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托啡诺与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序勤 唐建莺 曹云开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1-704,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有效的控制妇科肿瘤手术后的急性疼痛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布托啡诺(butorphanol)和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etil,FA)联合舒芬太尼(sufentanil)2种镇痛方案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 背景与目的:有效的控制妇科肿瘤手术后的急性疼痛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布托啡诺(butorphanol)和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etil,FA)联合舒芬太尼(sufentanil)2种镇痛方案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组(FS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每组20例。全麻诱导后即静脉注射负荷剂量:B组为布托啡诺1mg,FS组为氟比洛芬酯50mg。手术结束前20min开启镇痛泵,B组为布托啡诺13mg,FS组为舒芬太尼200μg和FA150mg。术后6、12、24和48h时随访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PCIA48h内有效按压次数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均<4分,所有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最高不超过3分,其中B组术后12h内明显高于FS组(P<0.05),但24h后2组间再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组恶心呕吐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但2组均未出现皮肤搔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B组镇痛泵内药物的平均费用为226.46元,FS组为671.68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A联合洛芬酯舒芬太尼方案相比,布托啡诺方案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能产生同样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更少,性价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七氟醚-N2O麻醉对青年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及pCREB和Egr1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王蓓 周国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2-418,共7页
目的研究七氟醚-N2O麻醉后青年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海马磷酸化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pCREB)和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factor 1,Egr1)的表... 目的研究七氟醚-N2O麻醉后青年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海马磷酸化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pCREB)和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factor 1,Egr1)的表达,并与老年小鼠进行比较。方法12只3月龄和12只18月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只。48 h后进行为期6天的获得训练。获得训练结束后24 h进行空间探索实验,实验结束后15 min收集两组小鼠的海马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方法评估pCREB和Egr1的表达水平。结果未见麻醉损害青年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以及海马中pCREB和Egr1的表达水平,麻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老年小鼠Sev+N2O组在麻醉后第4、5、6天逃逸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鼠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空间探索实验中,Sev+N2O组目标象限路程百分比和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海马中pCREB和Egr1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七氟醚-N2O麻醉对青年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没有损害,也不影响海马中pCREB和Egr1的表达,但会对老年小鼠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一氧化二氮(N2O) 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 小鼠 MORRIS水迷宫
下载PDF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显微外科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楼菲菲 徐亚军 +5 位作者 黄乃思 胡震 沈镇宙 邵志敏 缪长虹 吴炅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联合组,n=55)和单纯全身麻醉(全麻组,n=60)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术后并发症、疼... 目的:比较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联合组,n=55)和单纯全身麻醉(全麻组,n=60)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术后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和全麻组皮瓣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6%和3.3%(P=1.000)。联合组和全麻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分别为0%和3.3%(P=0.497)。联合组的VAS评分在术后0-2h(0.75±0.62比2.31±1.04,P〈0.001)、2-6h(1.90±1.18比3.68±1.50,P〈0.001)和6-24h(0.71±0.70比1.34±0.99,P=0.001)均低于全麻组。联合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恶心、呕吐,并且对皮瓣存活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乳房重建 疼痛 术后恶心呕吐
下载PDF
静注复合氨基酸与充气式升温机对肿瘤术后低体温无寒战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羊晰君 缪长虹 +4 位作者 徐亚军 张燕影 苏子敏 侯文婷 葛圣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2-686,共5页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低体温会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静脉输注氨基酸可以通过内源性产热升高体温,充气式升温机是普遍使用的治疗低体温的一种物理方式。本研究探讨静脉输注氨基酸对肿瘤患者术后低体温是否有治疗效果及与升温机相比的疗效。方...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低体温会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静脉输注氨基酸可以通过内源性产热升高体温,充气式升温机是普遍使用的治疗低体温的一种物理方式。本研究探讨静脉输注氨基酸对肿瘤患者术后低体温是否有治疗效果及与升温机相比的疗效。方法:选取57例胃癌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中心温度低于36℃。进入苏醒室后随机分为3组(n=19):A组静脉输注氨基酸,速度2 m L·kg^(-1)·h^(-1);B组给予充气式升温机;C组未给予干预措施。