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理州农业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倪喜云 杨苏树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大理州 农业 环境质量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大理州农业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倪喜云 杨苏树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B1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大理州 农业环境 质量 现状 对策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
下载PDF
大理州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苏树 倪喜云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9年第2期43-44,共2页
通过对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调查。
关键词 洱海 农业 非点源污染 化肥污染 湖泊
下载PDF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4
作者 倪喜云 杨苏树 自清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5-75,共1页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12县(市)中列为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的有宾川、鹤庆县,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有祥云县、大理市和洱源县,目前全州共建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生态村、生态基地、生态示范园等24个,总面积24.9万hm^2,生态户5.7万多...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12县(市)中列为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的有宾川、鹤庆县,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有祥云县、大理市和洱源县,目前全州共建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生态村、生态基地、生态示范园等24个,总面积24.9万hm^2,生态户5.7万多户,生态试点人均收入1800元以上,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推动了全州生态农业建设的进程。到1997年底全州总耕地面积19.87万hm^2,总人口320.9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5.0589万人,国民生产总值107.09亿元,森林覆盖率达33.63%,水土流失面积107.05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2万hm^2,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该州实施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实施种、养、加、贸一体化立体综合开发生态模式,该模式突破了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加重了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比例,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4个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食品 产业化 云南 生态农业建设
下载PDF
云南省大理州洱海流域种植业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
5
作者 倪喜云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年第2期91-93,共3页
针对高原湖泊洱海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开展主要种植作物牧草、烤烟、玉米、水稻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为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洱海流域 种植业 地表径流 监测试验
下载PDF
大理州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
6
作者 杨苏树 倪喜云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年第3期96-98,共3页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的总体要求,根据大理州实际,为做好全州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特编制本技术规定。
关键词 大理州 农业污染源 普查 技术规定
下载PDF
农业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以洱海流域环境友好型肥料应用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风 高尚宾 +2 位作者 杜会英 倪喜云 杨怀钦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进展,以及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的4个主要方面。同时以洱海流域环境友好型肥料应用的田间试验为案例,比较了缓释BB肥料、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习惯施肥等模式对稻田径流水氮磷削减效果,并通过作物产量、肥... 综述了国内外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进展,以及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的4个主要方面。同时以洱海流域环境友好型肥料应用的田间试验为案例,比较了缓释BB肥料、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习惯施肥等模式对稻田径流水氮磷削减效果,并通过作物产量、肥料成本、纯收入等因素的分析,核算出洱海流域稻田缓释BB肥料应用的最低农业生态补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补偿 标准 稻田 缓释BB肥料 面源污染
下载PDF
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补偿实践 被引量:14
8
作者 倪喜云 尚榆民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年第4期82-87,共6页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保护洱海是全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洱海就是保护大理发展的根基。"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源"。近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及流域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洱海农业面...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保护洱海是全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洱海就是保护大理发展的根基。"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源"。近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及流域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洱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生态补偿工作,总结、提炼了一些成功的生态补偿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种养结构调整、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稻田养殖生态鱼等方面实施了大量的以项目形式的生态补偿实践,同时在生态补偿的理论、政策、措施,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等方面作了初步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初步实现了"控源、减排、循环、利用"的目标。本文通过总结大理州近年来以项目形式实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体制的经验,旨在为保护高原湖泊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面源污染 生态补偿 实践
下载PDF
大理州无公害马铃薯种植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彪 唐加敏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S1期84-85,共2页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疏松,生态类型多样,是马铃薯的理想种植区域。大理州一年可种植冬早、冬、春和秋四季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13 500...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疏松,生态类型多样,是马铃薯的理想种植区域。大理州一年可种植冬早、冬、春和秋四季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13 500hm2左右,总产近30万t。近年来,由于不规范施用农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为了大理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需大力发展种植无公害马铃薯,以满足大众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马铃薯 脱毒种薯 冬作马铃薯 大理州
下载PDF
大理州春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彪 唐加敏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S1期131-132,共2页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较大。境内山高岭峻,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但是,80%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却难以被农业生产利用,干旱是制约大理州农业生产的主要因子。因...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较大。境内山高岭峻,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但是,80%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却难以被农业生产利用,干旱是制约大理州农业生产的主要因子。因此,应大力推广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以减轻因干旱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加山区农民的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大理州春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供类似地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马铃薯 脱毒种薯 抗旱栽培技术 大理州
下载PDF
大理州无公害马铃薯种植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彪 唐加敏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年第6期106-106,共1页
选择无污染地区作无公害马铃薯栽培的基地,选用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健康脱毒种薯作种,精细整地、重施有机肥,氮磷钾化肥配方施用。合理密植、精量播种,适时追肥、中耕除草、培土和科学灌溉,开展生物、物理和化学综合防治病虫... 选择无污染地区作无公害马铃薯栽培的基地,选用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健康脱毒种薯作种,精细整地、重施有机肥,氮磷钾化肥配方施用。合理密植、精量播种,适时追肥、中耕除草、培土和科学灌溉,开展生物、物理和化学综合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安全用药间隔期等措施,生产出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商品马铃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马铃薯 栽培 措施
