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害与血清hs-CRP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冯俊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3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与疾病轻重的关系。方法测定105例ACI患者与10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ACI患者hs-CRP明显增高(11.53±2.3)mg/L,健康体检者hs-CRP...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与疾病轻重的关系。方法测定105例ACI患者与10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ACI患者hs-CRP明显增高(11.53±2.3)mg/L,健康体检者hs-CRP为(2.34±1.15)mg/L,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CI患者经治疗后2周开始下降,于6个月后逐渐趋于较稳定水平,但仍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与健康人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轻度hs-CRP含量(7.12±1.55)mg/L,中度hs-CRP含量为(13.11±1.64)mg/L,重度hs-CRP含量为(18.99±1.67)mg/L。结论脑梗死发生后hs-CRP含量明显升高,且含量高低与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hs-CRP含量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分度和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病理性TDP-43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冯俊强 张立志 +1 位作者 杨光 江新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0,共3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neu-rolog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变性疾病大部分是异质性的,而基因突变造成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表达和聚集却常常是共性的。如阿尔茨海默病时的β样淀粉样蛋白变性及...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neu-rolog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变性疾病大部分是异质性的,而基因突变造成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表达和聚集却常常是共性的。如阿尔茨海默病时的β样淀粉样蛋白变性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病理即为老年斑及神经原纤维缠结主要组成成分即淀粉样原纤维蛋白聚集物[1],路易体(Lewy)中的a-共核蛋白也是构成帕金森病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蛋白表达 病理性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原纤维缠结 淀粉样蛋白变性 微管相关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分水岭脑梗死血管狭窄的CT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晶 程立山 张继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年第4期40-41,共2页
目的: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CT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Willis环血流代偿情况。方法:对神经内科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52例,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血管狭窄程度和Willis环开放情况。结果:52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有63.2%(33/52)为血管... 目的: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CT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Willis环血流代偿情况。方法:对神经内科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52例,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血管狭窄程度和Willis环开放情况。结果:52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有63.2%(33/52)为血管重度狭窄,15.4%(8/52)中度狭窄,9.6%(5/52)轻度狭窄,11.5%(6/52)无狭窄。重度狭窄中以大脑中动脉所占比例最高(32.7%),其次为颈内动脉(30.8%)。无血管狭窄患者占11.5%。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1.1%。各种类型分水岭脑梗死之间Willis环开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分水岭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为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严重狭窄,Willis环血流代偿在分水岭脑梗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CT血管成像 发病机制 WILLIS动脉环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与SOD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俊强 张立志 +1 位作者 杨光 江新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最常见的缓慢进展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基因突变有关,本文对ALS与SOD1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张立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3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6例脑出血患者予以同样的内科治疗,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48h开始康复训练;B组为普通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6例脑出血患者予以同样的内科治疗,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48h开始康复训练;B组为普通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d且头颅CT提示脑出血处于吸收期开始康复训练。观察在康复过程中再次脑出血、心脏功能恶化、窒息、骨折发生率,评价康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和3月后的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再出血、心功能恶化、窒息、骨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康复前、第7天和第14天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和3月后Barthel指数比较,A组优于B组。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而且能改善30d后的Barthel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康复
下载PDF
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勇 徐树军 +2 位作者 朱淼 白海涛 王俊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颈内动脉系统TIA(20例),B组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0例),A、B两组中随机分别抽选1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两组各10例...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颈内动脉系统TIA(20例),B组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0例),A、B两组中随机分别抽选1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两组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A、B两组均给予舒血宁20mL、奥扎格雷钠100mL一日一次静滴,羟乙基淀粉酶注射液500mL/次,每日1次,连用10d.治疗组在发病后6h内在DSA下给予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介入 灌注 分水岭区脑梗死
下载PDF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 被引量:9
7
作者 吴海霞 周典贵 +2 位作者 王成全 冯雪影 张春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5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冠心病患者 心功能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DOPPLER 超声心动图 早期诊断 TDI技术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失语的康复训练 被引量:1
8
作者 耿红梅 高娜 +2 位作者 严春华 高天霞 杨巍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3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失语训练在语言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4例急性脑卒中伴有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脑血管病治疗指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对康复组患者进行语言基本训练、强化训练、采用汉语失语...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失语训练在语言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4例急性脑卒中伴有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脑血管病治疗指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对康复组患者进行语言基本训练、强化训练、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对康复组患者训练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前后进行语言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经过语言基本训练、强化训练后,失语程度明显减轻,失语患者减少。经秩和检查(U=4.36,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早地进行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 康复训练
下载PDF
MRI联合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勇 徐树军 +1 位作者 朱淼 白海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4-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MRI联合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TOBS患者的MRI和DSA检查资料,观察MRI显示病变的分布范围和DSA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结果 梗死灶分布于两侧... 目的 探讨MRI联合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TOBS患者的MRI和DSA检查资料,观察MRI显示病变的分布范围和DSA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结果 梗死灶分布于两侧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呈对称性病变13例,单侧分布8例.76.2%(16/21)的患者中存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形态异常,23.8%(5/21)椎、基底动脉DS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MRI联合DSA检查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可以作为TOBS筛选和首选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核磁共振
