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 Star Over China融入数字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
1
作者 周晓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31期83-86,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员、全程、全方位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时代所需、教育所向、发展所指。Red Star Over China是《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原版,是一部蕴含丰富党史知识的纪实性文本。从该书中节选篇章或主...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员、全程、全方位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时代所需、教育所向、发展所指。Red Star Over China是《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原版,是一部蕴含丰富党史知识的纪实性文本。从该书中节选篇章或主题融入大学英语的数字化“第二课堂”,有助于形成思政教育与学科融通的协同育人载体,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原版素材 《红星照耀中国》 数字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下载PDF
“流利说”App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以《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配音为例
2
作者 周晓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35期92-95,共4页
本文分析了如何使用“流利说”App将《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配音素材融入大学英语学习。该在线配音App是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与辅助,对大学英语学习有双重促进作用,包括以口语为突破口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助力学生吸收丰富的中华... 本文分析了如何使用“流利说”App将《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配音素材融入大学英语学习。该在线配音App是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与辅助,对大学英语学习有双重促进作用,包括以口语为突破口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助力学生吸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在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这些学习目标的达成与教师的介入和指导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利说”App 《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 大学英语学习
下载PDF
探析情境认知理论下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宁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18期34-36,共3页
情境认知理论作为一种融合构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与活动密切相连,强调学习者要在真实情境中获取知识与能力,通过与真实情境的互动构建知识体系。本文简述了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了情境认知理论课堂表征形式与作用,并对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作为一种融合构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与活动密切相连,强调学习者要在真实情境中获取知识与能力,通过与真实情境的互动构建知识体系。本文简述了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了情境认知理论课堂表征形式与作用,并对情境认知理论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促进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一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认知 英语翻译 创设情境
下载PDF
探究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优化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18期70-72,共3页
在信息化教育深入改革新常态下,网络环境已然成为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混合式教学铺平道路,使更多网络资源能涌进育人领域,在教学实践中释放技术红利,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科学育人成为高校直面教育改革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探析网... 在信息化教育深入改革新常态下,网络环境已然成为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混合式教学铺平道路,使更多网络资源能涌进育人领域,在教学实践中释放技术红利,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科学育人成为高校直面教育改革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探析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优化模式,以期提高高校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英语 翻译教学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导下的英语翻译探索——评《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翻译研究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贝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I0023-I0023,共1页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语言表达文化习惯也有所差异。而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社会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要想实现无缝交流,离不开翻译活动。翻译者将一种语言文化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意义,承担起媒介作...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语言表达文化习惯也有所差异。而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社会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要想实现无缝交流,离不开翻译活动。翻译者将一种语言文化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意义,承担起媒介作用,缩小了国别之间的距离感。《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翻译研究与实践探索》一书,立足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科学分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汉互译实践方案,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向,对翻译学习者具有实际借鉴和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翻译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视角 实践方案 翻译学习者 社会大背景 媒介作用 距离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