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港油田中浅层低阻油气层成因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
16
1
作者
卞应时
张凤敏
+2 位作者
高祝军
孙广伯
徐柒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低阻油气层的出现与地质背景和储层特点有很大关系。以往由于对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的复杂性认识不清 ,致使大量低阻油气层被忽略。本文根据大港油田中浅层储层特点 ,在对大量实验数据及生产数据分析对比的基础上 ,对大港油田中浅层低阻...
低阻油气层的出现与地质背景和储层特点有很大关系。以往由于对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的复杂性认识不清 ,致使大量低阻油气层被忽略。本文根据大港油田中浅层储层特点 ,在对大量实验数据及生产数据分析对比的基础上 ,对大港油田中浅层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及其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中浅层
低阻油气层
评价
成因机理
解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田产量灰色-神经网络混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马立平
任宝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9-133,共5页
提出将灰色预测与神经网络预测结合起来,建立灰色-神经网络混合预测模型,对油田产量进行预测。此方法是指以灰色预测为主,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对其补偿的预测方法。模型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建立既考虑油田产量自身变化规律又考虑其影响因素...
提出将灰色预测与神经网络预测结合起来,建立灰色-神经网络混合预测模型,对油田产量进行预测。此方法是指以灰色预测为主,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对其补偿的预测方法。模型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建立既考虑油田产量自身变化规律又考虑其影响因素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的灰色预测模型,然后利用神经网络识别灰色预测所得的预测值和实际产量值之间的未知关系,去修正灰色预测模型所得的预测值。实例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灰色模型预测的精度,而且扩展了灰色模型预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
油田产量
预测模型
油田开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港西油田北3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潜力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向廷生
佘跃惠
+2 位作者
N.T.Nazina
冯庆贤
倪方天
《河南石油》
2005年第5期33-35,共3页
通过分析港西油田北3区块油藏物理化学条件、地层水中微生物种群的组成、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速率,以研究该区块采用本源微生物驱油的潜力。结果表明,港西油田北3区块含有多种微生物群落,包括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烃氧化菌,利用糖...
通过分析港西油田北3区块油藏物理化学条件、地层水中微生物种群的组成、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速率,以研究该区块采用本源微生物驱油的潜力。结果表明,港西油田北3区块含有多种微生物群落,包括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烃氧化菌,利用糖产生气体、酸、溶剂和生物聚合物的厌氧发酵菌和产生甲烷的产甲烷菌。通过本源菌作用原油前后的红外光谱结果分析,原油中芳烃结构变化明显。综合微生物学、油藏条件研究结果,通过激活地层烃氧化菌、发酵菌和产甲烷菌的本源微生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在该区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原油采收率
潜力
港西油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38
4
作者
冯庆贤
郭海莉
+1 位作者
倪方天
S.S.BALYAEV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4-86,共3页
前言 本源微生物是地层中一定时期内在数量和种类上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它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含有大量细菌的注入水进入油层的.由于细菌种类等的差异,有的不适应地层环境而亡,有的转入休眠状态,也有少量的细菌通过自身调节而适应了...
前言 本源微生物是地层中一定时期内在数量和种类上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它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含有大量细菌的注入水进入油层的.由于细菌种类等的差异,有的不适应地层环境而亡,有的转入休眠状态,也有少量的细菌通过自身调节而适应了恶劣的地层环境,并利用地层中有限的营养进行缓慢的生长和代谢.本源微生物在形成过程中,阻碍其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营养,因此,只要提供适量的营养物质就可以有选择地将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菌激活,并快速代谢有益于原油流动的产物,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驱油
驱油机理
压氧菌
如氧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裂缝性储层储集类型
被引量:
7
5
作者
张凤敏
初振淼
+2 位作者
孙广伯
彭红波
徐柒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9-31,共3页
裂缝性储层储集类型评价是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成像测井技术 (尤其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的开发 ,使得近井壁地质现象可以得到直观、定量的评价。但受其探测深度限制 ,不能对距离井壁较远的储层储集类型的变化做出有效的预...
裂缝性储层储集类型评价是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成像测井技术 (尤其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的开发 ,使得近井壁地质现象可以得到直观、定量的评价。但受其探测深度限制 ,不能对距离井壁较远的储层储集类型的变化做出有效的预测 ,本文以千米桥潜山储层成功评价为实例 ,介绍应用 3 70 0常规测井资料在有效孔隙度三分的基础上 ,对储集类型进行有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储层
裂缝性储层
储集类型
常规测井资料
有效孔隙度
评价
大港油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激活地层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玲革
佘跃惠
+6 位作者
冯庆贤
T.N.Nazina
舒福昌
向廷生
易绍金
袁志华
倪方天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5,共3页
以地层微生物地化活动的活化作用为基础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生物技术,在大港孔店油田做了先导性试验(2001~2004年).微生物的活化作用是通过注水井循环导入充气水和补充含N,P的矿物盐而获得的.这项生物技术的使用引起地层微生物的活化,这...
