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肝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娜 刘淼 花艳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0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肝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1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ALDS)和3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同期我院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肝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1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ALDS)和3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同期我院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中的抗肝自身抗体,并测定其肝功能。结果在抗肝抗体检测中,ALDS组的中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I型(LKM-1)、抗线粒体抗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酸合物(AMA-2)以及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LC-1)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多于病毒性肝炎组,且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病自身抗体检测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的SMA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组,但其AMA阳性率则显著低于PBC组(P<0.05)。在肝功能检测中,ALDS组的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免疫球蛋白(IgG)与病毒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LDS与病毒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有重要意义,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 血清 抗肝抗体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汪洋 吕寿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1期13-15,共3页
目的 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肝... 目的 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氨(NH3)水平,治疗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PTA、ALB高于对照组, TBiL、NH3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与对照组的1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慢加急性肝衰竭 早期肝性脑病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基层维持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9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基层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影响。方法以本院为单位,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基层MHD患者7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基层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影响。方法以本院为单位,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基层MHD患者7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的改良主观营养评分(MQ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结果两组干预前MQSGA、MI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MQSGA、M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 <0.05)。结论针对基层MHD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改善其营养状况,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血透 个性化护理 营养状况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防止早期肝性脑病病情加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谢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0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防止早期肝性脑病病情加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87例早期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4例、对比组43例,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干预,对比组...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防止早期肝性脑病病情加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87例早期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4例、对比组43例,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干预,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与对比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比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相比,研究组评分显著提升,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对比组SF-36评分相比,研究组评分显著提升,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早期肝性脑病病情加重,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肝性脑病 病情加重 预见性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冰鑫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0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90例HCV感染患者(观察组)和42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经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经散色比浊法检测... 目的研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90例HCV感染患者(观察组)和42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经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经散色比浊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类风湿因子(RF),经印迹法检测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肝细胞质抗体Ⅰ型(LC-1)。结果90例HCV感染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41例,自身抗体阳性率45.56%,高于健康体检组4.76%(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6,P<0.05);丙肝携带者、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33%(13/30)、40.00%(12/30)、53.33%(16/3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ANA、ASMA、AMA-M2、RF的阳性率分别为32.22%(29/90)、8.89%(8/90)、11.11%(10/90)、5.56%(5/90);ANA滴度主要为1∶100,包含胞质型、颗粒型等荧光类型。两组的ALT、AST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γ-GT与TBI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V感染者体内抗体类型非常多,影响肝功能,使其发生损伤。在临床上,应对该疾病加强重视,为后续同类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抗核抗体 肝硬化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引入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盛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4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引入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取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护理模... 目的探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引入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取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1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联合综合护理模式,采用统计学方法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对比两组症状体征、心理状态、生存质量、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腹胀9.68%、尿少6.45%、乏力3.23%、双下肢水肿3.23%相比对照组32.26%、32.26%、29.03%、25.81%明显较低(P<0.05)。两组护理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相当(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评分对比相当(P>0.05);观察组护理后WHOQOL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两组护理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水平对比相当(P>0.05);观察组护理后ALT、AST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且TP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理状态、肝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生存质量 肝功能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剧 刘淼 花艳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1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究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硬化之间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8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设置为肝硬化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段至医院进行体检的70名健康者,设置为正常组。对比两组研究者对象甲状腺激... 目的 探究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硬化之间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8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设置为肝硬化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段至医院进行体检的70名健康者,设置为正常组。对比两组研究者对象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情况,以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积分法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级,比较不同肝功能指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另外比较并发症患者与非并发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的甲状腺素水平明显优于正常组,P <0.05。88例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分级显示A级21例、B级35例、C级32例,A、B、C级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ELD评分中,<9分、9~19分、> 19分3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患者与非并发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与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呈负相关,与游离甲状腺素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临床可通过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来判断病情、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甲状腺激素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降低血透室内瘘针滑脱风险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8
作者 朱佳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8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中降低内瘘针滑脱风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时间段到我院治疗的7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掷硬币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共39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共39例,...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中降低内瘘针滑脱风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时间段到我院治疗的7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掷硬币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共39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共39例,采取循证护理模式),统计两组内瘘针滑脱情况并对比,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并对比,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参照组中,内瘘针滑落8例、内瘘针半滑脱4例,总发生率为30.77%。观察组中,内瘘针滑落1例、内瘘针半滑脱2例,总发生率为7.69%。观察组内瘘针滑脱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理、精神、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 <0.05)。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4.62%)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更高(P <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中的优势更明显,可明显降低内瘘针滑脱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模式 血透室 内瘘针滑脱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模式用于预防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朱佳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1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给予患者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给予患者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15.24±2.2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21.29±2.6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3±2.93)分、(31.45±2.95)分(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观察组为5.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感染时间(15.87±2.24)d、导管留置时间为(9.75±2.14)d,观察组分别为(3.98±0.76)d、(3.29±0.5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8.38%,观察组为97.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 精细化护理模式 预防 负面情绪 护理时间
