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移动医疗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程斌 齐晓宇 +5 位作者 李莹 李玲玲 苏立波 吴迪 王月枫 李英丽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0年第11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方法本研究以2018-01至2018-12于大庆油田总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配到干预组与对...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方法本研究以2018-01至2018-12于大庆油田总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配到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接受自我管理App+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共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后比较3个月,6个月患者在血压,BMI、腰围、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血压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移动医疗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有正面影响(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防治模式证实促进了患者的行为改变,保持了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医疗 高血压患者 自我管理 中青年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芳 杜金梅 +1 位作者 付晶 杜金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1035-1036,共2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应用Cochet-Bouuet角膜知觉测量计测量全部病人角膜知觉,用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检查,以角膜点染数量来确定有无及分级。结果全部病例角膜知觉均减退。结论角膜知觉减退是糖尿病性角膜...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应用Cochet-Bouuet角膜知觉测量计测量全部病人角膜知觉,用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检查,以角膜点染数量来确定有无及分级。结果全部病例角膜知觉均减退。结论角膜知觉减退是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基本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 角膜知觉
下载PDF
应用两种方法诱导SH-SY5Y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解洪荣 常明 +4 位作者 张玉花 孙丹 王立崚 杨欢 胡林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和ATRA与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序贯处理(ATRA/TPA)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增殖抑制和形态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10μM ATRA处理6天和10μM ATRA处理3天继以80 nMTPA处理3天这两种方法...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和ATRA与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序贯处理(ATRA/TPA)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增殖抑制和形态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10μM ATRA处理6天和10μM ATRA处理3天继以80 nMTPA处理3天这两种方法使SH-SY5Y细胞分化;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动态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比色法比较两种分化方法对SH-SY5Y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ATRA处理和ATRA与TPA序贯处理对SH-SY5Y细胞都有抗增值和诱导细胞分化作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分化成神经元表型,前者主要表现为两端带有长突起的纺锤体样细胞形态,而后者主要是由细胞体延伸出多个突起的多边形的细胞。ATRA分化6天的细胞的存活率下降为78.7%±2.0%。当去除ATRA后,继续培养1天的细胞存活率上升为89%±0.2%,而继续培养2天的细胞存活率为86.3%±1.4%;ATRA与TPA序贯分化6天细胞存活率下降为75.9±0.4%。当去除TPA后,继续培养一天的细胞存活率为75.5±0.7%,继续培养2天的细胞存活率为74.9±1.0%。结论:维甲酸(ATRA)处理和ATRA与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序贯处理(ATRA/TPA)均能明显诱导SH-SY5Y细胞分化。这两种分化细胞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体外培养模型细胞,尤其是ATRA与TPA序贯处理能获得分化完全而稳定的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ATRA) 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 诱导分化 增殖抑制 SH-SY5Y细胞
原文传递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齐晓宇 李玲玲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求最有利的永久性右心室起搏部位。方法 54例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按起搏部位分为右心室心尖(RVA)组、右心室流出道(RVOT)组、右心室流入道(RVIT)组,分别... 目的研究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求最有利的永久性右心室起搏部位。方法 54例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按起搏部位分为右心室心尖(RVA)组、右心室流出道(RVOT)组、右心室流入道(RVIT)组,分别观察三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QRS间期(QR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差异,并比较三组间术后6个月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三组起搏术后6个月QRSd均显著增加(P<0.01);RVA组起搏术后6个月LVEF、SV、CO均显著降低(P<0.05);RVOT组与RVIT组起搏术后6个月LVEF、SV、CO均无显著变化(P>0.05);三组起搏术后6个月LVESD、LVEDD均无显著变化(P>0.05)。三组间起搏后6个月QRSd有统计学差异,QRSd依次为RVA组>RVOT组>RVIT组(P<0.01);而三组间起搏后6个月LVEF、SV、CO、LVESD、LVED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流入道起搏QRSd最小,可能是理想的右心室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心室功能 血流动力学 起搏部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