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本土到跨国:国内外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唐书哲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4-79,共6页
自上世纪末以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出现了审美研究、空间研究、多元文化研究、伦理研究和存在符号学研究等新视角,在批评范式上呈现出从本土到跨国的转变。在研究对象上,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开始关注汤亭亭和谭恩美等经典华裔作家2000年以... 自上世纪末以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出现了审美研究、空间研究、多元文化研究、伦理研究和存在符号学研究等新视角,在批评范式上呈现出从本土到跨国的转变。在研究对象上,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开始关注汤亭亭和谭恩美等经典华裔作家2000年以后出版的作品,水仙花等早期华裔作家的作品,张岚和伍美琴等新生代华裔作家的作品,以及哈金和李翊云等新移民华裔作家的作品。美国华裔文学的跨国研究以及新生代华裔作家和新移民华裔作家作品研究是今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值得进一步开掘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研究 早期华裔作家 新生代华裔作家 新移民华裔作家
下载PDF
中国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新收获--《歌德学术史研究》序言
2
作者 陈建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3-165,共3页
叶隽的这本新著的成功与他的治学术史的理念分不开。这里包括学术史研究的思想史视阈问题、学术史研究的世界眼光与本土问题、中国学术的"国际对话空间"问题等。这些见解着力点不同,但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某些理念也许暂时还处... 叶隽的这本新著的成功与他的治学术史的理念分不开。这里包括学术史研究的思想史视阈问题、学术史研究的世界眼光与本土问题、中国学术的"国际对话空间"问题等。这些见解着力点不同,但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某些理念也许暂时还处于"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境地,但对于中国的学术史研究有着启迪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隽 学术史 理念
原文传递
“中国景观”的发现与变奏——现代性语境中的波德莱尔与中国
3
作者 杜心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波德莱尔作品中的中国意象,带有独特的诗意,来自于他现代性体验的极致化。同时,中国意象和其他诗性意象结合在一起,彰显了波氏在现代时间的碎片中重建某种整体秩序的努力。而在中国方面,波氏对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中国新诗有着重要... 波德莱尔作品中的中国意象,带有独特的诗意,来自于他现代性体验的极致化。同时,中国意象和其他诗性意象结合在一起,彰显了波氏在现代时间的碎片中重建某种整体秩序的努力。而在中国方面,波氏对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中国新诗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在戴望舒那里体现为对波氏的官能化符号进行的朦胧化和抽象化处理,而在卞之琳那里,则蕴含了现代性的机械时间中个体情感家园的毁灭,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乡土文明的追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波德莱尔 中国意象 中国新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