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0年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的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提供的无脊椎动物营养级,探讨了61年来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0年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的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提供的无脊椎动物营养级,探讨了61年来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变化情况,以此判定各沿海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除朝鲜外,其他沿海国均出现"捕捞对象沿着海洋食物网向下移动"的现象;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渔获物平均营养级降低的速度分别为0.26/10a、0.21/10a、0.24/10a、0.15/10a;由于各国采取的渔业管理措施不同,导致各国渔业资源出现不同的现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变化情况能够反映捕捞活动下各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建议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建立起基于渔获物统计的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监测系统,以掌握各国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健康,为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基础。展开更多
全面评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能够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营养指标作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方法与模式在近年来广泛运用于渔业管理中,用于评估捕捞活动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0年太平洋岛国的渔获生...全面评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能够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营养指标作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方法与模式在近年来广泛运用于渔业管理中,用于评估捕捞活动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0年太平洋岛国的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rophic level,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数据库提供的无脊椎动物营养级,探讨了1950—2010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基里巴斯和斐济等四国的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的变化情况,以此判定各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澳大利亚资源状况较好,尽管其MTL在1950—1984年以0.09/10a的速度下降,但通过剔除TL低于3.25的物种,从而排除生物量受环境影响而波动较大的植食动物、腐生生物和食浮游生物动物对MTL造成的影响,观察TL大于3.25渔获物平均营养级(^(3.25)Mean trophic level,^(3.25)MTL)的变化情况,其^(3.25)MTL在1950—201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MTL的下降是由低营养级鱼种产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新西兰海洋渔业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尽管其MTL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大幅上升,并在1990—2010年处于高水平上稳定波动,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不统计TL低于3.25的物种情况下,其^(3.25)MTL经过1977—1980年的加速上升以及1981—1998年的缓慢上升,在1999—2010年稳定下降并趋于平衡。从基里巴斯和斐济整个海域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来看,两国渔业资源状况较好,但将基里巴斯和斐济渔业分为外海渔业和沿岸渔业两类时,伴随产量的持续上升,两国的外海渔业MTL均未出现明显的降低,资源处于加速开发状态;而两国的沿岸渔业MTL在近年来均出现下降,资源被过度捕捞。为促使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需加强对资源的动态监测与评估,以掌握捕捞活动下资源的变化情况。展开更多
大洋性鱿鱼是海洋中重要的经济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获取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与CiteSpace软件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与突变检测等分析方法,对该主题1991—2021年的年度发文量分布、...大洋性鱿鱼是海洋中重要的经济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获取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与CiteSpace软件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与突变检测等分析方法,对该主题1991—2021年的年度发文量分布、作者及研究机构组成与合作、研究主题演变及热点展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总体呈现动态递增趋势;主要作者间合作密切,形成分别以中国上海海洋大学CHEN X J(陈新军)等、美国缅因大学CHEN Y(陈勇)等、西班牙海洋研究所PIERCE G J等以及葡萄牙生物资源研究所PEREIRA J等为核心的4个合作关系密切的作者群,并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机构中,英国南极调查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阿伯丁大学、西班牙海洋研究所、戴尔豪斯大学等机构的国际合作能力较强;主要研究国家或地区方面,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内地、英格兰等为该主题的主要研究力量。当前该主题的研究热点共分为5个方面:1)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种群动态的影响;2)基于生态系统的鱿鱼渔业管理策略研究;3)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的生活史影响;4)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栖息地影响;5)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海洋环境适应性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展开更多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海洋渔业资源的潜在产量,我国应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法估算渔业资源量亦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控制机制复杂多样,将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与鱼类资源量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大型灯光围网渔业在东海...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海洋渔业资源的潜在产量,我国应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法估算渔业资源量亦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控制机制复杂多样,将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与鱼类资源量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大型灯光围网渔业在东海南部渔场的鲐鱼(Scomber japonicus)捕捞数据与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资料分析了鲐鱼资源量变化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探讨了其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但呈显著非线性关系(P<0.05),且这种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抛物线,即鲐鱼资源量随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净初级生产力进一步增加,鲐鱼资源量则呈下降趋势。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呈显著的倒抛物线关系表明生态系统存在上行控制机制,但并非受该机制完全控制。种间竞争或浮游动物资源量的变动均可能引起鲐鱼资源的相对丰度与净初级生产力呈倒抛物线关系。展开更多
