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5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明燕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要求,而且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为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发挥指导作用,但仅凭其自身无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要求,而且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为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发挥指导作用,但仅凭其自身无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全部问题,它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效合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细节的相通之处以及由各自理论气质决定的发展逻辑,是二者结合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二者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面具备不同优势,在功能上能够形成互补,这是二者结合的现实基础。从功能的互补性入手,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层面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自优势,是使二者产生深刻“化学反应”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解
2
作者 肖巍 何云峰 +3 位作者 陆敬波 贾文娟 李友钟 孙岩 《工会理论研究》 2024年第3期4-24,共21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近期,中华全国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组织深...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近期,中华全国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从职工、企业、劳动关系和工会角度,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群众热情拥抱新质生产力,主动助力、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力量。为此,本刊特邀六位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工会工作”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这组笔谈文章进一步推动工会界和学术界对这一主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工会工作 智慧力量 中华全国总工会 工会组织 民族复兴 生产力 笔谈文章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阚道远 邱友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M0003,共11页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围绕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核心内容、破解之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其突出体现在:系统构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实现了对马克...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围绕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核心内容、破解之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其突出体现在:系统构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升华与思想跃迁;结合时代突出问题、中国历史智慧和人类政治文明来审视大党独有难题,从横向丰富和纵向扩展的层面拓宽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容范畴和视角视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价值立场、核心观点、思想方法分析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推动这一学说释放出强大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效能。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蕴含的理论特质,为推动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和思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党独有难题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自我革命
下载PDF
“天下为公”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角
4
作者 赵开开 苏童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思想,虽然备受古圣先贤的推崇,但是在帝制体系下却难觅“大同”之道。历史充分证明,“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自然观等方面具有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思想,虽然备受古圣先贤的推崇,但是在帝制体系下却难觅“大同”之道。历史充分证明,“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自然观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只有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后,“天下为公”才得以真正地在中国社会实现。中国共产党将“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思想,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大党大国的国际责任融合在一起,政治革命意义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建设意义上的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全球治理意义上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集中体现了其发展维度和历史轨迹,使“天下为公”思想赓续不绝,始终指引着人们寻求更好的治理方式、追求大同的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为公” “第二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场术语革命的学理省思
5
作者 李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新时代是一个理论大发展、实践大创造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造,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术语发展为“马... 新时代是一个理论大发展、实践大创造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造,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术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术语革命 时代化 实践创造 创造精神 创新推动 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再论苏联马克思主义:从21世纪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出发
6
作者 郭丽双 杜宛玥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追问不仅关乎历史,而且直接关涉到马克思主义的未来。近年来,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从多种阐释路径论证十月革命的合法性基础、合理性根据和创造性本质,强调从辩证的非线性逻辑出发把握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质性差异... 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追问不仅关乎历史,而且直接关涉到马克思主义的未来。近年来,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从多种阐释路径论证十月革命的合法性基础、合理性根据和创造性本质,强调从辩证的非线性逻辑出发把握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质性差异,指认苏联模式对异化关系消亡规律的背离以及苏联文化的二元悖反,并从领导力量的全面崩溃入手指证苏联解体的非理性和主观性因素。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辩确证了以下重要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学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双重统一,苏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一个版本,是作为推动俄罗斯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我国应重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别化研究,基于学理性研究批驳错误论断、严肃回应意识形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马克思主义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 苏联解体 苏联社会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论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7
作者 蒋捷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9,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根据世界历史的辩证法与发展趋势,区分了人类走向新文明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道路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创制的社会主义文明道路,既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理论构想,又凸显了中华文... 马克思主义根据世界历史的辩证法与发展趋势,区分了人类走向新文明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道路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创制的社会主义文明道路,既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理论构想,又凸显了中华文明的鲜明特性与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赓续了中华文明,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是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社会主义文明在中国获得了实体性的形态,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文明,也使中华文明在21世纪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时代风采,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文明类型 社会主义文明道路 马克思主义文明论
下载PDF
开放马克思主义“危机—革命”叙事的意义重构——约翰·霍洛威教授访谈
8
作者 夏巍 邝光耀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开放马克思主义”(Open Marxism)是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中形成较早、影响甚广的一支流派,它倡导建构一种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而试图走出“封闭”的马克思主义理解方式。约翰·霍洛威(John Holloway),爱尔... “开放马克思主义”(Open Marxism)是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中形成较早、影响甚广的一支流派,它倡导建构一种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而试图走出“封闭”的马克思主义理解方式。约翰·霍洛威(John Holloway),爱尔兰人,当代英语世界著名的左翼批判理论家,长期任教于爱丁堡大学,目前是墨西哥普埃布拉自治大学的一名社会学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丁堡大学 当代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教授 政治经济学批判 当代英语 爱尔兰人 意义重构 教授访谈
下载PDF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9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青年蔡和森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及其当代启示
10
作者 陈修琪 朱鸿召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青年信仰的塑造对于个体成长、社会发展甚至国家未来有着重要影响。蔡和森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接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对救国救民之路的不懈探索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蔡和森马克思主义... 青年信仰的塑造对于个体成长、社会发展甚至国家未来有着重要影响。蔡和森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接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对救国救民之路的不懈探索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蔡和森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时代风雨的呼唤、湖湘传统文化的熏陶及探寻救国之路的实践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确立的。新时代的社会环境虽与青年蔡和森所处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但学习和弘扬青年蔡和森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使命担当、追求真理和勇于实践等优秀品质,对当代青年人担当历史使命,科学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和森 马克思主义信仰 青年
下载PDF
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
11
作者 覃喆 李国泉 《北方论丛》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守正创新的理论传统。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禀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过程,假如说推进理论创新的深刻本质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守正创新的理论传统。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禀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过程,假如说推进理论创新的深刻本质存在于党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之中,那么,它的本质的现实性则主要通过特定的理论内容和实践运用获得实现和表征。运用守正创新方法来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规律,必须以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为前提,以坚持理论创新的问题意识为鲜明导向,把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作为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守正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在新时代更是具有了思想路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党 守正创新 方法 理论创新规律 思想路线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立场坚守的三重逻辑
12
