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胸膜间皮瘤中EFEMP1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1
作者 杨娜 李彬 +3 位作者 李素芬 王唯斯 自加吉 熊伟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20年第4期455-460,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含纤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肿瘤组织与MPM组织中EFEMP1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R3.6.3软...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含纤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肿瘤组织与MPM组织中EFEMP1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R3.6.3软件下载美国公共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中MPM数据集并分析EFEMP1基因mRNA表达的病理相关性;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构建Kaplan-Meier生存模型,探究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对MPM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cBioportal进行EFEMP1基因相关性的可视化分析。结果:EFEMP1基因mRNA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在MPM组织中高表达;EFEMP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MPM的T分期(P=0.046)、病理类型(P=0.031)及组织学诊断类型(P=0.031)具有显著相关性;在MPM患者中,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均无显著相关性(logrank P>0.05)。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UGP2、RRAS2、ANXA3、UPK1B、ADH6、XPC与EFEMP1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TCF4、NFATC4、SMTN与EFEMP1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EFEMP1基因有望作为MPM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但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不是判断MPM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含纤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基因 纤蛋白3 数据挖掘 病理意义
下载PDF
云南大理白族地区乳腺癌EphA2和EphrinA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本斯 李庄 +4 位作者 杨桂 张秀君 唐洗敏 荆永光 徐国萍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研究云南白族地区乳腺癌EphA2、Ephrin A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大理大学附属医院2012~2015年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15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针对乳腺癌组织中EphA2、Ephrin A1的蛋白及mRNA表达进行... 目的:研究云南白族地区乳腺癌EphA2、Ephrin A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大理大学附属医院2012~2015年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15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针对乳腺癌组织中EphA2、Ephrin A1的蛋白及mRNA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各自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phA2、Ephrin A1的蛋白和mRNA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和胞膜。EphA2、Ephrin A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2%和86%;mRNA阳性率分别为60.67%和65.33%。EphA2、Ephrin A1的蛋白和mRNA在乳腺癌的阳性率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相关。浸润性导管癌EphA2和Ephrin A1的蛋白及mRNA的阳性率较导管内癌高;肿瘤较大组、淋巴结转移组、临床分期较晚者、组织学分级较高组EphA2、Ephrin A1的蛋白及mRNA的阳性率分别高于肿瘤较小组、无淋巴结转移组、临床分期较早者、组织学分级较低组的。EphA2、Ephrin A1蛋白阳性染色共同定位于大致相同的肿瘤区域和血管内皮细胞,两者的阳性率有相关性;EphA2、Ephrin A1 mRNA的表达具有与蛋白表达类似的特征,两者的阳性率也有相关性。乳腺癌中EphA2、Ephrin A1各自蛋白与其相应mRNA的阳性表达相关,但表达水平不完全一致。结论:乳腺癌中EphA2、Ephrin A1的蛋白及mRNA高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恶性程度有关,有望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物,作为基因治疗新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乳腺癌 EPHA2 EPHRINA1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中间皮素表达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彬 李素芬 +3 位作者 王唯斯 杨娜 自加吉 熊伟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0-55,共6页
通过探讨间皮素(MSLN)与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采用R 3.6.3对美国公共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癌组织与癌组织中MSLN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 通过探讨间皮素(MSLN)与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采用R 3.6.3对美国公共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癌组织与癌组织中MSLN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构建Kaplan-Meier生存模型探究MSLN表达量对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cBioportal进行MSLN基因相关性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MSLN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中高表达;MSLN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肿瘤类型及组织学诊断类型相关;在MPM患者中,MSLN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SLN低表达的患者。因此,间皮素有望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或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间皮素 数据挖掘 预后意义
下载PDF
孕期LPS刺激对子代6周龄大鼠血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钐妤 刘雅 李晓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2-667,共6页
目的研究孕期炎症刺激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对子代大鼠6周龄时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 12只Sprague dawley(SD)孕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Con)、LPS刺激组、LPS刺激加二硫代氨基四氢呋喃(pyrrolidinedithiocarbama... 目的研究孕期炎症刺激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对子代大鼠6周龄时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 12只Sprague dawley(SD)孕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Con)、LPS刺激组、LPS刺激加二硫代氨基四氢呋喃(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干预组(L+P),分别在孕8~14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PS(0.79 mg·kg^(-1))或LPS加PDTC(100 mg·kg^(-1)),LPS于孕d 8、10、12给药;生理盐水及PDTC于d 8~14每天给药。子代出生6周测体质量;透射电镜观察血管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仔鼠胸主动脉连接蛋白(connexin,Cx)Cx37、Cx40、Cx43、Cx45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仔鼠胸主动脉Cx37、Cx40、Cx43、Cx4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LPS组子代大鼠在6周时♂♀体质量均明显增加(P<0.01);L+P组♂鼠明显低于LPS组(P<0.05),而♀鼠差异无显著性。LPS组内皮受损,内皮细胞间可见明显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相对于Con组较长且多见;L+P组内皮损伤程度较LPS组稍有改善。LPS组Cx4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L+P组则明显高于LPS组(P<0.05);Cx37、Cx40和Cx45各组间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S组Cx43荧光强度及荧光点数明显比Con组降低,而L+P组明显比LPS组高,各组间Cx37、Cx40和Cx45荧光强度和荧光点数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孕期LPS刺激可致子代大鼠在6周龄时出现血管结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持续于新生儿期,并与其成年发生高血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炎症刺激 血管结构 缝隙连接 连接蛋白 高血压 NF-κB