1 h内每5 min记录1次直肠体温及热舒适度,之后在2、6和24 h时分别记录口腔温度及热舒适度。患者进入苏醒室时及1 h后分别进行1次血气分析。结果:1 h时,A组和B组之间体温和热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C组(P<0.05);2和6 h时,A组体温和热舒适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之间体温和热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3组之间体温和热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氨基酸升温效果优于充气式升温机,是治疗术后低体温更为有效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氨基酸 充气式升温机 术后低体温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炎症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陆燕(综述) 陈家伟(审校) 缪长虹(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非常复杂,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炎症反应在POC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且有研究发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非常复杂,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炎症反应在POC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且有研究发现肿瘤引起的相关性炎症也起了重要作用。现以围术期炎症反应作为切入点,对其在POC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围术期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对炎症反应及POCD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深入了解POCD的发生机制,为肿瘤患者中POCD的高危人群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肿瘤 麻醉
下载PDF
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输注氨基酸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陆丽虹 缪长虹 +3 位作者 张荃 侯文婷 羊晰君 葛圣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4-618,共5页
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显示,术中输注氨基酸可以缓解核心体温的降低。该研究旨在探讨术中输注氨基酸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65~75岁... 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显示,术中输注氨基酸可以缓解核心体温的降低。该研究旨在探讨术中输注氨基酸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65~75岁患者4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氨基酸干预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同时输注11.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 mL·(kg·h)-1和0.9%氯化钠注射液2 mL·(kg·h)-1直至手术结束。记录诱导即刻、手术开始后90 min、关腹时鼻咽温度;查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周的肝肾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BUN)、肌酐(Scr)、尿酸(UA)。结果:手术开始后90 min及关腹即刻,氨基酸干预组鼻咽温度均高于0.9%氯化钠溶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组内比较,TBIL、DBIL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显著低于术后第1周(P〈0.05);TP、ALB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1周均较术前降低(P〈0.05);ALT、AST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1周较术前升高(P〈0.05);BUN在术后第1天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1周Scr、UA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降低(P〈0.05);UA在术后第1天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有所影响,而术中输注氨基酸在改善麻醉手术引起的低温的同时不影响术后肝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氨基酸 麻醉 肝肾功能 胃肠道手术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晨跃 李懿 +1 位作者 葛圣金 缪长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高血压患者238例,按既往口服降压药治疗情况分为控制组(n=118)和未控制组(n=120)。术中采用相同麻醉方案,术后降压药使用同术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高血压患者238例,按既往口服降压药治疗情况分为控制组(n=118)和未控制组(n=120)。术中采用相同麻醉方案,术后降压药使用同术前。记录麻醉期间血管活性药使用剂量,检测术前、术后血胱抑素C(Cys C)、心肌肌钙蛋白T(cTnT)以及术后第1、5天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记录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患者出院后28、90d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与未控制组比较,控制组术中麻黄碱总用量明显减少[(3.41±1.04)mg vs(7.46±3.29)mg,P<0.05],去氧肾上腺素总用量明显减少[(0.17±0.10)mg vs(0.46±0.16)mg,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92±1.15)d vs(9.65±1.61)d,P<0.05],控制组NT-proBNP在术后第1天[(108.00±47.11)pg/L vs(250.38±62.92)pg/L,P<0.01]和术后第5天[(62.07±25.31)pg/L vs(199.02±60.32)pg/L,P<0.01]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术后Cys C和c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控制组(28d:13.6%vs 62.7%,90d:5.1%vs 23.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术前严格控制血压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胃肠道肿瘤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激素水平的改变与术后恶心及呕吐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时蓓 姜辉 +2 位作者 谭志明 王华英 任玉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3-376,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腹部手术高3倍以上,可能与手术前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变化相关。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体内雌激素(estradiol)、孕激素(prog... 背景与目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腹部手术高3倍以上,可能与手术前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变化相关。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体内雌激素(estradiol)、孕激素(progesterone)、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PONV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5、10及20 h测定其血清雌激素、孕激素、LH和FSH的数值,并在术后5、10及20 h时分别随访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雌激素、孕激素、FSH、LH在术后均有明显的下降。雌激素、FSH和LH的下降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P>0.05)。孕激素的下降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孕激素水平也许是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 呕吐 雌激素 孕激素 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
