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治疗缅甸恶性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慧 杨恒林 +3 位作者 张军 李春富 聂仁华 王恒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对缅甸无并发症恶性疟的疗效。方法 2007-2008年,分别在缅甸佤邦和克钦邦两个区,选择6~60岁无并发症、原虫无性体密度为500~200 000个/μl的单纯恶性疟病例,使用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治疗,成人总剂量8片...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对缅甸无并发症恶性疟的疗效。方法 2007-2008年,分别在缅甸佤邦和克钦邦两个区,选择6~60岁无并发症、原虫无性体密度为500~200 000个/μl的单纯恶性疟病例,使用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治疗,成人总剂量8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磷酸哌喹320 mg),儿童剂量按年龄递减,疗程3 d。观察患者的退热时间、原虫转阴时间、无性体清除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共完成治疗134例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25.5±2.8)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9.5±7.8)h,无性体7 d清除率100%,治后28 d有4例复燃;16例在服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轻微症状,停药后即自行消失。结论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在缅甸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磷酸哌喹复方片 缅甸 恶性疟 疗效
下载PDF
云南微小按蚊饲养观察及其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初步观察
2
作者 李文娟 张苍林 +3 位作者 杨亚明 周红宁 李振伦 黄复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08-211,共4页
为了建立实验室云南微小按蚊饲养品系,以观察该蚊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采用常规人工方法饲养微小按蚊和直接叮咬吸血法进行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观察.实验表明微小按蚊在室温26~28℃、相对湿度60%~75%、水温23... 为了建立实验室云南微小按蚊饲养品系,以观察该蚊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采用常规人工方法饲养微小按蚊和直接叮咬吸血法进行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观察.实验表明微小按蚊在室温26~28℃、相对湿度60%~75%、水温23~25℃,每日光照12 h的实验室条件下,其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分别为83.1%、78.2%、92.6%,并观察10批次微小按蚊,他们间的孵化率、化蛹率及羽化率无统计学差异;人工感染6例间日疟患者中,3例感染者微小按蚊蚊胃卵囊阳性,它们的卵囊感染率分别为61.6%、87.5%和100.0%.结果表明云南微小按蚊饲养条件在26~28℃、相对湿度60%~75%、水温23~25℃下生长发育较好,同时,该蚊对间日疟原虫仍然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实验室品系 人工感染 间日疟原虫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对复方新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哌喹敏感性现场体外微量测定方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恒业 杨恒林 +1 位作者 刘慧 周家莲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索恶性疟原虫对复方新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哌喹的敏感性现场体外监测方法 ,以指导药物敏感性监测。方法参照WHO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法,在自制双氢青蒿素/哌喹涂药板中测定2种药物单方以及复方的敏感性。结果单一药物板测定... 目的探索恶性疟原虫对复方新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哌喹的敏感性现场体外监测方法 ,以指导药物敏感性监测。方法参照WHO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法,在自制双氢青蒿素/哌喹涂药板中测定2种药物单方以及复方的敏感性。结果单一药物板测定成功率分别为76.92%和75.00%,复方涂药板测定成功率为76.92%;两药联用疟原虫抑制率明显高于单方,单方和复方各井疟原虫抑制率均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依次上升。两药联用可明显减少药物用量,且两药协同降低哌喹使用比例。结论自制药物测定板稳定、灵敏、重复性好、简便易行,可现场推广使用;单方青蒿素类药物以及哌喹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两药联用时明显减少药物用量,可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双氢青蒿素与哌喹两药组方最佳摩尔浓度比例为1∶3.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 复方抗疟药 敏感性 体外微量测试法
原文传递
非抗疟类药物的抗疟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娟 杨亚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871-874,共4页
疟疾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目前,疟原虫除了对青蒿素类未产生明显耐药性外,几乎对所有常规抗疟药都产生了抗性,然而新抗疟药的研制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周期。近年来,能否在现有的非常规抗疟药物当中发现具有抗疟... 疟疾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目前,疟原虫除了对青蒿素类未产生明显耐药性外,几乎对所有常规抗疟药都产生了抗性,然而新抗疟药的研制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周期。近年来,能否在现有的非常规抗疟药物当中发现具有抗疟作用的药物,成为研究疟疾治疗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这些药物及其新近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抗疟类药物 抗疟作用 综述
原文传递
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现状调查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晓东 邓艳 +8 位作者 王剑 杨捷 张军 赵晓涛 梁桂亮 魏春 Lasi Ja-hkawn 孙晓英 王恒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7,I0004,共3页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现状。方法 2008年8~10月,在中缅边境(西段)整群随机抽样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2个自然村和缅甸拉咱市4个自然村,逐户收集双边边民的新鲜粪样,用碘液涂片法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E.h)/迪斯帕内阿米巴(E.d...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现状。方法 2008年8~10月,在中缅边境(西段)整群随机抽样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2个自然村和缅甸拉咱市4个自然村,逐户收集双边边民的新鲜粪样,用碘液涂片法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E.h)/迪斯帕内阿米巴(E.d)包囊,用ELISA方法检测E.h Gal/GalNAc黏附素抗原。结果中缅双边共调查903人,E.h/E.d感染率为1.77%(16/903),E.h感染率为15.17%(137/903)。其中调查中方边民286人,E.h/E.d和E.h感染率分别为1.40%(4/286)和11.89%(34/286);调查缅方边民617人,E.h/E.d和E.h感染率分别为1.94%(12/617)和16.69%(103/617);中缅边民E.h/E.d感染率和E.h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E.h/E.d=0.34,χ2E.h=3.51,P均>0.05)。结论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民党 敌后游击战
原文传递
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危险因素调查
6
作者 孙晓东 邓艳 +6 位作者 王剑 杨捷 张军 赵晓涛 梁桂亮 魏春 Lasi Ja-hkawn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6-457,417,共3页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在中缅边境(西段)整群随机抽样中国盈江县那邦镇2个自然村和缅甸拉咱市4个自然村,对调查村内的居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收集粪便标本用ELISA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E.h),用Logis...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在中缅边境(西段)整群随机抽样中国盈江县那邦镇2个自然村和缅甸拉咱市4个自然村,对调查村内的居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收集粪便标本用ELISA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E.h),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中缅居民903人,E.h总感染率为15.2%;其中,中方居民286人,E.h感染率为11.9%;缅方居民617人,E.h感染率为16.7%,中缅居民E.h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χ2=3.51,P=0.06)。单因素分析表明民族、用手抓饭、喝生水和使用厕所类型为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抓饭和使用厕所类型(公厕)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严重,中方居民使用公厕和缅方居民用手抓饭是阿米巴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巴病 ELISA 危险因素 中缅边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