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学会用眼睛“写”新闻
1
作者
王桂利
《青年记者》
2000年第1期32-32,共1页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使新闻报道显得呆板、干瘪,不传神。所谓体态语言信息,指的是人们通过动作、表情、外表、服饰等,间接传递出的信息。行为科学家曾指出,“人们的所作所为比他们的所说所讲更为重要”。南振中同志在《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眼睛,是人身上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写作
新闻采访
新闻人物
非语言信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机遇与责任——’97赴京参加3次全国重大活动报道回眸
2
作者
李瑞成
《青年记者》
1998年第1期28-29,共2页
刚刚过去的1997年,笔者曾3次赴京参加全国重大活动报道,虽然每次临行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每次都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吃了不少苦头。幸而笔者明了自己所负的责任,能抓住机遇,总算较圆满完成了采访报道任务,所发表的29篇新闻...
刚刚过去的1997年,笔者曾3次赴京参加全国重大活动报道,虽然每次临行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每次都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吃了不少苦头。幸而笔者明了自己所负的责任,能抓住机遇,总算较圆满完成了采访报道任务,所发表的29篇新闻稿件均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通过实践,笔者也逐步探索出一条从会议,特别是重大活动中写深度报道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活动
抓住机遇
深度报道
新闻稿件
采访
大众日报
充分准备
会议报道
责任
记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观念”到“情趣”
3
作者
宋弢
《青年记者》
1999年第5期31-31,共1页
《记者专车上的明星》,是一篇荣获了普利策新闻奖的人物通讯,写的是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美联社高级政治记者沃尔特·米尔斯。文中描写了米尔斯对新闻超凡的敏感性和果断的处理稿件的能力,特别突出了他的“快”——“米尔斯写稿的速度...
《记者专车上的明星》,是一篇荣获了普利策新闻奖的人物通讯,写的是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美联社高级政治记者沃尔特·米尔斯。文中描写了米尔斯对新闻超凡的敏感性和果断的处理稿件的能力,特别突出了他的“快”——“米尔斯写稿的速度比大多数人打腹稿的速度还快,而且经常比自己打腹稿的速度还快。然而,在文章临近结束时,却峰回路转,来了这样一段:无论米尔斯的名声怎样响,但是,1976年11月3日凌晨,即总统选举日的第二天。他的名字在电传和媒体上却不是第一位。就在他焦急地坐在电子打字机旁等着美联社记者现场结果的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斯
普利策新闻奖
人物通讯
观念
美联社
电子打字机
记者
敏感性
速度比
沃尔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创新与统一——赴京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体会
4
作者
蓝海
《青年记者》
1998年第3期13-14,共2页
在初次采访全国大型会议而特有的一种惴惴不安又跃跃欲试的心态下,我踏上了赴京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路。创新与政治特色3月8日上午,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是领导人中第一个来到山东团。虽已忙了一周,众随团记者知道,真正的重头活...
在初次采访全国大型会议而特有的一种惴惴不安又跃跃欲试的心态下,我踏上了赴京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路。创新与政治特色3月8日上午,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是领导人中第一个来到山东团。虽已忙了一周,众随团记者知道,真正的重头活来了,一个个不敢怠慢。住地宾馆每个电梯旁都有一台秤,进出电梯过秤已成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大
大型会议
采访
政治特色
领导人
电梯
名记者
山东
地方特色
工作人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水一方——湖北抗洪一线采访纪行
5
作者
胡荣国
《青年记者》
1998年第6期32-34,共3页
长江已离我远去,在湖北的日子也渐渐远去,可脑海里依旧萦绕着那一景一幕,每当看到那一张张照片,提到那一件件往事,人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石首,回到了公安,回到了在湖北的日日夜夜。一线处处有新闻9月5日中午,我刚踏进济南机场的候机室,...
长江已离我远去,在湖北的日子也渐渐远去,可脑海里依旧萦绕着那一景一幕,每当看到那一张张照片,提到那一件件往事,人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石首,回到了公安,回到了在湖北的日日夜夜。一线处处有新闻9月5日中午,我刚踏进济南机场的候机室,身后就来了一队穿迷彩服的军人,有男有女,我一眼认出了其中的相声演员唐爱国、齐立强,这两张脸在电视上太熟悉了。凭着直觉,我预感到他们也是奔着济南军区抗洪部队去的。一搭话,果不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洪部队
湖北
采访
石首
济南机场
新闻
军区
长江
公安县
摄影记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路考察一路情——江总书记考察山东采访纪行
6
作者
李瑞成
《青年记者》
1999年第5期35-36,共2页
今年6月22日至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山东,着重就黄河治理与开发、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时隔7年之后。江泽民总书记再次对山东进行实地考察。也是今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第四次专...
