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祝沪军 夏求明 +5 位作者 李永刚 方秦模 向桂玉 郭德庆 张振才 李凤梅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88-389,共2页
目的 介绍经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经前胸正中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应用该技术的病人 ,手术顺利 ,体外循环时间 (6 2 .9± 14 .3)... 目的 介绍经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经前胸正中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应用该技术的病人 ,手术顺利 ,体外循环时间 (6 2 .9± 14 .3)min ,主动脉阻断 (42 .4± 8.6 )min ,心脏均自动复跳 ,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微创切口手术入路具有安全、显露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手术 微创切口
下载PDF
42例心房粘液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宪友 夏宏伟 +5 位作者 孟锐 李凤梅 魏庆云 翟春 杨晓晶 孙翠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年第3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粘液瘤 心房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胸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25例报告
3
作者 祝沪军 夏求明 +6 位作者 李永刚 向桂玉 方秦模 马宪友 郭德庆 白山 萧钟迪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前胸正中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方法自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对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1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1例,法乐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 目的探讨经前胸正中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方法自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对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1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1例,法乐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2±7. 3)min,主动脉阻断(29.4±8. 6)min,心脏均自动复跳,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小切口手术入路的优点是安全、显露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美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直视手术 小切口
下载PDF
胸骨“T”形锯开入路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4
作者 祝沪军 李永刚 +5 位作者 方秦模 李凤梅 郭德庆 张振才 夏求明 向桂玉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93-294,共2页
经前胸正中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 62例 ,均顺利完成。 60例行体外循环手术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 ( 72 .2± 14 .3)min ,44例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 ( 39.4± 8.6)min ,心脏均自动... 经前胸正中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 62例 ,均顺利完成。 60例行体外循环手术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 ( 72 .2± 14 .3)min ,44例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 ( 39.4± 8.6)min ,心脏均自动复跳 ,无并发症及死亡。本微创切口手术入路具有安全、显露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切口术 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5
作者 方秦模 李庆志 +4 位作者 祝沪军 李永刚 张振才 马宪友 夏洪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1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 总结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10月对 5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 采用左心并行体外循环、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结果  4例存活 ,l例心跳骤停死亡。结论 手术治疗夹层动脉瘤是目前远期疗效最... 目的 总结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10月对 5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 采用左心并行体外循环、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结果  4例存活 ,l例心跳骤停死亡。结论 手术治疗夹层动脉瘤是目前远期疗效最好的方法。手术中解剖应小心、仔细 ,避免动脉瘤破裂大出血 ;缝合应严密、牢固 ,以防术后漏血、出血。手术后的监护治疗应将重点放在维持正常血容量及血压等方面。如出院时血压高 ,仍需服用降血压药物 ,以免再发夹层动脉瘤。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弹性外固定法辅助治疗创伤性浮动胸壁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祝沪军 宫本贤 +4 位作者 李永刚 李宪英 方秦模 郭德庆 郭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413-414,共2页
本文报告采用综合治疗肺挫伤、改善呼吸功能及辅以弹性外固定的方法治疗56例创伤性浮动胸壁的结果,探讨了弹性外固定的临床作用及优点。
关键词 外伤 浮动胸壁 肺挫伤 外固定疗法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腺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宪友 夏宏伟 +3 位作者 李庆志 郭德庆 候鑫磊 李士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52-553,共2页
目的总结胸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2007年9月手术治疗胸腺瘤3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手术,均完整切除胸腺瘤及清除纵隔脂肪组织。结果39例患者出院前复查CT见局部占位均消失,... 目的总结胸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2007年9月手术治疗胸腺瘤3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手术,均完整切除胸腺瘤及清除纵隔脂肪组织。结果39例患者出院前复查CT见局部占位均消失,8例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口服溴吡啶斯的明及强的松后症状控制。结论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胸腺瘤的首选方式,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手术治疗 溴吡啶斯的明 强的松
下载PDF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浆 Ca ^(+ +)浓度变化的临床观测
8
作者 祝沪军 刘志梅 +3 位作者 李永刚 方秦模 王 旭 张家俊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03-205,共3页
本文报告258 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浆 Ca + + 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观测结果。体外循环中、后血浆 Ca + + 明显降低( P< 001) ;在围术期监测血浆 Ca + + 浓度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婴幼儿 心脏手术 钙离子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儿童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甲皱微循环变化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祝沪军 房士琦 张莉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6期334-336,共3页
报告32例先心病儿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甲皱微循环变化临床观测的结果。本组病人男15例,女17例;年龄10.6±2.5岁;病种包括VSD12例,ASD15例,TO15例。采用中度低温血液稀释非搏动性体外循环[C... 报告32例先心病儿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甲皱微循环变化临床观测的结果。本组病人男15例,女17例;年龄10.6±2.5岁;病种包括VSD12例,ASD15例,TO15例。采用中度低温血液稀释非搏动性体外循环[CPB],CPB时间58.5±6.8min;于术前、术后定时观测甲皱微循环、HCT、TP及COP。结果显示,术中HCT、TP及COP急剧下降(P<0.01),术后甲皱微循环管袢清晰度下降、数目减少,轮廓模糊,红细胞聚集,微血流呈粒流、粒缓流,这些改变于术后3~5天恢复正常。结论认为:CPB心脏手术期间及术后早期,影响甲皱微循环的主要因素是血液稀释(HCT)、COP、PH、温度、体外循环灌注损伤、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及药物等;观测甲皱微循环可便捷地了解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微血管周围状态变化的情况,并对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皱微循环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祝沪军 房士琦 刘志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5期281-283,共3页
对采用低温血液稀释性体外循环进行心内直观手术的28例患儿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测。心肺转流中及术后早期,血液粘度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P<0.01),微血管内红细胞变... 对采用低温血液稀释性体外循环进行心内直观手术的28例患儿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测。心肺转流中及术后早期,血液粘度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P<0.01),微血管内红细胞变形、聚集。血液稀释、低温、酸中毒、体外循环机械作用及预充液成分等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主要因素;调节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儿童 体外循环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重症胸外伤治疗中ICU的作用
11
作者 马宪友 夏宏伟 +4 位作者 祝沪军 郭德庆 李庆志 李凤梅 张振才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6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救治中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及治疗的作用。方法:分析2000—07~2007—08在ICU监护和治疗的96例重症胸外伤临床资料,总结重症胸外伤ICU监护及治疗中的问题。结果:本组治愈率90.6%(87/96),死亡率9....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救治中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及治疗的作用。方法:分析2000—07~2007—08在ICU监护和治疗的96例重症胸外伤临床资料,总结重症胸外伤ICU监护及治疗中的问题。结果:本组治愈率90.6%(87/96),死亡率9.4%(9/96),全组发生应激性溃疡4例(4.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8例(8.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9例(9.4%)。结论:ICU内严密的专科治疗和监护处理是治疗重症胸外伤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重症胸外伤 治疗
下载PDF
265例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沪军 吴维伟 +5 位作者 崔志伟 李永刚 方秦模 马宪友 郭德庆 萧钟迪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癌 并发症 围手术期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宪友 祝沪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下食管括约肌 HELLER术 扩张探条或气囊扩张 食管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