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骨恶性肿瘤临床诊疗的现状 被引量:13
1
作者 史珣贝 戴春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1-316,共6页
颞骨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经常被误诊为具有相似症状的良性疾病延误病情。颞骨高分辨CT及增强MRI能明确肿瘤病变范围和性质,同时结合病理结果对肿瘤的诊断更为精确。通过明确不同疾病性质、分期及累及部位选择适合的手术及... 颞骨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经常被误诊为具有相似症状的良性疾病延误病情。颞骨高分辨CT及增强MRI能明确肿瘤病变范围和性质,同时结合病理结果对肿瘤的诊断更为精确。通过明确不同疾病性质、分期及累及部位选择适合的手术及其他治疗方式,最大程度上切除肿瘤获得手术安全切缘,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颞骨恶性肿瘤患者就诊时常处于晚期,常侵犯周围的重要组织器官,进一步增加手术的难度。手术以整块切除并尽可能取得安全切缘为原则。晚期恶性肿瘤侵袭范围广,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因此建议综合治疗,术前或术后给予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应用面神经无张前移位和岩下窦隧道填塞切除内淋巴囊肿瘤1例
2
作者 廖然超 李伟 戴春富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并发于VHL综合征的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患者,男,42岁,因“左耳听力下降4个月”就诊,伴搏动性耳鸣、眩晕。耳内镜示左耳鼓膜完整,鼓膜后下象限见红色新生物膨出,MRI提示肿瘤位于后颅窝,累及颈静脉... 本文报道1例并发于VHL综合征的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患者,男,42岁,因“左耳听力下降4个月”就诊,伴搏动性耳鸣、眩晕。耳内镜示左耳鼓膜完整,鼓膜后下象限见红色新生物膨出,MRI提示肿瘤位于后颅窝,累及颈静脉孔、内听道,增强后明显强化。基因检测结果显示:VHLc.486C>G,p.Cys126Trp,VHL基因3号外显子486位点C碱基错义突变为G碱基,126位的半胱氨酸被色氨酸取代。选择经颞下窝径路、面神经无张部分前移位及岩下窦隧道填塞技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无脑脊液漏,病理确诊为内淋巴囊肿瘤,术后1周顺利出院。患者出院1年复查显示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VHL基因 颈静脉孔 内听道 后颅窝 岩下窦 肿瘤复发 耳内镜
原文传递
耳硬化症合并残存镫骨动脉1例
3
作者 厉媛 刘稳 +8 位作者 蒋雯 王川 纪仁龙 李康 王采集 徐冰 乔月华 李轩毅 戴春富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1,共4页
本文报道1例耳硬化症合并残存镫骨动脉病例。患者, 女, 14岁, 因"双耳听力逐渐降低1年"入院。根据患者纯音测听、盖莱试验和颞骨薄层CT检查结果, 考虑诊断为双侧耳硬化症。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人工镫骨手术时, 在镫骨底板表面... 本文报道1例耳硬化症合并残存镫骨动脉病例。患者, 女, 14岁, 因"双耳听力逐渐降低1年"入院。根据患者纯音测听、盖莱试验和颞骨薄层CT检查结果, 考虑诊断为双侧耳硬化症。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人工镫骨手术时, 在镫骨底板表面约中线处见一细小血管通过, 穿过镫骨足弓下方, 与镫骨底板长轴相垂直, 进入面神经水平段骨管。患者3周后复查听力, 左耳听力较术前提高, 无搏动性耳鸣、面瘫、眩晕等并发症, 对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症 镫骨底板 双耳听力 细小血管 搏动性耳鸣 纯音测听 面瘫 全身麻醉
原文传递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戴春富 李轩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527-1530,共4页
外耳道癌是发生于外耳道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鳞状上皮癌、腺样囊性癌、耵聍腺癌、黏液上皮癌等。外耳道癌发病率不高,约为头颈部肿瘤的0.2%,其年发病率约为1/1 000 000[1]。文献报道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发病率为20%,然而作者统... 外耳道癌是发生于外耳道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鳞状上皮癌、腺样囊性癌、耵聍腺癌、黏液上皮癌等。外耳道癌发病率不高,约为头颈部肿瘤的0.2%,其年发病率约为1/1 000 000[1]。文献报道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发病率为20%,然而作者统计本人诊断和治疗的外耳道癌患者300余例,其中腺样囊性癌占40%左右。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就诊前病史可长达数年。早期常被误诊[2],由于位于外耳道,很多临床医师对其局部侵袭了解不够,认为局部切除即可。部分患者在基层医院被不规范处理,错失最佳的处理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 外耳道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颞下窝A型径路中面神经无张前移位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3
5
作者 孔德弟 戴春富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9-552,共4页