今年6月22日至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山东,着重就黄河治理与开发、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时隔7年之后。江泽民总书记再次对山东进行实地考察。也是今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第四次专门就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调研,举国关注。笔者作为大众日报的文字记者.能够参加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采访活动,感到既荣幸又责任重大。在短暂的4天时间里,笔者撰写出《江泽民总书记考察山东纪实》的长篇通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泽民
江总书记
发展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
实地考察
治理与开发
黄河山东段
采访
大众日报
中央军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讯员来稿中的“多”与“少”
7
作者
李瑞成
《青年记者》
2000年第5期52-54,共3页
凡给报社投稿者,无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早日见诸报端或都能够发表,但这是很难做到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不断提高见报率呢?现在企业界有一句行话,叫做以销定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投稿,也就是说,通讯员在投稿之前,除了...
凡给报社投稿者,无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早日见诸报端或都能够发表,但这是很难做到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不断提高见报率呢?现在企业界有一句行话,叫做以销定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投稿,也就是说,通讯员在投稿之前,除了在稿件质量上狠下些功夫外,还要对各家报纸进行分析研究,看其设些什么栏目,喜欢哪方面内容的新闻稿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稿
通讯员
新闻作品
稿件质量
见报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会议报道创新随记
8
作者
张宇鸿
《青年记者》
2000年第4期30-31,共2页
有人说,会议是挖掘不完的金矿,在那里,可以找到世界的许多种色彩。如何充分利用好会议这一宝贵的信息源泉,写出出新出彩的好新闻?作为一名常跑会议的记者,综合别人的成功范例和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我认为,搞好会议报道还是有规律可...
有人说,会议是挖掘不完的金矿,在那里,可以找到世界的许多种色彩。如何充分利用好会议这一宝贵的信息源泉,写出出新出彩的好新闻?作为一名常跑会议的记者,综合别人的成功范例和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我认为,搞好会议报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深入会议报道不是报道会议本身,不是程序报道(当然不否认有些会议,如人大、政协例会,就要求准确无误、干净利落地报好程序),会议报道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从会议中拎出新闻。而拎新闻的前提是,深入会议,了解会议,把握会议。深入会议,就不是蜻蜓点水式地跑会,像现在有的记者那样,拿到材料,一走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议报道
报道创新
新闻报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会用眼睛“写”新闻
1
作者
王桂利
机构
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部
出处
《青年记者》
2000年第1期32-32,共1页
文摘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使新闻报道显得呆板、干瘪,不传神。所谓体态语言信息,指的是人们通过动作、表情、外表、服饰等,间接传递出的信息。行为科学家曾指出,“人们的所作所为比他们的所说所讲更为重要”。南振中同志在《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眼睛,是人身上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
关键词
新闻写作
新闻采访
新闻人物
非语言信息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机遇与责任——’97赴京参加3次全国重大活动报道回眸
2
作者
李瑞成
机构
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部
出处
《青年记者》
1998年第1期28-29,共2页
文摘
刚刚过去的1997年,笔者曾3次赴京参加全国重大活动报道,虽然每次临行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每次都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吃了不少苦头。幸而笔者明了自己所负的责任,能抓住机遇,总算较圆满完成了采访报道任务,所发表的29篇新闻稿件均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通过实践,笔者也逐步探索出一条从会议,特别是重大活动中写深度报道的路子。
关键词
重大活动
抓住机遇
深度报道
新闻稿件
采访
大众日报
充分准备
会议报道
责任
记者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观念”到“情趣”
3
作者
宋弢
机构
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部
出处
《青年记者》
1999年第5期31-31,共1页
文摘
《记者专车上的明星》,是一篇荣获了普利策新闻奖的人物通讯,写的是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美联社高级政治记者沃尔特·米尔斯。文中描写了米尔斯对新闻超凡的敏感性和果断的处理稿件的能力,特别突出了他的“快”——“米尔斯写稿的速度比大多数人打腹稿的速度还快,而且经常比自己打腹稿的速度还快。然而,在文章临近结束时,却峰回路转,来了这样一段:无论米尔斯的名声怎样响,但是,1976年11月3日凌晨,即总统选举日的第二天。他的名字在电传和媒体上却不是第一位。就在他焦急地坐在电子打字机旁等着美联社记者现场结果的消息。
关键词
米尔斯
普利策新闻奖
人物通讯
观念
美联社
电子打字机
记者
敏感性
速度比