文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0年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的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提供的无脊椎动物营养级,探讨了61年来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变化情况,以此判定各沿海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除朝鲜外,其他沿海国均出现"捕捞对象沿着海洋食物网向下移动"的现象;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渔获物平均营养级降低的速度分别为0.26/10a、0.21/10a、0.24/10a、0.15/10a;由于各国采取的渔业管理措施不同,导致各国渔业资源出现不同的现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变化情况能够反映捕捞活动下各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建议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建立起基于渔获物统计的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监测系统,以掌握各国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健康,为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基础。
文摘全面评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能够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营养指标作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方法与模式在近年来广泛运用于渔业管理中,用于评估捕捞活动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0年太平洋岛国的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rophic level,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数据库提供的无脊椎动物营养级,探讨了1950—2010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基里巴斯和斐济等四国的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的变化情况,以此判定各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澳大利亚资源状况较好,尽管其MTL在1950—1984年以0.09/10a的速度下降,但通过剔除TL低于3.25的物种,从而排除生物量受环境影响而波动较大的植食动物、腐生生物和食浮游生物动物对MTL造成的影响,观察TL大于3.25渔获物平均营养级(^(3.25)Mean trophic level,^(3.25)MTL)的变化情况,其^(3.25)MTL在1950—201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MTL的下降是由低营养级鱼种产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新西兰海洋渔业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尽管其MTL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大幅上升,并在1990—2010年处于高水平上稳定波动,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不统计TL低于3.25的物种情况下,其^(3.25)MTL经过1977—1980年的加速上升以及1981—1998年的缓慢上升,在1999—2010年稳定下降并趋于平衡。从基里巴斯和斐济整个海域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来看,两国渔业资源状况较好,但将基里巴斯和斐济渔业分为外海渔业和沿岸渔业两类时,伴随产量的持续上升,两国的外海渔业MTL均未出现明显的降低,资源处于加速开发状态;而两国的沿岸渔业MTL在近年来均出现下降,资源被过度捕捞。为促使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需加强对资源的动态监测与评估,以掌握捕捞活动下资源的变化情况。
文摘大洋性鱿鱼是海洋中重要的经济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获取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与CiteSpace软件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与突变检测等分析方法,对该主题1991—2021年的年度发文量分布、作者及研究机构组成与合作、研究主题演变及热点展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总体呈现动态递增趋势;主要作者间合作密切,形成分别以中国上海海洋大学CHEN X J(陈新军)等、美国缅因大学CHEN Y(陈勇)等、西班牙海洋研究所PIERCE G J等以及葡萄牙生物资源研究所PEREIRA J等为核心的4个合作关系密切的作者群,并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机构中,英国南极调查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阿伯丁大学、西班牙海洋研究所、戴尔豪斯大学等机构的国际合作能力较强;主要研究国家或地区方面,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内地、英格兰等为该主题的主要研究力量。当前该主题的研究热点共分为5个方面:1)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种群动态的影响;2)基于生态系统的鱿鱼渔业管理策略研究;3)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的生活史影响;4)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栖息地影响;5)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鱿鱼海洋环境适应性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文摘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海洋渔业资源的潜在产量,我国应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法估算渔业资源量亦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控制机制复杂多样,将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与鱼类资源量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大型灯光围网渔业在东海南部渔场的鲐鱼(Scomber japonicus)捕捞数据与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资料分析了鲐鱼资源量变化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探讨了其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但呈显著非线性关系(P<0.05),且这种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抛物线,即鲐鱼资源量随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净初级生产力进一步增加,鲐鱼资源量则呈下降趋势。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呈显著的倒抛物线关系表明生态系统存在上行控制机制,但并非受该机制完全控制。种间竞争或浮游动物资源量的变动均可能引起鲐鱼资源的相对丰度与净初级生产力呈倒抛物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