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全国人工听觉专家论坛会议纪要 被引量:6
1
作者 韩朝 戴春富 +1 位作者 迟放鲁 金昕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0-871,共2页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承办的2010年全国人工听觉专家论坛于2010年4月24—25日在杭州顺利召开。
关键词 人工听觉 论坛 专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眼耳鼻喉科医院 中华医学会 会议 复旦大学
原文传递
表现为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瘤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煜 戴春富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6-719,共4页
目的:提高耳鼻咽喉科医生对面神经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主诉面瘫并手术后证实为面神经瘤的患者资料。患者听力评估采用纯音听阈测试(0.5、1、2、4kHz)。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及钆增强MRI检查。面神经功能的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 目的:提高耳鼻咽喉科医生对面神经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主诉面瘫并手术后证实为面神经瘤的患者资料。患者听力评估采用纯音听阈测试(0.5、1、2、4kHz)。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及钆增强MRI检查。面神经功能的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H-B)评估系统。20例患者接受面神经诱发电图检查,评估术前面神经的变性程度。肿瘤的病理类型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报告。结果:23例患者中听力下降19例(82.6%),耳鸣10例(43.5%),耳痛4例(17.4%),耳溢液3例(13.0%),头晕2例(8.7%)。肿瘤最常见的累及部位为膝状神经节(20例,87.0%),其次为鼓室段(18例,78.3%),锥段(16例,69.6%),乳突段(10例,43.5%),迷路段(9例,39.1%),内听道段和腮腺(各5例,21.7%)。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面神经鞘膜瘤21例(91.3%),面神经纤维瘤1例(4.3%),骨血管瘤1例(4.3%)。所有患者行面神经瘤切除术,面神经修复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最佳可恢复至H-B评分Ⅲ级。结论: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瘤的常见临床表现,由于该疾病的低发病率,此类患者常常被误诊,漏诊。颞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尤为重要,而术前听力、面神经诱发电图检查对诊断与治疗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手术时机和手术入路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面神经、听神经功能状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瘤 听力检查
原文传递
我国听觉植入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迟放鲁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6-797,共2页
我国听觉植入的现状 一、我国人工耳蜗植入的发展历史 我国大陆的人工耳蜗植入可以追溯到1982年,20世纪8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分别研制了单道人工耳蜗。单道人工耳蜗的植入让聋残人回归到... 我国听觉植入的现状 一、我国人工耳蜗植入的发展历史 我国大陆的人工耳蜗植入可以追溯到1982年,20世纪8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分别研制了单道人工耳蜗。单道人工耳蜗的植入让聋残人回归到有声世界。限于当时单道人工耳蜗的技术不能将复杂的频率分解,植入者只能听到单调的声音,难以理解言语。但不可否认的是,国产单道人工耳蜗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建立了人工耳蜗的植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 单道人工耳蜗 眼耳鼻喉科医院 上海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 复旦大学 植入者
原文传递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20例临床表现及干预选择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小安 李煜 戴春富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 分析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干预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4年12月临床诊断为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体征、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特点以及处理策略... 目的 分析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干预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4年12月临床诊断为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体征、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特点以及处理策略.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6 ~ 69岁,平均46.2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4例患者明显不能耐受外界噪声;9例患者自诉有明显的自声增强,不能耐受自己大声叫喊的声音,其中2例能闻及眼球运动及心跳声,1例不能耐受自己唱歌,1例能感觉到自己脚步的声音.12例患者在强声或增加中耳、颅内压时能观察到慢相向健侧的垂直旋转性眼球运动,其中1例强声刺激可诱发头部运动.10例患者患耳表现为低频听力下降(主要为轻度传导性聋);1例合并中耳炎,表现为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其余9例无听力下降.6例患者进行了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检查,均显示患侧阈值较正常侧降低.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及上半规管重建,显示上半规管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缺损.治疗上,15例行避免外界噪声、自己大声叫喊、避免头部外伤等保守治疗;5例患者行上半规管裂填塞修补术,其中3例经颅中窝径路、2例经乳突径路,术后眩晕、自声增强等症状明显改善,听力无下降.结论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眩晕、自声增强、低频听力下降等.干预策略主要为避免外界噪声刺激、自己大声叫喊等保守治疗.当患者有无法忍受的临床症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可经颅中窝径路或乳突径路行上半规管裂填塞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 耳疾病 眩晕 听力障碍 耳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