下载PDF
组蛋白修饰在常见血液系统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芳 潘云 李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4-1189,共6页
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组蛋白修饰酶催化,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状态,调控基因表达,其在疾病尤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共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组蛋白修饰的异常,例如,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 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组蛋白修饰酶催化,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状态,调控基因表达,其在疾病尤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共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组蛋白修饰的异常,例如,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的过表达与功能获得性突变、MLL2失活突变、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CREBBP和EP300的失活突变等都与肿瘤的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组蛋白修饰酶的药物比如HDAC抑制剂和EZH2抑制剂等有的已经在临床应用,有的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为血液系统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组蛋白修饰在常见血液系统肿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组蛋白修饰 血液系统肿瘤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中LOX基因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自加吉 李彬 +5 位作者 杨娜 普元倩 李素芬 王唯斯 张态 熊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9-706,共8页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基因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人胸膜间皮细胞系MeT-5A和MPM细胞系NCI-H28、NCI-H2052、NCI-...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基因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人胸膜间皮细胞系MeT-5A和MPM细胞系NCI-H28、NCI-H2052、NCI-H2452中LO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qPCR检测9例MPM组织及配对正常胸膜组织中LOX基因mRNA表达量;通过Oncomine数据库对非肿瘤组织与MPM组织中LOX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通过R 3.6.3对TCGA数据库中LOX mRNA表达量与MPM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构建Kaplan-Meier模型探究LOX mRNA表达量对MPM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别对LOX基因与MPM肿瘤标志物基因和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4(LOXL1~4)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MeT-5A细胞相比,3种人MPM细胞中LO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提高(P<0.05)。RT-qPCR检测发现,与正常胸膜组织相比,MPM组织中LOX mRNA的表达量增加(P<0.05)。LOX基因表达量与MPM患者T分期相关(P<0.05)。LOX基因高表达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低于LOX基因低表达者(P<0.05)。MPM肿瘤标志物间皮素(MSLN)、钙结合蛋白2(CALB2)基因与LOX基因表达呈负相关(P<0.05),而血小板反应蛋白2(THBS2)基因与LOX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LOXL2和LOXL4基因与LOX基因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LOX基因在MPM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LOX基因高表达提示MPM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LOX 数据挖掘 预后意义
下载PDF
组蛋白修饰在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姣 潘云 李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5-620,共6页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异常表观遗传修饰与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不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和功能发生遗传性改变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 RNA等,其中组蛋白修饰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异常表观遗传修饰与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不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和功能发生遗传性改变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 RNA等,其中组蛋白修饰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异常是B细胞淋巴瘤重要的发病机理,尤其是研究较为深入的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异常。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表观遗传修饰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成为当前一大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主要从组蛋白修饰控制生发中心B细胞发育和组蛋白修饰酶突变这2个方面对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讨论对应表观遗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修饰 B细胞淋巴瘤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LOXL1和LOXL2基因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彬 杨娜 +5 位作者 李素芬 普元倩 张态 自加吉 李正亮 熊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LOXL1)和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表达差异及其预后价值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LOXL1和LOXL2基因mRNA在MP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大理... 目的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LOXL1)和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表达差异及其预后价值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LOXL1和LOXL2基因mRNA在MP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12例MPM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相邻正常胸膜组织。采用RT-qPCR检测MPM组织及配对正常胸膜组织中LOXL1和LOXL2基因mRNA表达量。通过Oncomine数据库对非瘤组织与MPM组织中LOXL1和LOXL2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通过R4.0.2软件对TCGA数据库中LOXL1和LOXL2基因mRNA表达量与MPM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构建Kaplan-Meier模型分别探讨LOXL1和LOXL2基因mRNA表达量对MPM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分别对LOXL1和LOXL2与MPM肿瘤标志物基因和LOX家族其他成员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RT-qPCR检测显示,与正常胸膜组织比较,MPM组织中LOXL1和LOXL2基因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LOXL1基因和LOXL2基因的高表达是导致MPM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上皮样型MPM预示着MPM患者预后良好(P<0.05)。LOXL1基因表达与EFEMP1(r=-0.25,P=0.021)、MSLN(r=-0.35,P<0.001)、CALB2(r=-0.36,P<0.001)、THBS2(r=0.32,P=0.003)和CDH11基因(r=0.25,P=0.018)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LOXL1基因表达与LOXL2(r=0.22,P=0.041)、LOXL4(r=0.3,P=0.004)基因具有显著正相关;LOXL2基因表达与LOX(r=0.65,P<0.001)、LOXL1(r=0.22,P=0.041)和LOXL4(r=0.37,P<0.001)基因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 LOXL1和LOXL2基因在MPM组织中均呈现显著高表达,其基因表达量是评估MPM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 RT-QPCR 恶性胸膜间皮瘤 数据挖掘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文慧 潘云 李艳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存在于整个肿瘤转移过程中,是"液态活检"的主要对象之一。CTCs分子分析和体内外细胞培养药敏测试逐渐在肿瘤的个体化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CTCs不再仅作为一项方便、无创的检测方法...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存在于整个肿瘤转移过程中,是"液态活检"的主要对象之一。CTCs分子分析和体内外细胞培养药敏测试逐渐在肿瘤的个体化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CTCs不再仅作为一项方便、无创的检测方法,指导癌症的治疗,还有望成为一个治疗靶点,通过靶向清除或修饰改造CTCs来治疗癌症。本文就CTCs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癌症 个体化医疗