下载PDF
3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昕 徐铮 +1 位作者 尹华 谭志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0-633,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诊断中的运用日趋广泛,但涉及麻醉方法的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3种不同麻醉方法在EBUS-TBNA的... 背景与目的: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诊断中的运用日趋广泛,但涉及麻醉方法的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3种不同麻醉方法在EBUS-TBNA的应用比较。方法:从2009年1~11月,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年龄35~65岁,因纵隔淋巴结肿大需行EBUS-TBNA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气管及声门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镇静(T组)、静脉麻醉(R组)和全身麻醉(G组),每组20例。T组使用2%利多卡因5mL经环甲膜注入行气管表面麻醉后TCI丙泊酚3μg/(kg·min);R组TCI丙泊酚4μg/(kg·min)及瑞芬太尼5ng/mL;G组TCI丙泊酚4μg/(kg·min)和瑞芬太尼5ng/mL,顺式阿曲库铵0.25mg/kg为诱导剂量,按需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mg/kg。3组患者均在入睡后置入喉罩,T组保留自主呼吸;R组和G组潮气量设置为8mL/kg行容量控制机械通气。观察记录患者入室、诱导后即刻、喉罩置入时、超声探头置入时、术毕、术后30min时患者桡动脉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BIS值,以及患者呛咳和呼吸抑制次数、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术者暂停手术操作次数、术后24h恶心呕吐次数、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结果:T组患者在置入喉罩和内镜进入声门时血压、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明显。部分患者镇静后有一过性呼吸抑制。R组诱导后血压低于基础值(P<0.05),内镜进入声门时部分患者发生呛咳及术后有恶心呕吐发生。G组诱导后至术毕平均血压低于基础值(P<0.05),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及苏醒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高于T组和R组(P<0.05),无呛咳反应发生。结论:气管及声门表面麻醉复合镇静和静脉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能够更安全地应用于EBUS-TB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麻醉 局部 麻醉 静脉 麻醉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乳腺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楼菲菲 许平波 +6 位作者 黄乃思 胡震 沈镇宙 邵志敏 俞培荣 缪长虹 吴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3-387,共5页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该研究拟探讨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该研究拟探讨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5年12月共126例接受DIEP乳房重建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术中补液速度、以下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和中心体温:麻醉诱导前(T0)、皮瓣切取完毕移植前(T_1)、皮瓣血管吻合完毕后15 min(T_2),手术结束(T_3)。结果:9例患者发生皮瓣危象,其中7例解救成功,2例失败。术中平均补液速度为(5.44±1.66)(m L·kg-1)/h。T_0、T_1、T_2和T_3的MAP分别为(87.45±8.90)、(74.19±8.63)、(74.60±8.71)和(79.62±7.88)mm Hg。T_0、T_1、T_2和T_3的中心体温分别为(36.69±0.14)、(36.36±0.18)、(36.27±0.14)和(36.21±0.15)℃。结论:研究者应该针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以优化皮瓣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重建 游离皮瓣 术中补液管理 平均动脉压 中心体温
下载PDF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单用与联用对全身麻醉维持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1
作者 孙鹏飞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维持时单独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的效应室靶...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维持时单独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的效应室靶控浓度分别为瑞芬太尼2~6 ng/mL、舒芬太尼0.4~0.6 ng/mL,联合用药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分别为1~3 ng/mL、0.2~0.3 ng/mL。观察患者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管后5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术后要求镇痛治疗的患者例数。结果:与麻醉前相比,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升高,拔管后10 min瑞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另外两组高(P<0.01);与舒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的置管时间较短;瑞芬太尼组拔管后5 min VAS为(5.3±1.7)分,舒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为(2.3±1.7)分、(2.3±2.1)分,后两组与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 min内要求镇痛治疗的患者三组分别为瑞芬太尼组14例(70.0%)、舒芬太尼组4例(20.0%)、联合组5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维持时患者术后置管时间短,但术后疼痛发生率高;舒芬太尼能提供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患者苏醒期疼痛的发生,然而术后置管时间较长;两药联合应用时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置管时间较短,且苏醒期疼痛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 苏醒质量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卒中高危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鹏飞 缪长虹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卒中发生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Anesthesi...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卒中发生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且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24例,术前均无心、肺、脑合并症,将其随机分为3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n=8),全麻组(n=8),硬膜外阻滞组(n=8)。