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叶文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6期1348-1349,共2页
选取我院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5例,其中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患者为观察组(n=43),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4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和术后... 选取我院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5例,其中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患者为观察组(n=43),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4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6.98%),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手术时间少,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和术后关节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老年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帆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62-163,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内骨折固定术 老年
下载PDF
采用PHILOS与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叶文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自锁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6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PHILOS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自锁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6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PHILOS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5±3.5)周,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2±3.9)周,观察组早于对照组(t=2.247,P=0.027);观察组患者前驱上举、外旋度数大于对照组患者(t=2.691,P=0.008;t=3.088,P=0.003);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5.84%,优于对照组(81.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103,P=0.03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12.50%,差异无显著性(χ2校正=0.490,P=0.483)。结论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采用PHILOS自锁钢板的复位、固定、早期活动等疗效均优于LPHP,且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HP PHILOS自锁钢板 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4
作者 李五泽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5期473-473,共1页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锁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手术入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影响的2年随访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柯东港 路坦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入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影响的2年随访观察。方法择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A 组经前外侧肌间隙入路,B 组经后外侧常规入路,记录...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入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影响的2年随访观察。方法择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A 组经前外侧肌间隙入路,B 组经后外侧常规入路,记录两组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术前、术后2周、术后1年、术后2年人工全髋关节疗效 Harris 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 -36)。结果A 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14±1.02)cm、(334.61±13.11)mL、(14.11±1.69)d 均显著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 Harris 评分与 SF -36评分均显著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2周、术后1年的 Harris 评分与 SF -36评分均显著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 Harris 评分与 SF -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感染、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水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有利于患者恢复,但远期效果与经后侧路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方法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及CT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56
6
作者 柯东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6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及CT影像特点。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同期行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照分析总结腰椎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同时分析不同程...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及CT影像特点。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同期行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照分析总结腰椎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同时分析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特点。结果多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量指数、持续坐位时间、腰部损伤史及弯腰程度。轻度者突出物以弧形边缘光滑为主,髓核脱出或突出,髓核疝密度以≤80为主,1区水平面突出面积大,神经根以紧贴为主;中度、重度者以山丘状边缘不规整为主,髓核脱出为主,髓核疝密度以>100为主,3区水平面突出面积大,神经根受压、紧贴或粘连。结论体质量指数、持续坐位时间、腰部损伤史及弯腰程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独立危险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严重程度CT影像特点存在较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病危险因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柯东港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6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医院骨科收治的已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牵引、... 目的:探讨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医院骨科收治的已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牵引、按摩、理疗等非手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融合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治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年随访的VAS、0DI评分分别为(2.13±1.14)分、(19.2±3.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7±1.06)分、(36.9±5.75)分(P〈0.05)。结论: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不易复发,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固定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滑脱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2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柯东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5期132-133,共2页
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骨骼畸形,是桡骨与尺骨的近侧端有骨性连接,并有不同程度的旋前畸形。由于远、近端尺桡关节间的活动丧失而导致的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主要是旋后功能障碍,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今年笔者在接诊... 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骨骼畸形,是桡骨与尺骨的近侧端有骨性连接,并有不同程度的旋前畸形。由于远、近端尺桡关节间的活动丧失而导致的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主要是旋后功能障碍,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今年笔者在接诊中发现了父子2例病人共3侧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尺桡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