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惠特曼城市生态诗学中的“道”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特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4,共7页
惠特曼的城市书写体现了其独特的城市生态诗学思想,蕴含着以"道"为核心的中国古典道家思想。惠特曼认为,城市中的人们应当遵从客观规律,道法自然,建立人类与自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达到"人乐"和"天乐...
惠特曼的城市书写体现了其独特的城市生态诗学思想,蕴含着以"道"为核心的中国古典道家思想。惠特曼认为,城市中的人们应当遵从客观规律,道法自然,建立人类与自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达到"人乐"和"天乐"的境界。在他的城市想象中,人类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相连相通的普通一环。作为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与万物皆为一体。惠特曼从事物本质出发,展现出人化了的自然与自然化了的人,在探寻人与自我之间生态关系的过程中,建构出物我合一的生态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惠特曼
城市生态诗学
古典道家
道
物我为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宗教意识·信仰皈依·福音文学-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基督宗教文化描写
2
作者
马娃
刘贤汉
《芜湖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37-40,共4页
本文简要描述基督宗教文化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流变,旨在提倡宗教宽容与文化多无论,并指出,在中国当代的道德和信仰的重新构建中,基督宗教文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资源。
关键词
宗教意识
信仰皈依
中国
当代文学
基督教
宗教文化
道德
信仰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
被引量:
13
3
作者
格非
王中忱
+6 位作者
解志熙
旷新年
孟悦
李旭渊
吕正惠
森冈优纪
叶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91,共18页
2017年7月15日—16日,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了清华大学"国际文学工作坊"(第一期),围绕"《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主题进行研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近2...
2017年7月15日—16日,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了清华大学"国际文学工作坊"(第一期),围绕"《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主题进行研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近2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格非的创作尤其是《望春风》进行了严谨、细致、真率的文本解读。森冈优纪指出,《望春风》非常自然地在三种叙事方式之间灵活转换,在"知识分子叙事人面对古老的农村"这一主题上做出了全新的突破。解志熙认为,这部小说最吸引他的是作者借助文学想象对故乡的深情回顾,并且提出了"还有没有回故乡之路"的问题。吕正惠称赞格非文字有独特的魅力,恢复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殊的表述方式,把中国古代传统和西方文学的叙事技巧融合起来。旷新年提出"农民可以说话吗"的问题,从"中国农民"的立场表述对中国现代主义的隔膜和困惑。孟悦则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分析小说,思考农耕文明消亡对生命的价值和意味的改变。叶纹同样关注小说中乡村的消逝,并分析了《望春风》与格非早期作品的差异,以及与世界文学的关联。李旭渊讨论了小说中对乌托邦的渴望与处女母亲的想象。王中忱强调《望春风》为读者提供了许多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著作无法提供的东西,凸显了小说的独特价值。在讨论过程中,格非就《望春风》的写作缘起、叙事动力和小说结构等与会者关注的问题做了回应,并讲述了"江南三部曲"与《望春风》的关联。为尽可能重现这场研讨会的原貌,现根据会议记录稿将重要发言整理刊发,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春风》
格非
叙事动力
小说结构
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儒家利他主义、慷慨和正义:对全球化的回应
被引量:
1
4
作者
沈清松
张志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0-45,共6页
儒家推己及人、恕者善推的"外推"步骤,可以视为各方差异或不同文明沟通的可行策略。"外推"是一种走出自我封闭、走向多元他者、从熟悉走向陌生的一种行动,可以分语言的外推、实践的外推、本体的外推三步骤为之。儒...
儒家推己及人、恕者善推的"外推"步骤,可以视为各方差异或不同文明沟通的可行策略。"外推"是一种走出自我封闭、走向多元他者、从熟悉走向陌生的一种行动,可以分语言的外推、实践的外推、本体的外推三步骤为之。儒学中的"恕"可诠释为一无私地走出自我封闭,走向多元他者的行动。"恕"可用"推"来诠释和实践。孔子尝谓"恕"可终身行之。人可不断外推,从自我到家庭,从家庭到社群,从社群到国家,从国家到天下,也就是所谓全球化世界。在全球化时代,通过发扬"仁"、"恕"所预设的原初慷慨,儒学必能复兴,而原初慷慨虽超越相互性,并不否认相互性,反而能整合并成全相互性。由"仁"生"义",由"义"生"礼",道德的正义优先于分配的正义。当儒学强调的"仁"所发展的相互性,能经由"恕"的外推而扩张,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外推
原初慷慨
利他主义
正义
原文传递
“可视语音”:汉字革命与字母普遍主义在中国
被引量:
6
5
作者
钟雨柔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0-203,208,共15页
汉字革命是20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革命的重要一环。作为汉字革命的开端,罗马化运动标志着语音中心主义和字母普遍主义在中国的发生。本文以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的罗马化工作为线索,重审废除汉字的激进主张的理论源流、跨国际发展,...