沃尔特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新与统一——赴京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体会
4
作者
蓝海
机构
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部
出处
《青年记者》
1998年第3期13-14,共2页
文摘
在初次采访全国大型会议而特有的一种惴惴不安又跃跃欲试的心态下,我踏上了赴京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路。创新与政治特色3月8日上午,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是领导人中第一个来到山东团。虽已忙了一周,众随团记者知道,真正的重头活来了,一个个不敢怠慢。住地宾馆每个电梯旁都有一台秤,进出电梯过秤已成习惯。
关键词
全国人大
大型会议
采访
政治特色
领导人
电梯
名记者
山东
地方特色
工作人员
分类号
G21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水一方——湖北抗洪一线采访纪行
5
作者
胡荣国
机构
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部
出处
《青年记者》
1998年第6期32-34,共3页
文摘
长江已离我远去,在湖北的日子也渐渐远去,可脑海里依旧萦绕着那一景一幕,每当看到那一张张照片,提到那一件件往事,人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石首,回到了公安,回到了在湖北的日日夜夜。一线处处有新闻9月5日中午,我刚踏进济南机场的候机室,身后就来了一队穿迷彩服的军人,有男有女,我一眼认出了其中的相声演员唐爱国、齐立强,这两张脸在电视上太熟悉了。凭着直觉,我预感到他们也是奔着济南军区抗洪部队去的。一搭话,果不其然。
关键词
抗洪部队
湖北
采访
石首
济南机场
新闻
军区
长江
公安县
摄影记者
分类号
G21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路考察一路情——江总书记考察山东采访纪行
6
作者
李瑞成
机构
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部
出处
《青年记者》
1999年第5期35-36,共2页
文摘
今年6月22日至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山东,着重就黄河治理与开发、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时隔7年之后。江泽民总书记再次对山东进行实地考察。也是今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第四次专门就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调研,举国关注。笔者作为大众日报的文字记者.能够参加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采访活动,感到既荣幸又责任重大。在短暂的4天时间里,笔者撰写出《江泽民总书记考察山东纪实》的长篇通讯。
关键词
江泽民
江总书记
发展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
实地考察
治理与开发
黄河山东段
采访
大众日报
中央军委
分类号
G21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讯员来稿中的“多”与“少”
7
作者
李瑞成
机构
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部
出处
《青年记者》
2000年第5期52-54,共3页
文摘
凡给报社投稿者,无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早日见诸报端或都能够发表,但这是很难做到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不断提高见报率呢?现在企业界有一句行话,叫做以销定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投稿,也就是说,通讯员在投稿之前,除了在稿件质量上狠下些功夫外,还要对各家报纸进行分析研究,看其设些什么栏目,喜欢哪方面内容的新闻稿件。
关键词
投稿
通讯员
新闻作品
稿件质量
见报率
分类号
G214.3 [文化科学—新闻学]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会议报道创新随记
8
作者
张宇鸿
机构
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部
出处
《青年记者》
2000年第4期30-31,共2页
文摘
有人说,会议是挖掘不完的金矿,在那里,可以找到世界的许多种色彩。如何充分利用好会议这一宝贵的信息源泉,写出出新出彩的好新闻?作为一名常跑会议的记者,综合别人的成功范例和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我认为,搞好会议报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深入会议报道不是报道会议本身,不是程序报道(当然不否认有些会议,如人大、政协例会,就要求准确无误、干净利落地报好程序),会议报道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从会议中拎出新闻。而拎新闻的前提是,深入会议,了解会议,把握会议。深入会议,就不是蜻蜓点水式地跑会,像现在有的记者那样,拿到材料,一走了之。
关键词
会议报道
报道创新
新闻报道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学会用眼睛“写”新闻
王桂利
《青年记者》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机遇与责任——’97赴京参加3次全国重大活动报道回眸
李瑞成
《青年记者》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观念”到“情趣”
宋弢
《青年记者》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创新与统一——赴京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体会
蓝海
《青年记者》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在水一方——湖北抗洪一线采访纪行
胡荣国
《青年记者》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一路考察一路情——江总书记考察山东采访纪行
李瑞成
《青年记者》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通讯员来稿中的“多”与“少”
李瑞成
《青年记者》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会议报道创新随记
张宇鸿
《青年记者》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