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晓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人物的典型环境。明清小说中的大运河带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如历史意象、英雄意象和商贾意象等。这些意象构成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民族记忆,反映着民族精神。研究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对于现阶段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明清小说 文化意象 英雄侠义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审美意象 被引量:1
2
作者 邹晓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5期42-46,共5页
意象在文艺学上是指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运河作为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场域,也出现在明清小说中,成为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审美意象。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审美意象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运河意象的自然... 意象在文艺学上是指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运河作为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场域,也出现在明清小说中,成为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审美意象。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审美意象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运河意象的自然风光之美,彰显出中华民族内敛含蓄的气质和精神;二是运河文化意象彰显了人情之美,具有映衬主人公良好精神面貌的作用;三是运河文化意象的指向意义与小说主题相一致,表现出统一和谐之美。对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审美意象进行研究,对于继承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助力当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明清小说 运河文化 审美意象
下载PDF
论运河文化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及价值意义
3
作者 邹晓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3-108,共6页
三国时期,魏国与吴国注重开挖和利用运河以达其巩固政权等目的,在三国争雄中起到重要作用。自隋唐始,大运河沟通南北,对运河流域经济、文化等产生重大影响。元代大运河截弯取直,山东东平成为元杂剧的创作中心之一。东平人罗贯中以《三... 三国时期,魏国与吴国注重开挖和利用运河以达其巩固政权等目的,在三国争雄中起到重要作用。自隋唐始,大运河沟通南北,对运河流域经济、文化等产生重大影响。元代大运河截弯取直,山东东平成为元杂剧的创作中心之一。东平人罗贯中以《三国志》为蓝本,汲取了运河流域文化中的三国故事的精华,创作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偏重侠义精神,价值取向以崇尚侠义、肯定孤勇为主,这些特点与燕赵多义士、齐鲁重豪侠等的运河文化的尚武精神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运河文化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下载PDF
从晚清小说《林公案》看林则徐在江苏
4
作者 邹晓华 董国炎 《兰台内外》 2021年第32期37-39,共3页
林则徐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一生为官经历的小说,在江苏任上主要叙述其赈灾安民和办理漕务等事迹,许多记录与史相合。历史上的林则徐在江苏面临着自然灾害频繁、漕弊严重、漕帮水手作乱等问题,林则徐以... 林则徐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一生为官经历的小说,在江苏任上主要叙述其赈灾安民和办理漕务等事迹,许多记录与史相合。历史上的林则徐在江苏面临着自然灾害频繁、漕弊严重、漕帮水手作乱等问题,林则徐以民为本,兴利除弊,政绩卓著。《林公案》的纪实性使它保留了离林则徐时代较近的历史资料。通过文史互证,可以更深刻地把握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林公案 江苏 漕务 运河
下载PDF
城前浦口即是京口:早期江南运河入江口“京口”位置考
5
作者 高逸凡 《运河学研究》 2021年第2期3-15,共13页
京口是镇江古称,最初指的是早期江南运河的一处入江口,其名得于其侧北固山前峰上江东孙氏所筑的“京城”,又名铁瓮城者,此“京”系“高邱”之意,《元和郡县图志》谓之“京上郡城,城前浦口,即是京口”。长期以来,这处古京口的位置一直众... 京口是镇江古称,最初指的是早期江南运河的一处入江口,其名得于其侧北固山前峰上江东孙氏所筑的“京城”,又名铁瓮城者,此“京”系“高邱”之意,《元和郡县图志》谓之“京上郡城,城前浦口,即是京口”。长期以来,这处古京口的位置一直众说纷纭,却又缺乏有力的学术考证。从六朝时期的史料来看,与京口有直接联系的水道唯有“西浦”之名,另有“东浦”在铁瓮城东,而唐诗史料和考古证据也表明铁瓮城西侧山下确有南北向古浦一条,且出土有孙吴时期的遗存,可证京口确系西浦之口。西浦水道经过历代演变,又与大运河时代江南运河的入江水道甘露港产生了联系。如今古京口留给我们的遗迹,只剩下了北固山下、铁瓮城前一湾空清的凤凰池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口 西浦 江南运河 入江口 铁瓮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