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GCLM)患者是否接受肝切除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GCL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式,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希望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背景与目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GCLM)患者是否接受肝切除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GCL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式,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希望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8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胃腺癌,影像学检查提示伴有肝转移的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灶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肝转移灶大小、分布、数目、治疗方法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GCL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亚组分析筛选最佳的肝切除对象。结果:79例纳入本研究的GCLM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3岁,男女比例为5.58∶1.00。中位OS为11个月,1、3和5年OS率分别为46.0%、23.3%和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胃原发灶大小、分化程度、肝转移灶的分布、确诊时血清AFP水平及肝切除。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双叶肝转移(HR=37.253,P=0.008),保护因素为肝切除(HR=0.149,P=0.044)。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对转移灶最大直径≤3cm、单发肝转移灶、单叶转移、确诊时血清AFP及CEA水平正常者,肝切除有可能改善其OS。结论:回顾性研究表明肝切除有可能改善部分GCLM患者的预后。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术前化疗和术前放化疗都是胃癌治疗指南推荐的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缺乏对比性的研究证据,两者的优劣性不详。本研究将对比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在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之间的差异。方法:2007年6月—2...背景与目的:术前化疗和术前放化疗都是胃癌治疗指南推荐的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缺乏对比性的研究证据,两者的优劣性不详。本研究将对比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在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之间的差异。方法:2007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入组一项术前化疗的Ⅱ期临床试验,采用EOF(表柔比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进行3~4个周期的术前化疗,对于能手术的患者予以手术,术后给于2~3个周期的EOF方案化疗。2012年4月—2014年8月,4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入组一项术前放化疗的Ⅱ期临床试验,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SOX[替吉奥(S-1)+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继续行同步放化疗,再进行1个周期的SOX方案化疗,对于能手术的患者予以手术,术后给于4个周期的SOX方案化疗。比较两项临床试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术前治疗的效果、R0手术切除率、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化疗临床试验定义为化疗组,有30例胃癌患者入组,且完成了所有的术前化疗,都可评估。术前放化疗临床试验定义为放化疗组,有40例胃癌患者入组,其中36例(90%)患者可评估。两组间的基线参数,如性别、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及肿瘤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组的临床有效率(CR+PR)为30%(9/30),放化疗组的临床有效率(CR+PR)为41.7%,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与放化疗组间的R0手术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 vs 66.7%)。放化疗组的病理有效率高于化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 vs 23.3%)。术前放化疗组的毒性反应较化疗组明显。放化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41%,高于化疗组的20%(P=0.009)。结论:放化疗组的病理有效率及3年总生存率高于化疗组。急性毒性反应也较化疗组明显,但无严重的毒性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GCLM)患者是否接受肝切除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GCL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式,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希望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8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胃腺癌,影像学检查提示伴有肝转移的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灶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肝转移灶大小、分布、数目、治疗方法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GCL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亚组分析筛选最佳的肝切除对象。结果:79例纳入本研究的GCLM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3岁,男女比例为5.58∶1.00。中位OS为11个月,1、3和5年OS率分别为46.0%、23.3%和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胃原发灶大小、分化程度、肝转移灶的分布、确诊时血清AFP水平及肝切除。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双叶肝转移(HR=37.253,P=0.008),保护因素为肝切除(HR=0.149,P=0.044)。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对转移灶最大直径≤3cm、单发肝转移灶、单叶转移、确诊时血清AFP及CEA水平正常者,肝切除有可能改善其OS。结论:回顾性研究表明肝切除有可能改善部分GCLM患者的预后。
文摘背景与目的:术前化疗和术前放化疗都是胃癌治疗指南推荐的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缺乏对比性的研究证据,两者的优劣性不详。本研究将对比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在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之间的差异。方法:2007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入组一项术前化疗的Ⅱ期临床试验,采用EOF(表柔比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进行3~4个周期的术前化疗,对于能手术的患者予以手术,术后给于2~3个周期的EOF方案化疗。2012年4月—2014年8月,4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入组一项术前放化疗的Ⅱ期临床试验,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SOX[替吉奥(S-1)+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继续行同步放化疗,再进行1个周期的SOX方案化疗,对于能手术的患者予以手术,术后给于4个周期的SOX方案化疗。比较两项临床试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术前治疗的效果、R0手术切除率、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化疗临床试验定义为化疗组,有30例胃癌患者入组,且完成了所有的术前化疗,都可评估。术前放化疗临床试验定义为放化疗组,有40例胃癌患者入组,其中36例(90%)患者可评估。两组间的基线参数,如性别、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及肿瘤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组的临床有效率(CR+PR)为30%(9/30),放化疗组的临床有效率(CR+PR)为41.7%,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与放化疗组间的R0手术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 vs 66.7%)。放化疗组的病理有效率高于化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 vs 23.3%)。术前放化疗组的毒性反应较化疗组明显。放化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41%,高于化疗组的20%(P=0.009)。结论:放化疗组的病理有效率及3年总生存率高于化疗组。急性毒性反应也较化疗组明显,但无严重的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