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阻滞选用0.375%布比卡因;全麻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选用0.5%布比卡因。分别在诱导前(T1)、诱导后(T2)(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为手术开始即刻)、术毕即刻(T3)、术后72 h(T4)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es,TAT)、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结果:(1)vWF:T2时全麻组vWF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T3时全麻组vWF水平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间无显著差异。(2)FIB:3组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3)DD:T2时全麻组DD水平显著高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4)TAT:3组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阻滞能减少因手术应激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小板活化、降低围术期老年患者的高凝状态,但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纤溶状态,故这两种麻醉方法有利于维持患者的凝血、纤溶、抗凝系统的动态平衡,降低围术期卒中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卒中 围手术期 血栓前状态 麻醉方法
下载PDF
ERAS模式下硬膜外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比较
13
作者 刘陈静 黄婷 +1 位作者 张越 陈蔚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硬膜外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3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硬膜外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3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A组)和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每组6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第一次饮水及第一次进食半流质的时间)、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因4例患者被剔除研究,最终116例患者被纳入统计。2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EA组(P<0.05);2组拔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和TAP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vs 6.90%,P>0.05);EA组和TAP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7%vs 3.45%,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可能提供等同硬膜外麻醉的良好镇痛效果,能促进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更加符合ERAS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加速康复外科 腹横肌平面阻滞 硬膜外镇痛
下载PDF
地佐辛或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2
14
作者 吕虎 陈万坤 +2 位作者 赵燕君 尹华 朱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子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常见的手术方式,可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因常见的阿片类止痛药有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所以需要伍用其他种类镇痛药完善麻醉效果,增强镇痛作用,且不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该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子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常见的手术方式,可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因常见的阿片类止痛药有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所以需要伍用其他种类镇痛药完善麻醉效果,增强镇痛作用,且不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该研究旨在观察地佐辛或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择期子宫颈癌前病变拟行锥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0.9%的氯化钠溶液对照组(N组),3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时15 min经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和0.9%的氯化钠溶液注射液5 mL。3组患者均采用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1.5 ng/mL,异丙酚血浆浓度2μg/mL进行麻醉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完成时(T_1)、宫颈锥形切除时(T_2)、手术结束后(T_3)各时间点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surplus pulse O_2,SPO_2)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价外科医师对宫颈口扩张满意度,记录3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苏醒室期间及术后12 h内恶心呕吐次数。结果:3组患者HR、RR、SPO_2、MAP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完成时及手术结束后3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时D组和F组HR和MAP下降明显,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根据术者满意度评分,D组内等级为优的患者数占组内总数的80%,明显高于N组(30%)和F组(50%)(P均<0.05),主要表现为对宫颈松紧满意度更高。手术结束后3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F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N组(P均<0.05),3组患者术后12 h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均可以提高子宫颈锥切术麻醉效果,对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较轻,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有助于松弛宫颈,抑制子宫颈锥切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和体动,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瑞芬太尼 异丙酚 子宫颈锥切术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礼 缪长虹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32-537,共6页