下载PDF
舒适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体会
10
作者 盛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8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内科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护理服务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和试验...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内科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护理服务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和试验组(50例,采用舒适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护理后再出血发生率为4.0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和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我饮食管理、食欲、饮食习惯、饮食方式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服务模式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整体出血控制效果较为理想,治疗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舒适护理 再出血 止血时间
下载PDF
肝病患者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中纳米细菌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王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3期123-124,12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血中纳米细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110例肝病患者和40名同时间段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对其血中纳米细菌分别进行ELASA法及PCR检测,对2种检查...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血中纳米细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110例肝病患者和40名同时间段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对其血中纳米细菌分别进行ELASA法及PCR检测,对2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ELASA法检测,有90例患者呈现阳性,60例呈现阴性。PCR技术检测,有110例患者呈现阳性,40例呈现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肝病患者纳米细菌的总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二者检测方法对结果无明显差异。而在检测敏感度与特异度方面,PCR技术敏感度明显高于ELASA法,ELASA法特异度明显高于PCR技术。结论在肝病患者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纳米细菌,可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度,更好的对临床患者进行筛查,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聚合酶链反应法 纳米细菌
下载PDF
辽宁省大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其他传染病流行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雨婷 范永君 韩常新 《预防医学论坛》 2023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分析辽宁省大连市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2015-2019年)、后(2020-2021年)其他传染病流行特征变化趋势,为疫情防控下各医疗机构传染病诊疗及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 目的 分析辽宁省大连市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2015-2019年)、后(2020-2021年)其他传染病流行特征变化趋势,为疫情防控下各医疗机构传染病诊疗及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2021年的传染病信息,比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其他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5-2021年大连市其他传染病年发病率分别为6.68/10万、7.39/10万、8.70/10万、7.43/10万、7.40/10万、5.24/10万、4.35/10万,2015-2019年其他传染病年发病率较平稳,2020-2021年呈下降趋势。2015-2019年期间各月其他传染病月均传染病发生率均高于2020-2021年月均同期,其中4、5、8、12月下降较为明显。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其他传染病性别、年龄及地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288、90.983、16.704,P均<0.05)。与新冠肺炎疫情前比较,新冠肺炎疫情后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下降22.22%,丙类传染病下降76.92%,其他法定管理传染病下降46.00%;呼吸道传染病下降最明显,其次是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连市其他传染病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定点收治 医疗机构
原文传递
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模式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宫雯雯 王晓辉 赵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5期133-135,共3页
目的研究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为循证理念个... 目的研究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为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护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58%)低于对照组(6.98%)(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依从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念 个体化护理模式 血液透析 高血压 满意度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5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6例(人性化护...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6例(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护理依从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中,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依从率分别为80.43%、97.83%(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在住院期间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改善了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患者护理依从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人性化护理模式 心理健康状态 依从性
下载PDF
对比终末期肾病应用常规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的疗效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景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3期46-48,共3页
目的 对比终末期肾病采取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 9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分为A组及B组,各46例。A组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B组予以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 目的 对比终末期肾病采取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 9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分为A组及B组,各46例。A组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B组予以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甲状旁腺激素(PTH)、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透析后, B组患者的BUN、Cr、cTnT、PTH、BNP水平分别为(11.16±4.12)mmol/L、(328.56±55.47)μmol/L、(14.77±6.59)ng/L、(518.55±68.79)ng/L、(0.48±0.16)μg/L,均低于A组的(14.52±4.50)mmol/L、(358.54±57.24)μmol/L、(30.33±8.62)ng/L、(844.62±95.24)ng/L、(0.81±0.2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肺部感染、营养失衡、肌痉挛以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终末期肾病治疗中,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常规血液透析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且对患者心肌损伤小,安全性高,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常规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 疗效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宫雯雯 王晓辉 赵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护理;...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透析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护理干预前后透析充分性相关指标、血糖水平、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血糖复常和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4.12%,高于对照组的79.4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有1例透析期间低血糖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6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透析充分性相关指标、血糖水平、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复常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透析期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个性化护理干预 血糖 透析充分性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雅楠 侯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分析予以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 目的 分析予以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各32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单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长期开展血液透析的患者加以心理护能改善其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心理情绪
下载PDF
优质护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俊君 郝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8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9例(常规护理)、乙组39例(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9例(常规护理)、乙组39例(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均得到明显改善,乙组SAS、SDS评分低于甲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乙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甲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可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优质护理模式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剧 花艳艳 韩亚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0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医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为A组及4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身抗体[可溶性酸性磷酸化...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医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为A组及4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身抗体[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体(SP100)、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LKM-1)、血清抗核胞膜糖蛋白210抗体(GP210)、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抗核抗体(ANA)、肝功能指标以及ANA荧光核型占比。结果A、B组的LKM-1与LC-1的检查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SP100、GP210、AMA-M2、SLA、ANA、肝功能水平均比B组高(P<0.05);A、B组荧光核型中均质型、颗粒型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NA荧光核型主要以均质型、核仁型为主,B组则以颗粒型为主。结论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的鉴别及诊断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 自身抗体 肝功能
下载PDF
PDCA循环式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盛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期159-161,165,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选取起始时间2019年10月,截止时间2020年9月。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38例,前... 目的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选取起始时间2019年10月,截止时间2020年9月。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38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PDCA循环式护理。以统计学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护理组腹部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焦虑、乏力以及活动等生存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依从优良率97.37%、护理满意度94.74%明显高于参照组84.21%、78.95%(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示,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建议优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式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生存质量 护理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