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汪勇 刘洋 +1 位作者 刘仁玉 赵静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针对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卒中院前急救流程中患者识别、院前急救人员识别、现场处理、急诊转运及院前院内衔接等各个环节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我国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争取政府支持... 本文针对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卒中院前急救流程中患者识别、院前急救人员识别、现场处理、急诊转运及院前院内衔接等各个环节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我国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争取政府支持、整合资源、结合高新科技促进体系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相关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院前急救 院前延误 急诊转运
下载PDF
脑循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电变化与脑血流分析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小六 赵静 +2 位作者 毕霞 杜国君 吉洁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4期652-654,共3页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电、脑血流动力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电、脑血流动力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进行脑循环治疗仪连续治疗15 d,进行脑循环治疗仪连续治疗15 d,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血管动力学及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并通过ADL评价患者功能改变情况。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血管动力学变化、脑电地形图(BEAM)观察脑功能变化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治疗效果,2组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脑循环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TCD和BEAM、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TCD(21.0±7.2)vs(27.0±5.9)、BEAM(171±48)vs(202±47)和ADL(78.90±5.98)vs(87.12±5.92)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仪能有效增加梗死后脑血流量,增强脑功能活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脑循环治疗 脑电图 脑血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球囊扩张训练结合盆底肌康复对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小六 赵静 +4 位作者 杜国君 吉洁 许敏欢 江丽娟 马丽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训练结合盆底肌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同意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方法的列入治疗组,不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的为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训练结合盆底肌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同意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方法的列入治疗组,不接受球囊扩张训练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球囊扩张训练。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7 d、15 d进行排便积分、肛门括约肌的RMS、iEMG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排便积分、RMS、iE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15 d时,治疗组排便积分、肛门括约肌的iEMG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5 d时治疗组RMS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均下降,对照组分别高于治疗组31.3%和10.4%。结论:盆底肌康复结合球囊扩张训练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便秘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便秘 球囊扩张法 盆底肌训练
下载PDF
CD147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晨晨 马飞月 +2 位作者 冯玉兰 孙家兰 傅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探讨CD147基因rs8637位点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将442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易损斑块组(320例)和稳定斑块组(12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对CD147基因rs863... 目的·探讨CD147基因rs8637位点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将442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易损斑块组(320例)和稳定斑块组(12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对CD147基因rs8637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易损斑块组的rs8637位点AG+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38%和73.42%,和稳定斑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年龄、血糖、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A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147基因rs8367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倾向性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遗传易患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7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血清中氧化三甲胺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佳婷 刘会 +3 位作者 刘小川 曾钰朋 赵静 赵燕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3期568-572,585,共6页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血清中TMAO水平,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脑卒中预后预测模型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7月就诊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发病24h内)73例,收集并检...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血清中TMAO水平,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脑卒中预后预测模型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7月就诊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发病24h内)73例,收集并检测其入院时血清TMAO及常规生物学指标,根据NIHSS和mRS评估患者入院时病情及发病后3个月预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3~6分),进一步分析血清TMAO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以及纳入该指标对预测模型的影响。结果73例老年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预后不良,占18%。TMAO浓度范围是0.63~6.89μmol/L,中位值为2.48μmol/L,其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2.38μmol/L,ROC曲线下面积为0.74,灵敏度为0.92,特异度为0.57。将TMAO纳入基础预测模型后,能够提高模型的预测效率,模型ROC曲线下面积由0.67(95%CI0.53~0.81)上升为0.87(95%CI0.79~0.95),重分类改善指标(NRI)为42.2%,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为24.7%;将TMAO纳入THRIVE模型后,曲线下面积由0.72(95%CI0.59~0.85)增加为0.90(95%CI0.83~0.97),NRI为48.9%,IDI为24.7%,模型预测能力改善。结论急性期血清TMAO水平越高,脑卒中预后越差;TMAO作为一项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新型生物标记物,纳入该指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缺血性脑卒中 氧化三甲胺 生物标记物 肠道菌群 预后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和脑腔隙灶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扬 吴琴咪 +2 位作者 冯玉兰 张蓓 傅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4期372-377,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出现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及脑腔隙灶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脑小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1070例既往无卒中病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成脑部MRI扫描和动态血压监测后,根据...