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教学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琳 肖怀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24期18-19,共2页
药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基础并不深奥,但涉及有机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也容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药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基础并不深奥,但涉及有机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也容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 应用
下载PDF
改善药物稳定性的方法综述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颖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2期138-139,共2页
药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过程。美国药典ⅩⅩⅢ版对稳定性的含义是指某一产品在整个贮藏及使用期间。即它的货架期内,应保持生产时原有的、在规定限度内相同的性质和特征。本文... 药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过程。美国药典ⅩⅩⅢ版对稳定性的含义是指某一产品在整个贮藏及使用期间。即它的货架期内,应保持生产时原有的、在规定限度内相同的性质和特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制剂手段改善对药物稳定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稳定性 微囊化 环糊精 多晶型 薄膜包衣 冷冻干燥
下载PDF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及逆转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琳 刘光明 王卓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6年第4期51-53,62,共4页
目的:综述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及逆转策略。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能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逆转的作用。结论:使用耐药逆转剂及其基因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肿瘤多药耐药 耐药逆转剂 逆转策略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及逆转策略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琳 刘光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72,共3页
目的:综述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及逆转策略。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资料加以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能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逆转的作用。结论:使用耐药逆转剂及其基因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肿瘤多药耐药(MDR) 耐药逆转剂(RRA)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漾濞泡核桃青皮中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寅珊 李冬梅 +1 位作者 刘熙 刘光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28-31,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漾濞泡核桃青皮脂溶性成分,并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确定了其中55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占总成分含量的95.91%。其中β-谷甾醇(18.68%)、4-乙基金刚烷酮(12.07%)、二十九烷(9.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漾濞泡核桃青皮脂溶性成分,并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确定了其中55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占总成分含量的95.91%。其中β-谷甾醇(18.68%)、4-乙基金刚烷酮(12.07%)、二十九烷(9.04%)、二十七烷(7.43%)、十六烷酸(7.45%)、十八碳二烯酸(4.60%)及α-生育酚(3.53%)是漾濞泡核桃青皮脂溶性成分中的主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泡核桃 青皮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绵马贯众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红云 蒋金元 +5 位作者 王超芬 文海玲 肖怀 刘光明 王晶 王涛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5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筛选出中药绵马贯众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具体部位。方法:以多组实验空白对照纸片弥散比较法进行药敏试验,对绵马贯众的甲醇总提取物及其4个不同极性的提取部位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部位A和C具有明显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目的:筛选出中药绵马贯众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具体部位。方法:以多组实验空白对照纸片弥散比较法进行药敏试验,对绵马贯众的甲醇总提取物及其4个不同极性的提取部位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部位A和C具有明显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活性。结论:绵马贯众甲醇总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弱于单个提取部位(部位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马贯众 部位 抗菌 筛选
下载PDF
蓝布正祛痰平喘作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方春生 王建超 +2 位作者 陈根 王驿 胡艳芬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7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蓝布正祛痰平喘作用。方法:选用小鼠酚红排泄法和豚鼠离体气管法进行实验。结果:蓝布正能显著促进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泄量;能直接舒张正常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并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蓝布正具有... 目的:研究蓝布正祛痰平喘作用。方法:选用小鼠酚红排泄法和豚鼠离体气管法进行实验。结果:蓝布正能显著促进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泄量;能直接舒张正常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并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蓝布正具有祛痰平喘的作用,其平喘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竞争性拮抗组胺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布正 祛痰 平喘
下载PDF
高河菜提取物对积滞化热模型大鼠消化液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沈磊 刘晓波 +2 位作者 施贵荣 杨云 李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高河菜提取物对积滞化热模型大鼠消化液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积滞化热模型后,测定模型大鼠胃酸含量及胃蛋白酶活性;结果:高河菜提取物能明显增加胃液分泌量,游离酸和总酸的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 目的:研究高河菜提取物对积滞化热模型大鼠消化液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积滞化热模型后,测定模型大鼠胃酸含量及胃蛋白酶活性;结果:高河菜提取物能明显增加胃液分泌量,游离酸和总酸的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河菜提取物能治疗积滞化热证,其机制与增加胃酸分泌量和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河菜 积滞模型 胃酸 胃蛋白酶
下载PDF
薯蓣皂素提取工艺中母液皂素的回收
9
作者 杨永寿 肖培云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4年第5期14-15,共2页
目的 :从工业生产的皂素母液中回收皂素 ,以降低成本、提高产率。方法 :母液用乙酸乙酯加热溶解 ,过滤去除大部分杂质 ,再用丙酮重结晶。结果 :可从母液中回收90 %以上的皂素。结论 :此工艺用于工业生产 ,变费为宝 。
关键词 薯蓣皂素 提取工艺 母液 皂素回收
下载PDF
大理地区薯蓣野生和栽培品中皂素的含量研究
10
作者 肖培云 杨永寿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5年第3期20-21,28,共3页
目的:研究云南大理地区薯蓣野生和栽培品的含量,为薯蓣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析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野生品种的皂素含量略高于栽培品种,春季采挖的药材皂素含量略高于秋季采挖的药材。结论:薯蓣野生和栽培品中皂素含量... 目的:研究云南大理地区薯蓣野生和栽培品的含量,为薯蓣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析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野生品种的皂素含量略高于栽培品种,春季采挖的药材皂素含量略高于秋季采挖的药材。结论:薯蓣野生和栽培品中皂素含量无明显差异,人工栽培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 野生 栽培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醋酸铅试纸—盐酸苯肼法联合测定食品中的吊白块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芬 尹艳珠 +2 位作者 张路梅 方成猛 杨永寿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7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对食品中的吊白块进行检测。方法:盐酸苯肼法定量甲醛,醋酸铅试纸法半定量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再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来判断食品中吊白块的存在与否。结果: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论:此方法适用于所有食品... 目的:对食品中的吊白块进行检测。方法:盐酸苯肼法定量甲醛,醋酸铅试纸法半定量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再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来判断食品中吊白块的存在与否。结果: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论:此方法适用于所有食品中吊白块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白块 甲醛 二氧化硫 硫化氢 醋酸铅试纸 盐酸苯肼
下载PDF
云南松松塔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寅珊 李冬梅 +1 位作者 蒋凌云 刘光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云南松松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云南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MS,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并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二... 目的:研究云南松松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云南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MS,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并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二氢山奈酚(1),7,15-二羟基去氢枞酸(2)、原儿茶酸(3)、香草酸(4)、十二烷(5)。结论:化合物1~5皆从云南松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松塔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