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在轻、中度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英 陈岩 +4 位作者 耿志伟 李晶 佟晓燕 崔志堂 曹丽华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寻找诊断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敏感的电生理检查方法。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电生理学检查为轻、中度的CTS患者24例(41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4例(28手),采用顺向性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 目的:寻找诊断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敏感的电生理检查方法。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电生理学检查为轻、中度的CTS患者24例(41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4例(28手),采用顺向性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法分别测定指3-腕、指3-掌、掌-腕正中神经(MN)SCV及MN远端潜伏期(DML)。(重症CTS者因易于诊断,不列入本研究。)结果:掌到腕MN SCV%47.12m/s,考虑诊断CTS。在所有诊断轻、中度CTS的研究组中,指3到腕MNSCV减慢的占63%,掌到腕MNSCV减慢的占95%,指3到掌MNSCV减慢的占10%。结论:用指3刺激,腕记录和指3刺激,掌记录(掌至腕测量距离为7~8cm)来分别检测并计算出指3到掌和掌到腕段的SCV,在诊断轻度、中度CTS方面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在怀疑CTS时此诊断方法可作为常规的电生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皮肤交感反应在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英 曹丽华 +4 位作者 陈岩 耿志伟 李晶 佟晓燕 崔志堂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在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应用及局限性。方法:检测对象为健康对照组20人,糖尿病组45例。糖尿病组又分为两组:A组为糖尿病未合并多发神经病组20例,B组为糖尿病合并多发神经病组25例。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行...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在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应用及局限性。方法:检测对象为健康对照组20人,糖尿病组45例。糖尿病组又分为两组:A组为糖尿病未合并多发神经病组20例,B组为糖尿病合并多发神经病组25例。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顺向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及腓肠神经逆向SCV和四肢SSR的检测。结果:①所有的健康对照者均引出完整的SSR波;②糖尿病患者中SSR的消失者与SSR出现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608),但糖尿病病程分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01);③自主神经症状和体征在糖尿病B组(特别是手足干燥出汗少及无汗者)发生率较糖尿病A组高;④在糖尿病A组的患者中SSR手部异常率为45%(9/20),消失率为5%(1/20),足部的异常率为35%(7/20),消失率为10%(2/20);糖尿病B组患者SSR手部异常率为84%(21/25),消失率为16%(4/25),足部的异常率为84%(21/25),消失率为44%(11/25),手部SSR异常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06),足部SSR消失率和异常率也是B组显著高于A组(P=0.02,P=0.001)。所有的患者至少一个肢体SSR异常即计入异常例,异常率为69%(31/45)。结论:SSR对糖尿病性远端对称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估有诊断价值和较高的敏感性,但对糖尿病早期自主神经病的诊断,特别是与临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评估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交感反应(SSR) 糖尿病 多发性神经病 神经电生理学
下载PDF
伴发脑病的成人全面性癫癎电一临床分析
3
作者 吴英 李晶 +4 位作者 崔志堂 许鑫 滕晔 高秀丽 曹丽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34-138,142,共6页
目的对伴发脑病的全面性癫癎成年病人作电生理学与临床症状学分析。方法:入选标准:①18岁以上明确诊断全面性癫癎的患者;②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检查明确有精神发育迟滞及不同程度残障... 目的对伴发脑病的全面性癫癎成年病人作电生理学与临床症状学分析。方法:入选标准:①18岁以上明确诊断全面性癫癎的患者;②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检查明确有精神发育迟滞及不同程度残障的癫癎患者,进行了长时间视频脑电图+肌电多导仪(以下简称长时间V-EEG+EMG多导仪)监测,记录间歇期EEG及发作时同步V—EEG+EMG。结果:符合条件的6例患者共记录到64次临床发作:轴肌强直发作19次,短暂性强直发作8次,不典型失神发作1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次,轴肌肌阵挛发作20次,眼睑肌阵挛10次,右侧上肢肌阵挛发作1次,无法分类的发作1次。6例患者中有5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结论:年龄依赖性癫癎性脑病患者发病早期的诊断及癫癎发作分型并进行长期的电生理学临床症状学随访到成年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性脑病 全面性癫癎 脑电图(EEG) 肌电图(EMG) 精神发育迟滞
下载PDF
发作期同步视频EEG与EMG联合监测在鉴别点头癫痫发作类型中的意义
4
作者 吴英 李晶 +4 位作者 崔志堂 贾红娟 滕晔 曹丽华 刘兴洲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09-216,共8页
目的:评估发作期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及表皮肌电图(EMG)联合监测在诊断和鉴别以点头发作(head nodding attack)为临床表现的癫痫的意义。方法:应用64道尼高力-one视频脑电图仪记录长时间V—EEG并同时在目标肌肉皮肤上安装盘... 目的:评估发作期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及表皮肌电图(EMG)联合监测在诊断和鉴别以点头发作(head nodding attack)为临床表现的癫痫的意义。方法:应用64道尼高力-one视频脑电图仪记录长时间V—EEG并同时在目标肌肉皮肤上安装盘状电极同步记录表面EMG进行分析。人组标准:①明确是癫痫患者;②V—EEG监测后明确癫痫发作临床表现符合在坐位表现为点头,伴或不伴其他临床表现。结果:9例患者共记录到107次临床发作:轴肌强直发作19次,短暂性强直发作8次,不典型失神发作1次,典型失神2次,全面性强直发作2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4次,轴肌肌阵挛发作23次,眼睑肌阵挛11次,肌阵挛失神发作26次,肌阵挛失张力发作3次,失张力发作2次,右侧上肢肌阵挛发作1次,强直性痉挛发作5次。发作时临床表现符合坐位点头动作的共86次发作。结论:发作期同步视频EEG—EMG能明确诊断并鉴别以点头发作为临床表现的癫痫发作类型,如轴肌肌阵挛发作、肌阵挛失神发作、肌阵挛一失张力发作、失张力发作、痉挛发作、强直痉挛发作及短暂性强直发作;癫痫患者行头皮V—EEG监测时同步记录表面EMG,从时间及空间参数上有助于量化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视频分析有助于鉴别临床表现以点头为主的癫痫发作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头发作 脑电图(EEG) 肌电图(EMG) 癫痫发作
