。240条患肢的329处膝下病灶接受了DCB治疗,115条(47.92%)肢体同时处理了膝上血管,无患者术中发生远端栓塞,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免于MAE发生率为85.90%(95%CI:81.34%~90.73%),AFS为90.14%(95%CI:86.21%~94.24%),免于大截肢率为95.80%(95%CI:93.14%~98.54%),生存率为93.82%(95%CI:90.62%~97.14%),免于CD-TLR率为94.57%(95%CI:91.48%~97.76%)。治疗后12个月时免于MAE发生率为73.95%(95%CI:67.56%~80.94%),AFS为81.26%(95%CI:75.46%~87.51%),免于大截肢率为94.92%(95%CI:91.80%~98.15%),生存率为85.4%(95%CI:79.94%~91.23%),免于CD-TLR率为90.48%(95%CI:85.96%~95.24%)。亚组分析提示是否同期干预膝上病变对研究的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DCB治疗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具有良好的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 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二维彩超联合三维超声在下肢动脉闭塞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吕仁华 谭晋韵 +3 位作者 范伟健 林杰 王涌 丁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2-576,共5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探讨二维彩超联合三维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11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曾因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已行支架置入术后出现...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探讨二维彩超联合三维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11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曾因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已行支架置入术后出现支架内狭窄(ISR)可疑症状的患者18例(22条患肢),分别完成二维彩超、三维超声(3D-US)、两者联合应用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比较4种方法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二维彩超、3D-US、两者联合应用及CTA对下肢动脉ISR总体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3%、86.4%、95.5%与90.9%。以DSA结果为金标准,4种方法经Kappa一致性检验得κ值分别为0.486、0.645、0.861与0.621 (P<0.01)。结论:二维彩超联合3D-US与DSA在下肢动脉支架内狭窄的判断上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为准确诊断ISR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支架内再狭窄 三维超声 能量多普勒
下载PDF
糖尿病足下肢血运重建技术与治疗策略
16
作者 林学广 陈波 +4 位作者 姜帅 李佳隆 邓颖 汤敬东 史伟浩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4-11,共8页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患有糖尿病的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在多达50%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症状或体征,同...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患有糖尿病的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在多达50%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症状或体征,同时PAD也是伤口愈合不良和截肢的危险因素。治疗患有糖尿病的PAD患者更困难,因为其更易发生长节段闭塞、严重钙化且更多累及远端。因此,针对这些患者的治疗策略与其他PAD患者应该有所区分。最近研究强调了糖尿病足患者的不同血运重建方法、治疗技术、设备及其疗效,这些治疗方式与技术有望缓解缺血性疼痛,治愈足部溃疡,降低截肢率和缩小截肢范围,并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本文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运重建不同治疗方式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不同方式的优点,详细介绍糖尿病足下肢血运重建策略,还关注了可用于糖尿病足下肢血运重建的最新治疗技术和设备,旨在提供较为全面的糖尿病足下肢血运重建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血运重建 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 WIfI分期 angiosome概念
下载PDF
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六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波 史伟浩 +2 位作者 何勍 王铁平 王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90-59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有6例采取经肘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均经右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将SNF(Simon nitinol filter,Ba... 目的探讨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有6例采取经肘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均经右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将SNF(Simon nitinol filter,Bard)沿90cm长鞘置入下腔静脉。结果6例手术均1次成功,用时平均25min。除1例肘部穿刺点有轻度红肿外,其余均愈合良好,无出血或血肿,无静脉炎。滤器位置准确,无偏斜。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穿刺容易,创伤小,术后患者无需卧床制动,有利于DVT的治疗。同时,对于经股静脉穿刺有禁忌的DVT患者,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更不失为较好的替换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下载PDF
大动脉炎诊断及活动性评价中国专家调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戴晓敏 董智慧 +20 位作者 陈盛 程永静 达展云 戴生明 董静 侯勇 李芬 刘晓兵 梅轶芳 青玉凤 施春花 史伟浩 舒强 王勇 温鸿雁 徐健 徐胜前 薛静 叶霜 朱剑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应问题的平均分。结果中国专家目前主要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分类标准进行TA临床诊断。其中,年龄、肢体跛行、黑矇等症状,无脉或脉搏减弱、血管杂音、双侧脉压差增大、高血压等体征,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疾病诊断。此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均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A活动性评估,中国专家主要采用美国Kerr评分体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各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均具有重要的病情活动性评估价值。在影像选择方面,颈动脉受累者更推荐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主干受累者则CTA略优于MRA。结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中国医师对TA的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诊断 疾病活动性 中国 专家调查
下载PDF
高压球囊与普通外周球囊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瘘狭窄长期通畅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勍 余波 +3 位作者 史伟浩 谭晋韵 朱磊 梁琨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比较高压球囊与普通外周球囊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瘘狭窄1年后的通畅率。方法将40例前臂自体人工动静脉瘘狭窄的患者,随机分成高压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每组20例。对患者行经皮静脉血管成形术,随访1年患者的手术后通畅率和瘘管的流量... 目的比较高压球囊与普通外周球囊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瘘狭窄1年后的通畅率。方法将40例前臂自体人工动静脉瘘狭窄的患者,随机分成高压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每组20例。对患者行经皮静脉血管成形术,随访1年患者的手术后通畅率和瘘管的流量。结果与普通球囊组比较,高压球囊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95.00%vs 80.00%),1年后的通畅率高(30%vs 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4)。结论高压球囊在治疗前臂自体人工动静脉瘘狭窄,较普通外周动脉球囊长期通畅率和手术成功率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球囊 血管成形术 前臂自体动静脉瘘狭窄
下载PDF
仰卧体位下经腘动脉逆行入路治疗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伟浩 余波 +3 位作者 何勍 朱磊 谭晋韵 王巍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287-288,共2页
目的:评估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顺行开通失败后,在仰卧体位下行腘动脉逆行入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5月—2012年10月21例SFA出现CTO病变的患者,在仰卧体位下接... 目的:评估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顺行开通失败后,在仰卧体位下行腘动脉逆行入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5月—2012年10月21例SFA出现CTO病变的患者,在仰卧体位下接受经腘动脉逆行入路开通手术,SFA平均病变长度(87.4±5.8)mm,21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7例患者有静息痛,3例患者有足趾缺血性溃疡。患者均先行经对侧股总动脉穿刺入路,当顺行开通失败后采用经腘动脉逆行开通,在路径图或X线的引导下行腘动脉穿刺,一旦导丝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以后,再顺行置入球囊预扩、释放支架、后扩。结果:21例患者均在仰卧体位下通过路径图或结合X线成功穿刺腘动脉,成功率为100%,无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夹层等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例术前存在静息痛患者术后缓解,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均未再出现静息痛症状。3例足部溃疡患者2例术后1个月内愈合,1例术后2个月内完全愈合。21例间歇性跛行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均未再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3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造影证实支架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随后予以球囊扩张,症状得到缓解。结论:患者仰卧体位下经腘动脉逆行开通治疗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可行且安全有效,尤其对于自股浅动脉起始端就完全闭塞、闭塞段位于股浅动脉中远段或者有较大的侧枝从股浅动脉闭塞段发出的病变,一旦顺行入路失败,经腘动脉逆行入路可作为首选的下一步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 腘动脉 顺行开通 逆行开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