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玉米行距对草田间作作物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家豪
王普昶
赵丽丽
陈超
黄佳熊
-
机构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方县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
出处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03-110,共8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4]6007号)
贵州省农业攻关计划项目(黔科合NY字[2014]3048号
+1 种基金
黔科合支撑[2016]2516号)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黔财教[2017]45号)
-
文摘
为了探讨草田间作种植模式对作物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三种玉米、紫花苜蓿的间作模式,即两行玉米两行紫花苜蓿间作、行距均为30 cm,两行玉米两行紫花苜蓿间作、玉米行距为50 cm其他为30 cm,两行玉米两行紫花苜蓿间作、玉米行距为70 cm其他为30 cm三种模式,同时以紫花苜蓿行距为30 cm单作及玉米行距分别为30 cm、50 cm、70 cm单作为对照,测定了两种作物根围及休闲地土壤的酶活性,并采用改进层次法(AHP)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紫花苜蓿根围脲酶活性低于单作,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蛋白酶活性高于单作,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玉米根围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蛋白酶活性低于单作,但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随着玉米行距的增加,各种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紫花苜蓿根围土壤酶活性综合评价指数以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且玉米行距为30 cm时最大,为0.516 4;玉米根围土壤酶活性综合评价指数以玉米单作且玉米行距为70 cm时最大,为0.642 9。说明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时,玉米间距为30 cm时,紫花苜蓿根围土壤肥力最好,玉米行距为70 cm单作时,玉米根围土壤肥力最好。
-
关键词
玉米
紫花苜蓿
草田间作
土壤酶活性
改进层次法
综合评价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4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4个紫花苜蓿品种生物量与植株构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席溢
聂朝松
徐彦红
杨丰
陈超
-
机构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大方县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
-
出处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90,共6页
-
基金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研究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5(68)号)
-
文摘
以Victoria、WL 363HQ、WL 903、WL 525HQ 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构件生物量。结果表明:1)品种WL 525HQ的生物量相对最大。各品种均把较多的生物量(50以上)分配到根上,分配到花的生物量极少(不到1),品种WL 903分配到花的生物量相对其他品种较高。2)繁殖构件生物量与营养构件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3)幂函数反映了茎、叶生物量随个体地上生物量呈等速生长模式,根、花生物量随个体地上生物量呈异速生长模式。根的生长速率,品种排序为:WL 903>WL 525HQ>Victoria>WL 363HQ;花的生长速率,品种排序为:WL 903>Victoria>WL 525HQ>WL 363HQ。4)线性函数是植株生物量与构件生物量关系的最佳拟合模型。
-
关键词
构件
生物量分配
模型拟合
紫花苜蓿
-
分类号
S54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