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闭红梅 王月宾 +2 位作者 寸金芝 刘建平 杜蕊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ED)是一组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关于儿童青少年E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该文通过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治疗依从性的概念、治疗依从性的评估工具、... 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ED)是一组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关于儿童青少年E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该文通过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治疗依从性的概念、治疗依从性的评估工具、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情绪障碍 治疗依从性 综述
下载PDF
学会解压,告别围绝经期的“不开心”
2
作者 王月宾 杜蕊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9期62-63,共2页
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的女性近3亿,其中有1.5亿女性正处于围绝经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围绝经期女性将超过2.1亿人。围绝经期是焦虑、抑郁症的易感期,研究表明,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从绝经前的14.5%上升到绝经过渡期的18.2%,再到绝经后期的19.... 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的女性近3亿,其中有1.5亿女性正处于围绝经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围绝经期女性将超过2.1亿人。围绝经期是焦虑、抑郁症的易感期,研究表明,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从绝经前的14.5%上升到绝经过渡期的18.2%,再到绝经后期的19.6%;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从绝经前的3.1%上升到绝经过渡期的7.0%,再到绝经后期的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绝经后期 绝经过渡期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抑郁症 绝经前 患病率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焦虑及抑郁障碍团体心理治疗的研究评价
3
作者 杜蕊 陈雁 +1 位作者 王月宾 寸金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32-0135,共4页
观察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障碍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障碍患者96例(2023年2月至2023年8月),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8例)与团体心理治疗的观察组(48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A、HAM... 观察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障碍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障碍患者96例(2023年2月至2023年8月),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8例)与团体心理治疗的观察组(48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PSQI评分低,P<0.05。结论 对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团体心理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焦虑 抑郁障碍 团体心理治疗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饶富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2504-2504,共1页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与发育、物质与能量代谢、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在胎儿及婴幼儿时期对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但对成年人大脑的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甲状腺激素异常伴发的神经精神障碍的...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与发育、物质与能量代谢、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在胎儿及婴幼儿时期对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但对成年人大脑的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甲状腺激素异常伴发的神经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目前临床常见的是甲状腺激素异常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精神病患者 病因分析
下载PDF
学会解压,告别围绝经期“不开心”
5
作者 王月宾 杜蕊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4年第5期44-44,共1页
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的女性近3亿,其中有1.5亿女性正处于围绝经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围绝经期女性将超过2.1亿人。围绝经期是焦虑、抑郁症的易感期,研究表明,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从绝经前的14.5%上升到绝经过渡期的18.2%,绝经后期的19.6%;... 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的女性近3亿,其中有1.5亿女性正处于围绝经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围绝经期女性将超过2.1亿人。围绝经期是焦虑、抑郁症的易感期,研究表明,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从绝经前的14.5%上升到绝经过渡期的18.2%,绝经后期的19.6%;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从绝经前的3.1%上升到绝经过渡期的7.0%,绝经后期的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绝经后期 绝经过渡期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抑郁症 绝经前 患病率
原文传递
如何发现产后抑郁症的“蛛丝马迹”
6
作者 闭红梅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4年第9期45-45,共1页
有研究显示,我国产后抑郁症患病率为40%。产后抑郁症隐匿性较强,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能避免对产妇、家庭或新生儿带来危害。产后抑郁的原因有哪些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对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较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新生儿 及时治疗 隐匿性 患病率
原文传递
不容忽视的童年情绪障碍
7
作者 王月宾 闭红梅 +2 位作者 杜蕊 寸金芝 刘建平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3年第9期42-42,共1页