以地层微生物地化活动的活化作用为基础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生物技术,在大港孔店油田做了先导性试验(2001~2004年).微生物的活化作用是通过注水井循环导入充气水和补充含N,P的矿物盐而获得的.这项生物技术的使用引起地层微生物的活化,这个活化首先是在注水井的近井底区域,接着是在沿着水动力学方向一致的区域进行.第一阶段,需氧烃降解微生物的活性增加,导致地层水碳酸氢盐和乙酸盐含量的增加;第二阶段,在缺氧区域甲烷产生茵被激活.本源MEOR先导性试验表明,地层水中的微生物指标与生产井的产量有关,通过试验多采出16000余吨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生物技术
本源微生物
甲烷产生菌
烃氧化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港油田中浅层低阻油气层成因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
16
1
作者
卞应时
张凤敏
高祝军
孙广伯
徐柒忠
机构
大港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文摘
低阻油气层的出现与地质背景和储层特点有很大关系。以往由于对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的复杂性认识不清 ,致使大量低阻油气层被忽略。本文根据大港油田中浅层储层特点 ,在对大量实验数据及生产数据分析对比的基础上 ,对大港油田中浅层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及其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
关键词
大港油田
中浅层
低阻油气层
评价
成因机理
解释
Keywords
low resistivity reservoir
genetic mechanism
interpretation
mid shallow formation
Dagang oilfield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田产量灰色-神经网络混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马立平
任宝生
机构
大港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9-133,共5页
文摘
提出将灰色预测与神经网络预测结合起来,建立灰色-神经网络混合预测模型,对油田产量进行预测。此方法是指以灰色预测为主,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对其补偿的预测方法。模型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建立既考虑油田产量自身变化规律又考虑其影响因素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的灰色预测模型,然后利用神经网络识别灰色预测所得的预测值和实际产量值之间的未知关系,去修正灰色预测模型所得的预测值。实例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灰色模型预测的精度,而且扩展了灰色模型预测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灰色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
油田产量
预测模型
油田开发
Keywords
grey system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oilfield production output
predicting model
oilfield development
分类号
TE3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港西油田北3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潜力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向廷生
佘跃惠
N.T.Nazina
冯庆贤
倪方天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教育部
油气
资源与
勘探
技术重点实验室
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
研究
所
大港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出处
《河南石油》
2005年第5期33-35,共3页
基金
中国-俄罗斯国际合作项目(2000Z04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资助
文摘
通过分析港西油田北3区块油藏物理化学条件、地层水中微生物种群的组成、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速率,以研究该区块采用本源微生物驱油的潜力。结果表明,港西油田北3区块含有多种微生物群落,包括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烃氧化菌,利用糖产生气体、酸、溶剂和生物聚合物的厌氧发酵菌和产生甲烷的产甲烷菌。通过本源菌作用原油前后的红外光谱结果分析,原油中芳烃结构变化明显。综合微生物学、油藏条件研究结果,通过激活地层烃氧化菌、发酵菌和产甲烷菌的本源微生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在该区块是可行的。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原油采收率
潜力
港西油田
Keywords
indigenous microbe, oil recovery factor, potential, Gangxi oilfield
分类号
TE357.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38
4
作者
冯庆贤
郭海莉
倪方天
S.S.BALYAEV
机构
中油
大港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4-86,共3页
文摘
前言 本源微生物是地层中一定时期内在数量和种类上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它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含有大量细菌的注入水进入油层的.由于细菌种类等的差异,有的不适应地层环境而亡,有的转入休眠状态,也有少量的细菌通过自身调节而适应了恶劣的地层环境,并利用地层中有限的营养进行缓慢的生长和代谢.本源微生物在形成过程中,阻碍其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营养,因此,只要提供适量的营养物质就可以有选择地将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菌激活,并快速代谢有益于原油流动的产物,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驱油
驱油机理
压氧菌
如氧菌
分类号
TE357.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裂缝性储层储集类型
被引量:
7
5
作者
张凤敏
初振淼
孙广伯
彭红波
徐柒忠
机构
中油
大港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中油辽河
油田
分公司
冷家
油田
开发
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9-31,共3页
文摘
裂缝性储层储集类型评价是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成像测井技术 (尤其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的开发 ,使得近井壁地质现象可以得到直观、定量的评价。但受其探测深度限制 ,不能对距离井壁较远的储层储集类型的变化做出有效的预测 ,本文以千米桥潜山储层成功评价为实例 ,介绍应用 3 70 0常规测井资料在有效孔隙度三分的基础上 ,对储集类型进行有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
潜山储层
裂缝性储层
储集类型
常规测井资料
有效孔隙度
评价
大港油区
Keywords
buried-hill formation, fractured reservoir, reservoir type, conventional logging data, effective porosity, evaluation, Dagang oil province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激活地层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玲革
佘跃惠
冯庆贤
T.N.Nazina
舒福昌
向廷生
易绍金
袁志华
倪方天
机构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大港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
研究
所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5,共3页
基金
湖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04CA014)。
文摘
以地层微生物地化活动的活化作用为基础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生物技术,在大港孔店油田做了先导性试验(2001~2004年).微生物的活化作用是通过注水井循环导入充气水和补充含N,P的矿物盐而获得的.这项生物技术的使用引起地层微生物的活化,这个活化首先是在注水井的近井底区域,接着是在沿着水动力学方向一致的区域进行.第一阶段,需氧烃降解微生物的活性增加,导致地层水碳酸氢盐和乙酸盐含量的增加;第二阶段,在缺氧区域甲烷产生茵被激活.本源MEOR先导性试验表明,地层水中的微生物指标与生产井的产量有关,通过试验多采出16000余吨原油.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生物技术
本源微生物
甲烷产生菌
烃氧化菌
Keywords
enhanced oil recovery
biotechnology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
methanogenic bacteria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microbe.
分类号
TE357.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港油田中浅层低阻油气层成因分析及评价
卞应时
张凤敏
高祝军
孙广伯
徐柒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油田产量灰色-神经网络混合预测模型研究
马立平
任宝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港西油田北3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潜力研究
向廷生
佘跃惠
N.T.Nazina
冯庆贤
倪方天
《河南石油》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冯庆贤
郭海莉
倪方天
S.S.BALYAEV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
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裂缝性储层储集类型
张凤敏
初振淼
孙广伯
彭红波
徐柒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激活地层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
周玲革
佘跃惠
冯庆贤
T.N.Nazina
舒福昌
向廷生
易绍金
袁志华
倪方天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