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小平 惠晓艳 王建锋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887-1888,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均按照急诊治疗规范和住院治疗规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6 min步行实验情况,完成规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再次住院治疗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并行组间比较,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花费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入组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6 min步行实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完成规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此住院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完成规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所花药物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费、其它费用方面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达到与住院治疗一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在治疗花费方面却明显下降,提示其可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另一可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急诊治疗
下载PDF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应用于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段艳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7期193-194,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应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 目的观察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应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恢复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治疗时,应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后,可提升治疗效果,尽早改善各项指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护理配合 急诊外科 腹部损伤
下载PDF
液体复苏策略治疗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 被引量:11
3
作者 惠晓艳 王小平 《血栓与止血学》 2021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与积极液体复苏策略(AF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TIC)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液体复苏策略不同分为DCR组...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与积极液体复苏策略(AF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TIC)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液体复苏策略不同分为DCR组(31例)和AFR组(29例),对患者复苏治疗前0.5 h及治疗后6 h两组患者的血清乳酸(LA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红细胞比容(HCT),复苏治疗36 h内的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血压波动幅度、休克指数(SI)、总补液量,复苏治疗96 h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0天的患者存活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时的MAP、SI、创伤严重度评分(ISS)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苏治疗前0.5 h内的患者a PTT、LAC、INR、HC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治疗后6 h时DCR组患者的a PTT、LAC、INR指标明显低于AFR组,且DCR组HCT值明显高于AFR组(P<0.05)。复苏治疗36 h内DCR组患者的MAP、SI值、血压波动幅度、总补液量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治疗96 h内DCR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率明显低于AFR组且DCR组患者复苏治疗10天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AFR组(P<0.05)。结论与AFR治疗方法相比,利用DCR治疗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有效纠正休克,且患者在复苏治疗期间血压保持稳定,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脑动脉夹层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丹 王建锋 张三成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133-113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夹层(eerebral artery dsseCtion, CAD)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总结引发疾病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共62例CAD,均以排除非急性脑梗死、或存在明确引起CAD危险因素和病因情况下查阅... 目的探讨脑动脉夹层(eerebral artery dsseCtion, CAD)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总结引发疾病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共62例CAD,均以排除非急性脑梗死、或存在明确引起CAD危险因素和病因情况下查阅病例资料,均行头颅MRI等检查,对其所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CAD所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主要以头颈部疼痛、肢体乏力为主,分别占48.39%、32.26%,和其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像学特点上,颅内组动脉瘤夹层、双腔型、狭窄型、闭塞型发生率分别为50%、6.67%、23.33%、20%,颅外组则分别为53.13%、3.12%、25%、1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颅内和颅外组均以穿支闭塞最常见,均>50%,但颅外组栓塞也比较常见,占40.62%,显著高于颅内组的2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穿支闭塞、栓塞+血流动力学、栓塞+穿支闭塞发生率上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经抗凝治疗前mRS评分为(3.67±1.35)分,治疗后评分为(2.31±0.94)分,治疗后m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7,P=0.000)。结论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CAD可分成颅内和颅外动脉夹层,两种CAD均以动脉瘤夹层为主,患者夹层穿支闭塞、栓塞+血流动力学和穿支闭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机制,其中以夹层闭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夹层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特点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48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张彪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7期4-5,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一2009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结果:临床治愈44例(91.67%),无效4例(8.33%)。结论:消化性溃疡是多发常见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治疗...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一2009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结果:临床治愈44例(91.67%),无效4例(8.33%)。结论:消化性溃疡是多发常见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治疗消化性溃疡一定要合理用药,临床医生要逐渐增加与完善治疗方法,升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诊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