下载PDF
鼻饲管滴注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和预防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玉英 高天霞 郑玉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0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鼻饲管滴注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和预防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1月的50例鼻饲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应用鼻饲管滴注法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以往同期住院患者50例应用注射器分次推注法... 目的:探讨鼻饲管滴注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和预防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1月的50例鼻饲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应用鼻饲管滴注法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以往同期住院患者50例应用注射器分次推注法给予营养支持。结果:试验组患者中,2例出现胃液反流现象,消化道出血4例,平均出血时间1.5d;对照组患者中,6例出现胃液反流现象,消化道出血8例,平均出血时间3-4d。结论:鼻饲管滴注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分次推注法。它通过护士适时地调整饮食方案,患者的营养能够得到保证;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呛咳导致误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的病例大大减少,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减少,同时出血的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管滴注法 脑卒中患者 营养支持 预防 消化道出血 临床观察
下载PDF
Hs-CRP、sCD40/CD40L和MMP-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立山 高朋杰 +6 位作者 陈晶 宋宏杉 付锦 郭柳彩 宋亚彬 张立志 冯俊强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3期321-322,共2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及其配体(sCD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9,MMP-9)在脑梗死后斑块破裂局部和外周血含量的变化,破裂斑块...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及其配体(sCD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9,MMP-9)在脑梗死后斑块破裂局部和外周血含量的变化,破裂斑块和未破裂斑块炎性因子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并与常规动脉造影组进行对比。方法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组和常规血管造影组分别取局部动脉血和外周静脉血进行上述炎症介质测定。结果动脉溶栓组炎症介质显著高于常规血管造影组,但动静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CRP、sCD40/CD40L和MMP-9在急性脑梗死时明显高于正常,但局部血与静脉血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及其配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脉溶栓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水平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冯俊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4期642-643,共2页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491例非缺血性脑卒中对照个体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491例非缺血性脑卒中对照个体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1)病例组TC、TG、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的TC/HDL比值为(4.28±1.22),对照组为(4.09±1.24)。病例组TC/HDL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病例组和对照组合并后按年龄分为4组,对各年龄段的TC/HDC比值进行两两比较,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DL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降低,其保护因素降低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原因之一。血浆中TC/HDL比值≥4.28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这一比值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脂异常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酸性磷脂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立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4期622-623,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酸性磷脂(A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不用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给予常...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酸性磷脂(A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不用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14d。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的测定。结果治疗14d后,联合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666,4.3360,P<0.05);在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4项指标方面,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5.4889,2.5842,3.6924,7.0401,P<0.05或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4884,P>0.05);血小板计数:每组治疗前后比较(t=0.2047,0.1966)、两组之间治疗前后比较(t=0.1994,0.2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显著改善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更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且未增加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血浆溶血磷脂酸 酸性磷脂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超慢涨落图变化的研究
14
作者 冯俊强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超慢涨落图的变化,从而研究神经递质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内的变化。方法应用脑涨落图分析仪检测3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程、梗塞部位的关系。结果①腔隙... 目的观察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超慢涨落图的变化,从而研究神经递质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内的变化。方法应用脑涨落图分析仪检测3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程、梗塞部位的关系。结果①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早期Glu、GABA、EXC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活动增强(P<0.05);恢复期ACh较发病早期、对照组活动增强(P<0.05)。②发病早期幕上组、幕下组Glu、GABA、EXC较对照组活动增强(P<0.05);幕下组DA较幕上组、对照组活动增强(P<0.05),5-HT、NE较幕上组、对照组活动减弱(P<0.05)。③发病早期基底节组、非基底节组Glu、GABA、EXC较对照组活动增强(P<0.05);基底节组DA较非基底节组、对照组活动减弱(P<0.05);非基底节组DA较基底节组、对照组活动增强(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早期多种神经递质活动紊乱,其中Glu、GABA、EXC不受梗塞部位的影响活动均增强,而单胺类神经递质因不同的梗塞部位活动变化较大;腔隙性脑梗死恢复期上述神经递质活动趋于正常,ACh活动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神经递质 脑超慢涨落图
原文传递
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的不良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张立志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3 231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入院血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出院结局等临床特征资料。将出院时NIHSS≥10或住院...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3 231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入院血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出院结局等临床特征资料。将出院时NIHSS≥10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栓塞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脑血栓者,腔隙性梗死者最低。吸烟(OR,1.228;95%CI,1.013-1.637;P=0.039),血脂异常(OR,1.264;95%CI,1.081-1.478;P=0.003),糖尿病(OR,1.371;95%CI,1.075-1.747;P=0.011)与脑血栓的不良结局相关联;心房纤颤(OR,3.131;95%CI,1.206-8.128;P=0.019)和风湿性心脏病(OR,5.601;95%CI,1.561-20.091;P=0.008)与脑栓塞的不良结局相关联;年龄(1.011;95%CI,1.003-1.02)和饮酒(OR,1.428;95%CI,1.063-1.919;P=0.018)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不良结局相关联。结论脑栓塞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最高;在3种脑梗死亚型中,与短期不良结局相关联的危险因素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