汉字革命是20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革命的重要一环。作为汉字革命的开端,罗马化运动标志着语音中心主义和字母普遍主义在中国的发生。本文以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的罗马化工作为线索,重审废除汉字的激进主张的理论源流、跨国际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技术化书写观的结果。一方面,汉字字母化的进程高度契合殖民全世界的语音中心主义。另一方面,罗马化运动以支持改用拉丁罗马字母为前提,在追求可视语音,并与先进声音复制技术碰撞的过程中,出人意料地否定了字母普遍主义,提示重新思考书写意义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元任
汉字革命
罗马化
可视语音
声谱仪
字母普遍主义
原文传递
人文研究如何触及生态危机
被引量:
3
6
作者
孟悦
《文化与诗学》
2019年第2期2-24,共23页
这是孟悦教授"生态人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本讲主要在梳理生态批评和生态书写传统,面对当代地球体系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从人文研究和文化思想史的角度,去讨论气候变迁、生物多...
这是孟悦教授"生态人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本讲主要在梳理生态批评和生态书写传统,面对当代地球体系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从人文研究和文化思想史的角度,去讨论气候变迁、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其他地球生态危机?本讲指出,只有当人文研究反思相应认知方式以及连带的美学理论、真实观、写作方式和文学批评范畴,不再继续生产这些认知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人文研究者才算得上是开始从自己的领域面对和"解决"生态危机。在这个意义上,生态问题正是人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生态危机
资本世
人类世
人文研究
原文传递
儒家利他主义、慷慨和正义:对全球化的回应
7
作者
沈清松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299-300,共2页
全球化是一个跨越界域的历史进程。“外推”可作为一个透过构建有效对话来克服对立的工具。从词源上来说,这个词的含义是个人走出自己、迈向多元他者的行动,或超越自己熟悉的范畴,走向陌生领域,走向众多陌生人。现今不同文化传统和宗教...
全球化是一个跨越界域的历史进程。“外推”可作为一个透过构建有效对话来克服对立的工具。从词源上来说,这个词的含义是个人走出自己、迈向多元他者的行动,或超越自己熟悉的范畴,走向陌生领域,走向众多陌生人。现今不同文化传统和宗教之间所需的对话,应被理解为是相互外推的过程。在相互外推形式下的外推和对话,要比哈贝马斯理解为论辩的沟通行动更为重要。哈贝马斯的论点预设了先前外推的努力,即对于表达个人的论题来说,必须用他人的语言或他人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这种努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互相理解和反思。哈贝马斯的四个理想主张,即可理解性、真理性、真诚性和正当性,在现实世界中根本行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行动
有效对话
利他主义
可理解性
哈贝马斯
真诚性
历史进程
全球化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惠特曼城市生态诗学中的“道”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特
机构
清华
大学
中文系
多伦多大学东亚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4,共7页
文摘
惠特曼的城市书写体现了其独特的城市生态诗学思想,蕴含着以"道"为核心的中国古典道家思想。惠特曼认为,城市中的人们应当遵从客观规律,道法自然,建立人类与自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达到"人乐"和"天乐"的境界。在他的城市想象中,人类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相连相通的普通一环。作为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与万物皆为一体。惠特曼从事物本质出发,展现出人化了的自然与自然化了的人,在探寻人与自我之间生态关系的过程中,建构出物我合一的生态自我。
关键词
沃尔特·惠特曼
城市生态诗学
古典道家
道
物我为一
分类号
I07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宗教意识·信仰皈依·福音文学-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基督宗教文化描写
2
作者
马娃
刘贤汉
机构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东亚系
访问学者
芜湖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芜湖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37-40,共4页
文摘
本文简要描述基督宗教文化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流变,旨在提倡宗教宽容与文化多无论,并指出,在中国当代的道德和信仰的重新构建中,基督宗教文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资源。
关键词
宗教意识
信仰皈依
中国
当代文学
基督教
宗教文化
道德
信仰
文学评论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
被引量:
13
3
作者
格非
王中忱
解志熙
旷新年
孟悦
李旭渊
吕正惠
森冈优纪
叶纹
机构
清华
大学
中文系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东亚系
韩国西江
大学
中国文化系
台湾清华
大学
中文系
美国华盛顿
大学
美国芝加哥
大学
东亚系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91,共18页
文摘