颞下窝A型径路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经典入路,面神经前移位是术中充分暴露肿瘤的重要步骤,然而面神经前移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受损,这对手术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作者基于自己的临床经验改进术中面神经前移... 颞下窝A型径路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经典入路,面神经前移位是术中充分暴露肿瘤的重要步骤,然而面神经前移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受损,这对手术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作者基于自己的临床经验改进术中面神经前移位的处理方式,将面神经从面神经管中游离出来,在二腹肌嵴处剪断二腹肌,游离茎突,然后将二腹肌连同腮腺与颞肌下缘缝合;45°放置长撑开器,将腮腺和二腹肌后腹推向前上方,进一步缩短膝状神经节到腮腺内面神经主干的距离。以上处理使得面神经无张前移位,不仅减轻了面神经前移位的张力,而且能最大程度保留面神经的血供,有利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肿瘤 颞下窝A型径路 面神经前移位
原文传递
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及干预策略
6
作者 李伟 冯奕思 戴春富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5-901,879,共8页
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即颈静脉球瘤)起源于颈静脉球血管外膜的神经嵴细胞,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易被忽视。病变可累及中耳、外耳道、面神经、颈静脉球、后组颅神经、颈内动脉甚至颅内,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SDH... 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即颈静脉球瘤)起源于颈静脉球血管外膜的神经嵴细胞,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易被忽视。病变可累及中耳、外耳道、面神经、颈静脉球、后组颅神经、颈内动脉甚至颅内,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SDHx相关基因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立至关重要。处理策略包括随访观察、手术切除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范围、全身情况及患者意愿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其手术治疗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手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副神经节瘤 颈静脉球 颈静脉孔区 血管外膜 颈内动脉 神经嵴细胞 处理策略
原文传递
梅尼埃病临床诊治中的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戴春富 李轩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6-199,共4页
梅尼埃病是耳科门诊中常见的眩晕疾病,发病率为200/100 000~500/100 000。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眩晕,多数同时伴有患耳听力减退、耳鸣和耳闷胀感。每次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20min^12h。听力一般早期呈波动性低频听力下降,在疾病的间... 梅尼埃病是耳科门诊中常见的眩晕疾病,发病率为200/100 000~500/100 000。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眩晕,多数同时伴有患耳听力减退、耳鸣和耳闷胀感。每次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20min^12h。听力一般早期呈波动性低频听力下降,在疾病的间隙期可改善甚至恢复至正常。病情反复发作后逐渐累及中高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眩晕 内淋巴积水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颞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奕思 李伟 戴春富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91-897,共7页
颞骨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率低、但具有较强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国际公认的临床分期和规范化的诊疗方案。由于颞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故影像学检查(颞骨高分辨CT和MRI增强)对明确肿瘤部位、范围及性质至关重要。治疗... 颞骨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率低、但具有较强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国际公认的临床分期和规范化的诊疗方案。由于颞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故影像学检查(颞骨高分辨CT和MRI增强)对明确肿瘤部位、范围及性质至关重要。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手术尽可能取得安全切缘。早期患者应行颞骨侧切除+腮腺浅叶切除,晚期患者在手术切除的基础上需要辅助放化疗以期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 腮腺浅叶切除 辅助放化疗 肿瘤部位 恶性肿瘤 症状不典型 安全切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