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aza-2’deoxycytidine联合trichostatin A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范江 陆劲松 +6 位作者 王磊 吴炅 侯意枫 李大强 狄根红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29-332,共4页
背景与目的:晚近报道应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2’deoxycytid ine(AZA)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作用于多种肿瘤,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在此探讨通过AZA联合TSA作用,抑制乳腺癌细胞株增殖能力。方法:... 背景与目的:晚近报道应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2’deoxycytid ine(AZA)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作用于多种肿瘤,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在此探讨通过AZA联合TSA作用,抑制乳腺癌细胞株增殖能力。方法:联合应用两种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MDA-MB-435细胞株p21和p27的mRNA转录水平的改变。通过W ST方法来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将MDA-MB-435细胞根据药物处理共分四组:①对照组;②AZA+TSA组;③AZA+TSA+4-OH TAM组;④4-OH TAM组。并且采用流式细胞仪来分析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将MDA-MB-435分成另外四组:①对照组;②AZA+TSA组;③AZA+TSA+E2组;④AZA+TSA+E2+4-OH TAM组。结果:TSA以及AZA联合应用能使肿瘤细胞MDA-MB-435的p27的mRNA水平增加,而p21mRNA水平略减弱。增殖分析的四个组中:AZA+TSA组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1),同时出现细胞阻滞于S期,加入雌激素后细胞阻滞稍减弱。AZA+TSA+4-OH TAM组增殖能力进一步减弱(P<0.01)。4-OH TAM组增殖能力没有改变。细胞周期分析的四个组中:AZA+TSA组出现细胞阻滞于S期,AZA+TSA+E2组细胞阻滞稍减弱。AZA+TSA+E2+4-OH TAM组细胞阻滞再次提高。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使得乳腺癌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对于肿瘤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5-aza-2’deoxycytidine TRICHOSTATIN A 培养 肿瘤细胞 增殖能力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殷文瑾 周力恒 +6 位作者 陆劲松 柳光宇 狄根红 吴炅 沈坤炜 沈镇宙 邵志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本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共2214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及复发风险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及孕激... 目的研究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本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共2214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及复发风险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及孕激素受体(PR)状态是无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5)。全组患者年复发风险曲线呈现双峰型,即该复发风险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位于术后第2年及术后第9.5~10年左右;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绝经状态或激素受体状态不同的患者均存在术后双峰型复发模式,但不同亚组间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该复发模式在肿瘤较大及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更为明显,以及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复发双峰较阴性患者在时间上有所延迟。结论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针对性制定术后随访和辅助治疗的新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风险 分裂间期
下载PDF
年轻乳腺癌(≤35岁)患者死亡风险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殷文瑾 陆劲松 +5 位作者 柳光宇 狄根红 吴炅 沈坤炜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背景与目的: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预后较差,可能具有与3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但年轻乳腺癌的死亡风险规律及其与35岁以上患者之间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尚无研究报道。本研究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死亡... 背景与目的: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预后较差,可能具有与3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但年轻乳腺癌的死亡风险规律及其与35岁以上患者之间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尚无研究报道。本研究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死亡风险规律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本类乳腺癌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90年1月—2005年10月间手术治疗的2 33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以35岁为临界点分组,采用Kap-lan-M e ier法及风险函数分别估计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曲线和年死亡风险曲线,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差异、总生存曲线及年死亡风险规律间的异同。结果:在肿瘤大小(P=0.0231)、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P<0.001)、雌激素受体状态(P=0.064)等方面,≤35岁及>35岁年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年轻乳腺癌的10年总生存率较>35岁乳腺癌患者为差(分别为72%和79%,P=0.0081)。>35岁患者的年死亡风险曲线呈双峰型(V型),而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年死亡风险除呈现出与前者相似但时间提前的双峰型图形外,在前后两个死亡高峰间还存在着比>35岁患者高的死亡小峰(W型)。结论:≤35岁与>35岁的乳腺癌患者具有不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在总生存率及死亡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对年轻乳腺癌的随访和治疗可能应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年轻 预后 生存 死亡风险
下载PDF
中国湖南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隽 唐利立 +3 位作者 胡震 夏婷 饶南燕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66-572,共7页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基因是已经证实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与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湖南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湖南地区的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基因是已经证实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与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湖南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湖南地区的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52%)有乳腺癌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和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5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有5种致病性突变,其中2种为新发现突变——BRCA2基因无义突变2372C>G和移码突变2808delACAA。BRCA1基因中发现一种已报道的无义突变220C>T;其他两种为已报道的BRCA2移码突变位点1796delTTTAT和6275delTT。我们还发现4个未知功能的突变位点(UV)及11个基因多态性位点。湖南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4%低于BRCA2突变率16%。