2017年7月15日—16日,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了清华大学"国际文学工作坊"(第一期),围绕"《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主题进行研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近2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格非的创作尤其是《望春风》进行了严谨、细致、真率的文本解读。森冈优纪指出,《望春风》非常自然地在三种叙事方式之间灵活转换,在"知识分子叙事人面对古老的农村"这一主题上做出了全新的突破。解志熙认为,这部小说最吸引他的是作者借助文学想象对故乡的深情回顾,并且提出了"还有没有回故乡之路"的问题。吕正惠称赞格非文字有独特的魅力,恢复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殊的表述方式,把中国古代传统和西方文学的叙事技巧融合起来。旷新年提出"农民可以说话吗"的问题,从"中国农民"的立场表述对中国现代主义的隔膜和困惑。孟悦则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分析小说,思考农耕文明消亡对生命的价值和意味的改变。叶纹同样关注小说中乡村的消逝,并分析了《望春风》与格非早期作品的差异,以及与世界文学的关联。李旭渊讨论了小说中对乌托邦的渴望与处女母亲的想象。王中忱强调《望春风》为读者提供了许多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著作无法提供的东西,凸显了小说的独特价值。在讨论过程中,格非就《望春风》的写作缘起、叙事动力和小说结构等与会者关注的问题做了回应,并讲述了"江南三部曲"与《望春风》的关联。为尽可能重现这场研讨会的原貌,现根据会议记录稿将重要发言整理刊发,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望春风》
格非
叙事动力
小说结构
世界文学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儒家利他主义、慷慨和正义:对全球化的回应
被引量:
1
4
作者
沈清松
张志祥
机构
多伦多大学东亚系
扬州职业
大学
外国语学院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0-4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4AZD005)
文摘
儒家推己及人、恕者善推的"外推"步骤,可以视为各方差异或不同文明沟通的可行策略。"外推"是一种走出自我封闭、走向多元他者、从熟悉走向陌生的一种行动,可以分语言的外推、实践的外推、本体的外推三步骤为之。儒学中的"恕"可诠释为一无私地走出自我封闭,走向多元他者的行动。"恕"可用"推"来诠释和实践。孔子尝谓"恕"可终身行之。人可不断外推,从自我到家庭,从家庭到社群,从社群到国家,从国家到天下,也就是所谓全球化世界。在全球化时代,通过发扬"仁"、"恕"所预设的原初慷慨,儒学必能复兴,而原初慷慨虽超越相互性,并不否认相互性,反而能整合并成全相互性。由"仁"生"义",由"义"生"礼",道德的正义优先于分配的正义。当儒学强调的"仁"所发展的相互性,能经由"恕"的外推而扩张,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关键词
全球化
外推
原初慷慨
利他主义
正义
Keywords
globalizatiom strangification (waitui)
original generosity altruism justice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可视语音”:汉字革命与字母普遍主义在中国
被引量:
6
5
作者
钟雨柔
机构
多伦多大学东亚系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0-203,208,共15页
文摘
汉字革命是20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革命的重要一环。作为汉字革命的开端,罗马化运动标志着语音中心主义和字母普遍主义在中国的发生。本文以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的罗马化工作为线索,重审废除汉字的激进主张的理论源流、跨国际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技术化书写观的结果。一方面,汉字字母化的进程高度契合殖民全世界的语音中心主义。另一方面,罗马化运动以支持改用拉丁罗马字母为前提,在追求可视语音,并与先进声音复制技术碰撞的过程中,出人意料地否定了字母普遍主义,提示重新思考书写意义的必要。
关键词
赵元任
汉字革命
罗马化
可视语音
声谱仪
字母普遍主义
分类号
H125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人文研究如何触及生态危机
被引量:
3
6
作者
孟悦
机构
多伦多大学东亚系
出处
《文化与诗学》
2019年第2期2-24,共23页
文摘
这是孟悦教授"生态人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本讲主要在梳理生态批评和生态书写传统,面对当代地球体系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从人文研究和文化思想史的角度,去讨论气候变迁、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其他地球生态危机?本讲指出,只有当人文研究反思相应认知方式以及连带的美学理论、真实观、写作方式和文学批评范畴,不再继续生产这些认知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人文研究者才算得上是开始从自己的领域面对和"解决"生态危机。在这个意义上,生态问题正是人文的问题。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生态危机
资本世
人类世
人文研究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儒家利他主义、慷慨和正义:对全球化的回应
7
作者
沈清松
机构
多伦多大学东亚系
出处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299-300,共2页
文摘
全球化是一个跨越界域的历史进程。“外推”可作为一个透过构建有效对话来克服对立的工具。从词源上来说,这个词的含义是个人走出自己、迈向多元他者的行动,或超越自己熟悉的范畴,走向陌生领域,走向众多陌生人。现今不同文化传统和宗教之间所需的对话,应被理解为是相互外推的过程。在相互外推形式下的外推和对话,要比哈贝马斯理解为论辩的沟通行动更为重要。哈贝马斯的论点预设了先前外推的努力,即对于表达个人的论题来说,必须用他人的语言或他人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这种努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互相理解和反思。哈贝马斯的四个理想主张,即可理解性、真理性、真诚性和正当性,在现实世界中根本行不通。
关键词
沟通行动
有效对话
利他主义
可理解性
哈贝马斯
真诚性
历史进程
全球化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惠特曼城市生态诗学中的“道”
马特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宗教意识·信仰皈依·福音文学-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基督宗教文化描写
马娃
刘贤汉
《芜湖师专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
格非
王中忱
解志熙
旷新年
孟悦
李旭渊
吕正惠
森冈优纪
叶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3
原文传递
4
儒家利他主义、慷慨和正义:对全球化的回应
沈清松
张志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
原文传递
5
“可视语音”:汉字革命与字母普遍主义在中国
钟雨柔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6
原文传递
6
人文研究如何触及生态危机
孟悦
《文化与诗学》
2019
3
原文传递
7
儒家利他主义、慷慨和正义:对全球化的回应
沈清松
《中国哲学年鉴》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