下载PDF
大理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成效显著
12
作者 倪喜云 张增 徐佳蓉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2期77-79,共3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大理州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从技术层面到管理措施的全面总结、分析、提炼,提出了农产品产地安全认证管理的对策措施,旨在为实施无...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大理州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从技术层面到管理措施的全面总结、分析、提炼,提出了农产品产地安全认证管理的对策措施,旨在为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产品认证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 整体认证 成效显著
下载PDF
大理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问题及建议
13
作者 倪喜云 王杰银 杨苏树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9年第5期49-51,共3页
通过对大理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回顾,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 监管 成效
下载PDF
大理州脱毒马铃薯大田繁殖技术
14
作者 唐加敏 刘营仙 赵彪 《新农村(黑龙江)》 2012年第4期40-40,201,共2页
根据大理州的自然资源和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总结多年脱毒马铃薯繁殖经验,提出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选择高海拔冷凉地区作繁种基地,选用小整薯作种并进行种子处理,采用垄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 根据大理州的自然资源和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总结多年脱毒马铃薯繁殖经验,提出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选择高海拔冷凉地区作繁种基地,选用小整薯作种并进行种子处理,采用垄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晚疫病,去杂去劣等繁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 繁殖 技术
下载PDF
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润 张克强 +3 位作者 杨鹏 倪喜云 杨怀钦 马明中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5-409,共5页
以云南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依托项目示范对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以大理州地方政府为补偿主体,流域内农户为补偿对象,试行资金补贴、技术补偿、智力补偿等补偿方式,实施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禽... 以云南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依托项目示范对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以大理州地方政府为补偿主体,流域内农户为补偿对象,试行资金补贴、技术补偿、智力补偿等补偿方式,实施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有效削减了氮、磷等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了畜禽废弃物对洱海水体的污染。通过宣传、培训,加强了农民群众和农技人员在思想上的认识,产生了良好且积极的示范效果。最后提出了加大补偿力度、扩大补偿范围、细化补偿标准、逐步构建适合洱海流域农业不断发展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非点源污染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资金补贴 技术补偿 智力补偿 示范效果
下载PDF
云南省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润 高尚宾 +1 位作者 杨鹏 倪喜云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年第4期42-46,共5页
围绕洱海流域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依托项目示范对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以大理州政府为补偿主体,示范区内农户为补偿对象,结合资金补贴、技物补偿、智力扶持等补偿途径,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发酵床生态养... 围绕洱海流域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依托项目示范对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以大理州政府为补偿主体,示范区内农户为补偿对象,结合资金补贴、技物补偿、智力扶持等补偿途径,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发酵床生态养猪、稻田养鱼、牛粪秸秆混种双孢菇等典型农业生态补偿模式研究,提出了1套农业生态补偿办法。针对补贴力度不足、补贴涵盖领域窄、缺少科学评估方法等问题,分别从政策立法、项目实施、理论研究、试点示范4个层面提出逐步构建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资金补贴 技物补偿 智力扶持 模式
下载PDF
洱海流域水稻施用有机肥、生物肥地表径流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怀钦 杨友仁 +2 位作者 李晓莲 倪喜云 李智芳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3年第3期97-99,共3页
大面积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是洱海流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洱海流域设置水稻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地表径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3个施肥处理以每667 m2施生物菌肥1 kg的处理氮磷流失量最低,年平均每667 m2总氮流... 大面积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是洱海流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洱海流域设置水稻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地表径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3个施肥处理以每667 m2施生物菌肥1 kg的处理氮磷流失量最低,年平均每667 m2总氮流失146.47 g、总磷流失21.6 g;习惯施肥处理氮磷流失量最高,年平均每667 m2总氮流失305.12 g、总磷流失49.99 g。本文为制定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大面积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净化洱海水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有机肥 生物肥 监测 研究
下载PDF
发展生态农业控制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晓莲 杨怀钦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3年第3期53-54,65,共3页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面源污染,是实现洱海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分析了洱海流域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现状、水环境污染与洱海保护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从推广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和有机肥生产技术,加大对生...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面源污染,是实现洱海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分析了洱海流域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现状、水环境污染与洱海保护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从推广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和有机肥生产技术,加大对生态农业示范村、镇建设的投入,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探索洱海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5个方面入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可有效控制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以期为洱海流域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业面源污染 洱海流域
下载PDF
洱海流域农田地表径流监测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怀钦 杨友仁 +4 位作者 倪喜云 黄克军 赵学娟 段华玲 李晓莲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3期109-110,共2页
在洱海流域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水稻-大蒜、水稻-蚕豆、常年露地蔬菜、山坡地玉米-大麦4种种植模式进行农田地表径流监测。结果表明:水稻-蚕豆种植模式氮磷流失量最低,年平均每667 m2总氮流失169.81 g,总磷流失13.24 g;常年露地蔬菜种植模... 在洱海流域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水稻-大蒜、水稻-蚕豆、常年露地蔬菜、山坡地玉米-大麦4种种植模式进行农田地表径流监测。结果表明:水稻-蚕豆种植模式氮磷流失量最低,年平均每667 m2总氮流失169.81 g,总磷流失13.24 g;常年露地蔬菜种植模式氮磷流失量最高,年平均每667 m2总氮流失2 808.41 g,总磷流失130.51 g。本文为制定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改善洱海水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监测 作物结构 调整 初探
下载PDF
洱海流域种植业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喜云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S1期169-171,共3页
针对高原湖泊洱海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开展主要种植作物牧草、烤烟、玉米、水稻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为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1项目背景在洱海流域实施主要农作物种植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试验研究... 针对高原湖泊洱海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开展主要种植作物牧草、烤烟、玉米、水稻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为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1项目背景在洱海流域实施主要农作物种植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试验研究,对保护高原湖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为测算洱海流域种植业地表径流污染物排放总量,保障测算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掌握种植业污染特点和规律,为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地表径流 种植业 水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