全球每年有超过400万人死于食管癌,中国食管癌患者和因食管癌死亡的患者均约占全球50%,占发展中国家60%。目前外科手术仍是食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尽管微创化、个体化、加速康复、综合化和规范化的理念不断深入,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全球每年有超过400万人死于食管癌,中国食管癌患者和因食管癌死亡的患者均约占全球50%,占发展中国家60%。目前外科手术仍是食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尽管微创化、个体化、加速康复、综合化和规范化的理念不断深入,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仍较差。最新的研究[1]数据显示,中国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1%。欧洲的一项多中心研究[2]结果表明,食管癌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7.2%,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4%。一项涉及14个国家的多中心研究[3]结果显示,食管癌切除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9%,术后30和90d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4%和4.5%。因此,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和转归任重道远[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患者 多中心研究 麻醉管理 并发症发生率 呼吸系统并发症 全因死亡率 加速康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效果的对比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亚军 杨礼 +5 位作者 黄乃思 许平波 朱敏敏 缪长虹 楼菲菲 吴炅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565-570,共6页
目的:比较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P组,n=16)或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S组,n=19)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 目的:比较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P组,n=16)或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S组,n=19)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及术中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和S组皮瓣危象发生率分别为6.3%和10.5%。两组患者既往PONV史、晕动病史及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术后0~2 h恶心发生率低于S组(18.8%vs 68.4%,P=0.003);P组术后2~6h和0~24h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18.8%vs 52.6%,P=0.039;18.8%vs 57.9%,P=0.019)。两组患者术前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06±6.86)mmHg vs(88.10±8.13) mmHg,P=0.987];两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术前(P<0.05);S组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均低于P组(P<0.05)。S组术中麻黄碱使用量大于P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两组间术后拔管时间、24h恢复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皮瓣转归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与七氟烷相比,丙泊酚可降低术后PONV发生率,提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烷 游离皮瓣乳房重建 术后恶心呕吐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超 贾利红 +2 位作者 杨礼 许平波 张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25~65岁,ASAⅠ~Ⅱ级,18.5 kg/m^(2)≤BMI<28 kg/m^(2)。采用SPSS 19.0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 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25~65岁,ASAⅠ~Ⅱ级,18.5 kg/m^(2)≤BMI<28 kg/m^(2)。采用SPSS 19.0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V组)。E组全麻诱导前于T12-L1或T11-12节段旁侧入路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4~6 cm,术中及术后镇痛以硬膜外镇痛为主。V组未行硬膜外穿刺,术中及术后镇痛以静脉输注舒芬太尼为主。于术后1、3、7、30天时记录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严重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于术后3、7、30天记录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量表-15(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Recovery Scale-15,QoR-15)。记录患者切皮前和切皮时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PACU呼吸机支持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1、3、7、30天时PSQI总分及严重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3、7、30天的QoR-1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PACU呼吸机支持通气时、术后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V组比较,E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较短(P<0.05),切皮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30天的PSQI总分增高(P<0.05);与术后30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天严重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周内严重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不同的镇痛方法可能对患者睡眠质量及术后恢复无影响。硬膜外镇痛能较好地抑制手术刺激,加快患者从PACU转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结直肠癌 硬膜外镇痛 睡眠
下载PDF
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评估不同肌松拮抗剂对术后肺局部通气恢复的影响
18
作者 贾利红 石超 +2 位作者 杨礼 张晴 张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9,70,共9页
目的 利用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比较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使用肌松拮抗药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后肺局部通气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目的 利用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比较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使用肌松拮抗药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后肺局部通气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全麻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X组)。使用EIT监测肺局部通气,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监测肌松。