下载PDF
非组蛋白甲基化与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红红 潘云 李艳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2675-2678,2682,共5页
大量研究表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与去甲基酶功能的异常在肿瘤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这些酶的小分子抑制剂逐渐成为一类新的抗肿瘤药物。对这些酶的功能研究长期集中在对组蛋白的修饰方面,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组蛋白甲基化底物被发现... 大量研究表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与去甲基酶功能的异常在肿瘤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这些酶的小分子抑制剂逐渐成为一类新的抗肿瘤药物。对这些酶的功能研究长期集中在对组蛋白的修饰方面,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组蛋白甲基化底物被发现,比如p53、Rb等,这些蛋白的甲基化对其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明确。本文总结一些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非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催化酶及其生物功能,讨论这些发现对相应甲基转移酶与去甲基酶抑制剂的开发和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组蛋白甲基化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赖氨酸甲基化 小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欢 郑宝昌 +1 位作者 陈洁 徐国萍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年第4期165-167,共3页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多因素、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近年来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DNA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efective mismatch repair gene,dMMR)引起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多因素、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近年来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DNA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efective mismatch repair gene,dMMR)引起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能识别并纠正DNA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若其突变或缺陷使遗传错误不能被及时纠正,将引起MSI和癌基因的突变。因此,MSI和MMR有可能成为未来研究胃癌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错配修复 错配修复缺陷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明正 张瑾 +1 位作者 潘云 李艳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7期664-668,672,共6页
循环肿瘤DNA作为液态活检的对象,以其检测方便、安全,无侵入、可早期发现病变等优势,在个体化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笔者重点对液态活检中的循环肿瘤DNA相关内容及其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肿瘤 液态活检 循环肿瘤DNA 个体化医疗
下载PDF
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月涵 黄全勇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第4期370-373,共4页
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是一周岁以下的婴儿不明原因的突然意外死亡,是新生儿意外死亡的一种病因,该病病因迄今未明。通过复习近些年国外学者关于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研究,探讨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脑部激素变化,以及与新生儿猝死... 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是一周岁以下的婴儿不明原因的突然意外死亡,是新生儿意外死亡的一种病因,该病病因迄今未明。通过复习近些年国外学者关于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研究,探讨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脑部激素变化,以及与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相关的基因型,如与长QT综合征相关的KCNE2、SCN5A、RyR2、CAV-3基因,基因测序方法检测MAOA基因、与炎症反应和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相关基因研究,提供有关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为以后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发病机制和病因探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猝死综合征 危险因素 激素变化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NSD3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14
作者 张瑾 李艳 潘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71-1175,共5页
NSD3是具有致癌作用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KMTases)NSD(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家族的一员。近期许多研究表明NSD3在乳腺癌、急性髓性白血病、坚果中线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有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可与NUP98、NUT融合或与BRD4... NSD3是具有致癌作用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KMTases)NSD(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家族的一员。近期许多研究表明NSD3在乳腺癌、急性髓性白血病、坚果中线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有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可与NUP98、NUT融合或与BRD4、CHD8、MYC等相互作用,形成致癌复合物;也可以通过调控H3K36me2水平或EGFR(K721)甲基化,加速细胞周期进程,促进肿瘤发生。NSD3不仅参与肿瘤的发生,还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及侵袭能力有关。本文对NSD3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探讨NSD3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D3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 肿瘤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在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文慧 潘云 李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3期299-301,共3页
远处转移是由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通过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附着于靶器官内皮,然后侵入周围实质组织形成继发性肿瘤灶。在大多数实体瘤中,影响患者预后的并非原发肿瘤而是远处转移灶。深入研究CTCs与肿瘤发生、... 远处转移是由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通过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附着于靶器官内皮,然后侵入周围实质组织形成继发性肿瘤灶。在大多数实体瘤中,影响患者预后的并非原发肿瘤而是远处转移灶。深入研究CTCs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关系,并在肿瘤转移灶形成前靶向清除CTCs,可减少转移相关的肿瘤死亡。本文就CTCs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在靶向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远处转移 靶向清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