下载PDF
东菱克栓酶对脑梗塞患者的血流变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艳 曹丽华 +3 位作者 张丽君 闫俊杰 张锦 耿志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13-214,共2页
目的 探索东菱克栓酶对脑梗塞患者的血流变影响 ,为减少血栓形成 ,预防脑梗塞再发积累经验。方法 对 5 0例脑梗塞患者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四项变化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后病人血液粘度明显降... 目的 探索东菱克栓酶对脑梗塞患者的血流变影响 ,为减少血栓形成 ,预防脑梗塞再发积累经验。方法 对 5 0例脑梗塞患者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四项变化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后病人血液粘度明显降低 ,血浆纤维蛋白原也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有效降低血液粘度 ,红细胞压积 ,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 ,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菱克栓酶 脑梗塞 血流变学 微循环 药物治疗 血液粘度
下载PDF
颞叶内侧癫发作期EEG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欣 吴英 +2 位作者 刘兴洲 栾国明 孙利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10-214,217,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海马硬化并同侧发作间期EEG异常的颞叶内侧癫患者的发作期EEG定侧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头颅MRI证实为单侧海马硬化,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表现为同侧发作间期EEG异常(包括样放电和颞区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的颞... 目的:探讨单侧海马硬化并同侧发作间期EEG异常的颞叶内侧癫患者的发作期EEG定侧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头颅MRI证实为单侧海马硬化,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表现为同侧发作间期EEG异常(包括样放电和颞区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的颞叶内侧癫患者,在发作期EEG的定侧定位价值。结果:发作期EEG定位于同侧颞区的占59.7%,同侧颞-额区的占12.5%,能定侧的占84.7%,其中定位于颞区和颞-额区的占72.2%,定位于同侧半球的占12.5%。结论:单侧海马硬化并同侧发作间期EEG异常的颞叶内侧癫患者,发作期EEG的定位和定侧有较高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硬化 颞叶内侧癫 发作间期 发作期 脑电图(EEG)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改变与CT分析(附54例报告)
7
作者 王兴华 康钦伟 +1 位作者 窦云田 唐成治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2-93,共2页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研究视觉传导通路功能状态的重要手段,VEP可作为判定一切原因所致视路损害的客观指标。我科从1988年1月—1989年6月,对临床确诊的54例脑梗塞病人,分別进行图形反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和CT扫描,其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研究视觉传导通路功能状态的重要手段,VEP可作为判定一切原因所致视路损害的客观指标。我科从1988年1月—1989年6月,对临床确诊的54例脑梗塞病人,分別进行图形反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和CT扫描,其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本资料中,男41例,女1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6岁,平均56.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4天,其中以2—7天者居多(4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视觉诱发电位 CT
下载PDF
颞叶癫痫附加症及其电-临床症状学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英 刘兴洲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0-572,共3页
颞叶癫痫附加症(temporal plus epilepsies,TPE)是癫痫发作的起始累及到颞叶及其周边结构(额眶皮层、岛叶、岛盖顶部及颞-顶-枕交界区)并具有复杂致痫网络的多脑叶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2001年法国的Ryvlin等最先引用。TPE不仅是一... 颞叶癫痫附加症(temporal plus epilepsies,TPE)是癫痫发作的起始累及到颞叶及其周边结构(额眶皮层、岛叶、岛盖顶部及颞-顶-枕交界区)并具有复杂致痫网络的多脑叶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2001年法国的Ryvlin等最先引用。TPE不仅是一种多脑叶癫痫,还是癫痫患者猝死的特殊危险因素,岛叶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此外继发全身性强直一阵挛的频繁发作也是诱发呼吸衰竭加重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颞叶癫痫附加症将有助于我们对颞叶癫痫外科治疗不利预后的正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附加症 症状学 临床 心血管功能 PLUS 周边结构 癫痫发作
原文传递
延髓卒中引起假性中枢性面瘫12例病因分析
9
作者 杨凤民 马玉杰 +5 位作者 夏圣梅 宋来军 宫旭海 何小花 刘江华 张继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延髓卒中 病因分析 中枢性面瘫 神经内科 大庆市 面神经纤维 鼻唇沟 中枢性瘫痪 舌下神经核 周围性面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