术毕TOF恢复至2个计数时,S组静脉给予舒更葡糖钠2 mg/kg,X组静脉给予新斯的明40μg/kg联合阿托品20μg/kg,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拔管后10、20、30 min的EIT潮气阻抗差值(tidal impedance variation,TIV)、呼气末肺阻抗差值(changes of end-expiratory lung impedance,ΔEELI),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阻抗比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肌松恢复时间(TOF恢复至90%)和术前及拔管后10、20、30 min的心率、血压、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氧饱和度(Sa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结果 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的TIV(P=0.932)、ΔEELI(P=0.822)、ROI 1比例(P=0.529)、ROI 2比例(P=0.693)、ROI 3比例(P=0.868)和ROI 4比例(P=0.18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的肌松恢复时间(3.4 min)明显短于X组(11.3 min,P<0.001)。与术前相比,S组拔管后30 min的PaO_(2)(P=0.007)、SaO_(2)(P<0.001)和PaO_(2)/FiO_(2)(P=0.007)均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X组拔管后30 min的PaO_(2)(P=0.018)、SaO_(2)(P=0.002)和PaO_(2)/FiO_(2)(P=0.018)均显著降低。结论使用新斯的明或舒更葡糖钠术毕拮抗肌松,对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局部通气分布可能无影响,即使肌松完全恢复,肺呼吸功能在术后30 min也不能完全恢复至术前基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 腹腔镜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舒更葡糖钠 新斯的明
下载PDF
CXCR4表达联合BRAF突变分析对筛选皮肤黑色素瘤免疫治疗人群的作用
19
作者 戴赛林 邵甲云 +1 位作者 雪燕 郑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9,共9页
目的 寻找合适的标志物,联合BRAF突变分析,筛选出适合使用免疫治疗的皮肤黑色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患者,实现精准治疗。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取SKCM患者(n=470)的数据,根据BRA... 目的 寻找合适的标志物,联合BRAF突变分析,筛选出适合使用免疫治疗的皮肤黑色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患者,实现精准治疗。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取SKCM患者(n=470)的数据,根据BRAF突变情况,分为非突变组(n=230)和突变组(n=235)。用R软件的Limma包分析上述两组患者各基因的mRNA表达,使用fold-change和校正后P值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通过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然后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与IL18和TP53分子的作用关系。此外利用Spearman的相关分析统计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CXCR4表达的相关性,用Pearson系数描述CXCR4与免疫检查点表达的相关性,同时利用Wilcoxon检验分析BRAF突变组与非突变组之间CXCR4的表达差异。最后,我们采用ggplot2和pheatmap分析了SIGLEC15、TIGIT、CD274、HAVCR2、PDCD1、CTLA4、LAG3和PDCD1LG2这8个基因转录本的表达值,并使用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和排斥(tumor immune dysfunction and exclusion,TIDE)算法预测各组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治疗反应性。结果 BRAF基因在SKCM中广泛突变,其突变引起的差异性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IL-18和TP53两个通路。CXCR4是与肿瘤关系最为密切的趋化因子,且与IL18和TP53均有密切关系。SKCM癌组织中CXCR4表达显著升高,且在BRAF突变患者中表达水平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CXCR4与免疫检查点分子HAVCR2,PDCD1,PDCD1LG2,TIGIT在表达上存在正相关性。结合CXCR4表达与BRAF突变情况,将SKCM患者分为4组:BRAF^(WT)-CXCR4高表达(G1组)、BRAF^(WT)-CXCR4低表达(G2组)、BRAF^(MUT)-CXCR4高表达(G3组)、BRAF^(MUT)-CXCR4低表达(G4组),并从免疫检查点表达、ICB预测评分方面评估CXCR4表达联合BRAF突变分析在免疫治疗预测方面的作用,并筛选出更适合免疫治疗的组别。结果表明,CXCR4低表达且BRAF^(WT)的患者MSI高,免疫检查点分子低表达且TIDE评分低即G2组最适合ICB治疗。结论 CXCR4有望成为监测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CXCR4表达水平联合BRAF突变分析,可为筛选出适合ICB治疗的SKCM患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黑色素瘤(SKCM) BRAF 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免疫检查站封锁治疗(ICB)
下载PDF
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芸 缪长虹 许平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4-54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许多患者在单纯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会出现急性疼痛。该研究旨在探讨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是否可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 背景与目的:许多患者在单纯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会出现急性疼痛。该研究旨在探讨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是否可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组(C组)。G组直接行全身麻醉;C组则在麻醉诱导前在超声辅助下经腋中线入路行肋间神经阻滞,当神经阻滞起效后再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用药相同,当术中血压或心率大于基础值20%时追加舒芬太尼10μg。苏醒期追加舒芬太尼直至VAS评分为0。记录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患者术后2(T1)、12(T2)和24 h(T3)静息时痛觉VAS评分以及术后2和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C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25.2±3.5)和(3.3±1.2)μg,G组分别为(40.5±4.3)和(8.4±2.2)μg,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少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2和T3各时点C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0.45±0.15)、(1.75±0.08)和(2.05±0.12)分,G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4.32±0.21)、(4.88±0.13)和(4.78±0.16)分,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和24 h各时点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6.66%,G组分别为20.8%和41.66%,两组比较,C组均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无1例出现肋间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可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超声辅助下进行肋间神经阻滞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 联合麻醉 术后镇痛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