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盆底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推广筛查的研究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姗 刘彦丽 +2 位作者 李春雨 金丹 靳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4期145-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盆底超声筛查P F D患者在已婚女性中的发病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已婚女性207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会阴二维盆底超声初步筛查是否存在前、中、后盆腔脏器脱垂,并将筛查结果进... 目的:探讨应用盆底超声筛查P F D患者在已婚女性中的发病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已婚女性207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会阴二维盆底超声初步筛查是否存在前、中、后盆腔脏器脱垂,并将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查方法,分为妇检组(对照组)和超声组(观察组),并分析结果。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将年龄、产次、BMI设置为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资料带入并计算P F 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7人中,妇检组阳性93人,超声组阳性161人。二维盆底超声检查相对于妇检组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得出,产次对PFD患者的影响最大,BMI其次,年龄因素被剔除。结论:二维盆底超声在筛查常见的三腔室盆底结构改变上有意义。虽然本次危险因素统计中年龄被剔除,但在P F D的阳性率中可以发现40岁以上的女性,其多项盆底疾病发生比例明显升高。因此,年龄仍是PFD的影响因素,这点与大数据统计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发病特征 危险因素 调查
下载PDF
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晓旭 张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6期221-222,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试验的对象是2019年6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与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志愿者45名,将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设置为试验组,... 目的:分析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试验的对象是2019年6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与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志愿者45名,将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设置为试验组,将健康检查志愿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比较研究发现,对照组的各相关指标均优于试验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心衰程度较轻的患者各相关指标优于心衰程度较重的患者。结论: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实践中运用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对于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衰程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故应当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诊断实践中更多运用超声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左心衰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分析CT、MRI与X线在胸腰段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马东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5期171-172,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CT、MRI与X线在胸腰段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疑似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3例)和B组(23例)和C组(23例),A组患者采用CT诊... 目的:分析和探讨CT、MRI与X线在胸腰段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疑似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3例)和B组(23例)和C组(23例),A组患者采用CT诊断,B组采用MRI诊断,C组采用X线诊断,对比三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敏感度.结果:B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均高于A组和C组(P值<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椎骨折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敏感度均最高,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X线 胸腰段脊椎骨折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与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陈晓旭 张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8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ular imaging, SMI)与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对比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经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ular imaging, SMI)与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对比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经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sclerotic plaque)患者总计60例,应用超微血管成像对斑块内新生血管探查分级,而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形式记录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阳性率及位置区间,以及两种方式诊断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相同性。结果:超微血管成像检出51枚新生血管,总检出率为53.68%;超声造影检出77枚新生血管,总检出率为81.05%。两种方式的新生血管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区域比较,基底位置新生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血管成像与超声造影,对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各具优势,其中超声造影敏感度相对较高,且更能准确地记录斑块基底区域的血管结构;所以超微血管成像应用相对简单,具有无创性以及价格低廉的特征,可作为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随访形式,这两种诊断方式联合可提供准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超声造影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比较价值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微小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金丹 陈焕 刘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3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于微小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月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微小肝细胞肝癌确诊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常规超声诊断,再行超声造影诊断,分析常规超...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于微小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月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微小肝细胞肝癌确诊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常规超声诊断,再行超声造影诊断,分析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诊断效果。结果:以病理诊断书为标准,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88.64%,灵敏度为90.59%,特异度为33.33%;常规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65.91%,灵敏度为71.05%,特异度为33.33%,除特异度以外,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造影对于≤10 mm肝癌患者的动脉相造影增强时间短于11~20 mm患者,造影消退时间长于11~20 mm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常规超声的信号特点主要为低回声55例(62.50%)与等回声11例(12.50%),内部可见动脉血流信号23例(26.14%)。超声造影的信号特点主要为动脉相高增强39例(44.32%),门脉相消退低增强19例(21.59%),延迟期低增强37例(42.05%)。结论:超声造影对于微小肝细胞肝癌的诊断精准度更佳,其造影增强与消退时间与11~20 cm肝癌患者间存在差异,且具有典型的信号特点,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微小肝细胞肝癌 诊断
下载PDF
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术后颞下颌关节结构变化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崔践英 毛慧玲 +1 位作者 杨雪松 周国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8期97-98,共2页
目的:探究口内入路髁突切除通气正颌术后颞下颌关节结构变化的影像学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0例于我院接受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以上其患侧及健侧... 目的:探究口内入路髁突切除通气正颌术后颞下颌关节结构变化的影像学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0例于我院接受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同期正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以上其患侧及健侧颞下颌关节间隙情况。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患侧、健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在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以上有较大的变化,但关节结构逐步趋稳。结论:对髁突或颌骨肥大患者采用口内入路髁突切除并配合相应的正颌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病症情况,对矫正患者面部畸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入路 髁突切除 正颌术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路瑶 张晓旭 +1 位作者 张丽娟 齐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9期187-188,共2页
目的: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对所选取患者均进行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 目的: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对所选取患者均进行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发现,经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CT诊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腹部CT相比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在肝外胆结石患者临床诊断实践中效果更为显著,可大大降低误诊率。故应当在肝外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实践中大力推广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结石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作用
8
作者 路瑶 张晓旭 +1 位作者 张丽娟 齐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3期177-178,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管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80例因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以摸球法为客观依据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诊断,研究组患者进行急... 目的:分析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管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80例因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以摸球法为客观依据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诊断,研究组患者进行急诊腹部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失血量、诊断时间、诊断费用等指标,分析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管栓塞的诊断作用。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检出率均高于9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诊断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实践中急诊腹部CT效果显著,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故应当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临床诊断实践中更多运用急诊腹部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腹部CT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