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出现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及脑腔隙灶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脑小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1070例既往无卒中病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成脑部MRI扫描和动态血压监测后,根据其MRI图像上有无EPVS和腔隙灶,分为对照组、EPVS组、腔隙灶组,比较3组间的基线资料差异。在EPVS组、腔隙灶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脑EPVS、脑腔隙灶的影响因素。结果:EPVS组、腔隙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抗血小板药和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高血压病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平均收缩压、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及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收缩压增高、年龄增大是高血压患者出现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及使用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平均收缩压增高、年龄增大、有吸烟史、糖尿病史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腔隙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及使用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平均收缩压增高和夜间血压下降幅度降低是其发生脑EPVS和腔隙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除了需要关注控制平均收缩压水平等因素外,还应采取时辰疗法,采用调整给药时间,恢复正常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脑腔隙灶 夜间血压下降幅度 时辰疗法 高血压
下载PDF
中风1-2-0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慧娟 姚思晨 +2 位作者 李忠诚 刘小川 刘洋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6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研究卒中早期识别工具中风1-2-0在社区常住老年人中的知晓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10月1日—2020年11月31日期间,通过随机抽样抽取闵行吴泾地区的2个小区,由家庭医生团队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调查小区内常住的老年人的卒中知识,包... 目的研究卒中早期识别工具中风1-2-0在社区常住老年人中的知晓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10月1日—2020年11月31日期间,通过随机抽样抽取闵行吴泾地区的2个小区,由家庭医生团队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调查小区内常住的老年人的卒中知识,包括卒中早期识别工具FAST(面、臂、言语、时间)和中风1-2-0的知晓率。结果共有466例老年人响应此次卒中问卷调查,平均年龄为(73.5±6.9)岁,男性占比46.14%.中风1-2-0在社区老年人中的知晓率偏低,仅仅只有28例老年人(6.01%)听说过中风1-2-0。高龄和低受教育程度是知晓中风1-2-0的影响因素。在中风1-2-0中的3个症状的知晓率中,口角歪斜的知晓率最低,仅48.86%;微信平台(OR 4.628,95%CI 2.094~10.231,P<0.001)和其他途径包括邻里交流、与社区家庭医生交流和看报纸等(OR 2.503,95%CI 1.139~5.499,P=0.022)与知晓中风1-2-0独立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中风1-2-0在社区老年人中的知晓率偏低,未来需要加强这部分人群的宣教。结合本研究结果,宣教中风1-2-0可采用微信推送辅以家庭医生的定期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中风1-2-0 卒中教育 家庭医师
下载PDF
血压与血管狭窄对静脉溶栓卒中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郑进 王德龙 +4 位作者 夏诗亮 魏世栋 吴雪纯 曹勇军 毛学宇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5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血压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关系,责任血管狭窄是否影响这种关系。方法 本研究自2012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336例来自于苏州卒中注册系统的年龄≥60岁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血压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关系,责任血管狭窄是否影响这种关系。方法 本研究自2012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336例来自于苏州卒中注册系统的年龄≥60岁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的收缩压。对溶栓后24 h的平均血压值进行分层,将溶栓患者是否存在责任血管≥70%分为2组。结局是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的死亡,预后不良(死亡和重大残疾的复合结局)和颅内出血性转化。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24 h后血压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合并责任血管狭窄≥70%的患者中,rt-PA治疗24 h内平均收缩压与脑卒中3个月功能预后(死亡和重大残疾的复合结局)关系为“J”型,预后不良比例最低的收缩压范围为130~140 mmHg;血压低分位组患者(<130 mmHg)的3月不良预后风险升高4.57倍(OR=5.57;95%CI=0.79~39.10;P=0.084),血压高组患者(≥150 mmHg)升高24.24倍(OR=25.24,95%CI=2.56~248.35,P=0.006)。在无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24 h后平均收缩压和脑梗死3个月功能预后无关(P=0.379)。结论 在合并责任血管狭窄≥70%且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rt-PA治疗24 h内平均收缩压与脑卒中3个月功能预后关系为“J”型,预后不良比例最低的收缩压范围为130~14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RT-PA 静脉溶栓 平均收缩压 脑动脉狭窄 交互
下载PDF
正经说“梦话”
9
作者 林继先 《家庭用药》 2023年第2期70-71,共2页
您是否被告知过会在睡梦中低声说话?您是否曾经发现您的孩子在睡梦中喊出“呀呀”之声?关于梦话的解读多种多样,有科学的,也有不科学的,很多人对说梦话这个现象感到困扰和担忧。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惑,我们今天来聊聊梦话的一些知识。
关键词 过会 困惑 担忧
原文传递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伴新发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的探讨 被引量:20
10
作者 慕瑾瑾 杨康 +1 位作者 冯玉兰 傅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5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新发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探讨伴发新发SBI的脑出血患者发生临床脑血管事件或血管相关性死亡的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100例在发病3 d内...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新发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探讨伴发新发SBI的脑出血患者发生临床脑血管事件或血管相关性死亡的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100例在发病3 d内经CT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第5天行MRI检查以明确新发SBI及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病灶,并在1年内定期随访后续的临床脑血管事件或血管相关性死亡。结果:100例患者中,观察到11例(11%)共有14个新发SBI病灶。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基线水平中伴有CMBs和脑白质疏松是新发SBI的危险因素。在随访的1年内,14例患者发生了临床脑血管事件或血管相关性死亡,其中9例发生脑梗死,1例再发脑出血,4例发生血管相关性死亡。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高龄、房颤和伴有新发SBI为发生临床脑血管事件或血管相关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新发SBI在脑出血的急性期阶段常见,与CMBs及脑白质疏松相关。伴有新发SBI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未来1年内发生临床脑血管事件或血管相关性死亡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脑梗死 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小血管病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识别中风,牢记“120”
11
作者 赵静 《家庭用药》 2017年第4期73-73,共1页
卒中,俗称“脑中风”,在当今中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排在第一,远高于其他国家。原因在于很多患者及家属不知道发生了中风,有的即使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中风,也没有立刻拨打120送达合适的医院,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尤其是缺... 卒中,俗称“脑中风”,在当今中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排在第一,远高于其他国家。原因在于很多患者及家属不知道发生了中风,有的即使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中风,也没有立刻拨打120送达合适的医院,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尤其是缺血性中风,如能在发病4.5小时内及时进行急性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终身残疾也可得到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中风 识别 最佳治疗时间 缺血性中风 溶栓治疗 发病率 致残率 死亡率
原文传递
痴呆--老年人的隐形“杀手”
12
作者 吴迪 赵静 《家庭用药》 2022年第5期76-76,共1页
痴呆是导致人类失能甚至死亡的一类重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该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七位杀手。截至2020年,我国约有6%的老龄人口患有痴呆。
关键词 生存质量 痴呆 老年人 老龄人口 杀手 人类 死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