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二醇片改善绝经女性下生殖道环境对阴道镜下病变检出率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朱修香 徐灵 +5 位作者 王立锋 杨宝华 夏子茵 李航 程群仙 徐会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799-804,共6页
目的观察绝经女性使用雌二醇片对阴道镜下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妇科宫颈门诊具有转诊阴道镜指征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在... 目的观察绝经女性使用雌二醇片对阴道镜下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妇科宫颈门诊具有转诊阴道镜指征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在行阴道镜检查前1周开始给予雌二醇片治疗,每次0.5mg,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对照组阴道镜检查前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阴道镜检查结果、患者疼痛、阴道镜满意度、雌激素水平、阴道镜检查总体评价以及用药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以及筛查前合并生殖道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出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7.00%)(P<0.05),试验组宫颈慢性炎症占比(19%)明显低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宫颈癌占比、HSIL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后1周,试验组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用药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血清LH和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LH、FSH及E2水平在术前和术后1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停药1周后血清FSH、LH水平恢复原状,E2下降到原来水平。试验组绝经年限<5年、5~10年及>10年的患者阴道镜检查评估为较充分占比明显均高于对照组,宫颈鳞柱交界区部分可见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有轻微的乳房胀、下腹胀及外阴饱满感,停药1周后上述症状消失。结论绝经女性使用雌二醇片能够明显减轻阴道镜活检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阴道镜检测满意度,通过改善局部雌激素水平,使得阴道壁及宫颈正常组织雌激素水平提高,碘实验非病变部位着色,凸显病变组织的碘实验不着色,使得阴道镜下活检取材更准确,提高老年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阴道镜下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女性 阴道镜检查 雌二醇片 检出率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雷帕霉素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研究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志凌 徐军 +2 位作者 杨宝华 李黎 李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雷帕霉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5 nmol/L、10 nmol/L、20 nmol/L、40 nmol/L、80 nmol/L、160 nmol/L的雷帕霉素作用于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24 h、48 h、72 h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计算IC50;36 nmol/... 目的雷帕霉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5 nmol/L、10 nmol/L、20 nmol/L、40 nmol/L、80 nmol/L、160 nmol/L的雷帕霉素作用于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24 h、48 h、72 h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计算IC50;36 nmol/L的雷帕霉素作用于HEC-1B细胞0 d、1 d、3 d、5 d、7 d后,RT-PCR检测细胞中ALP的mRNA表达;36 nmol/L的雷帕霉素作用于HEC-1B细胞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m TOR、p-p70S6K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时间及浓度的增加,10 nmol/L、20 nmol/L、40 nmol/L、80 nmol/L、160 nmol/L的雷帕霉素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根据IC50值选择36 nmol/L的雷帕霉素作为后续研究对象;ALP在1 d、3 d、5 d、7 d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m TOR、p-p70S6K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雷帕霉素能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及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m TOR/p70S6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细胞 雷帕霉素 增殖 分化 凋亡 mTOR/p70S6K信号通路
下载PDF
自然流产的分子细胞遗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懿 徐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74-578,共5页
自然流产指未采用人工方法而因某种原因胚胎或胎儿宫内停止发育或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的现象。反复性自然流产是指同一配偶,≥2次的自然流产。目前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40%,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5%。导致自然流产的病因众多... 自然流产指未采用人工方法而因某种原因胚胎或胎儿宫内停止发育或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的现象。反复性自然流产是指同一配偶,≥2次的自然流产。目前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40%,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5%。导致自然流产的病因众多,约50%的患者病因不明,称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性自然流产 分子细胞遗传 检测技术 病因不明 停止发育 人工方法 原因不明 发生率
下载PDF
DNA甲基化检测助力妇科肿瘤精准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蒋铭华 易祥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757-762,共6页
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基因表达、基因组稳定性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具有简单、经济和组织特异性的特征,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等,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 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基因表达、基因组稳定性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具有简单、经济和组织特异性的特征,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等,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DNA甲基化特征、作用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等的临床应用最新进展进行评述,以提高DNA甲基化检测在妇科肿瘤精准诊断中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肿瘤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复发性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蔚 叶双(综述) +3 位作者 向礼兵 单波儿 吴小华 杨慧娟(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4-667,共4页
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多见于亚洲女性,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化疗耐药,治疗棘手,尤其是复发性OCCC,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远未被满足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查阅现有文献,研究显示:对于部分复发病灶... 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多见于亚洲女性,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化疗耐药,治疗棘手,尤其是复发性OCCC,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远未被满足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查阅现有文献,研究显示:对于部分复发病灶较为孤立或局限的患者,手术±放疗可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对于大多数复发患者,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手段,但化疗有效率较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能有一定价值;在生物靶向治疗方面,抗血管生成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卡博替尼、ENMD-2076)单药作用有限,联合疗法值得研究;免疫疗法初露端倪。近期,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针对复发性OCCC的驱动突变和分子生物学特点,开展个体化生物治疗。复发性OCCC相对罕见,迫切需要多中心合作的临床研究,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卵巢透明细胞癌 手术 放疗 化疗 生物靶向治疗
下载PDF
miRNA-27与宫颈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茜 雷正瑶 +3 位作者 王顺利 莫琼华 易祥华 蒋铭华 《癌症进展》 2023年第7期758-762,798,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7与宫颈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相关性。方法通过miRNA数据库对miRNA-27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体外构建宫颈癌细胞SiHa凋亡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分子表达改变。结果miRNA-27存在4种成熟...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7与宫颈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相关性。方法通过miRNA数据库对miRNA-27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体外构建宫颈癌细胞SiHa凋亡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分子表达改变。结果miRNA-27存在4种成熟体hsa-miRNA-27a-3p、hsa-miRNA-27a-5p、hsa-miRNA-27b-3p和hsa-miRNA-27b-5p,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不一,其靶基因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密切相关,其中靶基因LETM1结构域蛋白1(LETMD1)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并与miRNA-27共表达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在宫颈癌细胞SiHa凋亡模型中验证发现,hsa-miRNA-27a-3p、hsa-miRNA-27a-5p表达下调而LETMD1表达升高。结论miRNA-27与宫颈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密切相关,可能与LETMD1相关,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微小RNA 凋亡 线粒体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雷卫爱 彭晓鹰 李爱红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9-12,共4页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分娩产妇200例,其中有单纯子宫脱垂表现56例(均为Ⅰ度),单纯阴道壁膨出表现50例(Ⅰ度32例,Ⅱ度18例),单纯压力性尿失禁表...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分娩产妇200例,其中有单纯子宫脱垂表现56例(均为Ⅰ度),单纯阴道壁膨出表现50例(Ⅰ度32例,Ⅱ度18例),单纯压力性尿失禁表现48例,其他44例。所有患者中,合并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罗马Ⅲ标准)表现68例,合并肛周疼痛表现38例。所有产妇均在产后42 d^3个月间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及训练。分析治疗前后产妇临床症状、盆底肌力变化及盆底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产妇的典型症状均有改善,盆底肌张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越少、阴道分娩越少、新生儿体重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治疗 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