结论:在中国湖南人群中,BRCA2基因的突变对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较重要意义;新发现的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中的特有突变;湖南地区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突变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而BRCA2突变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但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这可能是中国湖南人群中的特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 BRCA2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MAPK信号传导通路对人炎性乳腺癌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董慧明 刘刚 +4 位作者 吴炅 陆劲松 罗建民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基因显性负调控质粒(pcDNA3.1(-)H-2kd-E-cadherin)导入SUM149细胞系后,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系统(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cascade,MAPK)的相关信号通路及调控机制的改变情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基因显性负调控质粒(pcDNA3.1(-)H-2kd-E-cadherin)导入SUM149细胞系后,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系统(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cascade,MAPK)的相关信号通路及调控机制的改变情况。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了人炎性乳腺癌细胞系SUM149、E-cadherin基因显性负调控突变体高表达的SUM149阳性克隆中MAPK激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未转染及空质粒组)相比,转染后并稳定高表达小鼠H-2kd阳性克隆的细胞中,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p-ERK1/2,phospho-P44/42)明显降低;而磷酸化P38激酶无显著变化。结论:在异常高的E-cadherin功能性表达人炎性乳腺癌细胞系SUM149中,下调上皮钙粘着蛋白表达明显抑制其侵袭能力。其可能通过下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系统MAPK中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phos-Erk1/2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等表达,从而明显抑制其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 激酶 侵袭 乳腺肿瘤 培养的肿瘤细胞
下载PDF
探讨早期乳腺癌局部复发的预后和预测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研 邵志敏 《循证医学》 CSCD 2010年第2期67-70,共4页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高居西方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随着妇女疾病普查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推广,以及乳腺癌的诊疗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多原位癌和Ⅰ期、Ⅱ期的早期乳腺癌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局部复发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共识与争议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哲斌 邵志敏 《循证医学》 CSCD 2009年第2期70-73,共4页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但近30余年来,经全球100多项临床试验的证实,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杀灭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从而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辅助化疗已经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案中不可...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但近30余年来,经全球100多项临床试验的证实,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杀灭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从而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辅助化疗已经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辅助化疗方案的建议和指南均建立在大型临床试验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者采取不同的化疗药物、剂量、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治疗 辅助化疗
下载PDF
刍议靶向治疗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8
作者 殷文瑾 邵志敏 《循证医学》 CSCD 200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世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西化.其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1]。但近30年来,由于化疗药物的层出不穷,化学治疗的广泛应用.临床试验的深入开展.乳腺癌的死亡率显著下降^[2]。然而,常规化疗的...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世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西化.其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1]。但近30年来,由于化疗药物的层出不穷,化学治疗的广泛应用.临床试验的深入开展.乳腺癌的死亡率显著下降^[2]。然而,常规化疗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其影响面较广,多牵连无辜,因为它不仅针对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靶向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规律研究
9
作者 殷文瑾 周力恒 +6 位作者 陆劲松 柳光宇 狄根红 吴炅 沈坤炜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乳腺癌病人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2214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生存及死亡风险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 目的研究中国乳腺癌病人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2214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生存及死亡风险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是影响总存活率的预后因素(P<0.05)。全组病人年死亡风险曲线呈现双峰型,死亡高峰分别位于术后第2年及术后第9.5~10年,且该死亡模式在肿瘤较大及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更为明显。激素受体状态虽不改变病人的双峰型复发模式,但却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乳腺癌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针对性制定术后随访和辅助治疗的新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死亡风险 腋下淋巴结 孕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参与人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5
10
作者 欧周罗 王杰 +3 位作者 侯意枫 罗建民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乳腺癌原发灶组织标本75例,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DARC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DAR... 目的探讨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乳腺癌原发灶组织标本75例,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DARC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DARC强表达18例(48.6%),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中DARC强表达31例(8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DARC强表达组与弱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35.67±17.96)/HP和(53.38±20.29)/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远处转移的13例患者中,有9例DARC弱表达(69.2%),4例DARC强表达(30.8%)。DARC表达与MVD、淋巴结转移状态及肿瘤远处转移呈负相关,而与患者的存活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人原发乳腺癌组织中DARC表达降低和MVD增加可能易化肿瘤向淋巴结等远隔部位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