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临床治疗体会
1
作者 张宝成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12期78-79,共2页
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其治疗体会,从而降低胆漏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其治疗体会,从而降低胆漏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的治疗经验。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被选入研究患者中有23例患者通过非手术治愈,有1例患者通过二次手术治愈,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住院时间为一至四周,平均治疗时间为两周。出院后随患者进行随访3~6个月,没有发现复发病例。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形成胆漏的原因主要有迷走胆管的遗漏、创面的渗漏、手术后胆管结扎线的脱落以及手术后胆道的堵塞等。对于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患者,做好预防胆漏的发生措施十分关键,此外应当根据胆管梗阻、腹腔引流、腹膜炎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手术 胆漏 临床治疗
下载PDF
ERCP/EST治疗80岁以上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2
作者 侯建根 张艳花 +4 位作者 仝文玲 袁世增 张宝成 苗海泉 孙焕宏 《医师在线》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治疗80岁以上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高龄(≥8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胆总管结石最大...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治疗80岁以上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高龄(≥8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发热、十二指肠穿孔)、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共有5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胆总管结石平均最大直径(1.14±0.42)cm,平均住院时间(9.68±4.80)d,平均住院总费用(25380.79±6622.17)元。术前谷氨酰转移酶(GGT)(466.79±397.29)U/L、凝血酶原时间(PT)(12.97±2.00)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2.58±6.69)s;术后血清淀粉酶(172.60±239.69)U/L。术后总胆红素(TBIL)[(55.31±47.40)μmol/L vs.(33.93±41.5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6.30(52.33)μmol/L vs.14.35(15.95)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92.25(174.98)U/L vs.47.60(59.9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4.45(154.48)U/L vs.32.25(58.55)U/L]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12例,胰腺炎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EST治疗80岁以上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安全、有效,患者术后TBIL、DBIL、ALT、AST较术前明显降低,可作为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 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高龄
下载PDF
鱼刺穿透胃壁致肝脓肿1例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李朝晖 张慧峰 孙焕宏 《腹部外科》 2024年第3期230-230,F0003,共2页
吞食异物并发消化道穿孔较为常见,但鱼刺致消化道穿孔少见,并且其初期症状轻微,直至出现并发症后才能得到诊断。该文报道了1例鱼刺穿透胃壁致肝脓肿病人的诊治过程,并复习了相关文献。该类病例少见,关键是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难点在于... 吞食异物并发消化道穿孔较为常见,但鱼刺致消化道穿孔少见,并且其初期症状轻微,直至出现并发症后才能得到诊断。该文报道了1例鱼刺穿透胃壁致肝脓肿病人的诊治过程,并复习了相关文献。该类病例少见,关键是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难点在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鱼刺 穿孔 肝脓肿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3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尉进宏 孙焕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6期78-78,共1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预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8年诊治的2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以腹痛、黄疸、腹胀、呕吐为主,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T、B...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预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8年诊治的2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以腹痛、黄疸、腹胀、呕吐为主,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T、B超的确诊率分别为80%、87.5%、75%、8.7%。手术治疗20例,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12例,十二指肠局部切除、对端吻合2例,余6例行姑息性旁路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33%。未行手术治疗3例,只给予对症支持等治疗,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症状无特异性,诊断首选内镜检查,其次是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手术切除,尤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繁华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0期107-108,共2页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价值。方法对50例2DM(观察组)和同期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内膜厚度(IMT)、血管内径(AD)、收缩期峰...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价值。方法对50例2DM(观察组)和同期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内膜厚度(IMT)、血管内径(A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末期流速(D)、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水平。结果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IMT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I、S、D及A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I则明显增高,TG、TC、LDL-C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2DM患者颈动脉血管重塑检出率明显升高,高频超声可以简便准确地观察到这种病变,对2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糖尿病 B超 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Mirrizi综合征继发急性胆系炎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6
作者 孙焕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738-739,共2页
Mirrizi综合征(Mirrizi sydrome)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临床发生率约占胆囊切除术患者的0.06%~5.7%,可引起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和/或梗阻性黄疸。开腹胆囊切除是Mirrizi综合征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胆道外科已经进入微创外科时代,... Mirrizi综合征(Mirrizi sydrome)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临床发生率约占胆囊切除术患者的0.06%~5.7%,可引起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和/或梗阻性黄疸。开腹胆囊切除是Mirrizi综合征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胆道外科已经进入微创外科时代,微创技术的联合应用使大部分MS患者可以实施腹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Mirrizi 开腹胆囊切除 胆系 胆囊结石 标准治疗方法 微创外科 肝总管 胆囊颈部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7例报告
7
作者 李建勋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730-730,共1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的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引流管引流及局部穿刺抽吸胆汁等保守疗法.结果 7例胆漏病人经2~4周治疗全部治愈,随访1~3年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LC术后胆漏病人不要盲目急于开腹手术,在排除肝外主要胆管...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的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引流管引流及局部穿刺抽吸胆汁等保守疗法.结果 7例胆漏病人经2~4周治疗全部治愈,随访1~3年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LC术后胆漏病人不要盲目急于开腹手术,在排除肝外主要胆管损伤后,采取保守疗法均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漏 引流术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LC+LCBDE与LC+ERCP/EST治疗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侯建根 张艳花 +2 位作者 孙焕宏 袁世增 张宝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临床资料。共入组44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60.6±11.7)岁。依据治疗方法不同,44例患者分为LC+LCBDE组(n=33)和LC+ERCP组(n=11,行LC+ERCP/EST)。比较两组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淀粉酶,以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胆漏、残余结石、发热、出血等)。结果LC+ERCP组和LC+LCBDE组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血淀粉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C+LCBDE组手术时间为[M(Q1,Q3)]110.0(96.3,147.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9.0(7.5,11.0)d、术后排气时间为2.0(1.0,2.0)d,多于LC+ERCP组手术时间60.0(32.0,65.0)min、术后住院时间7.0(4.0,8.0)d、术后排气时间1.0(1.0,1.0)d,LC+LCBDE组住院总费用为23829.3(21779.6,27221.9)元,低于LC+ERCP组住院总费用36894.8(31963.5,41172.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ERCP组和LC+LCBDE组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胆漏、发热、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与LC+ERCP/EST比较,LC+LCBDE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虽然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但住院总费用更少,无需分次手术,可作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胆总管结石病 胆囊结石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