童年情绪障碍是一组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分离焦虑障碍、特定恐惧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同胞竞争障碍。基本特征就是存在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方面的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和恐惧,常伴有躯体... 童年情绪障碍是一组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分离焦虑障碍、特定恐惧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同胞竞争障碍。基本特征就是存在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方面的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和恐惧,常伴有躯体症状。国内对6~13岁小学生调查研究发现,焦虑障碍的患者为5.66%,其中童年分离焦虑障碍为1.24%,童年恐惧性焦虑障碍为1.77%,童年社交焦虑障碍为2.48%。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障碍 躯体症状 社交焦虑障碍 自杀意念 同胞竞争 小学生 恐惧 青少年
原文传递
认识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障碍
8
作者 王月宾 闭红梅 杜蕊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3年第11期43-43,共1页
围绝经期是指从出现绝经相关症状或血中激素水平出现绝经趋势迹象,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的时间。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急骤,近1/5的女性进入围绝经期。伴随着卵巢衰老的进程,可能出现由性激素变化引起的月经紊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神... 围绝经期是指从出现绝经相关症状或血中激素水平出现绝经趋势迹象,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的时间。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急骤,近1/5的女性进入围绝经期。伴随着卵巢衰老的进程,可能出现由性激素变化引起的月经紊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症状 围绝经期 性激素变化 月经紊乱 抑郁障碍 卵巢衰老 老龄化现象 绝经相关症状
原文传递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杜蕊 王月宾 +2 位作者 杨林顺 寸金芝 杨丽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1-24,共4页
精神障碍患者受到刺激和影响时,容易产生偏激及冲动的行为。患者出现冲动行为的时间阶段并不确定,在疾病的急性期和康复期都会发生,并且发生率较高,达到了60.7%。冲动行为的发生对患者和他人带来的伤害及破坏巨大,严重威胁安全。目前有... 精神障碍患者受到刺激和影响时,容易产生偏激及冲动的行为。患者出现冲动行为的时间阶段并不确定,在疾病的急性期和康复期都会发生,并且发生率较高,达到了60.7%。冲动行为的发生对患者和他人带来的伤害及破坏巨大,严重威胁安全。目前有关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管理研究多集中在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上,然而正确认识精神障碍患者的冲动行为、识别影响因素,总结国内外干预现状,对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提高冲动行为的识别能力、降低冲动行为的不良后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管理现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减少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降低其不良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冲动行为 管理
原文传递
帕罗西汀治疗脑血管病伴发抑郁症状的疗效
10
作者 李克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9年第1期70-70,共1页
研究帕罗西汀治疗具有抑郁症状的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选择方法: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78例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采用折腾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对照组39例采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研究帕罗西汀治疗具有抑郁症状的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选择方法: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78例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采用折腾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对照组39例采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团队患者在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治疗8周和12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8周,12周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血管病相关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显着,可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患者抑郁,药物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脑血管病伴发抑郁症状 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多期相融合CT影像组学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杨福军 沈芳 +5 位作者 唐艳隆 李祥宇 张蝶 王文丽 王鹏 苏宗友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722-1729,共8页
目的评估多期相融合CT影像组学鉴别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并建立鉴别SCLC与NSCLC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肺部CT(肺窗、纵隔窗、动脉期、静脉期薄层图像)及临床... 目的评估多期相融合CT影像组学鉴别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并建立鉴别SCLC与NSCLC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肺部CT(肺窗、纵隔窗、动脉期、静脉期薄层图像)及临床资料。提取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中最有价值的特征,分别用以构建多期相融合CT影像组学模型(为了突出多期相融合的有效性,将多期相融合影像组学模型与单一期相影像组学模型作对比),临床模型及联合模型,模型的构建使用三种较为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Logistic回归(LR)、k-近邻(KNN)及多层感知器(MLP)。结果结合LR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联合模型表现出最佳的效能[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0.946,测试集AUC=0.911]。融合期相影像组学模型的AUC(训练集:0.849,测试集:0.847)比单一期相影像组学模型更高且具有正向改善力[连续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判别改善度(IDI)均>0],同时,校准曲线显示,融合期相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一致性较高。结论多期相融合CT影像组学在鉴别SCLC与NSCLC中具备较高的价值;融合期相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效能比单一期相影像组学模型更加出色;在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两个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后,融合期相影像组学模型的效能有所改善,可为鉴别SCLC和NSCLC提供一种客观全面、准确快捷、无创安全及高成本效益的方法;LR机器学习算法比KNN及MLP机器学习算法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