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闻教育理念的流变
1
作者 路金辉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9-43,共5页
中国新闻教育是随着新闻教育的理念不断流变而发展的。中国的新闻教育经历了由模仿美国新闻教育模式,以培养通才为目的、重实用的新闻教育理念向照搬苏联模式,以培养专才为目的、重政治的新闻教育理念的转变,最终流变为当代以培养培养... 中国新闻教育是随着新闻教育的理念不断流变而发展的。中国的新闻教育经历了由模仿美国新闻教育模式,以培养通才为目的、重实用的新闻教育理念向照搬苏联模式,以培养专才为目的、重政治的新闻教育理念的转变,最终流变为当代以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的、重视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新闻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教育 通才 专才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视觉文化与新闻学教育的思考
2
作者 刘晶 罗忆 《太原科技》 2008年第1期25-26,共2页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介绍了视觉主导的文化,分析了视觉文化传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文化、视觉、教育...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介绍了视觉主导的文化,分析了视觉文化传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文化、视觉、教育等方面,阐述了视觉文化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新闻学 数字化媒体
下载PDF
韩剧跨国热播现象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闫东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8-61,共4页
进入21世纪,韩剧在东亚文化圈持续热播,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韩剧在传播过程中主要以规模化、偶像化、消费性、娱乐性的方式进行传播。韩剧之所以能在东亚诸国广泛传播,其原因在于观众的共同文化心理和剧作的大众化传播方式,获得了有... 进入21世纪,韩剧在东亚文化圈持续热播,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韩剧在传播过程中主要以规模化、偶像化、消费性、娱乐性的方式进行传播。韩剧之所以能在东亚诸国广泛传播,其原因在于观众的共同文化心理和剧作的大众化传播方式,获得了有共同特质和现象的东亚文化圈的广泛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传播 韩剧 东亚文化圈 大众文化传播
下载PDF
“故乡三部曲”传播特性解读——以赖利夫妇社会系统模式为切入点 被引量:2
4
作者 路金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8-160,共3页
电影首先是一门传播的艺术,其次才是一门艺术的传播。本文以传播学为研究视角,运用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对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站台》、《小武》和《任逍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贾樟柯 “故乡三部曲” 赖利夫妇社会系统模式
原文传递
我国近代科技期刊的传播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闫东艳 齐婧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从科技传播理论角度、结合历史背景与中国科技期刊特点,对我国近代科技期刊传播模式进行分析,论证科技期刊对我国科技传播的促进作用,对于当下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科技期刊 传播模式
原文传递
“十七年”山西乡土电影评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广飞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47,共3页
"十七年"时期中国影坛出现了一批具有浓厚山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影片,比如《花好月圆》(1958)、《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及其续集(1963)、《汾水长流》(1963)等。这些影片无不以浓郁的山西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被观众铭记,成为... "十七年"时期中国影坛出现了一批具有浓厚山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影片,比如《花好月圆》(1958)、《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及其续集(1963)、《汾水长流》(1963)等。这些影片无不以浓郁的山西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被观众铭记,成为至今传诵的经典作品。同时,影片的音乐及插曲也大多吸收了山西民歌和戏曲的素材,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把民间音乐与时代精神有机地融会,使银幕闪烁出引人注目的民间文化的绚丽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山西乡土电影 地域文化 自然风情 民间音乐
原文传递
电视剧《走西口》的文化底蕴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电视连续剧《走西口》所描述的是与"闯关东"、"下南洋"并称为中国近代历史三大移民现象之一的"走西口"故事。这不仅是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蕴含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史。... 电视连续剧《走西口》所描述的是与"闯关东"、"下南洋"并称为中国近代历史三大移民现象之一的"走西口"故事。这不仅是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蕴含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史。主人公田青一行"走西口"所代表的清代以来这种大规模的社会活动,改变了塞外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带来了晋陕地区的社会文化变革,不仅形成了诸如"二人台"之类的民俗文化,而且推动了农耕、游牧文化的交融和商业、城镇文化的繁荣。全剧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作为贯穿和支撑的灵魂与主线,田青身上所体现出的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及山西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诚信明理的晋商精神则是"西口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西口》 移民 诚信 儒家思想 西口文化
原文传递
晋商文化的传播图景——以《乔家大院》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闫东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0-153,共4页
近年来,《乔家大院》、《白银谷》、《龙票》等一系列关于晋商文化内容的电视剧热播,引起了极大反响,其中由《乔家大院》带动的收视热潮更使晋商文化的精神内涵备受关注。剧中所展示的"区域文化和风俗民情"以及"民族主... 近年来,《乔家大院》、《白银谷》、《龙票》等一系列关于晋商文化内容的电视剧热播,引起了极大反响,其中由《乔家大院》带动的收视热潮更使晋商文化的精神内涵备受关注。剧中所展示的"区域文化和风俗民情"以及"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表达的是当代社会对传统商业道德回归的呼唤,追求的是历史的当下意义。剧中着重渲染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承担起了非凡的社会教育意义,较好地发挥了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通过激起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使整部电视剧的境界得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文化 《乔家大院》 传播 现代性
原文传递
“载道”视阈下的封闭心态——新时期马烽、孙谦电影剧本的叙事学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郝春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8-150,共3页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山西作家马烽、孙谦编剧的电影《泪痕》、《黄土坡的婆姨们》等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轰动效应,在以农村为叙事中心到以"欲望都市"为叙事背景转化的过渡期电影中,他们的作品既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色...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山西作家马烽、孙谦编剧的电影《泪痕》、《黄土坡的婆姨们》等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轰动效应,在以农村为叙事中心到以"欲望都市"为叙事背景转化的过渡期电影中,他们的作品既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色,又传承着"文以载道"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载道 线性叙事 “串状”叙事链条
原文传递
论当代大众文化的消费特征——以小沈阳影视作品为例
10
作者 杨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8-181,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成为中国主导的文化形态。它不仅以世俗化的形式启蒙着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思想观念,而且解构了一体化的传统文化格局。作为当代大众流行文化,小沈阳的影视作品深刻影响着国人的消费心理。这种消费性在承诺给人们欢...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成为中国主导的文化形态。它不仅以世俗化的形式启蒙着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思想观念,而且解构了一体化的传统文化格局。作为当代大众流行文化,小沈阳的影视作品深刻影响着国人的消费心理。这种消费性在承诺给人们欢乐神话的同时,是否在削减着文化的意义追索,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小沈阳影视作品,寻找其与当下大众审美趣味的契合点,进而探讨大众文化消费的发展现状、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沈阳影视作品 大众文化 消费主义 欢乐神话 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孤独的硬汉——析《天狗》中的李天狗与《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捷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6-158,共3页
根据山西作家张平原创小说改编的《天狗》与美国经典影片《老人与海》的主人公都被评论界称为"硬汉",但他们身上却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及特点。本文着重比较了李天狗和桑地亚哥在与周围环境做斗争时所表现出的精神与品格,并结合... 根据山西作家张平原创小说改编的《天狗》与美国经典影片《老人与海》的主人公都被评论界称为"硬汉",但他们身上却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及特点。本文着重比较了李天狗和桑地亚哥在与周围环境做斗争时所表现出的精神与品格,并结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硬汉 文明 碰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