作者 陶廷昌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最鲜明的底色,坚持人民至上必然融入且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看,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最鲜明的底色,坚持人民至上必然融入且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看,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主体以及变革社会的根本力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辟理论新境界的不竭源泉;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价值归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同时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的创造中汲取理论智慧,着力解决人民所需所急所盼,切实增强理论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靠广大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施存统早期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13
作者 陈悦 《北方论丛》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施存统以厘清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为前提,以译介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唯物史观为起点,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革命与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为关键,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尝试与努力。施存统的早期探索,彰显了他作为一名马克... 施存统以厘清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为前提,以译介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唯物史观为起点,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革命与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为关键,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尝试与努力。施存统的早期探索,彰显了他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捍卫、译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显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先进性认识,同时暴露了没有把握中国实践真实情况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无法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性局限。施存统的早期探索经历对于当今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把握、对中国实践具体要求的掌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指导实践的运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存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献建设的连续出版资源述要
14
作者 左皓劼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3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与课程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相比,有关文献建设的内容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相对于通常认为图书是文献的主要构成,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特点的连续出版资源也值得专门论述。本文梳... 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与课程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相比,有关文献建设的内容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相对于通常认为图书是文献的主要构成,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特点的连续出版资源也值得专门论述。本文梳理了构成马克思主义文献建设连续出版资源基本部分和支持部分的主要期刊,以及包括复印报刊资料、有关报纸和网络宣传理论学术资源在内的其他连续出版资源,以期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文献建设的问题意识、采集方式和技术途径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献建设 连续出版资源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瞻——复旦大学邱柏生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13-16,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30年来,取得的骄人成绩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人的肯定,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发展的夯实基础。展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必然涉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开放性,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新思路,提高学科知...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30年来,取得的骄人成绩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人的肯定,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发展的夯实基础。展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必然涉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开放性,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新思路,提高学科知识生产能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性等主题。聚焦时代背景下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社会共识问题、宗教问题、教育国际化等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构建 知识生产 人才培养 时代课题
下载PDF
“两个结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国泉 蔡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0,共9页
“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正确把握其内涵、依据和意义,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理论内涵来看,如果说“第一个结合”的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重在把握理论... “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正确把握其内涵、依据和意义,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理论内涵来看,如果说“第一个结合”的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重在把握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那么“第二个结合”则旨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从而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和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的客观依据,不仅由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禀赋所决定,而且存在于解决我国问题的实际需要之中,其可能性奠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之上。“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之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创新规律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学进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廷昌 顾钰民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共9页
如何解释、理解作为文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使之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前提。把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内在关系视作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聚焦点,是因为其存在着丰富的历史依据、实践依据以及客观依据,这些依据... 如何解释、理解作为文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使之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前提。把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内在关系视作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聚焦点,是因为其存在着丰富的历史依据、实践依据以及客观依据,这些依据为科学解释、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可能性与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理解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在解释、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处理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前见”或者说“前理解”的地基上,开辟了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视域。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为理解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度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型解释、改革型解释以及辩证型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释学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中国样本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要 吴海江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29,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道路探索与理想形态,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文明批判、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探索和共产主义文明构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从主体逻辑、道路确证、价值旨归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道路探索与理想形态,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文明批判、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探索和共产主义文明构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从主体逻辑、道路确证、价值旨归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行了传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现代化探索,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逻辑、实践道路和理想形态日渐丰盈,不仅在知识论意义上重绘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图谱,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思人类文明与现代化问题的宏大使命与时代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文明蒙尘”“被动卷入”“照搬照抄”逐步迈入了“伟大复兴”“主动探索”“自我革命”的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中国文明叙事、理论进程与实践参照,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绘就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中国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中国样本
下载PDF
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国泉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共11页
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动力。而正确理解其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既关乎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前提性论证,也关乎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自信与实践自觉。从... 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动力。而正确理解其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既关乎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前提性论证,也关乎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自信与实践自觉。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规律理论来看,我国改革的深层根据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全面深化改革同样具有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相适应的历史必然性。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来看,生产力标准是衡量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社会结构的总体性逻辑在本质上规定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和综合效应。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来看,改革重点由解放生产力延展至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对历史决定论和人民至上价值逻辑的时代彰显,揭示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规律 社会有机体 人民至上
下载PDF
消费盲从、生活附魅与精神虚空——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三重“异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巍 胡运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等新型数字科技之翼,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迈向了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异化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对消费观念进行了新塑造,算法指令的生成引发消费内容... 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等新型数字科技之翼,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迈向了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异化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对消费观念进行了新塑造,算法指令的生成引发消费内容的私人定制化,数据平台的产生促成消费生态的重新架构,数字技术的普及致使消费主义的大肆泛滥,消费趋于盲从;对日常生活进行了全覆盖,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逐渐被数字信息的狂轰滥炸打破,呈现碎片化样态;日常生活的惬意与宁静逐渐被数据与算法的推送与订阅打破,显现出平庸化样态;对精神世界进行了新渗透,个体思想日趋浅薄空疏、大众审美日趋媚俗粗鄙、精神世界日趋虚无。厘清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在消费、生活与精神层面产生的异化现象,对于我国今后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避免异化现象的产生具有重要的警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社会 异化 消费 日常生活 精神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